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2届高三高考极限压轴卷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 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 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 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一一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 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 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 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 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 中。《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 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 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意识 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 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 续。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 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点明 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 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 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承袭 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 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 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 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与《诗经》或先 秦散文不同,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话和 故事。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它们 都属于充满幻想、巫术的观念,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 下来。西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以儒学为标志、以 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日渐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逐渐融成南 北文化的混同合作。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 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人世、历 史和现实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果。但是,蕴藏着原 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它们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第 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 理性精神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 B.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保留和残存,中国南方始终弥漫在神话世界中,以 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就是其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海南省 2012 届高三高考极限压轴卷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 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的时候,南中国由于原 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远古传统,依 然弥漫在奇异想象和炽烈情感的图腾——神话世界之中,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以 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儒家在北中国把远古传统和神话、巫术逐一理性化,把神人化,把奇异传说化为 君臣父子的世间秩序,例如黄帝四面脸被解释为派四个大臣去“治四方”,黄帝 活三百年说成是三百年的影响等等。在被孔子删定的《诗经》中,已看不见“怪 力乱神”的踪迹,然而这种踪迹却非常活泼地保存在以屈原为代表的南国文化 中。《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 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 完满地融成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天问》是保留远古神话传统最多而又系统的文学篇章,它表现了当时时代意识 因理性的觉醒正在由神话向历史过渡。《离骚》《天问》《九歌》《九辩》构成 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 续。王夫之解释《九辩》说:“辩,犹遍也,效夏启九辩之名,可以被之管弦, 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点明 了几个关键问题: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可歌可舞,想象丰富奇异, 尚未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不像“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 束,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汉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承袭 了秦代体制,但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 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 主导,不同于先秦北国。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与它相辅相成的 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后世文学艺术从中汲取很多营养。与《诗经》或先 秦散文不同,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留下来的种种神话和 故事。从世上庙堂到地下宫殿,从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到北国的卜千秋墓室,它们 都属于充满幻想、巫术的观念,把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和野性充分地保存和延续 下来。西汉经历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以儒学为标志、以 历史经验为内容的先秦理性精神日渐侵入文艺领域和人们的观念中,逐渐融成南 北文化的混同合作。楚地的神话幻想与北国的历史故事,儒学宣扬的道德节操与 道家传播的荒忽之谈,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术世界中。人世、历 史和现实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结果。但是,蕴藏着原 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没有离开汉代艺术,它们是楚汉艺术的灵魂。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国北方都逐渐突破礼仪旧制, 理性精神也逐步战胜巫术宗教。 B. 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保留和残存,中国南方始终弥漫在神话世界中,以 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就是其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C.把黄帝四面脸解释为派四个大臣治理四方,孔子删除《诗经》中“怪力乱神” 的踪迹,这体现了儒家关注现实、重视社会秩序的精神 D.开创了中国抒情诗光辉起点的《离骚》,既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 想象,又有深沉理性觉醒时个体人格的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问》系统地保留了远古神话传统,是楚地原始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是理性 觉醒的时代意识从神话向历史的过渡 B.因为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 文化艺术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西汉艺术的作品大多以远古的神话故事为内容,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就充分地 保存并延续了这样的远古传统。 D.西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世、历史和现实逐渐取代了充 满远古传统的原始神话,占据重要位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精神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 传统,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 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楚辞的研究。 C.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受先秦理性精神 的影响,文化艺术领域也有了变化 D.尽管神话幻想与历史故事、儒学与道家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 术世界中,但楚汉艺术的核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浪漫幻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 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 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 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 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 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 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⑨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 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 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 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 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 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 停官
C. 把黄帝四面脸解释为派四个大臣治理四方,孔子删除《诗经》中“怪力乱神” 的踪迹,这体现了儒家关注现实、重视社会秩序的精神。 D. 开创了中国抒情诗光辉起点的《离骚》,既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浪漫 想象,又有深沉理性觉醒时个体人格的体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天问》系统地保留了远古神话传统,是楚地原始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是理性 觉醒的时代意识从神话向历史的过渡。 B.因为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 文化艺术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西汉艺术的作品大多以远古的神话故事为内容,南方的马王堆帛画就充分地 保存并延续了这样的远古传统。 D.西汉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世、历史和现实逐渐取代了充 满远古传统的原始神话,占据重要位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理性精神和楚汉浪漫主义精神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艺术 传统,都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 法极大地影响了后世楚辞的研究。 C.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变革后,人们的观念受先秦理性精神 的影响,文化艺术领域也有了变化。 D.尽管神话幻想与历史故事、儒学与道家并行不悖地出现在人们意识观念和艺 术世界中,但楚汉艺术的核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浪漫幻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 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 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 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 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 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 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 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 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 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 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 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 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 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 “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 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 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 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 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 秀州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 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 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 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 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 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 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 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 译文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青玉案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 “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 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 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 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 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 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 秀州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 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 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 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 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 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 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 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青 玉 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 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 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 作简要说明。(5分) 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虽有名马, 不 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使负栋之柱, 架梁之 椽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 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 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 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 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 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 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 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 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 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 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8.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 作简要说明。(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故虽有名马, , 。不 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2) ,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使负栋之柱, ;架梁之 椽, ;(杜牧《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 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 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 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 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 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 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 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 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
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 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下周边,没什么异动, 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琴声已经停止,但教 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基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 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 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 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杰夫卡夫斯基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 是一个勇敢的男孩,杰夫卡夫斯基在心里默默赞许。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 在阶梯处绊倒。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 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坏人,你还我 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 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 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 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杰夫卡夫斯基甚至还可以把 战绩上报。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 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支支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杰夫卡夫斯基终于 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 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又或者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 奇怪的表情。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 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 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 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 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选自《意林》2011年04期,有删改。) 背景资料: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 此摆脱苏联。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 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 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B.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 所以后来他去教堂询问其名字。 C.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 在天堂看到父母的幸福 D.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 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
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 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下周边,没什么异动, 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琴声已经停止,但教 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基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 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 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 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杰夫卡夫斯基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 是一个勇敢的男孩,杰夫卡夫斯基在心里默默赞许。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 在阶梯处绊倒。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 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坏人,你还我 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 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 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 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杰夫卡夫斯基甚至还可以把 战绩上报。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 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支支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杰夫卡夫斯基终于 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 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又或者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 奇怪的表情。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 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 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 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 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选自《意林》2011 年 04 期,有删改。) 背景资料:1968 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 此摆脱苏联。8 月 20 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 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 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B. 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 所以后来他去教堂询问其名字。 C. 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 在天堂看到父母的幸福。 D. 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 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