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2008——2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2009、05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用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卑鄙bi 步骤z0u 胆怯que 高屋建瓴ling B.订正ding 机械jie 脊梁j 忍俊不禁jn C.双赢ying 胚胎pei 勉强 qiang 谆谆教诲hui D.尽量jn 剔除ti 细菌jn 载歌载舞za」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安祥干燥艰苦 愁莫展各行其是 B.必竞网络犀利两全其美莫不关心 C.调查感慨开辟承前启后春华秋实 D.应衬贮藏遵命心喜若狂再接再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4·28”胶济线火车相撞是近年来首屈一指的恶性交通事故。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人们齐心协力,就会创造奇迹。 C、你在著名的作家面前卖弄写作,岂不是班门弄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需要用乘 哲人说,人生的道路尽管漫长,但紧要处就那 几步。对于人生而言,奋斗固然重要,但能否抓住机遇也是十分关键的。在人生的关键时刻, 次努力能抵得上平时几次、几十次的努力,一年的奋争能抵得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 奋争。 A、人生的成功与否,不仅与机遇有关,更与个人努力有关 B、人生能否成功,不仅与环境有关,更与个人奋斗有关。 C、人生的成功与否,与个人努力有关,更与机遇有关。 D、人生能否成功,与个人奋斗有关,更与环境有关 5.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①《记承天寺夜游》②《岳阳楼记》③《望岳》④《登飞来峰》⑤《范进中举》 ⑥王维⑦《饮酒》⑧《陋室铭》⑨文天祥⑩马致远 A、③⑤⑦B、①②④C、②③⑧D、⑥⑨⑩ 二、填空题(共7分) 6.背诵、默写(4分) 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3)具体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一个句子是 (《桃花源记》)
平谷区 2008——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2009、05 第Ⅰ卷 (共 6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用铅笔把“答 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涂黑。(共 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卑鄙.bǐ 步骤. zòu 胆怯.què 高屋建瓴.líng B.订.正 dīng 机械. jiè 脊.梁 jǐ 忍俊不禁.jīn C.双赢.yíng 胚.胎 pěi 勉强.qiáng 谆谆教诲.huǐ D.尽.量 jǐn 剔.除 tī 细菌. jūn 载.歌载舞 zài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祥 干燥 艰苦 一愁莫展 各行其是 B. 必竟 网络 犀利 两全其美 莫不关心 C. 调查 感慨 开辟 承前启后 春华秋实 D. 应衬 贮藏 遵命 心喜若狂 再接再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4·28”胶济线火车相撞是近年来首屈一指 ....的恶性交通事故。 B、众人拾柴火焰高 .......,只要人们齐心协力,就会创造奇迹。 C、你在著名的作家面前卖弄写作,岂不是班门弄斧 ....?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生需要用乘法。 。哲人说,人生的道路尽管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 几步。对于人生而言,奋斗固然重要,但能否抓住机遇也是十分关键的。在人生的关键时刻, 一次努力能抵得上平时几次、几十次的努力,一年的奋争能抵得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 奋争。 A、 人生的成功与否,不仅与机遇有关,更与个人努力有关。 B、人生能否成功,不仅与环境有关,更与个人奋斗有关。 C、人生的成功与否,与个人努力有关,更与机遇有关。 D、人生能否成功,与个人奋斗有关,更与环境有关。 5.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一项是 ①《记承天寺夜游》②《岳阳楼记》③《望岳》④《登飞来峰》⑤《范进中举》 ⑥王维 ⑦《饮酒》 ⑧《陋室铭》 ⑨文天祥 ⑩马致远 A、③⑤⑦ B、①②④ C、②③⑧ D、⑥⑨⑩ 二、填空题(共 7 分) 6.背诵、默写(4 分) (1) ,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3)具体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一个句子是: , , 。 (《桃花源记》)
(4)有人说《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作者柳宗元对小石潭 的整体感受是 名著积累(3分) 根据提示写出人物的名称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概括情节限10字之内) (1)他是一位连鲁智深都钦佩不已的英雄好汉,一直安分守己,委曲求全,但最 后却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 他是 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 (2)他是一位下层侠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报,后以“行者”身份行走江湖 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 ,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 (3)他是一位下层小吏、仗义疏财、急人所难,但却不容于黑暗的官场,最终 被逼上梁山,却成了决定梁山命运的人 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 三综合性语文学习(共7分) 目前,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北京市环境保护义务宣传队决定开 展一次面向市民,尤其是开车族的宣传工作,作为宣传队员之一的你需要完成下面三项 任务 8、为了向北京市民介绍情况,请你概括下列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材料一】 2001-—2009年北京市轿车统计表 20 轿车拥有量(万辆 143 351 【材料二】 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全球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北京、太 原、米兰、乌鲁木齐、墨西哥城、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德黑兰。在十大污染 严重的城市中,北京最为严重。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气体造成北京空气污染极其严重。 答 9、根据本次宣传工作主题,请你向市民提出一点看法或一条建议。(2分) 10、下面是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统计。 种类 死亡 伤残 千人占中国死亡总千人占中国伤残总中国占世界伤残调整的 数(百分数) 数(百分数)生命年的比例 ①呼吸道感 l1924 ②‖腹泻 3685 4.3% ③慢性障碍 性呼吸道34 626 34.7% 疾病 ④|肝炎 16% 17810 8.5% 58.6% 请你选出与本次活动无关的两项:第项、第项。(请将字母序号填在答题卡上)(2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出师表》,回答11—14题
(4)有人说《小石潭记》这篇文章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作者柳宗元对小石潭 的整体感受是 , 。 7.名著积累(3 分) 根据提示写出人物的名称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个故事情节。(概括情节限 10 字之内) (1)他是一位连鲁智深都钦佩不已的英雄好汉,一直安分守己,委曲求全,但最 后却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 他是 ,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 (2)他是一位下层侠义之士,崇尚忠义,有仇必报,后以“行者”身份行走江湖, 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 ,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 (3)他是一位下层小吏、仗义疏财、急人所难,但却不容于黑暗的官场,最终 被逼上梁山,却成了决定梁山命运的人。 他是 ,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有: 三 综合性语文学习(共 7 分) 目前,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罪魁祸首。北京市环境保护义务宣传队决定开 展一次面向市民,尤其是开车族的宣传工作 ,作为宣传队员之一的你需要完成下面三项 任务。 8、为了向北京市民介绍情况,请你概括下列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3 分) 【材料一】 2001——2009 年北京市轿车统计表 年份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轿车拥有量(万辆) 37 81 143 232 351 【材料二】 国际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全球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北京、太 原、米兰、乌鲁木齐、墨西哥城、兰州、重庆、济南、石家庄、德黑兰。在十大污染 严重的城市中,北京最为严重。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气体造成北京空气污染极其严重。 答: 9、 根据本次宣传工作主题,请你向市民提出一点看法或一条建议。(2 分) 10、下面是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统计。 种类 死亡 伤残 千人 占中国死亡总 数(百分数) 千人 占中国伤残总 数(百分数) 中国占世界伤残调整的 生命年的比例 ① 呼吸道感 染 467 5.2% 11924 5.7% 9.0% ② 腹泻 93 3685 4.3% ③ 慢性障碍 性呼吸道 疾病 34 626 34.7% ④ 肝炎 1432 16% 17810 8.5% 58.6% 请你选出与本次活动无关的两项:第 项、第 项。(请将字母序号填在答题卡上)(2 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 8 分) 阅读《出师表》,回答 11——14 题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 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 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字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故”的意思不相 同的一项是(1分) A、故自号曰醉翁也 B、故患有所不避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公问其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不求闻达于诸侯闻达 ②以彰其咎咎: 13、翻译句子。(2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14、仔细阅读第②段,说说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尽心尽责辅佐后主以报 答先帝的托付之情。(3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记叙文《惟有少年心》,回答15—17题(共11分)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1)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 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 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 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 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故”字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故”的意思不相 同的一项是 (1 分) A、故.自号曰醉翁也 B、故.患有所不避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公问其故.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①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_______ ②以彰其咎. 咎:___________ 13、翻译句子。(2 分)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14、仔细阅读第②段,说说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尽心尽责辅佐后主以报 答先帝的托付之情。(3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一)阅读记叙文《惟有少年心 》,回答 15——17 题(共 11 分)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1) 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的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 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2)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 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 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 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慢 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 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 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 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 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 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 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 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⑦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 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岀风 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 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 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 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 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
(3)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 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 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4)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5)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的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慢 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 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 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 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6)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 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 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 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 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来多么可爱。 (7)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 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 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差”滋味,所以在 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 我已经不记得了。 (8)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 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 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
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 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 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囻和歪歪扭扭 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 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 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 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 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15、阅读选文(4)(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2分) 16、第⑦段中作者在追忆往事时,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请你试举一例进行分析。(3分) 17、文中最后一段写道“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一句中的“那种情怀”具体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今天作者对年少时生活的认识?请结合文章 内容回答。(不超过150字)(6分) (二)阅读说明文《古诗词中的色彩美》,回答18-21题(共9分)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 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
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 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9)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 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 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 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 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10)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 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 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15、阅读选文(4)——(10)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 ........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2 分) (1) (2) (3) (4) 16、第⑦段中作者在追忆往事时,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请你试举一例进行分析。(3 分) 17、文中最后一段写道“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一句中的“那种情怀”具体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今天作者对年少时生活的认识?请结合文章 内容回答。(不超过 150 字) (6 分) (二)阅读说明文《古诗词中的色彩美》,回答 18——21 题(共 9 分)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 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 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 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