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j.issn1001-053x.2000.02.001 第22卷第2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00年4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pr.2000 矿井粉尘直接测定方法 金龙哲 袁俊芳李建文 北京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提出了采用粘尘剂、多面空心球、二氯甲烷实现一次多点采样,用Masyersizer X分散 度仪直接测定粒度分布的新方法,并用它测定了矿井巷道粉尘浓度和粒度情况.对漳村矿某一 回风巷道断面的粉尘分布情况分析证明此方法可靠. 关键词矿井:粉尘:分布:测定 分类号TD714.4 自从1959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会议上,提 量为84.94,相对密度1.335,沸点40.1℃.它的特 出采用BMRC采样标准曲线以来,各国矿山 点是作为挥发性材料,在空气中不燃不爆,因 粉尘采样方式逐渐由瞬间、短时转向长周期、定 此可在煤矿井下应用.另外,虽然CZ-I剂在水 点采样方式.我国是从60年代开始采用这种方 中的溶解度很大,但在CH,C,溶液中的溶解度 法的,该法具有测量精确等优点,但在粉尘分布 为零.利用它的这种特性,可以避免用水或其他 规律的研究中,却无法做到多点同时一次性测 溶剂清洗时,有部分NCZ-1剂的固体成分混在 定.因此,尽管前人有关粉尘分布规律研究,取 粉尘中出现误差,做到准确无误地使NCZ1剂 得了较显著的成果,但是由于测试手段的限制, 与粉尘和水分离. 往往只能将粉尘流动简化为一维或二维流动, 1.2采样及其分析方法 并且大多是在地面简化模型中进行研究.基于 采用NCZ1剂、多面空心球采样方法的实 上述情况,本文提出采用粘尘剂、多面空心球全 质是:在所需测定的所有测点处,同时悬挂浸渍 断面一次采样,用二氯甲烷溶剂作为空心球清 有粘尘剂的多面空心球(1~2个)进行采样,采 洗剂,Masyersizer X分散度测定仪准确分析粒 样一定时间后,在现场用特定的清洗剂将空心 度的新方法, 球上粘结的粉尘清洗下来,测算绝对粘结粉尘 浓度,然后再通过Masyersizer X分散度测定仪 1采样方法的研究 分析各样品的粒度分布. 1.1采样主要器具和药剂的选择 2现场采样试验 (1)粘尘剂的选择.粘尘剂采用了自制的 NCZ-1型粘尘阻燃剂(下简称NCZ-1剂),该剂 2.1采样试验地点情况 主要由吸湿性无机盐类和多种功能性表面活性 本次试验是在潞安矿务局漳村煤矿1405综 剂组成,是一种具有持续粘尘、阻燃等多种功 放工作面回风巷道中进行的,该工作面的总风 效的粉剂. 量达768.4m/min,循环产量为2563.2t.工作面 (2)多面空心球的应用.试验时采用的多面 实施的防尘措施有:(1)工作面实行煤体注水, 空心球是由6个直径37.24mm的叶片组成的, 水分增加率为1%以上:(2)采煤机装备有内外 其净表面达0.05m,比表面积为4.6×10mm3, 喷雾系统:(3)风巷和运输巷各设有两道水幕净 具有比表面积大,通风阻力小等优点. 化风流系统:(4)工作面各转载点和破碎机有密 (3)清洗剂的选择.为了准确采样,试验中 封防尘装置, 使用了二氯甲烷(CH,C1)作为多面空心球的清 在距该工作面50m的回风巷道断面处采 洗剂.CHC2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它的分子 样,该断面的几何参数如下:上净宽为29m,下 1999-09-13收稿金龙哲男,36岁,副教授 净宽为3.9m,斜高为3.05m,面积为10.71m2.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顶目(中博基97-11)
第 2 2 卷 第 2 期 2 0 0 0 年 4 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U n iv e r s i yt o f S e i e n e e a n d eT e h n o l o gy B e ij i n g V b l . 22 N o . 2 A P r. 2 0 0 0 矿井粉尘 直接测 定方法 金龙哲 袁俊芳 李建文 北京科技大学 资源工程学院 , 北京 10 0 0 83 摘 要 提 出 了采 用 粘尘 剂 、 多面 空心球 、 二氯 甲烷 实现 一 次 多点采 样 , 用 M as y er s iez r X 分散 度仪直 接测 定粒 度分 布 的新方 法 , 并 用它测 定 了矿 井巷 道粉 尘浓 度和 粒度情 况 . 对 漳村矿 某一 回风 巷道 断面 的粉 尘分 布情 况 分析 证 明此方 法可 靠 . 关键词 矿 井 ; 粉 尘 ; 分 布 : 测定 分类 号 T D 7 1 4一4 自从 1 9 59 年在 南非约 翰 内斯堡会 议上 , 提 出 采用 B M R C 采样标准 曲线 【l] 以来 , 各 国矿 山 粉尘采 样方式逐渐 由瞬间 、 短时转 向长周 期 、 定 点 采样方式 . 我 国 是从 60 年 代开 始采用 这种方 法的 . 该法具 有测 量精确等优点 , 但 在粉尘分布 规律 的研 究 中 , 却 无法做 到 多 点 同 时一 次性测 定 . 因此 , 尽管前 人有关 粉尘分 布规律研 究 , 取 得 了较显 著 的成果 , 但是 由于 测试手段 的限制 , 往往只 能 将粉 尘流 动 简化 为一 维 或二 维 流动 , 并且 大多是在地面简化模型 中进行研 究 「2 , . 基于 上述情况 , 本 文提 出采用 粘尘剂 、 多面空 心 球全 断面 一 次采样 , 用 二 氯 甲烷溶 剂作 为空 心球清 洗剂 , M as ye sr iez r X 分 散度测 定仪准确 分析粒 度 的新方 法 . 1 采样方法的研究 1 . 1 采样主要器 具和 药剂 的选择 ( 1) 粘 尘剂 的选 择 . 粘 尘剂采用 了 自制 的 N C Z 一 1 型 粘 尘 阻 燃剂 ( 下 简称 N C Z 一 1 剂 ) , 该剂 主 要 由吸湿性 无机 盐类和 多种功能性表面活 性 剂组 成 【3] , 是 一种具 有持续粘 尘 、 阻 燃 等多种功 效 的粉 剂 . (2 ) 多面空 心 球 的应用 . 试验 时 采用 的 多面 空心 球 是 由 6 个 直径 37 .2 4 m m 的叶片 组 成 的 , 其 净表面达 0 . 0 5 m , , 比表 面积为 4 . 6 x l 0 , m , m/ , , 具 有 比表面积 大 , 通风 阻 力 小等优 点 『叼 . (3 ) 清洗 剂的选择 . 为 了准确 采样 , 试验 中 使用 了二 氯 甲烷 ( C H Z 1C 2 ) 作 为 多面 空 心 球 的清 洗剂 . c H Z cl Z 是 一种无色 易 挥发液体 . 它 的分子 19 9 9 一 0 9 一 13 收 稿 金龙 哲 男 , 36 岁 , 副教授 * 中国 博士后 基金 资助 项 目 ( 中 博基 9 7 一 11) 量为 84 .9 4 , 相 对密 度 1 . 3 5 , 沸点 4 0 . 1 ℃ . 它 的特 点是 作 为挥 发性材料 , 在 空 气 中不 燃不爆 `5] , 因 此可 在煤矿井下 应用 . 另外 , 虽 然 N C Z 一 1 剂在水 中的溶 解度 很大 , 但在 C H Z CI : 溶 液 中的溶解度 为零 . 利用 它 的这种特性 , 可 以避 免用 水或其他 溶剂清 洗 时 , 有部 分 N C Z 一 1 剂 的 固体成分混 在 粉尘 中 出现误 差 , 做 到准确无误 地使 N C Z 一 1 剂 与粉 尘和 水 分离 {5] . 1 . 2 采样及 其分析方法 采用 N C Z 一 1 剂 、 多面空 心 球采样方法 的实 质是 : 在所需测 定 的所有测 点处 , 同时悬 挂浸渍 有粘 尘剂 的多面空 心 球 ( 1一2 个 ) 进 行 采样 , 采 样 一 定 时间后 , 在 现场用特 定的清洗剂将 空 心 球 上粘结 的 粉尘 清洗 下 来 , 测 算绝对粘结粉 尘 浓 度 , 然后 再 通 过 M as ye sr iez r X 分 散度测 定仪 分 析各样 品 的粒度分 布 . 2 现场采 样试验 2 . 1 采样试验地点情况 本次试验是在潞 安矿 务局 漳村煤矿 14 05 综 放 工 作面 回风巷道 中进行 的 . 该工 作面 的总 风 量 达 7 6 8 . 4 m , m/ i n , 循 环产量 为 2 5 6 3 , Z t . 工 作面 实施 的防尘措施有 : ( l) 工 作面 实行 煤体注 水 , 水分增加 率为 1% 以上 ; ( 2) 采 煤机装 备 有 内外 喷雾系统 ; ( 3) 风巷和 运输巷各设有两道水幕净 化风 流系统 ; (4 ) 工 作面 各转载点和 破碎机有密 封 防尘装 置 . 在距 该工 作面 50 m 的回风巷 道断面 处采 样 , 该断面 的几 何参数如下 : 上净 宽为 .2 9 m , 下 净宽为 3 . 9 m , 斜高 为 3 . 0 5 m , 面积为 10 . 7 l m , . DOI: 10. 13374 /j . issn1001 -053x. 2000. 02. 001
·9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 2.2采样工艺过程 0.30和0.24gs. 采样方法如下:在巷道断面上布置了如图 实验用源尘是潞安矿务局的块煤,通过辊 1所示的6个测点,其中1-3号测点位于巷帮, 磨机、球磨机的破碎加工而成.通过发尘器单独 46号测点位于巷道中央.每个测点上用细绳 或同时作业、改变发尘器的位置及调节风速等 悬挂2个球,空心球浸渍液采用固体质量分数 方式,在测点处制造出不同的尘云浓度,为了使 为43%的NCZ-1剂溶液.空心球悬挂8h后,用 气流速度与压力分布处于稳定段,将测点布置 CH,C,将空心球上的粉尘直接清洗到已称量的 于巷道中部的30m处,测尘时采用了FC-V型 空瓶中,带回地面烘干(150℃,2h),去掉CH,C2 固定式粉尘采样器,测定时间为30min,流量为 及水分,称量 20L/min.在在采样头附近悬挂了浸渍有NCZ-1 剂的多面空心球,悬挂时间亦为30min,处理方 法同前.对比实验结果见表1. 根据表1数据回归得到如下关系式: C.=55.2(W+0.35)2 (1) C=33.87N+0.8)12 (2) 式中,C,C,一分别表示呼吸性粉尘浓度和全尘 浓度,mgm;N.。一多面空心球绝对粘尘量,g. 图1测点的布置 32井下巷道断面粉尘绝对浓度测定结果分析 Fig.1 Arrangement of mensuration point 由回归式得出1405回风巷50m断面处的 3采样数据的处理及其结果分析 6个测点处的粉尘浓度如表2和图2所示. 3.1粉尘浓度的换算方法 80 为了将各测点处空心球的绝对粘尘量能用 粉尘质量浓度单位(mg/m)来表示,我们在中国 60 笔 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通风模拟巷道中进行了1组 40 对比实验.实验时,以漳村矿1405回风巷道为 原型,模型与原型的比例为1:2.巷道的具体几 何尺寸如下:长60m,上净宽1.5m,下净宽1.8 m,高1.55m:采用木材、纤维板、油毡等材料把 34 砖砌巷道进行了改装.该巷道配备有2台7.5 测点 kW的风机和2扇面积为1.27m调节风窗,因 图2巷道断面粉尘浓度分析口呼尘浓度,☑全尘浓度 此可根据需要,调节巷道内的风速.发尘采用了 Fig.2 Analysis on dust concentration in laneway cross-sec- tion 3台ZY-2型发尘器,其发尘量分别达到0.71, 表1粉尘浓度与粘尘量对比实验表 Table 1 Comparison of dust concentration and sticking-dust content 参数 1 3 5 6 7 绝对粘尘量/g 1.5 2.0 2.5 3.0 3.5 4.0 5.0 呼尘浓度mgm3 7.25 8.43 9.24 10.17 10.98 11.68 12.79 全尘浓度mgm) 49.71 56.69 61.53 66.04 70.15 75.22 82.34 表2粉尘浓度分布测算表 Table 2 Distribution mensuration of dust concentration 参数 1 2 3 4 5 6 空瓶质量g 82.8 80.0 77.0 78.5 74.1 80.6 采样瓶质量g 86.0 83.7 80.7 83.1 78.0 84.1 悬挂高度/m 0.43 1.50 2.45 2.51 1.70 0.30 粘尘质量/g 2.8 3.3 3.1 4.5 4.8 4.3 呼尘浓度mgm-3 9.80 10.55 10.25 12.16 12.53 11.90 全尘浓度/mgm’ 64.26 68.58 66.89 77.97 80.15 76.50
. 9 8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 0 0 0 年 第 2 期 .2 2 采样工艺过 程 采样 方法如 下 : 在巷 道断 面 上 布置 了如 图 1所示 的 6 个测 点 , 其 中 1一 3 号测 点位 于 巷帮 , 4一 6 号测 点 位于 巷 道 中央 . 每个测 点上 用 细 绳 悬 挂 2 个球 , 空 心球浸渍 液采用 固体质量 分数 为 4 3 % 的 N C Z 一 1 剂溶液 . 空 心球悬 挂 s h 后 , 用 C H Z C 1 2 将 空心 球上的粉尘直 接清洗到 己 称量 的 空瓶 中 , 带回地面烘干 ( 1 50 ℃ , Z h) , 去 掉 C H Z 1C 2 及 水分 , 称 量 . 4 山.1. … 自.冬!1l 八j 图 1 测 点 的布 置 F ig · 1 A r r a n g e m e n t o f m e n s u r a t i o n P o i n t 任 · 、侧说钊霎如E 3 采样数据的处理及其结 果分析 3 , 1 粉尘 浓度 的换算方法 为 了将各测 点处 空 心球 的绝对粘 尘 量能用 粉尘质量浓度单位 ( m 留m , ) 来表示 , 我们 在 中国 矿业大 学北京校 区通 风模拟巷道 中进 行了 1 组 对 比实验 . 实验 时 , 以漳 村矿 14 05 回风巷道 为 原型 , 模 型 与原 型的 比 例 为 1 : 2 . 巷道 的具 体几 何 尺 寸如 下 : 长 6 0 m , 上 净宽 1 . s m , 下 净 宽 1 . 8 m , 高 1 . 5 m ; 采用 木材 、 纤维 板 、 油 毡等材料把 砖砌巷 道进行 了改 装 . 该巷 道配 备有 2 台 .7 5 k w 的 风机和 2 扇 面积 为 1 . 27 m , 调 节风 窗 , 因 此可 根据需 要 , 调 节巷道 内的风速 . 发尘采用 了 3 台 Z Y 一 2 型 发 尘器 , 其 发尘量 分别 达到 .0 7 1 , 0 . 3 0 和 0 . 2 4 9 / 5 . 实验用源 尘是潞安矿 务局 的块煤 , 通过辊 磨机 、 球磨机 的破碎加工 而成 . 通过发尘器单独 或 同 时 作业 、 改变发 尘 器 的位置 及 调节风速等 方 式 , 在测 点 处制造 出不 同 的尘云 浓度 . 为了使 气流速度 与压 力 分布处 于 稳 定段 , 将测 点布置 于 巷道 中 部 的 30 m 处 , 测 尘 时 采用 了 F C 一 W 型 固 定式粉 尘采样器 , 测 定 时 间为 30 m in , 流量 为 ZO L m/ in . 在在采样头 附近悬挂 了浸渍有 N C -Z 1 剂 的 多面 空 心球 , 悬挂 时 间亦 为 30 m in , 处理 方 法 同 前 . 对 比 实验结 果 见 表 1 . 根据表 1 数据 回归得到 如 下 关系式 : 么 = 5 5 . 2 ( Nc + 0 . 3 5 ) 一 , , ( 1 ) 几 = 3 3 . 8 7 c(N + 0 . 8 ) 一 , 2 ( 2 ) 式中 , G , 几一分别表示 呼吸性粉尘浓度和 全尘 浓度 , m g m/ 3 ; Nc 一多面 空心 球绝对粘尘量 , 9 . .3 2 井下 巷道断面粉尘 绝对浓度测 定结果分析 由 回归 式得 出 14 05 回风 巷 50 m 断面 处 的 6 个测 点 处 的粉 尘 浓度如表 2 和 图 2 所示 . 测 点 图 2 巷道 断面 粉 尘浓度 分析 口 呼尘 浓度 , . 全尘 浓度 F i g . 2 A n a ly s i s o n d u s t e o n e e n t r a t i o n i n l a n ew a y c or s s 一 s e c - t i o n 表 1 粉 尘浓 度 与粘尘 量 对 比实 验表 aT b l e 1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d u s t e o n e e n t r a t i o n a n d s t i e ik n g 一 d u s t e o n t e n t 参数 3 4 5 6 7 绝对粘尘量 g/ 呼尘浓度m/ g · m 一 , 全尘浓度 /m g · m 一 , 2 . 0 8 . 4 3 5 6 . 6 9 9 . 2 4 6 1 . 5 3 1 0 . 1 7 6 6 . 0 4 1 0 . 9 8 7 0 . 1 5 4 , 0 1 1 . 6 8 7 5 . 2 2 1 2 . 7 9 8 2 . 3 4 49认.l 之75 表 2 粉尘 浓度分 布测 算表 aT b l e 2 D i s t r ib u t i o n m e n s u r a ti o n o f d u s t e o n e e n t r a t i o n 参数 空瓶质量g/ 采样 瓶质量g/ 悬挂高度m/ 粘尘质量g/ 呼尘浓度m/ g · m 一 , 全 尘浓度 /m g · m 一 , 0 . 4 3 9 一 8 0 6 4 . 2 6 8 0 . 0 8 3 . 7 1 . 5 0 3 . 3 1 0 . 5 5 6 8 . 5 8 7 7 . 0 8 0 . 7 2 . 4 5 3 . 1 10 . 2 5 6 6 . 8 9 7 8 . 5 8 3 . 1 2 . 5 1 4 . 5 1 2 . 1 6 7 7 . 9 7 7 4 . 1 7 .8 0 1 ` 7 0 4 , 8 1 2 5 3 8 0 . 1 5 8 0 . 6 8 4 . 1 入O ù否,U 8 0 . 3 0 1 1 . 90 7 6 . 5 0
Vol.22 No.2 金龙哲等:矿井粉尘直接测定方法 ·99 由上述图表可见:(1)尽管该矿采取了较完 采用本文提出的测定粉尘方法,不仅可解决多 善的防尘技术措施,但是离工作面50m处的粉 点同时采样的问题,而且还可达到较高的精度, 尘浓度仍远高于国家有关标准,呼吸性粉尘在 粉尘分布规律性较明显 9.800-12.53mgm3,全尘浓度最高达到了80.15 3.3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mgm'.(2)巷道中部与巷道壁附近的粉尘浓度 将称重后的6个尘样,直接用Masyersizer X 有较明显的差别,在相同的垂高下,两者呼吸性 分散度测定仪进行了分析.考虑粉尘飞扬主要 粉尘浓度相差1.91~2.10mgm2,全尘浓度相差 与巷道的垂直高度有关,所以将测点1和6,2和 11.08~12.24mg/m3.粉尘浓度在巷道中央(4测 5,3和4的尘样合并起来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 点)达到了最大值.(3)通过上述应用试验可见, 3,4及图3所示. 表3粉尘粒径参数分析 Table 3 Parameter Analysis of dust radius 测点位置 粉尘的各种当量径(μm)** d0.5)* d0.1)* d0.9)* D[4.3]* D3.2]* 顶板附近(3#、4#) 12.94 3.99 27.03 14.54 6.35 呼吸带附近(2#、5#) 13.67 4.27 29.63 15.87 7.05 底板附近(1#、6#) 15.40 4.55 33.62 17.74 7.65 注:*d0.5),d0.1),d0.9)分别表示小于该当量径(m)的粉尘颗粒数量占总体粉尘颗粒数量的50%,10%,90%: *D[3.2]及D[4.3]分别表示粉尘的索太尔平均径(Sauter Mean D[3.2])及粉尘的中间当量粒径(MMD): *有关粉尘的各种当量径的物理意义请参见参考文献[6]. 表4巷道断面粉尘分散度分析 Table 4 Analysis on dust dispersive degree in laneway cross-section % 粒径范围μm 测量位置 <5 5-10 10-20 20-40 40-60 >60 顶板附近 14.71 46.58 83.11 96.43 100 100 呼吸带附近 13.35 43.46 79.71 97.20 99.20 100 底板附近 12.12 37.32 73.30 95.66 99.59 100 平均 13.39 42.45 78.71 96.43 99.75 100 64.92-80.00 42.75-52.68 且22.84-28.15 12.21-15.04 6.52-8.04 4.30-5.29 2.83-3.49 1.00-1.23 0 8 10 12 14 粉尘分散度% 图3矿井风流中的粉尘粒度分布规律 Fig.3 Dust granularity distribution model of mine air flow 3.4分散度测定结果的分析 m,50%的粉尘小于13.67m,呼吸性粉尘约占 (1)如表3所示,井下粉尘的索太尔平均径 20%左右. D[3.2]均小于8m,其中,在人的呼吸带附近的 (3)如图3所示,矿井风流中分散度最高的 D[3.2]=7.05μm,正好是呼吸性粉尘的上限值. 粉尘粒径范围在12.21~15.04μm,并且粉尘基本 (2)矿井粉尘中90%以上的粉尘粒度小于30 上在1~80um的粒径范围内呈高抛物线形式;
、 b】 一 2 2 N 0 . 2 金 龙哲 等 : 矿 井粉 尘直 接 测定 方法 由上述 图表可 见 : ( l) 尽管该 矿采取 了较完 善的防尘技 术措施 , 但是 离工 作面 50 m 处 的粉 尘浓 度仍远 高于 国家 有关标准 , 呼 吸性 粉尘在 9 . 8 0 0 一 12 . 53 m g /in 3 , 全尘浓度 最高达 到 了 80 . 巧 m g m/ , . (2 ) 巷 道 中部 与 巷道壁 附 近 的粉 尘浓 度 有较 明显 的差 别 , 在相 同 的垂 高下 , 两者呼 吸 性 粉尘 浓度相 差 1 . 9 1一2 . or m g角1 3 , 全尘 浓度相 差 n . OS一 1.2 2 4 m g /m 3 . 粉 尘浓度在 巷道 中央 ( 4 # 测 点 ) 达 到 了最 大值 . (3 ) 通 过上述应用试验可见 , 采用 本 文提 出 的测定 粉尘 方法 , 不 仅 可解 决多 点 同 时采样 的 问题 , 而且 还可 达到较高 的精度 , 粉尘分布 规律性 较 明显 . .3 3 粉尘 分散度的测 定 将 称重 后 的 6 个 尘样 , 直接用 M as y er is ez r x 分散度测 定仪进行 了 分析 . 考虑 粉尘飞 扬主 要 与巷道 的 垂 直高度有关 , 所 以将测点 1 和 6 , 2 和 5 , 3 和 4 的尘样 合并起来进行 了分析 , 结果 如表 3 , 4 及 图 3 所 示 . 表 3 粉 尘 粒径 参数 分析 aT b l e 3 P a r a m e t e r A n a ly s i s o f d u s t r a d i u s 测点位置 — 一 粉尘的各种当量径 ( 卜m ) * * * 5 ) * d( 0 . l ) * 9 ) * D 【4 . 3 ] * * D 【3 . 2 ] * * 勺一ù、 气 à J 顶板 附近 O ( 3# 、 4# ) 呼吸带附近 ( 2# 、 5 # ) 底板 附近 ( 1# 、 6# ) d( 0 l 2 l 3 l 5 14 5 4 1 5 . 8 7 1 7 . 7 4 八à内、 nU今`J 6 一d(0 2793 n, 才 ō乙、一0少ù 哎」 … , j 4 44 9 70 20 4 注 : * d( .0 5 ), d( 0 . l), d( .0 9) 分别 表示 小于 该 当量径 (卿 ) 的粉 尘 颗粒 数量 占总体粉 尘颗 粒数 量 的 50 % , 10% , 90 % ; * * D [ 3 . 2 ]及 D 【4 . 3」分别 表示 粉尘 的索 太尔 平均 径 ( S a u t e r M e a n D [ 3 . 2 ] ) 及粉 尘 的 中间 当量 粒径 ( MM D ) ; * * * 有关 粉尘 的各 种 当量 径 的物理 意义 请参 见参 考文 献 6[ 〕 . 表 4 巷道断面粉尘分散度分析 aT b l e 4 A n a ly s i s o n d u s t d i s P e r s iv e d e g er e i n l a n e w a y e or s s 一s e e t i o n % 测量位置 粒径范 围/林m 顶板附近 呼吸带附近 底板附近 平 均 1 4 . 7 1 1 3 . 3 5 1 2 . 1 2 1 3 . 3 9 5 一 1 0 4 6 . 5 8 4 3 . 4 6 3 7 3 2 4 2 . 4 5 0 ~ 2 0 2 0 一 4 0 4 0 ~ 6 0 > 6 0 10 0 10 0 1 0 0 1 0 0 :.109.9 心205975 9 八, 9 ù内、nU 6 气」 J 4, ù . 64 … `U7 一工ù g 6 n,C, 1 9 t .i n ù 1 l 7 汀 ,ù、ō了 . … 八jo 气护ù、 R09 à , 苦 , , 门|一| 6 4 . 9 2 一 8 0 . 0 0 4 2 . 7 5 ~ 5 2 . 6 8 2 2 . 8 4 ~ 2 8 . 1 5 1 2 . 2 1一 1 5 . 0 4 6 . 5 2 ~ 8 . 0 4 4 . 3 0 ~ 5 . 2 9 图裸卑酬翼霎寻日 2 . 8 3 一 3 . 4 9 1 . 0 0 ~ 1 . 2 3 0 2 4 6 8 1 0 1 2 … 粉 尘分 散度 o0/ 图 3 矿井风 流 中 的粉尘 粒度 分 布规律 F i g · 3 D u s t g r a n u l a r i yt di s t r i b u t i o n m o d e l o f m i n e a i r fl o w 3 . 4 分散 度测 定结果 的分析 ( l) 如表 3 所示 , 井下 粉尘 的索 太尔平均径 D 口 . 2] 均 小于 8 户注n , 其 中 , 在人 的 呼 吸 带 附 近 的 D 3[ . 2」= 7 . 05 林m , 正 好是 呼 吸 性粉尘 的上 限值 . (2 )矿井粉尘 中 90 % 以上 的粉尘粒度小于 30 娜 , 5 0% 的粉 尘小于 13 . 67 卿 , 呼 吸 性粉尘约 占 2 0% 左右 . (3 ) 如图 3 所示 , 矿井风 流中分散度最 高的 粉尘粒径 范 围在 1.2 2 1一 巧 . 0 4 林m , 并且粉尘基 本 上在 1一 8 0卿 的粒径 范 围内呈 高抛物线形式 ;
100◆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 (4)巷道顶板附近粉尘的中间径D[4.3]料较成功地测定了漳村矿1405回风巷道距工 =14.54m,较底板处的D[4.3-17.74μm小3.2 作面50m处的粉尘浓度与粒度分布情况.通过 m,说明空气中的粉尘随着高度变化而有较明 现场实践,证明这种采样和分析方法具有简单 显变化,如图4所示. 易行、测定准确、可同时在井下布置数十个测点 20 等优点,减少了以往采样困难、数据失真等现象 18年 的发生,如上分析,我国煤矿井下的粉尘问题仍 16 不容乐观,因此,开发防尘新技术措施,加大矿 井综合防尘力度是势在必行的 回 14 12 参考文献 10L 1金龙哲.矿井粉尘防治.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37 0.5 1.5 2.5 2杨胜米.综采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及计算机模拟研 测点与底板的距离m 究:[博士论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1996 图4粉尘粒径随高度变化规律 3金龙哲,黄元平.粘结抑尘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煤炭 Fig.4 Dust radius transformation model with height 学报,1997(4):410 4金龙哲,蒋仲安,隔尘帘捕尘方法的研制,北京科技 4结论 大学学报,1998,20(6):513 5余国棕主编.化学工程辞典.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58 采用粘尘剂、多面空心球及二氯甲烷等材6傅维辅.燃烧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3 Direct Mensuration Method of Mine Dust JIN Longzhe,YUAN Junfang,LI Jianwen Resources Engineering School,UST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A new direct mensuration method of dust granularity distribution with Masyersier X dispersive degree instrument is put forward.This method was implemented by gathering data in many spot once with sticking-dust agent,polyhedron empty ball and CH,Cla.Dust concentration and granularity of mine laneway were determined.Dust distribution condition of a intake cross-section in Zhang Chun mine was analyzed. KEY WORDS mine;dust;distribution;mensuration
一 1 0 0 .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2 0 0 0 年 第 2 期 (4 ) 巷 道 顶 板 附近 粉 尘 的 中间 径 D .[# ]3 = 1 4 . 5 4 林m , 较底 板处 的 D [ 4 . 3 ] = 1 7 . 7 4 娜 小 3 . 2 林m , 说 明 空气 中的粉 尘 随着 高度变化 而有较 明 显 变 化 , 如 图 4 所 示 . 2 0 f ~ — 一 一 — 一一 一 ~ 一 - 一 ~ 一 — -门 料 较成 功地测 定 了漳 村矿 1 4 05 回 风巷道 距工 作 面 50 m 处 的粉尘浓度 与粒度分 布情 况 . 通过 现 场实践 , 证 明 这种采样和 分析方法 具 有简单 易行 、 测 定准确 、 可 同时 在井下 布置 数十个测 点 等优 点 , 减 少 了 以往采样 困难 、 数据 失真等现象 的 发生 . 如上分析 , 我 国煤矿井下 的粉尘 问题仍 不 容乐 观 , 因此 , 开 发防尘新技 术措施 , 加大矿 井 综合 防尘力度 是 势在必 行 的 . 一 汉ù一 46 , ù 0 寻ǐ悦艺卑亘于q日 0 . 5 1 . 5 2 5 测 点与 底板 的距 离 /m 图 4 粉 尘粒 径 随高 度变 化规 律 F i g · 4 D u s t r a d i u s t r a n s fo r m a t i o n m o d e l w i th h e i g h t 4 结论 采 用 粘尘 剂 、 多面空 心 球及 二 氯 甲烷等 材 参 考 文 献 1 金龙 哲 . 矿 井粉 尘 防治 . 煤 炭 工业 出版 社 , 19 93 . 37 2 杨 胜来 . 综 采工 作面 粉 尘分布 规律 及计 算机 模拟 研 究 : 〔博 士论文 〕 . 中国矿 业大 学北 京研 究生 部 , 1 9% 3 金龙 哲 , 黄元 平 . 粘 结抑 尘方 法 的研 究 与应用 . 煤 炭 学 报 , 1 9 9 7 ( 4 ) : 4 1 0 4 金龙 哲 , 蒋仲 安 . 隔 尘帘 捕尘 方法 的研 制 , 北京科 技 大 学学 报 , 1 9 9 8 , 2 0 ( 6 ) : 5 13 5 余 国棕主 编 . 化学 工程 辞典 . 化 学工业 出版社 , 19 92 . 58 6 傅 维铺 . 燃烧 学 . 北 京 : 高等 教育 出版社 , 1 9 92 . 73 D i r e C t M e n s u r a t i o l M e t h o d o f M i n e D u s t 刃W L o 矛越夕h e, )飞 A/ N uJ afn gn, IL Ji a n w en R e s o u r e e s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e h o o l , U S T B e ij i n g , B e ij i n g 10 0 0 8 3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A n e w d i r e e t m e n s ur at ion m e ht o d o f d u st g r anu l a ir ty d i s tr ibu t i o n w iht M a s y e r s i e r X d i sP e r s i v e d e gr e e i n s t r u m e nt 1 5 P ut of rw ar d . T h i s m e ht o d w a s i m Pl e m e nt e d b y g a t h e r i n g d a t a i n m a n y s Po t o n e e w iht s t i e ik n g 一 du s t a g e nt , Po ly h e dr o n e m Pyt b a ll an d C H Z C 1 2 . D u s t e o n e e ntr iat o n an d gr aun lar iyt o f m i n e lan e w ay w e er d e t e mr i n e d . D u s t d i st r ib ut i o n e o n d it i o n o f a iflt a k e c r o s s 一 s e e t i o n i n Z h an g C h u n m i n e w a s an a l y z e d , K E Y W O R D S m i n e ; du st ; d i s tr ib lt i o n ; m e n s u r a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