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区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练习(二) 语文 2009.6 本试卷分I、Ⅱ两卷,六道大题,25道小题,共7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 考生须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班级名、姓名、考号。 /知,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60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正确答案 对应的字母涂黑涂满。(共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suo) 怪癖(pi) 称心如意(chen) B.着落(zhao) 负载(zai) 厚此薄彼(bao) C.解剖(pou) 订正(ding 情不自禁(jn) D.炫耀(xuan) 颠簸(b6) 津津有味(jng)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对决 愚味 搬门弄斧 走投无路 B.炒作 恣睢 明察秋毫 高屋建瓴 C.闲暇 遵命 破斧沉舟 记忆尤新 D.恻隐 即然 言简意该 甜言蜜语 3.概括下面语段中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之初承担角色最恰当的俗语是 个变革的时代,各种观念可以来自四面八方,但富有成效的行动,总是出自那些身 体力行的实践者。谁曾想到,旅游业在开放之初会如此艰难地为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充 当着开路先锋的角色…旅游业的破冰之旅不唯发展了旅游,在改变社会营造新风诸方面 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A.吃一堑,长一智 B.书到用时方恨少 C.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D.初生牛犊不怕虎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最熟悉的“天増岁月人増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里面包含着种很大的祝福, 同时又有一种棒得无法言说的天地伦理。“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 坤福满门”,它的大前提是“舂满乾坤″,才能“福满门" 中华民族在任 何时候都在讲“国家”,在讲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仁,她就是让我们走出小家,从一个人 初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1页(共 7 页) 崇文区 2008—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二) 语 文 2009.6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分Ⅰ、Ⅱ两卷,六道大题,25 道小题,共 7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班级名、姓名、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共 60 分)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把正确答案 对应的字母涂黑涂满。(共 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溯.(suò) 怪癖.(pì) 称.心如意(chèn) B.着.落(zháo) 负载.(zài) 厚此薄.彼(báo) C.解剖.(pōu) 订.正(dìnɡ) 情不自禁.(jīn) D.炫.耀(xuàn) 颠簸.(bō) 津.津有味(jīnɡ)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对决 愚味 搬门弄斧 走投无路 B.炒作 恣睢 明察秋毫 高屋建瓴 C.闲暇 遵命 破斧沉舟 记忆尤新 D.恻隐 即然 言简意该 甜言蜜语 3.概括下面语段中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之初承担角色最恰当的俗语是 一个变革的时代,各种观念可以来自四面八方,但富有成效的行动,总是出自那些身 体力行的实践者。谁曾想到,旅游业在开放之初会如此艰难地为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充 当着开路先锋的角色……旅游业的破冰之旅不唯发展了旅游,在改变社会营造新风诸方面 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A.吃一堑,长一智 B.书到用时方恨少 C.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D.初生牛犊不怕虎 4.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最熟悉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里面包含着一种很大的祝福, 同时又有一种棒得无法言说的天地伦理。“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 坤福满门”,它的大前提是“春满乾坤”,才能“福满门”。 中华民族在任 何时候都在讲“国家”,在讲儒家学说的核心概念仁,她就是让我们走出小家,从一个人
变成两个人;就是一事当前要能想到别人。把这个推理开来,就是这个对联表达的要义。 A.它的大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 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B.它的目的是“人增寿”,前提是“天增岁月”; “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C.它的大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 “乾坤”在前“岁月”在前,“门”在后“寿”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胸怀。 D.它的目的是“人增寿”,前提是“天增岁月”; 乾坤”在前“岁月”在前,“门”在后“寿”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胸怀 5.对下列作家作品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战国时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论断,不仅对个人的成才具有启示作用,而 且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B.《小石潭记》一文不仅描写了清幽的自然景色,还抒发了作家柳宗元非常复杂的思想 情感。 C.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具有很高水平,我们学过的有《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和《江城子·密州出猎》。 D.《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是作者鲁 迅,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第6-7题,共8分) 6.默写。(5分)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3)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阐述了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一句是 (4)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脍炙人口的语句不胜枚举。有的描绘了雄浑壮阔的画面,有 的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揭示了极其深刻的哲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写出 个完整的句子 答 7.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突出,有着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一部,就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物,结 合具体情节,仿照示例,予以介绍。(示例所列各项不可再用,3分) 【示例】小说:《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介绍:诸葛亮贤良忠贞。为辅佐后主,兴复汉室,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具 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 我的选择:小说 人物: 介绍 初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2页(共 7 页) 变成两个人;就是一事当前要能想到别人。把这个推理开来,就是这个对联表达的要义。 A.它的大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 “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B.它的目的是“人增寿”,前提是“天增岁月”; “岁月”在前“乾坤”在前,“寿”在后“门”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逻辑。 C.它的大前提是“天增岁月”,才能“人增寿”; “乾坤”在前“岁月”在前,“门”在后“寿”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胸怀。 D.它的目的是“人增寿”,前提是“天增岁月”; “乾坤”在前“岁月”在前,“门”在后“寿”在后,这就是中国人的胸怀。 5.对下列作家作品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时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论断,不仅对个人的成才具有启示作用,而 且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B.《小石潭记》一文不仅描写了清幽的自然景色,还抒发了作家柳宗元非常复杂的思想 情感。 C.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具有很高水平,我们学过的有《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和《江城子·密州出猎》。 D.《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是作者鲁 迅,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第 6—7 题,共 8 分) 6.默写。(5 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⑵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⑶ 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 阐 述 了 学 习 与 思 考 关 系 的 一句是 “ , ”。 ⑷我国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脍炙人口的语句不胜枚举。有的描绘了雄浑壮阔的画面,有 的抒发了建功立业的豪情,有的揭示了极其深刻的哲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 ....写出一 个完整的句子。 答: 。 7.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形象突出,有着鲜明的特点。请选择一部,就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物,结 合具体情节,仿照示例,予以介绍。(示例所列各项不可再用,3 分) 【示 例】小说:《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介绍:诸葛亮贤良忠贞。为辅佐后主,兴复汉室,他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具 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 我的选择:小说: 人物: 介绍:
三、综合性学习。(本题包括第8-10题,共7分) 世界图书日前夕,作家蒋巍建议设立中国汉字节,以保护汉字、发展书法艺术。学 校语文教研组以此为契机组织了一次“汉字·汉语”主题活动 8.课堂上语文老师为启发同学们多认识汉字,特地展示了以下两则材料,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其主要信息。(2分) 【材料一】 报纸 般书籍 认读常用汉字数量581 934 315 1000 2000 语言材料覆盖率 (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材料二】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长青撰文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 够在数干年的历史风云中绵延不绝傲立于世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形成长久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文字能够代代流传。汉字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载 体,是从未间断的龙脉。 9.为响应语文教研组号召,好朋友小明重点收集了有关汉字历史的资料。请帮助他调整好句 序,使之成为条理清楚的一段话。(2分) 商代文字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①商代文字的基本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以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基础;以劳 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基础:以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基础;以自然物象为基础。 ②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 的特征。 ③构形的文化内涵上,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材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 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④殷墟时期所反映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还突出地表现在造字方式形成了自 己的特点和规律。 10.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如55(呜呜鸣)、LZ(楼主)、山寨、雷人、囧等 不少学生作文引入诸如此类的网络语言,也由此引发巨大争议。班级为此组织了一场辩 论,假如你是反方,请针对正方辩词简要阐述观点。(3分) 正方:我方认为,网络语言可以在学生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集体 创作而成。它既反映网民的个性和联想能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使用者的 年轻心态和不拘一格。学生作文中使用也大多源于此。并且,以往曾在网络中使 初三语文试卷第3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3页(共 7 页) 三、综合性学习。(本题包括第 8—10 题,共 7 分) 世界图书日前夕,作家蒋巍建议设立中国汉字节,以保护汉字、发展书法艺术。学 校语文教研组以此为契机组织了一次“汉字·汉语”主题活动。 8.课堂上语文老师为启发同学们多认识汉字,特地展示了以下两则材料,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其主要信息。(2 分) 【材料一】 报纸 一般书籍 认读常用汉字数量 581 934 2315 1000 2000 3000 语言材料覆盖率 80% 90% 99% 92% 98% 99% (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材料二】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长青撰文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所以能 够在数千年的历史风云中绵延不绝、傲立于世,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形成长久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是因为我们的文字能够代代流传。汉字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载 体,是从未间断的龙脉。 9.为响应语文教研组号召,好朋友小明重点收集了有关汉字历史的资料。请帮助他调整好句 序,使之成为条理清楚的一段话。(2 分) 商代文字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①商代文字的基本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以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基础;以劳 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基础;以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基础;以自然物象为基础。 ②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 的特征。 ③构形的文化内涵上,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材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 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④殷墟时期所反映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还突出地表现在造字方式形成了自 己的特点和规律。 10.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如 555(呜呜呜)、LZ(楼主)、山寨、雷人、囧等。 不少学生作文引入诸如此类的网络语言,也由此引发巨大争议。班级为此组织了一场辩 论,假如你是反方,请针对正方辩词简要阐述观点。(3 分) 正方:我方认为,网络语言可以在学生作文中使用。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集体 创作而成。它既反映网民的个性和联想能力,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使用者的 年轻心态和不拘一格。学生作文中使用也大多源于此。并且,以往曾在网络中使 媒 项 介 目
用的,比如版主、主页、链接、下载等词汇,现在也已被大众接受,体现着强烈 的时代气息 反方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完成第11-14题。(共9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亨。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緹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走送之 走街串巷 B.媵人持汤沃灌浩浩汤汤 C.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 D.腰白玉之环腰金衣紫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从选文看,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3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一文,完成第1518题。(共11分) 初三语文试卷第4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4页(共 7 页) 用的,比如版主、主页、链接、下载等词汇,现在也已被大众接受,体现着强烈 的时代气息。 反方: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完成第 11—14 题。(共 9 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 1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走.送之 走.街串巷 B.媵人持汤.沃灌 浩浩汤.汤 C.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D.腰.白玉之环 腰.金衣紫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⑴无从致.书以观 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 分) ⑴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从选文看,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他是如何克服的。(3 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 26 分) (一)阅读《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一文,完成第 15—18 题。(共 11 分)
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 蔡成 ①又看到他了。他在拉小提琴。 ②出悉尼中央火车站,走50米,向右看,一座年龄至少已近百岁的铁路桥跃入眼帘。 他就在这铁路桥的桥洞里用小提琴制造音乐。火车在头顶轰隆隆跑过去,他不管不顾,兀自 沉浸在手指和琴弦酝酿岀来的精美旋律里。 ③以往,每次听到他的琴声,我都想止步,竖起耳朵,仔仔细细把所有旋律全捕捉住。 只可惜,每次都有事在身,我无奈地瞟他一眼,匆匆从他跟前晃过去—其实,每一次促使 我无法停下脚步的“事”"并非十万火急。可那些琐碎的甚至无关紧要的事却总压在我的心头, 干呼万唤,逼迫我马不停蹄地奔向前方。今天,我不急。 ④我走近他,先端详他的脸,再端详他的手指和小提琴。然后,我坐下,靠着桥洞洞壁, 专心致志地聆听琴声。头顶上,火车撞击轨道的声音渐渐依稀,我的耳廓里荡漾的全是琴声。 坦白说,我根本不知道他正努力演奏的是何乐曲,我只是喜欢这欢快的节奏。我能感觉到四 周的空气里,流淌着轻灵曼妙的乐曲。无端地,我想起春天的脚步声;想起童年在中国老家 乡下,春天到了,绿草茵茵,我和其他几个顽童在裤裆底下夹一根棍子当尾巴拖在地上呐喊 着“骑马啦骑马啦”,一同呼啸着从山冈往山下冲.… ⑤一曲终了,换一支。我依旧不知曲目,只意识到琴声柔和多了。我闭上眼睛——云游, 回到了中国。杏花,春雨,江南,淡淡的喜悦。好像有风过来了,一地的落英缤纷。美哉。 ⑥琴声渐渐远去,我睁眼,IA他在看着我笑。我有些许慌乱,突然想起什么,赶紧摸 自己的口袋,掏出一张10元的澳币,还有零零碎碎的硬币。此时,我才发现,他的跟前 没一顶破旧的帽子,没张嘴的琴盒,连摊在地上的一张报纸也没有。他看着我,摇头,他已 在演奏一支新曲子了,他没别的表示。拉完,他从肩头取下小提琴,解释:“对不起,我不 初三语文试卷第5页(共7页)
初三语文试卷 第5页(共 7 页) 等待一双脚为我停留 蔡成 ①又看到他了。他在拉小提琴。 ②出悉尼中央火车站,走 50 米,向右看,一座年龄至少已近百岁的铁路桥跃入眼帘。 他就在这铁路桥的桥洞里用小提琴制造音乐。火车在头顶轰隆隆跑过去,他不管不顾,兀自 沉浸在手指和琴弦酝酿出来的精美旋律里。 ③以往,每次听到他的琴声,我都想止步,竖起耳朵,仔仔细细把所有旋律全捕捉住。 只可惜,每次都有事在身,我无奈地瞟他一眼,匆匆从他跟前晃过去——其实,每一次促使 我无法停下脚步的“事”并非十万火急。可那些琐碎的甚至无关紧要的事却总压在我的心头, 千呼万唤,逼迫我马不停蹄地奔向前方。今天,我不急。 ④我走近他,先端详他的脸,再端详他的手指和小提琴。然后,我坐下,靠着桥洞洞壁, 专心致志地聆听琴声。头顶上,火车撞击轨道的声音渐渐依稀,我的耳廓里荡漾的全是琴声。 坦白说,我根本不知道他正努力演奏的是何乐曲,我只是喜欢这欢快的节奏。我能感觉到四 周的空气里,流淌着轻灵曼妙的乐曲。无端地,我想起春天的脚步声;想起童年在中国老家, 乡下,春天到了,绿草茵茵,我和其他几个顽童在裤裆底下夹一根棍子当尾巴拖在地上呐喊 着“骑马啦骑马啦”,一同呼啸着从山冈往山下冲…… ⑤一曲终了,换一支。我依旧不知曲目,只意识到琴声柔和多了。我闭上眼睛——云游, 回到了中国。杏花,春雨,江南,淡淡的喜悦。好像有风过来了,一地的落英缤纷。美哉。 ⑥琴声渐渐远去,我睁眼,[A]他在看着我笑。我有些许慌乱,突然想起什么,赶紧摸 自己的口袋,掏出一张 10 元的澳币,还有零零碎碎的硬币。此时,我才发现,他的跟前, 没一顶破旧的帽子,没张嘴的琴盒,连摊在地上的一张报纸也没有。他看着我,摇头,他已 在演奏一支新曲子了,他没别的表示。拉完,他从肩头取下小提琴,解释:“对不起,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