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简介及颁奖词 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于2月17日揭晓。获得此项荣誉 的是十人是:钱学森、闵恩泽、方永刚、谢延信、钟期荣和胡鸿烈夫妇、罗映珍、李剑英、 李丽、陈晓兰、孟祥斌。此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获得唯一的一个集体奖,这是节目: 对他们的“特别致敬”。 在名单中,有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名人,也有“草根”人物。“感动中国”节目制 片人朱波表示:“此次评选非常重视推动国力前进的时代人物,而那些不一定有伟大的事迹 但是能体现当前主流的价值观和当代中国人整体风貌的人物,也是我们要寻找的。”朱波坦 言,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没有一个是掺了水分造了假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六届。据悉,在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 物评选活动中,网络投票人数逾5647万人次,投票总数突破9640万次。 十大人物简介及颁奖词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 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 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 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 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 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 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 学的催化剂! 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 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 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 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 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颁奖词】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 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 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胡鸿烈、钟期荣夫妇——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2007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简介及颁奖词 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7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于 2 月 17 日揭晓。获得此项荣誉 的是十人是:钱学森、闵恩泽、方永刚、谢延信、钟期荣和胡鸿烈夫妇、罗映珍、李剑英、 李丽、陈晓兰、孟祥斌。此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获得唯一的一个集体奖,这是节目组 对他们的“特别致敬”。 在名单中,有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名人,也有“草根”人物。“感动中国”节目制 片人朱波表示:“此次评选非常重视推动国力前进的时代人物,而那些不一定有伟大的事迹, 但是能体现当前主流的价值观和当代中国人整体风貌的人物,也是我们要寻找的。”朱波坦 言,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没有一个是掺了水分造了假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六届。据悉,在 2007 年度“感动中国”人 物评选活动中,网络投票人数逾 5647 万人次,投票总数突破 9640 万次。 十大人物简介及颁奖词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 1955 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 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 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 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 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上世纪 60 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 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 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 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 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 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 学的催化剂! 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 33 年 55 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 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 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 7 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 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 33 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 1979 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 【颁奖词】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 头却从没有低下!用 33 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 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胡鸿烈、钟期荣夫妇——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 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 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颁奖词】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 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 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 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査处。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 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 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 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 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 醒过来。 【颁奖词】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 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 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 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 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 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李丽一一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 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 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 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 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 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 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 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 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这是两位均已 89 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 1953 年学 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 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 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 4 至 5 亿元。 【颁奖词】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 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 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 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 20 种,其中 8 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在与假劣医疗器械 10 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 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2005 年 10 月 1 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 途中罗金勇与 3 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 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 600 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 醒过来。 【颁奖词】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 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2007 年 11 月 30 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 轻生女青年从 10 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 人。10 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 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 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颁奖词】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 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李丽在 1 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 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 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 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 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 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 年时间,温暖 8 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 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李剑英——16 秒内的选择是牺牲 2006 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 194 米, 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 2300 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 680 米范围内, 分布 7 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 秒的时间内, 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 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 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 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 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 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 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 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集体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 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 天线硏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 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 l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 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每一年的初春,央视《感动中国》评选都会带给人们新春里的第一片温情和 第一缕感动。感动就在身边,《感动中国》,让我们发现、认识、领悟和体味了 更多的精神力量。2007年2月26日,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位 个人和1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获得感动中国2006 年度人物荣誉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 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 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 典还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一一中国工农红军表达了特别致敬 1、独臂英雄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 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 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 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 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 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 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 22 年飞行生涯,可命运 只给他 16 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 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入伍 20 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 16 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 10 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 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 年 11 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 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 3 名研 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 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 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集体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 30 岁。副总指挥 34 岁,副总设计师 37 岁,总体主 任设计师 36 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 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 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 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 年 11 月 7 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 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2006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每一年的初春,央视《感动中国》评选都会带给人们新春里的第一片温情和 第一缕感动。感动就在身边,《感动中国》,让我们发现、认识、领悟和体味了 更多的精神力量。2007 年 2 月 26 日,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到来了,9 位 个人和 1 个群体获得“感动中国 2006 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获得感动中国 2006 年度人物荣誉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 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 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 2006 年度人物》颁奖盛 典还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了特别致敬。 1、独臂英雄丁晓兵:20 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 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 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 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 不佩服你,如果 10 年或者 20 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 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 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 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 先后获得 248 面奖牌、证书和 36 座奖杯
【颁奖词】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 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 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简历】感动中国2006—一丁晓兵独臂英雄 丁晓兵,入伍20多年,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 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 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 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 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 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 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 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在抗 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 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 个举动。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 2、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 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 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 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 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 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 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 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10年时间,1.5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 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 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 肩担起 【简历】感动中国2006——王百姓全国知名排爆专家 王百姓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 王百姓,男,55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 安总队调硏员,三级警监警衔。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 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1969年参军至1985年转业到河南省公 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37年。 3、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颁奖词】 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 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 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简历】感动中国 2006——丁晓兵 独臂英雄 丁晓兵,入伍 20 多年,武警 8722 部队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 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 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 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 4 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 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 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 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 2600CC 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 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 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 天时间,他在抗 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 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 个举动。284 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 程。 2、王百姓:排除炸弹 1.5 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 统计数字表明,从 1995 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 400 人以 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 414 人、负伤 4134 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 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 自 1985 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 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 1.5 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 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 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颁奖词】 10 年时间,1.5 万多枚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 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就已经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 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 肩担起。 【简历】感动中国 2006——王百姓 全国知名排爆专家 王百姓 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 王百姓,男,55 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 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衔。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 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 1969 年参军至 1985 年转业到河南省公 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 37 年。 3、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 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 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 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 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 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简历】感动中国2006——华益尉:人民的好军医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 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 外科诊断治疗 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 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 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 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 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 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 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4、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 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 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 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 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 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 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简历】感动中国2006——霍英东慈善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年5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 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 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 方面,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 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 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 的最高额纪录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 医 56 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 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 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 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颁奖词】 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 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简历】感动中国 2006——华益尉:人民的好军医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 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 外科诊断治疗。 华益慰同志从医 56 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 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 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 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 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 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 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4、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 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 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 200 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 40 亿元,有 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 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 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 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简历】感动中国 2006——霍英东 慈善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 年 5 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 年创办霍兴业堂置 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霍英东先生是一生爱国的香港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 款超过 150 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 方面, 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 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 年先捐赠 3000 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 8 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 的最高额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