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荐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所属学校 复旦大学(是部属) 课程名称 生理学 课程类型口理论课(不含实践)区理论课(含实践)口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医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基础医学类 课程负责人 朱大年 申报日期 2009年5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OO九年三月
1 2009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所 属 学 校 复旦大学(是部属) 课 程 名 称 生理学 课程类型 □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医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基础医学类 课 程 负 责 人 朱大年 申 报 日 期 2009 年 5 月 1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九年三月
填写要求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2 填 写 要 求 一、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1~4 名主讲 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名 朱大年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49.10 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 教授 电话021-54237405 学位 博士职务 教授 传真021-54237405 基本\所在院系\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上海医学院/ E-maildnzhu@shm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医学院路138号(2002) 研究方向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片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 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 (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 1.长学制生理学:基础医学课程,4学时/周,4届(其中含3届八年制和1届七年制) (2003-2006级;2004-2005、2005-2006、2007-2008、2008-2009学年)八年制临床 专业学生约350人。 2.五年制生理学:基础医学课程,4学时/周,1届(2005级,2006-2007学年)五年制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约55人 1-23.正常人体形态与功能IⅣ(生理部分)基础医学班整合式课程,45学时周,5届 教学 (2003-2007级;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学年) 基础医学班学生约140人 情况4高级生理学:研究生(合硕士和博土研究生)学位课程,6学时周,5届(200208 级;2004-2005、2005-2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学年)硕士研究生 约210人 5.人体解剖生理学:高职基础医学课程(少量指导性授课),4学时/周,5届(2004-2008 级;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学年)护理学专业 学生约100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任研究生导师:培养博士后1名(已出站)、博士研究生10名(其中5名已毕业, 含1名代培养博士生,现有5名在读)、硕士研究生13名(其中8名已毕业,含2 名代培养硕士生,另有3名已转博,现有2名在读) 2.指导基础医学班学生1名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3.任八年制学生1名“望道学者”研究课题导师,题目为:针刺内关调节下丘脑室旁
3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姓 名 朱大年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9.10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021-54237405 学 位 博士 职 务 教授 传 真 021-54237405 所在院系 上海医学院/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E-mail dnzhu@shm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医学院路 138 号(200032) 1-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 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 (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 1. 长学制生理学:基础医学课程,4 学时/周,4 届(其中含 3 届八年制和 1 届七年制) (2003~2006 级;2004-2005、2005-2006、2007-2008、2008-2009 学年)八年制临床 专业学生约 350 人。 2. 五年制生理学:基础医学课程,4 学时/周,1 届(2005 级,2006-2007 学年)五年制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约 55 人。 3. 正常人体形态与功能 I-IV(生理部分):基础医学班整合式课程,4-5 学时/周,5 届 (2003-2007 级;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 学年) 基础医学班学生约 140 人。 4. 高级生理学: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6 学时/周,5 届(2004-2008 级;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 学年)硕士研究生 约 210 人。 5. 人体解剖生理学:高职基础医学课程(少量指导性授课),4 学时/周,5 届(2004-2008 级;2004-2005、2005-2006、2006-2007、2007-2008、2008-2009 学年)护理学专业 学生约 1000 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任研究生导师:培养博士后 1 名(已出站)、博士研究生 10 名(其中 5 名已毕业, 含 1 名代培养博士生,现有 5 名在读)、硕士研究生 13 名(其中 8 名已毕业,含 2 名代培养硕士生,另有 3 名已转博,现有 2 名在读)。 2. 指导基础医学班学生 1 名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3. 任八年制学生 1 名“望道学者”研究课题导师,题目为:针刺内关调节下丘脑室旁
核一氧化氮合酶分布与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关系探讨, 4.指导高级访问学者1名参加科研 5.指导外地进修教师14名参加科研和教学。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生理学试题库与试卷分析系统”: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研 究项目,年限:2004-2005,项目主持人 2.“基础医学整合式教学大纲和讲义的修订”: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课 程教学研究项目,年限:2003-2004,项目主持人 3.“生理学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研 究项目,年限:2006-2007,项目主要参加人 4.“整合式教育初探一自学讨论式新教学法的研究”: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 医学课程教学研究项目,年限:2004-2005,项目主要参加人。 四、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和教学研讨会交流文章 1.朱大年.卫生部规划《生理学》第7版修订情况汇报.中国生理学会笫九届全国生理 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生理通讯,2008;27(supl1):3-9 2.朱大年.清醒思考,实事求是地解决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中国生理学会第 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生理通讯,2005,24(supl1):29-30 3.朱大年.生理学教材应体现或加强新的和有用的知识点.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 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生理通讯,2005,24(supp1.:104 4.朱大年,鲁映青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式教学初探.生理通讯,2003,22(supl1):10. 5.朱大年,曹银祥.在制作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中的一点体会.生理通讯,2000 19(suppl 4):94-9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自2005年起),课程名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学课程 (课程负责人) 2.复旦大学精品课程称(自2006年起),课程名称: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人体解剖和生 理学(课程负责人) 3.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度,成果名称:建精品课程,创教学品牌——一生 理学课程建设与实践(第一完成人) 4.复旦大学教学名师奖(个人奖),2007年授予 5.复旦大学教学贡献奖(个人奖),2007年授予 六、主编的规划教树: 1.卫生部“十一五”规划五年制教材《生理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主 编) 2.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高职教材《生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8.(主编) 3.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基础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2主编) 4.全国自学考护理专业《生理学》2006年版(附大纲),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主 编) 5.卫生部规划8年制临床医学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笫3副主编)
4 核一氧化氮合酶分布与改善大鼠心肌缺血关系探讨。 4. 指导高级访问学者 1 名参加科研。 5. 指导外地进修教师 14 名参加科研和教学。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生理学试题库与试卷分析系统”: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研 究项目,年限:2004-2005,项目主持人。 2. “基础医学整合式教学大纲和讲义的修订”: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课 程教学研究项目,年限:2003-2004,项目主持人。 3. “生理学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研 究项目,年限:2006-2007,项目主要参加人。 4. “整合式教育初探─自学讨论式新教学法的研究”: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基础 医学课程教学研究项目,年限:2004-2005,项目主要参加人。 四、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和教学研讨会交流文章: 1. 朱大年. 卫生部规划《生理学》第 7 版修订情况汇报. 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生理 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生理通讯, 2008; 27(suppl. 1): 3-9. 2. 朱大年. 清醒思考,实事求是地解决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 中国生理学会第 八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生理通讯, 2005; 24(suppl. 1): 29-30. 3. 朱大年. 生理学教材应体现或加强新的和有用的知识点. 中国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 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生理通讯, 2005; 24(suppl.1): 104. 4. 朱大年, 鲁映青.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式教学初探. 生理通讯, 2003; 22(suppl. 1): 10. 5. 朱大年, 曹银祥. 在制作和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中的一点体会. 生理通讯, 2000; 19(suppl. 4): 94-95. 五、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自 2005 年起),课程名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理学课程 (课程负责人) 2. 复旦大学精品课程称(自 2006 年起),课程名称:复旦大学护理学院人体解剖和生 理学(课程负责人) 3. 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 年度,成果名称:建精品课程,创教学品牌——生 理学课程建设与实践(第一完成人) 4. 复旦大学教学名师奖(个人奖),2007 年授予 5. 复旦大学教学贡献奖(个人奖),2007 年授予 六、主编的规划教材: 1.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五年制教材《生理学》第 7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主 编) 2.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高职教材《生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主编) 3.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基础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第 2 主编) 4. 全国自学考护理专业《生理学》2006 年版(附大纲),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主 编) 5.卫生部规划 8 年制临床医学教材《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 3 副主编)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2007-2011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名称:基于临床的针麻镇 痛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07CB5125;课题名称:基于针药复合麻醉颅脑手术的 镇痛机理研究;课题编号:2007CB512502973;分课题名称:针刺对手术创伤刺激 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项目主要成员和分课题负责人 2.200511-2010.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名称:针刺效应与经 络功能的科学基础;项目编号:2005CB523306;分课题名称:针刺内关穴治疗心肌 缺血的中枢神经机制研究,项目主要成员和分课题负责人 3.2005-2007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名称: Orexin对紧张应激致高血压的中枢机制 研究;批准号:20040246051,项目负责人 4.2004-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针刺通过脑内NO调节前交感活动降压 和改善心肌缺血的机制;批准号:30340071,项目负责人 二、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1-3 1. Xia CM, Shao CH, Xin L, Wang YR, Ding CN, Wang J, Shen LL, Li L, Cao YX, Zhu 学术 DN.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blood pressure in stress-induced hypertension in rats. Clin 研究 Exp Pharmacol Physiol.2008;35:1258-1264.(通讯作者) 2. Xia CM, Chen J, Wang J, Fan MX, Xiao F, Cao YX, Shen LL, Zhu DN. Differential of nNOS and iNOS in 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 induc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in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cta Physiol Sin, 2008; 60(4): 453-461 通讯作者) 3. Fan MX, Li X, Wang J, Cao YX, Shen LL, Zhu DN. Effect of adrenomedullin on the activity of barosensitive neurons in 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of rats. acta physiol Sin,2006,58(3):193200.(通讯作者) 4. Huang YL. Fan MX. Wang J. Li L. Lu N. Cao YX. Shen LL Zhu dN.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nNOS and iNOS expression in 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of stress-induced hypertensive rats. Acupunct Electrother Res. 2005; 30(3-4 ) 263-273 if i 作者) 5. Lu JX, Zhou PH, Wang J, Li X, CAO YX, Zhou X, Zhu DN. Medullary ventrolateral itric oxide mediates the cardia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Neiguan acupoint on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in rats. Acta Physiol Sin,2004;56(4):503-508.(通讯作者)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2006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研究成果名称:针刺通过调整脑内 交感活动缓解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机制(第一完成人)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5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2007-2011 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名称:基于临床的针麻镇 痛的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07CB5125;课题名称:基于针药复合麻醉颅脑手术的 镇痛机理研究;课题编号:2007CB512502973;分课题名称:针刺对手术创伤刺激 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项目主要成员和分课题负责人 2. 2005.11-2010.1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名称:针刺效应与经 络功能的科学基础;项目编号:2005CB523306;分课题名称:针刺内关穴治疗心肌 缺血的中枢神经机制研究,项目主要成员和分课题负责人 3. 2005-2007 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名称:Orexin 对紧张应激致高血压的中枢机制 研究;批准号:20040246051,项目负责人 4. 2004-2004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针刺通过脑内 NO 调节前交感活动降压 和改善心肌缺血的机制;批准号:30340071,项目负责人 二、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1. Xia CM, Shao CH, Xin L, Wang YR, Ding CN, Wang J, Shen LL, Li L, Cao YX, Zhu DN. Effects of melatonin on blood pressure in stress-induced hypertension in rats. 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 2008; 35: 1258-1264.(通讯作者) 2. Xia CM, Chen J, Wang J, Fan MX, Xiao F, Cao YX, Shen LL, Zhu DN.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of nNOS and iNOS in 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 induced by electroacupuncture in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Acta Physiol Sin, 2008; 60(4): 453-461. (通讯作者) 3. Fan MX, Li X, Wang J, Cao YX, Shen LL, Zhu DN. Effect of adrenomedullin on the activity of barosensitive neurons in 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of rats. Acta Physiol Sin, 2006; 58(3): 193-200.(通讯作者) 4. Huang YL, Fan MX, Wang J, Li L, Lu N, Cao YX, Shen LL, Zhu DN.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nNOS and iNOS expression in the 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 of stress-induced hypertensive rats.Acupunct Electrother Res. 2005; 30(3-4): 263-273.(通讯 作者) 5. Lu JX, Zhou PH, Wang J, Li X, CAO YX, Zhou X, Zhu DN. Medullary ventrolateral nitric oxide mediates the cardiac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Neiguan acupoint on acute myocardial ischemia in rats. Acta Physiol Sin, 2004; 56(4): 503-508.(通讯作者)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 2006 年度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研究成果名称:针刺通过调整脑内 交感活动缓解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机制(第一完成人)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