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2、乎: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朋:志同道合的人 4、知:了解(自己)。 5、愠:恼怒。怨恨 6、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 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 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上武髦个人修养可鹰与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而: 2、乎: 3、朋: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志同道合的人。 4、知:了解(自己)。 5、愠:恼怒。怨恨。 6、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孔子说:“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这不也是很愉快的 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不也是一 种乐趣吗?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二)子日:“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1、可以(之)为师矣。 可以凭借(这)成为 2、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了”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 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这是讲学习方法问题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1、可以(之)为师矣。 2、矣:表示陈述语气,可译为“了”。 可以凭借(这)成为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 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了。” ——这是讲学习方法问题
(三)子日:“学而不则罔, 尼而不学则殆 1、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3、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4、罔:感到迷惑。 5、殆:精神松懈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精神松 懈而无所得。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1、学: 3、而: 2、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 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 “却”、“可是”。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 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 4、罔:感到迷惑 。 5、殆:精神松懈而无所得。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 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精神松 懈而无所得。”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四)子曰:“由!诲汝知之 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1、知:一种解释为“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的道理。另一种解释 为明智,聪明,通“智”。 2、是:代词,这。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 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 是真知啊。” 这也是学习态度问题
(四)子曰:“由!诲汝知之 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1、知:一种解释为“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的道理。另一种解释 为明智,聪明,通“智”。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 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 是真知啊。” 2、是:代词,这。 ——这也是学习态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