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方义: 鸟梅一入肝益胃生津,止泄安蛔 辛一伏 细辛干姜附子寒温并用 下 黄连黄柏 酸一静 当归人参米粉白蜜攻补兼施 饭前服 冷鉴别: ≤脏厥与蛔厥 脏厥—厥持续伴肤冷,燥无休止 脉微而厥 蛔厥—厥不持续性伴肤冷燥有休止
❖ 方义: 乌梅—入肝益胃生津,止泄安蛔 细辛干姜附子 黄连黄柏 当归人参米粉白蜜 饭前服 ❖ 鉴别: 脏厥与蛔厥 寒温并用 攻补兼施 脉微而厥 脏厥—厥持续伴肤冷,燥无休止 蛔厥—厥不持续性伴肤冷 燥有休止 辛—伏 苦—下 酸—静
s与三泻心汤比较 两者均属寒热错杂证,针对这病机而采用寒热并用 法,但其两者病机、表现各不相同,吴氏云: “泻心寒热并用,乌梅丸则寒热刚柔并用”又云: “乌梅则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叶氏 在乌梅丸化裁刚药为主的椒梅汤,柔药为主的连 梅汤,治温邪深入厥阴的证候 启发: s“蛔厥者,乌梅丸主之”言乌梅丸是蛔厥证的主 方因为蛔厥证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证故可 用乌梅丸主治,但必须明确蛔厥证是厥阴病寒热 错杂证中的一个证型,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与三泻心汤比较 两者均属寒热错杂证,针对这病机而采用寒热并用 法,但其两者病机、表现各不相同,吴氏云: “泻心寒热并用,乌梅丸则寒热刚柔并用”又云: “乌梅则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叶氏 在乌梅丸化裁刚药为主的椒梅汤,柔药为主的连 梅汤,治温邪深入厥阴的证候。 ❖ 启发: “蛔厥者,乌梅丸主之”言乌梅丸是蛔厥证的主 方因为蛔厥证属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病证故可 用乌梅丸主治,但必须明确蛔厥证是厥阴病寒热 错杂证中的一个证型,二者不可相提并论
s厥阴病有三大证型,三大代表方,故把乌梅丸与 厥阴病同等对待是不够妥善,准确来说乌梅丸是 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 从本条文而言,乌梅丸可治三个病证,一是寒热 错杂证,二是蛔厥证,三是久利证,推理后两者 均属寒热错杂的病机 原文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 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叶,干姜黄芩黄连人 参汤主之。 令提要:寒热相格的证治
厥阴病有三大证型,三大代表方,故把乌梅丸与 厥阴病同等对待是不够妥善,准确来说乌梅丸是 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 从本条文而言,乌梅丸可治三个病证,一是寒热 错杂证,二是蛔厥证,三是久利证,推理后两者 均属寒热错杂的病机。 原文359: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 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叶,干姜黄芩黄连人 参汤主之。 ❖ 提要:寒热相格的证治
令分析: 本条文辩证要点(主证)是“食入即吐”。请 看下列分析,则不难理解。 本自寒下 即上热下寒(胃热脾寒 误 轻重 名为“寒格”→上热下寒相拒→“食入即吐”可据 尤以上热为主 (依据:因于寒者,多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因于热者,多见食已即吐。)
❖ 分析: 本条文辩证要点(主证)是“食入即吐”。请 看下列分析,则不难理解。 本自寒下 即上热下寒(胃热脾寒) 误 吐 下 轻 重 名为“寒格” 上热下寒相拒 尤以上热为主 “食入即吐”可据 (依据:因于寒者,多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因于热者,多见食已即吐。)
令治法:苦寒泻热,辛热通阳一干姜黄芩黄连 人参汤 冷方义: 芩连一苦寒降泻上热 干姜一辛热温中,守而不走 人参一补中,脾旺则清热、祛寒之品各得其所。 鉴别 s本条与少阴戴阳证同属上热下寒证,但病机完全 不同,表现不一,施治有异,前者上真热,下真 寒,以上真热为主;后者为上假热,下真寒
❖ 治法:苦寒泻热,辛热通阳-干姜黄芩黄连 人参汤。 ❖ 方义: 芩连-苦寒降泻上热 干姜-辛热温中,守而不走 人参-补中,脾旺则清热、祛寒之品各得其所。 ❖ 鉴别: 本条与少阴戴阳证同属上热下寒证,但病机完全 不同,表现不一,施治有异,前者上真热,下真 寒,以上真热为主;后者为上假热,下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