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丽丽等2014年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3[美]吉米.索尼中信出版社2019年香农传:从0到1开创信息时代4谢志峰等2018年芯事: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S顾长怡2020年基于FPGA与RISC-V的嵌入式系统设清华大学出版社计(三)网络资源(1)电子信息工程导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icourse163.org)(2)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吉林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icourse163.org)九、其他说明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订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程所属学院负责解释。制定人:许艳惠审订人:许红霞审批人:严其艳时间:2024年8月25日18
18 2 王丽丽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导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年 3 [美]吉米.索尼 香农传:从 0 到 1 开创信息时代 中信出版社 2019 年 4 谢志峰等 芯事:一本书读懂芯片产业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年 5 顾长怡 基于 FPGA 与 RISC-V 的嵌入式系统设 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三)网络资源 ( 1 ) 电 子 信 息 工 程 导 论 _ 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_ 中 国 大 学 MOOC( 慕 课 ) (icourse163.org). (2)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_吉林师范大学_中国大学 MOOC(慕课) (icourse163.org) . 九、其他说明 本大纲经课程所属学院制定人、审订人、审批人签字后方可生效,以上内容由课程 所属学院负责解释。 制定人:许艳惠 审订人:许红霞 审批人:严其艳 时间:2024 年 8 月 25 日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工程制图课程名称Engineering Graphics课程类别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11007C0006课程编码基础必修课程考核方式考查课程性质120总学时学分2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I-II课堂教学学时智能仪器设计基础、智能0课内实践学时后续课程电子系统设计第一学期机电工程学院开课学期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适用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依据二、课程简介《工程制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学习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启蒙课程,在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具有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掌握本课程中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应用原则,并会查阅和使用相关设计参数表格;可以为后续智能仪器设计基础、智能电子系统设计等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和从事技术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具备从事机械行业专业技术工作的职业能力。三、 课程目标总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能够知道国家制图标准,深入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深入理解点、线、面的投影,深入理解绘制和识读组合体的方法步骤及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深入理解零件上的常见工艺结构和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深入理解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视图、部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的配置形式及画法:初步学会截交线与相贯线的作图方法、轴测图的基本知识、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的定义。同时还要求理解互换性、几何量线性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表19
19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工程制图 Engineering Graphics 课程编码 11007C0006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类)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 基础必修课程 考核方式 考查 总学时 20 学分 1 课堂教学学时 20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Ⅰ-Ⅱ 课内实践学时 0 后续课程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智能 电子系统设计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开课单位 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编写依据 2024 级人才培养方案 二、课程简介 《工程制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学习专业后续课程的重要 基础,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启蒙课程,在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 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基本的绘图技 能,具有一定的识读机械图样能力和图示表达能力;掌握本课程中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 特点和应用原则,并会查阅和使用相关设计参数表格;可以为后续智能仪器设计基础、 智能电子系统设计等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和从事技术工作创造 良好条件,具备从事机械行业专业技术工作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后,能够知道国家制图标准,深入理解三视图的形 成及其投影规律,深入理解点、线、面的投影,深入理解绘制和识读组合体的方法步骤 及组合体的尺寸标注,深入理解零件上的常见工艺结构和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深入理 解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的配置形式及 画法;初步学会截交线与相贯线的作图方法、轴测图的基本知识、机械图样中的特殊表 示法、零件图的定义。同时还要求理解互换性、几何量线性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表
面粗糙度的基本理论、名词术语和原理概念,初步学会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基本内容及其关系,在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能正确进行精度设计和图样标注;对常见的公差要求能在图样上正确标注和解释的能力,熟悉各种典型几何参数的检测方法,初步学会使用的计量器具:知道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方法,能进行一般测量检验操作,能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精度设计与检测。分目标:《工程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根据毕业要求,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专题讨论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等环节,本课程共设置4个教学目标。分别涉及工程知识、工程与社会、沟通,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要求。课程目标1:能够运用平面与空间想象思维,利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图知识、绘图技能看懂制图要求、理解绘图目的。课程目标2:能通过查看并分析工程图,清楚知道到工程图的绘制目的与图案内容,并能重构该模型与他人讲解与交流。课程目标3:看懂图后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工具从事复杂工程项目设计与开发工作。课程目标4:进一步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深化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在利用线上教学、实验认知与探究、团队合作等途径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有所提高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达到课程学习目标达成途径课程目标1-能够运用平面与空间想象思维,利用数学、物理等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讲授与讨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图知识、绘图技能看懂制图要求、理解论、课后练习、期中或期末在线绘图目的并能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工程图。考试等环节支撑课程目标2-能通过查看并分析工程图,清楚知道到工程图的绘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学生讲授与制目的与图案内容,并能重构该模型与他人讲解与交流。互动交流讨论、课后知识点思维导图总结、在线测试与期末在线考试等环节支撑课堂学生汇报、教师点评与互动课程目标3-看懂图后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工具从事复杂工程项目设计与开发工作。交流讨论课程目标4-进一步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深化自主学习意识,课前自主学习、包括问题与案例能够在利用线上教学、实验认知与探究、团队合作等途径的自研习、在线测试、期末在线考试等环节共同支撑主学习能力上有所提高20
20 面粗糙度的基本理论、名词术语和原理概念,初步学会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基本内容及 其关系,在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中,能正确进行精度设计和图样标注;对常见的公差要 求能在图样上正确标注和解释的能力,熟悉各种典型几何参数的检测方法,初步学会使用 的计量器具;知道常用测量器具的工作原理、调整和使用方法,能进行一般测量检验操 作,能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精度设计与检测。 分目标:《工程制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根据毕业要求, 通过本课程理论教学、专题讨论和基于问题的学习等环节,本课程共设置 4 个教学目标。 分别涉及工程知识、工程与社会、沟通,对应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要求。 课程目标 1: 能够运用平面与空间想象思维,利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制图知识、绘图技能看懂制图要求、理解绘图目的。 课程目标 2:能通过查看并分析工程图,清楚知道到工程图的绘制目的与图案内容, 并能重构该模型与他人讲解与交流。 课程目标 3:看懂图后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工具从事复杂工程 项目设计与开发工作。 课程目标 4:进一步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深化自主学习意识,能够在利用线上 教学、实验认知与探究、团队合作等途径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有所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达到: 课程学习目标 达成途径 课程目标 1-能够运用平面与空间想象思维,利用数学、物理等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制图知识、绘图技能看懂制图要求、理解 绘图目的并能绘制出符合要求的工程图。 课前自主学习、课堂讲授与讨 论、课后练习、期中或期末在线 考试等环节支撑 课程目标 2-能通过查看并分析工程图,清楚知道到工程图的绘 制目的与图案内容,并能重构该模型与他人讲解与交流。 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学生讲授与 互动交流讨论、课后知识点思维 导图总结、在线测试与期末在线 考试等环节支撑 课程目标 3-看懂图后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 工具从事复杂工程项目设计与开发工作。 课堂学生汇报、教师点评与互动 交流讨论 课程目标 4-进一步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深化自主学习意识, 能够在利用线上教学、实验认知与探究、团队合作等途径的自 主学习能力上有所提高. 课前自主学习、包括问题与案例 研习、在线测试、期末在线考试 等环节共同支撑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课程目标贡献度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理知识、工程基础知识、电子、信目标1息、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应用于电子能对电子信息工程问题建立合0.51-3适的数学模型并能正确求解;目标4信息等领域,准确进行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分析、推导、比较和评判。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将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电子信息相关具有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实习产业政策、行业标准与相关行业法和社会实践经历,熟悉与电子目标2律法规,应用于工程实践,能正确0.25信息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6-1目标3认识电子信息化领域中复杂工程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知道企业管理体系: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电子能及时跟踪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信息化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及相关行业发展状况,具备良目标2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0.2510-1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目标3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用中文和外语进行有效沟通和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交流;令。五、教学方法《工程制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达到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以学生为中心、OBE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分组专题讨论、自学和实验教学,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1.行动导向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教学包括:课前,教师利用微信(QQ)答疑群或者学习通进行预习导向,指导学生利用超星平台或MOOC网课程资源观看视频、学习辅学资料、完成章节测试和参与话题讨论,并进行问题探究。课中,教师利用线上资源签到、选人、抢答、讨论、练习等开展指导性学习。课后,运21
21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 课程目标 贡献度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 理知识、工程基础知识、电子、信 息、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应用于电子 信息等领域,准确进行复杂工程问 题的表述、分析、推导、比较和评 判。 1-3 能对电子信息工程问题建立合 适的数学模型并能正确求解; 目标 1 目标 4 0.5 毕业要求 6:工程与社会。能将国 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电子信息相关 产业政策、行业标准与相关行业法 律法规,应用于工程实践,能正确 认识电子信息化领域中复杂工程 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 应承担的责任。 6-1 具有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实习 和社会实践经历,熟悉与电子 信息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 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知道企业管理体系; 目标 2 目标 3 0.25 毕业要求 10:沟通。能够就电子 信息化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 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 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文 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 令。 10-1 能及时跟踪电子信息工程领域 及相关行业发展状况,具备良 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 用中文和外语进行有效沟通和 交流; 目标 2 目标 3 0.25 五、教学方法 《工程制图》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达到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 养目标,基于以学生为中心、OBE 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分组专 题讨论、自学和实验教学,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行动导向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教学包括:课前, 教师利用微信(QQ)答疑群或者学习通进行预习导向,指导学生利用超星平台或 MOOC 网课程资源观看视频、学习辅学资料、完成章节测试和参与话题讨论,并进行问题探究。 课中,教师利用线上资源签到、选人、抢答、讨论、练习等开展指导性学习。课后,运
用学习通、腾讯会议、微信等进行线上集中答疑、交流讨论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利用学习通完成拓展阅读和练习、专题分组讨论、利用互联网进行关键知识自主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线下教学包括:课堂的讲授、练习、课后设计类、分析类作业的学习导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面对面答疑指导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中关键模拟器件和模块问题。2.启发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启发式课堂教学法,主要对工程制图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并将生产、生活、竞赛、科研以及科技热点等融入基本理论的讲解中。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一问一答、一讲一练,进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会看工程图、看得懂工程图。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PPT课件、视频演示、学校的网络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实物展示、板书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启发式提问,知识点的引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3.任务驱动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教学过程中,课堂对重点、难点设置课堂练习任务、并布置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考虑健康、安全及环境等因素,强化学生工程观的建立。通过实验操作和完成报告撰写等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4.比较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让学生在有问题的工程图中纠错比较,巩固工程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5.专题讨论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对于各类工程图,课前布置工程图问题,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工程图进行分小组研讨,让每组推选报告人进行汇报。然后进行师生提问、讨论,教师归纳点评。通过讨论课的课前准备及课堂研讨达到进一步提高知识的掌握、团队合作、问题表达、分析设计等能力。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22
22 用学习通、腾讯会议、微信等进行线上集中答疑、交流讨论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利用 学习通完成拓展阅读和练习、专题分组讨论、利用互联网进行关键知识自主学习,解决 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线下教学包括:课堂的讲授、练习、课后设计类、分析类作业的学 习导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面对面答疑指导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 中关键模拟器件和模块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启发式课堂教学法,主要对工程制图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分析方法, 并将生产、生活、竞赛、科研以及科技热点等融入基本理论的讲解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通过一问一答、一讲一练,进行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会看工程图、看得懂工程图。课堂教 学采用多媒体 PPT 课件、视频演示、学校的网络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实 物展示、板书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启发式提问,知识点的引入,引导学生主动 思考,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3.任务驱动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4) 教学过程中,课堂对重点、难点设置课堂练习任务、并布置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 加强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考虑健康、安全及环境等因素,强化学 生工程观的建立。通过实验操作和完成报告撰写等学习任务,培养学生严肃的工作态度 及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比较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 2) 让学生在有问题的工程图中纠错比较,巩固工程制图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建立 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 5.专题讨论式教学法(支撑课程目标 2,课程目标 3) 对于各类工程图,课前布置工程图问题,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工程图进行分小组研 讨,让每组推选报告人进行汇报。然后进行师生提问、讨论,教师归纳点评。通过讨论 课的课前准备及课堂研讨达到进一步提高知识的掌握、团队合作、问题表达、分析设计 等能力。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一)课堂教学内容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