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系统工程概论Introduction toSystem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1203002 学分:2学分 学时:总学时32理论教学32学时 开设学期:第7学期 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 课程级别:专业教有选修 课程负贵人:印春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环境工程本科的专业相关选修课。本门课程主要讲授系统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概 念、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的演化与优化、系统建模、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 系统仿真、系统动力学、系统评价和系统决策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学科所涉及到的 各类知识,掌握系统和系统工程的概念,掌握系统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数学方法的原理 和运用技巧,并能初步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 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过程,掌握系统 工程工作中所使用到的各类数学方法的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课程打好基础。并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以系统工程理论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及其一般理论:系统工程的产生及发展:系统工程的概念:系统工程的学科 基础:系统工程技术 重点:系统及其一般理论:系统工程的概念 难点:系统工程的学科基础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的一般理论:了解系统工程的产生及发展、系统工程的学科基 础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理解系统及系统工程的概念
7 《系统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系统工程概论/Introduction to System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1203002 学 分:2 学分 学 时:总学时 32 理论教学 32 学时 开设学期:第 7 学期 授课对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 课程级别:专业教育选修 课程负责人:印春生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为环境工程本科的专业相关选修课。本门课程主要讲授系统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概 念、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的演化与优化、系统建模、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 系统仿真、系统动力学、系统评价和系统决策等内容。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学科所涉及到的 各类知识,掌握系统和系统工程的概念,掌握系统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数学方法的原理 和运用技巧,并能初步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 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过程,掌握系统 工程工作中所使用到的各类数学方法的原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课程打好基础。并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以系统工程理论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及其一般理论;系统工程的产生及发展;系统工程的概念;系统工程的学科 基础;系统工程技术 重 点:系统及其一般理论;系统工程的概念 难 点:系统工程的学科基础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的一般理论;了解系统工程的产生及发展、系统工程的学科基 础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理解系统及系统工程的概念
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2学时) 主要内容: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的系统分析方法论:以Hl为代表的硬系统工程方法论:以 Checkland为代表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缘合 集成方法论 重点:以Hal为代表的硬系统工程方法论 难点:以Checkland为代表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的系统分析方法论、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的系统分 析方法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论:理解和掌握以 Hal为代表的硬系统工程方法论。 第三章系统结构分析(4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结构的概念:系统结构的特性:系统结构的对比与比例分析方法:系统结构 的罗辑关系分析方法 重点:系统结构的概念:系统结构的特性:系统结构的逻辑关系分析方法 难点:系统结构的逻辑关系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结构的对比与比例分析方法:理解系统结构的特性:掌握系统 结构的概念和系统结构的逻辑关系分析方法。 第四章系统的演化与优化、稳定与控制(4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的优化演化规律:系统优化的技术方法:系统的稳定:系统的控制 重点:系统的优化演化规律:系统优化的技术方法:系统的控制 难点:系统优化的技术方法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理论:理解系统优化的技术方法:掌握系统的优 化演化规律和系统控制的方式。 第五章系统建棋(4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建模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系统建模的一般原理:系统建模的分类:常用的 几类经济数学模型 重点:系统建模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 难点:系统建模的一般原理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建模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系统建模的一般原理、系统建模的 分类和常用的几类经济数学模型
8 第二章 系统工程方法论(2 学时) 主要内容: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的系统分析方法论;以 Hall 为代表的硬系统工程方法论;以 Checkland 为代表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 集成方法论 重 点:以 Hall 为代表的硬系统工程方法论 难 点:以 Checkland 为代表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的系统分析方法论、以兰德公司为代表的系统分 析方法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论;理解和掌握以 Hall 为代表的硬系统工程方法论。 第三章 系统结构分析(4 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结构的概念;系统结构的特性;系统结构的对比与比例分析方法;系统结构 的逻辑关系分析方法 重 点:系统结构的概念;系统结构的特性;系统结构的逻辑关系分析方法 难 点:系统结构的逻辑关系分析方法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结构的对比与比例分析方法;理解系统结构的特性;掌握系统 结构的概念和系统结构的逻辑关系分析方法。 第四章 系统的演化与优化、稳定与控制(4 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的优化演化规律;系统优化的技术方法;系统的稳定;系统的控制 重 点:系统的优化演化规律;系统优化的技术方法;系统的控制 难 点:系统优化的技术方法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理论;理解系统优化的技术方法;掌握系统的优 化演化规律和系统控制的方式。 第五章 系统建模(4 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建模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系统建模的一般原理;系统建模的分类;常用的 几类经济数学模型 重 点:系统建模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 难 点:系统建模的一般原理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建模在系统分析中的作用、系统建模的一般原理、系统建模的 分类和常用的几类经济数学模型
第六章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4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概述;系统的结构表述:DEMATEL方法:ISM法 重点:系统的结构表述 难点:系统的结构表述:DEMATEL方法:ISM法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结构模型化的基本概念:理解DEMATEL方法和ISM法:掌 握系统的结构表述。 第七章系统仿真(2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仿真概论:系统仿真的建模过程:连续系统仿真: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重点:系统仿真的建模过程 难点: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仿真的基本知识:理解连续系统仿真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 本方法:掌握系统仿真的建模过程。 第八章系统动力学(2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动力学概述:因果关系与反馈环:系统动力学模型:DYNAMO语言编程: 流图绘制与方程设计实例: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sim及其应用 重点:因果关系与反馈环 难点:因果关系与反馈环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编程的相关知识: 掌握因果关系与反馈环的概念和判断。 第九章系统评价(4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评价的原理: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权重:系统综合评价:层次 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可能一满意度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网络分析 重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统综合评价 难点:层次分析法:可能一满意度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网络分析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层次分析法、可能一满意度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包网络分析方 法:掌握系统评价的原理、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系统综合评价和模糊评价 方法。 第十章系统决策(4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决策模型与方法:风险型决策分析:贝叶斯决策:效用与决策分析:决策分 析系统与专家系统:冲突分析: 9
9 第六章 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4 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概述;系统的结构表述;DEMATEL 方法;ISM 法 重 点:系统的结构表述 难 点:系统的结构表述;DEMATEL 方法;ISM 法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结构模型化的基本概念;理解 DEMATEL 方法和 ISM 法;掌 握系统的结构表述。 第七章 系统仿真(2 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仿真概论;系统仿真的建模过程;连续系统仿真;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重 点:系统仿真的建模过程 难 点: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系统仿真的基本知识;理解连续系统仿真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基 本方法;掌握系统仿真的建模过程。 第八章 系统动力学(2 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动力学概述;因果关系与反馈环;系统动力学模型;DYNAMO 语言编程; 流图绘制与方程设计实例;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 Vensim 及其应用 重 点:因果关系与反馈环 难 点:因果关系与反馈环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编程的相关知识; 掌握因果关系与反馈环的概念和判断。 第九章 系统评价(4 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评价的原理;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权重;系统综合评价;层次 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可能-满意度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网络分析 重 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统综合评价 难 点:层次分析法;可能-满意度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网络分析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层次分析法、可能-满意度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包网络分析方 法;掌握系统评价的原理、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系统综合评价和模糊评价 方法。 第十章 系统决策(4 学时) 主要内容:系统决策模型与方法;风险型决策分析;贝叶斯决策;效用与决策分析;决策分 析系统与专家系统;冲突分析;
重点:风险型决策分析 难点:贝叶斯决策:效用与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系统与专家系统:冲突分析: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贝叶斯决策、效用与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系统与专家系统和冲突分 析:理解系统决策的模型与方法:掌握风险型决策分析的各种激学方法,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向学生讲授系统分析的基本原 理、过程和方法,结合实例向学生讲授系统分析过程中用到的各类数学方法。在此基础上, 向学生讲授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在工业生产、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各类应用。由于本课程 完全是理论教学,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类实例,通过实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相关 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数学方法如果没有详细讲解 的,都应给学生一定的参考资料目录,方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学。同时应鼓励学生阅 读一定的参考书籍,以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是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在讲述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分为九个部 分,即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的演化与优化,系统建模,系统结构模型化方 法,系统仿真,系统动力学,系统评价和系统决策。讲授过程中应多结合实例强化学生对知 识点的理解和掌据。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和课件(包含课程 PPT以及图片)。课程的答疑主要是课后答疑以及电子邮件和手机通讯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讲述知识点中的重点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 观考查学生对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20%、闭卷考试成绩占6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周德群编著,《系统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07年。 阅读书目: 1.白思俊编若,《系统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2.喻湘存主编,《系统工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胡运权等编著,《运筹学基础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0 重 点:风险型决策分析 难 点:贝叶斯决策;效用与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系统与专家系统;冲突分析;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贝叶斯决策、效用与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系统与专家系统和冲突分 析;理解系统决策的模型与方法;掌握风险型决策分析的各种数学方法。 四、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向学生讲授系统分析的基本原 理、过程和方法,结合实例向学生讲授系统分析过程中用到的各类数学方法。在此基础上, 向学生讲授使用系统工程方法在工业生产、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各类应用。由于本课程 完全是理论教学,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类实例,通过实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相关 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数学方法如果没有详细讲解 的,都应给学生一定的参考资料目录,方便学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学。同时应鼓励学生阅 读一定的参考书籍,以弥补课堂讲授的不足,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是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在讲述系统工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分为九个部 分,即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的演化与优化,系统建模,系统结构模型化方 法,系统仿真,系统动力学,系统评价和系统决策。讲授过程中应多结合实例强化学生对知 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和课件(包含课程 PPT 以及图片)。课程的答疑主要是课后答疑以及电子邮件和手机通讯等形式。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讲述知识点中的重点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 观考查学生对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占 20%、课堂讨论和出勤占 20%、闭卷考试成绩占 60%。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周德群编著,《系统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2007 年。 阅读书目: 1.白思俊编著,《系统工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年。 2.喻湘存主编,《系统工程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 3.胡运权等编著,《运筹学基础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4.刘承平主编,《数学建模方法》,高等教有出版社,2002年。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系统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学科很多,包括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混沌系统理论、突变理论等等。本课程教学中涉及比较多的课 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微分方程数值解》、《运筹学》、《计算机程序设计 语言》,这些课程是学习《系统工程概论》课程的基础,建议学生先进行这些课程的学习。 主撰人:印春生 审核人:刘洪生 分管教学院长:杨红 2011年10月7日
11 4.刘承平主编,《数学建模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系统工程概论》课程,涉及的学科很多,包括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混沌系统理论、突变理论等等。本课程教学中涉及比较多的课 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数学》、《微分方程数值解》、《运筹学》、《计算机程序设计 语言》,这些课程是学习《系统工程概论》课程的基础,建议学生先进行这些课程的学习。 主撰人:印春生 审核人:刘洪生 分管教学院长:杨红 2011 年 10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