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教研室 张横柳教授
伤 寒 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教研室 张横柳教授
第一章绪论 伤寒学是一部阐迷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 辨论冾的一门学科,是我国第一部理、珐、 茑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医 学巨箸。为张倬景所著,至今近2千年
第一章 绪 论 伤寒学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 辨证论治的一门学科,是我国第一部理、法、 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临床医 学巨箸。为张仲景所著,至今近2千年
一、伤塞学的革 ■张仲景生平筒介 张倬景名机,字仲景。由宁张氏是一侵伟 大的l学家,故后人称之“医筌”。 张机约生子公元150~211年卒,为南郡涅 (n)即今之河南南阳昼人,一云:今邓 昼,穰东貘人。 ■伤寒学流俦所史及版本状况 古之《伤寒论》今之伤寒学之原名为《伤 寒杂滴论》,原书共16表,内容有伤寒、杂 病二大部份。大约书宇公元200~210年
一、伤寒学的沿革 ◼ 张仲景生平筒介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由于张氏是一位伟 大的医学家,故后人称之“医圣”。 张机约生于公元150~211年卒,为南郡涅 ( ni )即今之河南南阳县人,一云: 今邓 县,穰东镇人。 ◼ 伤寒学流传历史及版本状况 古之《伤寒论》今之伤寒学之原名为《伤 寒杂病论》,原书共16卷,内容有伤寒 、杂 病二大部份。大约成书于公元200~210年
二、《伤寒论》学术渊源及贡献 学术洲源: 张仲景承《內经》、《难经》、《本草经》等基本理论 结合自气的临床窦跦。此从其自序:“勤非古训,博柔众亦, 撰用《素问》、《九表》、《八十一难》、《阴阳大论》” 等为《伤寒杂病论》16。 ●系统戛结汉代以鳶医学就,下面二京加以阐迷: ■贡戴: ●系统地绩汉代以芇医学就为墙床医学笈屢打下良好基础。 ●创丘“六经证治″使外感病的辨论冾有舰珒可瘡,为滠病 学形萆定基础。 ●确丘“辫证论浍″原则,从而形尿我国医学浤特的理论体系。 ●在珍断上强琱郈证乔重,为中医学珍断学八纫辨证萆定基础 制定若予浍则及许多行之有效亦药为中药亦剂学发展有大 推动作用
二、《伤寒论》学术渊源及贡献 ◼ 学术渊源: ⚫ 张仲景继承《内经》、《难经》、《本草经》等基本理论, 结合自已的临床实践。此从其自序:“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 阳大论》” 等为《伤寒杂病论》16卷。 ⚫ 系统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就,试下面二点加以阐述: ◼ 贡献: ⚫ 系统地总结汉代以前医学成就为临床医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创立“六经证治”使外感病的辨证论治有规律可循,为温病 学形成奠定基础。 ⚫ 确立“辩证论治”原则,从而形成我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 在诊断上强调脉证并重,为中医学诊断学八纲辨证奠定基础。 ⚫ 制定若干治则及许多行之有效方药为中药方剂学发展有巨大 推动作用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概念 ■伤寒的涵义 《伤寒论》以伤寒所字命冶,“寒″从狭 义可锕为六之“寒邪”;若从广义看“寒” 者邪之义也。 般认为“伤寒″有淚义与广义之分,前 者系指受巩寒邪乞,后者指一牣外感病忘 称,即伤寒有五;“中风、伤塞、滉温、热 病、温病。″本教材则偏重于狹义之伤寒
三、《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概念 ◼ 伤寒的涵义 《伤寒论》以伤寒两字命名,“寒”从狭 义可视为六淫之“寒邪”;若从广义看 “寒” 者邪之义也。 一般认为“伤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 者糸指感受风寒邪气,后者指一切外 感病总 称,即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湿温、热 病、温病。”本教材则偏重于狭义之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