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仪式和宗教信仰 仪式构成宗教的外显层面,类似于习俗。 信仰构成宗教的内在层面,引起争论的 焦点
宗教仪式和宗教信仰 • 仪式构成宗教的外显层面,类似于习俗。 • 信仰构成宗教的内在层面,引起争论的 焦点
“信仰”一词的含混性 (蒂利希 Paul tillich,1886-1965):在大众化 的宗教用语里,很难找到一个词像“信仰”那 样,更容易引起误会、曲解和疑问了。如果说 信仰”对人有“疗效”,那么,今天首先需 要治愈的便是“信仰”,因为这个概念目前给 人带来的主要不是“健康”而是“疾病”,即 造成了一系列精神混乱,诸如怀疑、盲从、理 智的冲突、情感的丧失等。所以,有人建议遗 弃“信仰″一词,但这种建议很难行得通,因 为“信仰”不光受传统的强有力维护,而且没 有别的词能表达“信仰”所意指的那种实在
“信仰”一词的含混性 • (蒂利希Paul Tillich, 1886-1965):在大众化 的宗教用语里,很难找到一个词像“信仰”那 样,更容易引起误会、曲解和疑问了。如果说 “信仰”对人有“疗效”,那么,今天首先需 要治愈的便是“信仰”,因为这个概念目前给 人带来的主要不是“健康”而是“疾病”,即 造成了一系列精神混乱,诸如怀疑、盲从、理 智的冲突、情感的丧失等。所以,有人建议遗 弃“信仰”一词,但这种建议很难行得通,因 为“信仰”不光受传统的强有力维护,而且没 有别的词能表达“信仰”所意指的那种实在
对于信仰的理性认识 关于上帝存在的各种证明都属于对信仰的理性认识。宇 宙论证明(第一原因没有原因、第一推动不被推动。上 帝即宇宙机器的第一推动、第一原因);目的论证明 (宇宙万物都令人惊奇地符合目的,仿佛有一种智力专 门设计似的。上帝就是宇宙万物的设计者);本体论证 明(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上帝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 实中。上帝的观念本身就包含了上帝的存在);道德论 证明(行善是一种绝对命令。但行善并不必然幸福,相 反,为了遵循绝对的道德命令,需要牺牲幸福。没有幸 福的善不是至善。行善之所以成为绝对命令,就在于至 善是可能实现的,或者说,理性把至善视为宇宙的目的。 只有假定宇宙被一个道德上完美的人即上帝所主宰,再 假定灵魂不灭,至善才有可能实现,行善才有最终的根 据。上帝的存在仅仅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设定的。)
对于信仰的理性认识 关于上帝存在的各种证明都属于对信仰的理性认识。宇 宙论证明(第一原因没有原因、第一推动不被推动。上 帝即宇宙机器的第一推动、第一原因);目的论证明 (宇宙万物都令人惊奇地符合目的,仿佛有一种智力专 门设计似的。上帝就是宇宙万物的设计者);本体论证 明(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上帝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 实中。上帝的观念本身就包含了上帝的存在);道德论 证明(行善是一种绝对命令。但行善并不必然幸福,相 反,为了遵循绝对的道德命令,需要牺牲幸福。没有幸 福的善不是至善。行善之所以成为绝对命令,就在于至 善是可能实现的,或者说,理性把至善视为宇宙的目的。 只有假定宇宙被一个道德上完美的人即上帝所主宰,再 假定灵魂不灭,至善才有可能实现,行善才有最终的根 据。上帝的存在仅仅是出于道德的需要而设定的。)
罗素依据理性对宗教信仰的批判 代表理性的科学与代表非理性的宗教的区别: 1)方法论上的区别,从具体到一般与从一般 到具体,2)真理观上的区别,相对真理与绝 对真理。 我认为宗教基本上或主要是以恐惧为基础的。 这一部分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怖,一部分是像 我已说过的,希望在一切困难和纷争中有个老 大哥以助一臂之力的愿望。恐惧是整个问题的 基础对神秘的事物,对失败,对死亡的恐 惧。恐惧是残忍的根源,因此,残忍和宗教携 手并进也便不足为奇了
罗素依据理性对宗教信仰的批判 • 代表理性的科学与代表非理性的宗教的区别: 1)方法论上的区别,从具体到一般与从一般 到具体,2)真理观上的区别,相对真理与绝 对真理。 • 我认为宗教基本上或主要是以恐惧为基础的。 这一部分是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怖,一部分是像 我已说过的,希望在一切困难和纷争中有个老 大哥以助一臂之力的愿望。恐惧是整个问题的 基础——对神秘的事物,对失败,对死亡的恐 惧。恐惧是残忍的根源,因此,残忍和宗教携 手并进也便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