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课程第七章教案 1.主要内容: (1)话剧团体和"爱美剧" (20)话剧作家及作品。 2.教学目的: (1)了解20年代话剧创作的状况。 (2)了解20年代的话剧团体及活动」 (3)掌握早期话剧创作的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3.教学重点和难点: 20年代话剧创作的状况、田汉和丁西林的创作特色 4.教学要求: 阅读作品、掌握现代话剧的发展历程、理解代表作家的创作特色。 5.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2.新授(√)3.讨论()4.练习() 6.授课类型:1.理论课(√)2.实验课()3.实习课()4.上机()5.其 他() 7.教学方式:1.讲授(√)2.讨论()3演示()4.参观()5.实验() 6.实习作业()7.练习() 8.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比例:(1:2) 9.课堂思考题或习题: (1)中国早期话剧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田汉早期的剧作以浪漫主义为主,试结合代表作加以说明。 (3)了解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的内容和风格。 (4)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哪三个作品? 10.教学资源:1.多媒体()2.模型()3.挂图()4.其他(√)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课程第七 章教案 1.主要内容: (1)话剧团体和"爱美剧"。 (20)话剧作家及作品。 2.教学目的: (1)了解 20 年代话剧创作的状况。 (2)了解 20 年代的话剧团体及活动。 (3)掌握早期话剧创作的主要作家及代表作。 3.教学重点和难点: 20 年代话剧创作的状况、田汉和丁西林的创作特色。 4.教学要求: 阅读作品、掌握现代话剧的发展历程、理解代表作家的创作特色。 5.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 ) 2.新授(√ ) 3.讨论( ) 4.练习( ) 6.授课类型:1.理论课(√ ) 2.实验课( ) 3.实习课( ) 4.上机( ) 5.其 他( ) 7.教学方式:1.讲授(√ )2. 讨论( ) 3.演示( ) 4.参观( )5.实验( ) 6.实习作业( ) 7.练习( ) 8.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比例:(1︰2 ) 9.课堂思考题或习题: (1)中国早期话剧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2)田汉早期的剧作以浪漫主义为主,试结合代表作加以说明。 (3)了解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的内容和风格。 (4)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哪三个作品? 10.教学资源:1.多媒体( ) 2.模型( ) 3.挂图( ) 4.其他(√)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课程第八章教案 1.主要内容: (1)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2)左翼作家联盟。 (3)文学论争及意义。 (4)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2.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中一些重要的文学事件、 文学思潮。 (2)让学生理解30年代左翼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对立与 互补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推动。 (3)让学生掌握左翼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各自的特点和局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左翼作家联盟: (2)30年代左翼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对立与互补及 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推动: (3)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4.教学要求:掌握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概况 5.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2.新授(√)3.讨论()4.练习() 6.授课类型:1.理论课(√)2.实验课()3.实习课()4.上机()5.其 他() 7.教学方式:1.讲授(√)2.讨论()3.演示()4.参观()5.实验() 6.实习作业()7.练习() 8.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比例:()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课程第八 章教案 1.主要内容: (1)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2)左翼作家联盟。 (3)文学论争及意义。 (4)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2.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中一些重要的文学事件、 文学思潮。 (2)让学生理解 30 年代左翼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对立与 互补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推动。 (3)让学生掌握左翼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各自的特点和局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左翼作家联盟; (2)30 年代左翼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之间的对立与互补及 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和推动; (3)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4.教学要求:掌握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概况 5.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 ) 2.新授(√ ) 3.讨论( ) 4.练习( ) 6.授课类型:1.理论课(√ ) 2.实验课( ) 3.实习课( ) 4.上机( ) 5.其 他( ) 7.教学方式:1.讲授(√ )2. 讨论( ) 3.演示( ) 4.参观( )5.实验( ) 6.实习作业( ) 7.练习( ) 8.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比例:( )
9.课堂思考题或习题: (1)革命文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哪些文学社团?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2)左联成立后主要开展了哪些文学活动?错误和局限是什么? (3)30年代左翼作家和哪些不同的文艺思想进行过论争?其论争的主 要话题是什么?30年代的文学论争具有哪些倾向性特征? (4)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有什么特点? 10.教学资源:1.多媒体()2.模型()3.挂图()4.其他(√)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课程第九章教案 1.主要内容: (1)茅盾的创作道路及"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理论。 (2)《子夜》的创作主旨:吴荪甫、赵伯韬的典型形象及性格特征, 《子夜》的结构艺术。 (3)《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 2.教学目的: (1)了解茅盾的文学活动及创作道路,理解其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 (2)理解茅盾小说的社会剖析性质。 (3)掌握《子夜》的创作主旨及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4)掌握《春蚕》、《林家铺子》的主要内容及反映的社会现实。 (5)了解茅盾小说创作的艺术追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茅盾小说的社会剖析性质: (2)《子夜》的创作主旨及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茅盾小说创作的艺术追求。 4.教学要求:
9.课堂思考题或习题: (1)革命文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哪些文学社团?革命文学论争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2)左联成立后主要开展了哪些文学活动?错误和局限是什么? (3)30 年代左翼作家和哪些不同的文艺思想进行过论争?其论争的主 要话题是什么?30 年代的文学论争具有哪些倾向性特征? (4)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有什么特点? 10.教学资源:1.多媒体( ) 2.模型( ) 3.挂图( ) 4.其他(√)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课程第九 章教案 1.主要内容: (1)茅盾的创作道路及"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理论。 (2)《子夜》的创作主旨;吴荪甫、赵伯韬的典型形象及性格特征, 《子夜》的结构艺术。 (3)《春蚕》、《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 2.教学目的: (1)了解茅盾的文学活动及创作道路,理解其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 (2)理解茅盾小说的社会剖析性质。 (3)掌握《子夜》的创作主旨及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4)掌握《春蚕》、《林家铺子》的主要内容及反映的社会现实。 (5)了解茅盾小说创作的艺术追求。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茅盾小说的社会剖析性质; (2)《子夜》的创作主旨及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3)茅盾小说创作的艺术追求。 4.教学要求:
阅读茅盾的主要作品,掌握茅盾小说的艺术追求,理解主要作品的主 要人物形象。 5.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2.新授(√)3.讨论()4.练习() 6.授课类型:1.理论课(√)2.实验课()3.实习课()4.上机()5.其 他() 7.教学方式:1.讲授(√)2.讨论()3演示()4.参观()5.实验() 6.实习作业()7.练习() 8.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比例:(1:4) 9.课堂思考题或习题: (1)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他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何特 点? (2)《子夜》的创作背景及反映的社会现实,吴荪甫和赵伯韬形象分 析。 (3)茅盾小说的社会剖析性质。 (4)理性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 10.教学资源:1.多媒体()2.模型()3.挂图()4.其他(√)
阅读茅盾的主要作品,掌握茅盾小说的艺术追求,理解主要作品的主 要人物形象。 5.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 ) 2.新授(√ ) 3.讨论( ) 4.练习( ) 6.授课类型:1.理论课(√ ) 2.实验课( ) 3.实习课( ) 4.上机( ) 5.其 他( ) 7.教学方式:1.讲授(√ )2. 讨论( ) 3.演示( ) 4.参观( )5.实验( ) 6.实习作业( ) 7.练习( ) 8.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比例:(1︰4 ) 9.课堂思考题或习题: (1)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他的现实主义理论有何特 点? (2)《子夜》的创作背景及反映的社会现实,吴荪甫和赵伯韬形象分 析。 (3)茅盾小说的社会剖析性质。 (4)理性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 10.教学资源:1.多媒体( ) 2.模型( ) 3.挂图( ) 4.其他(√)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01025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二) 教师姓名:羊益新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学时/学分:42/2.5 教学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2007级2班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一) 二、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文献: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教案 •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501025 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二) 教师姓名: 羊益新 课程性质: 必修( √) 选修( ) 课程类型: 公共课( )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学时/学分:42/2﹒5 教学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7 级 2 班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一) 二、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参考文献: 钱理群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