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制片(方法同上),用接种钩挑取菌落边缘的嫩菌丝,小心放在载玻片上,观 察菌丝有无横隔及分生孢子着生情况。必要时用水或酒精洗去部分分生孢子. 4.青霉形态观察 青霉的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鲜明的颜色,具横隔,气生菌丝密毡状,松絮状或 部分结成菌丝索。分生孢子梗由埋伏型或气生型菌丝生出,稍垂直于该菌丝,其先端生 有扫帚状的分枝轮称为帚状枝。帚状枝是由单轮或二次到多次分枝系统构成,对称或不 对称,最后一级分枝产生孢子的细胞称为小梗。着生小梗的细胞称为梗基,支持梗基的 细胞称为副枝。小梗用断离法产生分生孢子,形成不分枝的链。 (1)用肉眼观察青霉菌菌落的颜色,组成同心环,汗珠,及菌落背面的颜色。 (2)用低倍镜观察长于培养皿中青霉菌帚状的形态。 制片(同前述)观察菌丝的分隔情况,分生孢子柄,粗枝,细枝,大梗,小梗,分生孢 子的形状、颜色。 五、实验报告 需南形态的观察: 把所有观察到的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绘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六、思考题 1.列表比较各类霉菌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异同? 2.你认为在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茵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 制片(方法同上),用接种钩挑取菌落边缘的嫩菌丝,小心放在载玻片上,观 察菌丝有无横隔及分生孢子着生情况。必要时用水或酒精洗去部分分生孢子。 4. 青霉形态观察 青霉的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鲜明的颜色,具横隔,气生菌丝密毡状,松絮状或 部分结成菌丝索。分生孢子梗由埋伏型或气生型菌丝生出,稍垂直于该菌丝,其先端生 有扫帚状的分枝轮称为帚状枝。帚状枝是由单轮或二次到多次分枝系统构成,对称或不 对称,最后一级分枝产生孢子的细胞称为小梗。着生小梗的细胞称为梗基,支持梗基的 细胞称为副枝。小梗用断离法产生分生孢子,形成不分枝的链。 (1) 用肉眼观察青霉菌菌落的颜色,组成同心环,汗珠,及菌落背面的颜色。 (2) 用低倍镜观察长于培养皿中青霉菌帚状的形态。 制片(同前述)观察菌丝的分隔情况,分生孢子柄,粗枝,细枝,大梗,小梗,分生孢 子的形状、颜色。 五、实验报告 霉菌形态的观察: 把所有观察到的根霉、毛霉、曲霉、青霉绘图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六、思考题 1. 列表比较各类霉菌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异同? 2. 你认为在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实验六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使用显微测微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二、基本原理 微生物细胞大小,是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由于菌体很小, 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用来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如图61。 1111111 目接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利用目镜测微尺测定镜 镜台测微尺 台测微尺的每格绝对值 测定微生物大小 C 图6-1目镜测微尺(A)、镜台测微尺(B)及其校正(C)与测量(D) 镜台测微尺(图6-1,A)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1皿等分为100 格,每格长0.01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最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 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图6-1,B)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 刻度,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 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 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 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 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 小 球茵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酵母茵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
实验六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使用显微测微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 2. 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二、基本原理 微生物细胞大小,是微生物的形态特征之一,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由于菌体很小, 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用来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如图 6 -1。 图 6-1 目镜测微尺(A)、镜台测微尺(B)及其校正(C)与测量(D) 镜台测微尺(图 6-1,A)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 1mm 等分为 100 格,每格长 0.01mm(即 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校正 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目镜测微尺(图 6-1,B)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 刻度,分为 50 小格和 100 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的隔板上,用以测量经显 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 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 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 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 小。 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酵母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
三、实验材料: 1.菌种:酵母菌(Saccharomyces..s印)培养液。 2.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1)放镜台测微尺 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一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不可放反。 (2)校正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整焦距,当清晰的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 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利用移动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 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图6-1, C). 用同样的方法换成高倍镜进行校正。 (3)计算 由于已知镜台测微尺每格长10山■,根据下列公式即可分别计算出在不同放大倍数下 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目镜测微计每格长度(μm)=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 两重合线之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2.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目镜测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酵母菌悬浮液,再盖上盖玻 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然后置于载物台上。调整焦距,先用低倍镜测定,再用高倍镜 脚定。脚定时过过转动目镜测敏尺和移动载玻片,测出脖母闲的长 、觉所古目镜脚微尺的稀 数,最后将所测得的格数乘以目镜测微尺相应倍数下每格所代表的长度,即为该酵母菌的实 际长 通常测定对数生长期的南体来代表该菌的大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5个细胞进行测定, 3.测定完毕 将镜台测微尺用擦镜纸擦拭干净,放回盒内保存,同时正确清理、维护显微镜。 五、实验报告 1.将目镜测微尺的校正结果填入下表: 表1,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三、实验材料: 1. 菌种:酵母菌(Saccharomyces.sp)培养液。 2. 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1)放镜台测微尺 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一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不可放反。 (2)校正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整焦距,当清晰的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 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利用移动器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两尺在某一区域内 两线完全重合,然后分别数出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和目镜测微尺所占的格数(图 6-1, C)。 用同样的方法换成高倍镜进行校正。 (3)计算 由于已知镜台测微尺每格长 10μm,根据下列公式即可分别计算出在不同放大倍数下, 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目镜测微计每格长度(μm)= 2.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目镜测微尺校正完毕后,取下镜台测微尺。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酵母菌悬浮液,再盖上盖玻 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然后置于载物台上。调整焦距,先用低倍镜测定,再用高倍镜 测定。测定时通过转动目镜测微尺和移动载玻片,测出酵母菌的长、宽所占目镜测微尺的格 数,最后将所测得的格数乘以目镜测微尺相应倍数下每格所代表的长度,即为该酵母菌的实 际长度。 通常测定对数生长期的菌体来代表该菌的大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 5 个细胞进行测定。 3. 测定完毕 将镜台测微尺用擦镜纸擦拭干净,放回盒内保存,同时正确清理、维护显微镜。 五、实验报告: 1. 将目镜测微尺的校正结果填入下表: 表 1. 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两重合线之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 两重合线之间目镜测微尺格数
接物镜 接物镜倍数 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 格数 格数 的长度(um) 低倍镜 高倍镜 2.酵母南测定结果填入下表: 表2.酵母菌的大小测定结果 接物镜日镜测微酵母菌 宽 长 菌体大小范围 倍数 尺每格所 编号 目镜测微长度目镜测微长度 (μm) 代表的长 尺格数 (um) 尺格数 (μm》 度(μm) 低倍镜 1 2 3 高倍镜 1 2 5 六、思考题 1.为什么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 正? 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菌体的大小时,其测定 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接物镜 接物镜倍数 目镜测微尺 格数 镜台测微尺 格数 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 的长度(μm) 低倍镜 高倍镜 2. 酵母菌测定结果填入下表: 表 2. 酵母菌的大小测定结果 接物镜 宽 长 倍数 目镜测微 尺每格所 代表的长 度(μm) 酵母菌 编号 目镜测微 尺格数 长度 (μm) 目镜测微 尺格数 长度 (μm) 菌体大小范围 (μm) 1 2 3 4 低倍镜 5 1 2 3 4 高倍镜 5 六、思考题: 1. 为什么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 正? 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菌体的大小时,其测定 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
Ⅱ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七培养基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二、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 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一般培养基中应含有水分、碳源、氨源、能源、无 机盐、生长因素等,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 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另外,不同的微生物对H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的培养 基的p一般是偏酸的,而细菌和放线菌的培养基的pH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的(嗜碱细菌和 嗜酸细菌例外)。所以配制培养基时,都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H调到合适 的范围。 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不同,应提供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在分离、培养异养微生物时,对 一般细菌常用牛肉音蛋白陈培养基,对放线菌常用高氏1号培养基,培养酵母菌、霉菌则用 麦芽汁或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PDA),有时也常用马丁培养基分离霉菌。 马丁培养基除含有霉菌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外,还有孟加拉红染料,能抑制放线菌和细菌 链霉菌可杀死或抑制细菌,但对霉菌均无害,所以这种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此外,由于配制培养基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 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茵,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 养分和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所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箱萄糖、孟加拉红、链霉素、1ol/LNa0H、1mol/L HC1、KN0、NaC1、KaHP0·3H0、Mgs0,·7H0、FeS0,·7H0。 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H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 笔、线绳、纱布、漏斗、漏斗架、胶管、止水夹等
II 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七 培养基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 二、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 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一般培养基中应含有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 机盐、生长因素等,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 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另外,不同的微生物对 pH 要求不一样,霉菌和酵母的培养 基的 pH 一般是偏酸的,而细菌和放线菌的培养基的 pH 一般为中性或微碱性的(嗜碱细菌和 嗜酸细菌例外)。所以配制培养基时,都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将培养基的 pH 调到合适 的范围。 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不同,应提供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在分离、培养异养微生物时,对 一般细菌常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放线菌常用高氏 1 号培养基,培养酵母菌、霉菌则用 麦芽汁或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PDA),有时也常用马丁培养基分离霉菌。 马丁培养基除含有霉菌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外,还有孟加拉红染料,能抑制放线菌和细菌, 链霉菌可杀死或抑制细菌,但对霉菌均无害,所以这种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此外,由于配制培养基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 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 养分和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所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可溶性淀粉、葡萄糖、孟加拉红、链霉素、1mol/L NaOH、lmol/L HCl、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 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pH 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 笔、线绳、纱布、漏斗、漏斗架、胶管、止水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