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1.金属的腐蚀与钝化: 与腐蚀介质性质有关的因素称之为外部因素。 化学成分 外部因素 离子浓度 温度、压力 这些因素在腐蚀过程的初始阶段决定热力学和动力学反应参数, 对腐蚀过程起决定性作用。与内部因素不同的是,外部因素在 腐蚀过程中通常要发生变化。如在腐蚀的初始阶段,温度及压 力是决定因素,但随着表面氧的消耗,反应所需要的氧只能靠 扩散的方式向表面趋近,此时氧的扩散就变成了决定性因素
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1金属的腐蚀与钝化: 金属的钝化: 金属表面由活性溶解状态转变为钝态的过程。金属 钝化后,由于金属和介质的作用,在金属表面生成 一层极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钝化膜。 金属钝化膜可以是固相膜,也可以使吸附膜。大多 数钝化膜是由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此外还可以是难 溶的金属盐
四、金属的表面腐蚀 1,金属的腐蚀与钝化: 金属的钝化: 金属钝化后会有两个显著特征:腐蚀速度大幅度下 降,可降4-8个数量级:大多伴随电极电位正向移 动(0.5-2.0V),接近贵金属的电位。 钝态现象对金属的表面防腐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许多防止金属表面腐蚀的加工方法就是建立在这一 现象的基础之上的
金属腐蚀与防护基本原理 电极电位(electrode potential) (一)电极与电极电位 电极:电子导体(金属)与离子导体(液、固电解质) 接触,并且有电荷在两相之间迁移而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的体系,称为电极。 电极反应:在电极与溶液界面上的进行的电化学反应 称为电极反应。 Cu HCI Zn
双电层:当金属浸入电解质溶液中时,其表面离子与 溶液中的离子相互作用,使界面处金属和溶液分别带 异电荷,即双电层(electrostatic double layer,.double electrode layer). 电极电位:双电层两侧的电位差,即金属与溶液之间 的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