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2届高三高考极限压轴卷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部署 计日程功 再接再厉 自力更生 B、风采 立竿见影 伶牙利齿 仗义执言 C、精粹 枕黄粱 相辅相成 迫不急待 D、陷阱 额首称庆 金碧辉煌 贸然行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被美国认为是拳头项目的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是否能在伦敦奥运会上如愿 夺金,很大程度上由仰泳选手的恢复状况决定 B、一套好的计算机教材,除了要有经验的教师参加之外,还应当有设计人员、 心理学工作者的协调工作 C、鉴于土管局今年在全市群众中的恶劣影响,市委市政府决定免去土管局局长 张天祥,任命王续军为新局长。 D、南通老百姓和海内外游客在狼山不仅可以感受到江海神韵,还可以感受到民 族文化的永恒魅力之所在。 3、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4分) 本报南宁2月26日电日前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了解到,该院在克 隆兔研究上连续取得突破。继去年12月12日世界首批显微受精转fat-1基因兔 在该校诞生后,今年1月14日又有2只转基因克隆兔诞生。近日这两批实验兔通 过了转基因成分鉴定。这是广西大学继转基因克隆水牛成功之后,转基因动物技 术在兔上取得的新突破 4、2012年3月15日中午,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台湾《中国时报》 记者问到“在去年6月份,您提到过的《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展出,不晓得您当 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时,温总理回答:我2010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 的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 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 不能至,但心乡往之。我常想,难道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 恩怨?” (1)温总理引用的“虽不能至,但心乡往之”出自 (朝 代)司马迁《史记》中表达对 (人名)的敬仰之 情。(2分) (2)《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画后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称《剩山图》,后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 段较长称《无用师卷》,后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你听说《富春山居图》合璧展 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用一段话表达,不多于40个字,必须用一种修辞 手法。(3分)
江苏省 2012 届高三高考极限压轴卷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A、部署 计日程功 再接再厉 自力更生 B、风采 立竿见影 伶牙利齿 仗义执言 C、精粹 一枕黄粱 相辅相成 迫不急待 D、陷阱 额首称庆 金碧辉煌 贸然行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被美国认为是拳头项目的 4×100 米混合泳接力赛是否能在伦敦奥运会上如愿 夺金,很大程度上由仰泳选手的恢复状况决定。 B、一套好的计算机教材,除了要有经验的教师参加之外,还应当有设计人员、 心理学工作者的协调工作。 C、鉴于土管局今年在全市群众中的恶劣影响,市委市政府决定免去土管局局长 张天祥,任命王续军为新局长。 D、南通老百姓和海内外游客在狼山不仅可以感受到江海神韵,还可以感受到民 族文化的永恒魅力之所在。 3、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字)(4 分) 本报南宁 2 月 26 日电 日前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了解到,该院在克 隆兔研究上连续取得突破。继去年 12 月 12 日世界首批显微受精转 fat-1 基因兔 在该校诞生后,今年 1 月 14 日又有 2 只转基因克隆兔诞生。近日这两批实验兔通 过了转基因成分鉴定。这是广西大学继转基因克隆水牛成功之后,转基因动物技 术在兔上取得的新突破。 4、2012 年 3 月 15 日中午,两会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台湾《中国时报》 记者问到“在去年 6 月份,您提到过的《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展出,不晓得您当 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时,温总理回答:我 2010 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 的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 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我虽 不能至,但心乡往之。我常想,难道几千年的文化恩泽就不能消弭几十年的政治 恩怨?” (1)温总理引用的“虽不能至,但心乡往之”出自 (朝 代)司马迁《史记》中表达对 (人名)的敬仰之 情。(2 分) (2)《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画后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称《剩山图》,后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 段较长称《无用师卷》,后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你听说《富春山居图》合璧展 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用一段话表达,不多于 40 个字,必须用一种修辞 手法。(3 分)
A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山东河工事 张惠言 嘉庆二年,河决曹州,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 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 夫,有司杖而逐之,蓄发养妻子。伊江阿师事之谨。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 抚,出则招纳权贿,倾动州县,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河工调拨薪刍 夫役之官,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称意,张目曰:“奴敢尔,吾撤汝也!”其横 如此。内阁侍读学士蒋予浦,王先生广慧寺之徒也,以母忧去官,游于山东。伊 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 左,僧、道士绕坛诵经者数十人。巡抚日再至,蒋学士、王先生从。及坛,蒋学 士北面拜,巡抚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卢冠,袈裟偏袒,升坛坐,学士、巡抚立 坛下,诵经毕,乃去。如是者数月,河屡塞,辄复决 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吾以法镇之,某日当 合龙,速具扫①!”巡抚曰:“诺!”先期一日,扫具,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 巡抚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呗音诵经咒②。良久,投铁于河, 又诵又投,三投,举手贺曰:“龙镇矣!”巡抚合掌曰:“如先生言。”明日, 水大甚,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扫下,数百人皆死。居数日,王先生又至, 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张惠言曰:余居江南,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及来京师,杂询之,多目击者。 呜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 王先生既蓄发,名树勋,以赀入,待选通判。本扬州人,或曰常州之宜兴人。 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僧号嘿然。嘿然者,亦其未为僧时号。伊江阿谪戍伊 犁,王先生送之戍所。闻其将归谒选③云。 注释:①扫:同“埽”,指用石块、树枝等捆扎而成的堵决口用的填塞物。②呗 音诵经咒:用和尚念佛经的声调念经文咒语。呗,指梵音赞歌。③谒选:等候吏 部选派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母忧去官 忧:父母的 丧事 B.袈裟偏袒,升坛坐 升:登、登上 C.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 须:同“需”,需用 的东西 D.使来者有所儆焉 儆:警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与作者“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的感叹直接相关的 组是(3分) ①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 ②巡抚命 下扫,众皆谏,不许
A.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书山东河工事 张惠言 嘉庆二年,河决曹州,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 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 夫,有司杖而逐之,蓄发养妻子。伊江阿师事之谨。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 抚,出则招纳权贿,倾动州县,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河工调拨薪刍 夫役之官,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称意,张目曰:“奴敢尔,吾撤汝也!”其横 如此。内阁侍读学士蒋予浦,王先生广慧寺之徒也,以母忧去官,游于山东。伊 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 左,僧、道士绕坛诵经者数十人。巡抚日再至,蒋学士、王先生从。及坛,蒋学 士北面拜,巡抚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卢冠,袈裟偏袒,升坛坐,学士、巡抚立 坛下,诵经毕,乃去。如是者数月,河屡塞,辄复决。 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吾以法镇之,某日当 合龙,速具扫①!”巡抚曰:“诺!”先期一日,扫具,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 巡抚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呗音诵经咒②。良久,投铁于河, 又诵又投,三投,举手贺曰:“龙镇矣!”巡抚合掌曰:“如先生言。”明日, 水大甚,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扫下,数百人皆死。居数日,王先生又至, 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张惠言曰:余居江南,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及来京师,杂询之,多目击者。 呜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 王先生既蓄发,名树勋,以赀入,待选通判。本扬州人,或曰常州之宜兴人。 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僧号嘿然。嘿然者,亦其未为僧时号。伊江阿谪戍伊 犁,王先生送之戍所。闻其将归谒选③云。 注释:①扫:同“埽”,指用石块、树枝等捆扎而成的堵决口用的填塞物。②呗 音诵经咒:用和尚念佛经的声调念经文咒语。呗,指梵音赞歌。③谒选:等候吏 部选派。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母忧去官 忧:父母的 丧事 B.袈裟偏袒,升坛坐 升:登、登上 C.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 须:同“需”,需用 的东西 D.使来者有所儆焉 儆:警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与作者“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的感叹直接相关的 一组是(3 分) ①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 ②巡抚命 下扫,众皆谏,不许
③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 ④举手 贺曰:“龙镇矣!” ⑤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⑥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伊江阿作为堂堂巡抚,竟然被佛言耸惑。在治理黄河决堤的过程中,充分暴露 了其昏聩无能而又凶残专横的特点。 B.巡抚好佛,曾经做过僧人的王树勋受到巡抚的特别礼遇。治理黄河失败后,巡 抚被贬谪戍伊犁,而王树勋却交纳银钱取得做官资格,等候吏部选派。 C.蒋予浦是次要人物,曾是王树勋的徒弟,与巡抚伊江阿性情相投,治理黄河时 到祭坛面朝北跪拜。作者寥寥几笔,便把蒋予浦这一人物形象勾勒出来。 D.文章最后作者写伊江阿和王树勋的结局,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流露出 对清朝官场腐败的强烈讽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3分) (2)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4分) (3)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1)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3分) (2)“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 (3)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③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 ④举手 贺曰:“龙镇矣!” ⑤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⑥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伊江阿作为堂堂巡抚,竟然被佛言耸惑。在治理黄河决堤的过程中,充分暴露 了其昏聩无能而又凶残专横的特点。 B.巡抚好佛,曾经做过僧人的王树勋受到巡抚的特别礼遇。治理黄河失败后,巡 抚被贬谪戍伊犁,而王树勋却交纳银钱取得做官资格,等候吏部选派。 C.蒋予浦是次要人物,曾是王树勋的徒弟,与巡抚伊江阿性情相投,治理黄河时 到祭坛面朝北跪拜。作者寥寥几笔,便把蒋予浦这一人物形象勾勒出来。 D.文章最后作者写伊江阿和王树勋的结局,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流露出 对清朝官场腐败的强烈讽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3 分) ⑵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4 分) ⑶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⑴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3 分) ⑵“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⑶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渺沧海于一粟。(苏轼《赤壁赋》) (2)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过山西村》) (4)朝搴吡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6)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荀 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耳根的清静 王开岭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 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 古人真有耳福啊。 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以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 其实,它最想念的房客有两位:一是寂静,一是音乐。 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 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 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 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 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 第 (《小窗幽记》) 当以卖花声为第 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 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 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 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 黄金了罢 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童年耳朵是有福的。 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 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髙架桥轰鸣……它们有 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渺沧海于一粟。(苏轼《赤壁赋》) ⑵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⑶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过山西村》) ⑷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⑸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李白《蜀道难》) 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 (《荀 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耳根的清静 王开岭 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在我眼里,古诗中最好的句子,所言之物皆为“静”。读它时,你会觉得全世界 一片清寂,心境安谧至极,连发丝坠地都听得见。 古人真有耳福啊。 耳朵就像个旅馆,熙熙攘攘,谁都可以来住,且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的那种。 其实,它最想念的房客有两位:一是寂静,一是音乐。 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 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 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 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 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 第一。”(《小窗幽记》) 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 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 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 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 黄金了罢。 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童年耳朵是有福的。 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 刹车、喇叭、拆迁、施工、装修、铁轨震荡、机翼呼叫、高架桥轰鸣……它们有 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
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 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 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朋友驾车时,总把“重金属”放到最大量,他并不关注谁在唱,按其说法,这 是用一个声音覆盖一群声音,以毒攻毒,以暴治暴。 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 耳塞?地下室?使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 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 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 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不 拦截、不过滤,不像眼睛嘴巴可随意闭合。它永远露天,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 不是么?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 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 上下功夫。 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 有个说法叫“花开的声音”,一直,我当作一个比喻和诗意幻觉,直到遇一画家 她说从前在老家,中国最东北的荒野,夏天暴雨后,她去坡上挖野菜,总能听见 苕树梅绽放的声音,四下里噼啪响· 苕树梅,我家旁的园子里就有,红、粉、白,水汪汪、亮盈盈,一盏盏像玻璃纸 剪出的小太阳。我深信她没听错,那不是幻听和诗心的矫造,我深信那片野地的 静,那个年代的静,还有少女耳膜的清澈一一她有聆听物语的天赋,她有幅画 叫《你能让满山花开我就来》,那绝对是一种通灵境界……我深信,一个野菜喂 大的孩子,大自然向她敞开的就多。 我们听不见,或难以置信,是因为失聪日久,被磨出了茧子 是的,你必须承认,世界已把寂静一一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 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一一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选自《今晚报》,有删节) 11.文章开头“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颇有特色,试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12.作者认为“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试结合全 文加以具体分析。(4分) 13.结合全文,理解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寂静”(6分)
耳朵,从未遭遇这般黑压压、强悍而傲慢的敌人,我们从未以这么恶劣和屈辱的 条件要求耳朵服贴。机械统治的年代,它粗大的喉结,只会发出尖利的啸音,像 磨砂,像钝器从玻璃上狠狠刮过。 一朋友驾车时,总把“重金属”放到最大量,他并不关注谁在唱,按其说法,这 是用一个声音覆盖一群声音,以毒攻毒,以暴治暴。 我们拿什么抵御嘈声的进攻呢? 耳塞?地下室?使窗户封得像砖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隙?当然还有,即麻木和 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 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 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不 拦截、不过滤,不像眼睛嘴巴可随意闭合。它永远露天,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 不是么?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之餮、举世无双。视觉上,美 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 上下功夫。 口福和眼福俱饱矣,耳福呢? 有个说法叫“花开的声音”,一直,我当作一个比喻和诗意幻觉,直到遇一画家, 她说从前在老家,中国最东北的荒野,夏天暴雨后,她去坡上挖野菜,总能听见 苕树梅绽放的声音,四下里噼啪响…… 苕树梅,我家旁的园子里就有,红、粉、白,水汪汪、亮盈盈,一盏盏像玻璃纸 剪出的小太阳。我深信她没听错,那不是幻听和诗心的矫造,我深信那片野地的 静,那个年代的静,还有少女耳膜的清澈——她有聆听物语的天赋,她有幅画, 叫《你能让满山花开我就来》,那绝对是一种通灵境界……我深信,一个野菜喂 大的孩子,大自然向她敞开的就多。 我们听不见,或难以置信,是因为失聪日久,被磨出了茧子。 是的,你必须承认,世界已把寂静——这大自然的“原配”,给弄丢了。 是的,你必须承认,耳朵——失去了最伟大的爱情。 (选自《今晚报》,有删节) 11.文章开头“从前,人的耳朵里住过一位伟大的房客:寂静。”颇有特色,试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 分) 12.作者认为“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试结合全 文加以具体分析。(4 分) 13.结合全文,理解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寂静”(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