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第七讲城市战略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第七讲 城市战略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中图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一、为什么要提倡公众参与?
• 一、为什么要提倡公众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1利益相关者与公众参与 口传统的认知和行为理论将行为主体假设为“经济人”,假定人们的 行为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全面考虑所有成本和收益,然后做出理 性决定。 口照此理论,利益最大化是公众介入公共事务的逻辑基础和行为动机 ,政策制定者应该积极倾听他们的利益诉求以达成利益均衡
1 利益相关者与公众参与 传统的认知和行为理论将行为主体假设为“经济人”,假定人们的 行为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全面考虑所有成本和收益,然后做出理 性决定。 照此理论,利益最大化是公众介入公共事务的逻辑基础和行为动机 ,政策制定者应该积极倾听他们的利益诉求以达成利益均衡
中图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公众参与的行为逻辑的“知识转向” “知识转向”的第一个含义是将知识作为人们行动的重要动因 口舒茨(1973)将知识的社会构成、知识的社会分配与社会行动相关联,阐发了 行动的知识化建构、知识的行动化特征等知识行动理论的重要观点。 口哈贝马斯(1994)把交往行动的理性看作是行动者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行 动者知识化),并把背景知识作为交往行动成立的基础,形成了有关知识与 行动关系的许多观,点。 口吉登斯(1998)结构化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行动者,行动者是有知识的行动者, 知识行动者的行动是知识化的行动,因而知识是行动的前提、过程和结果。 口 知识也被认为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关键,它决定了公众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Sun,2015)。 口2015世界发展报告《思维、社会和行为》认为,人们的大多数判断和选择都 是自动做出的,并不经过深思熟虑,而知识是导致人们判断和选择的关键
2 公众参与的行为逻辑的“知识转向” 舒茨(1973)将知识的社会构成、知识的社会分配与社会行动相关联,阐发了 行动的知识化建构、知识的行动化特征等知识行动理论的重要观点。 哈贝马斯(1994)把交往行动的理性看作是行动者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行 动者知识化),并把背景知识作为交往行动成立的基础,形成了有关知识与 行动关系的许多观点。 吉登斯(1998)结构化理论的逻辑起点是行动者,行动者是有知识的行动者, 知识行动者的行动是知识化的行动,因而知识是行动的前提、过程和结果。 知识也被认为是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关键,它决定了公众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Sun,2015)。 2015世界发展报告《思维、社会和行为》认为,人们的大多数判断和选择都 是自动做出的,并不经过深思熟虑,而知识是导致人们判断和选择的关键。 “知识转向”的第一个含义是将知识作为人们行动的重要动因
中图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 Y OF CHINA “知识转向”的第二个含义是对地方性知识的重视 口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明晰性等特性,而新知识 观认为任何知识的意义与价值仅仅体现于特定的时间、空间、文化传统以 及现实社会中,脱离了现实情境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具有地方性、 实践性和文化性等情境特性的知识被普遍重视和强调。 口吉本斯(Gibbons,1994)提出的知识生产“模式二”也表明:知识生产 越来越多的在特定应用的情境中围绕具体问题进行。 口情境化的知识生产不是只满足于生产可靠的知识,而是转向生产对社会稳 健的知识
“知识转向”的第二个含义是对地方性知识的重视 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明晰性等特性,而新知识 观认为任何知识的意义与价值仅仅体现于特定的时间、空间、文化传统以 及现实社会中,脱离了现实情境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因而具有地方性、 实践性和文化性等情境特性的知识被普遍重视和强调。 吉本斯(Gibbons,1994)提出的知识生产“模式二”也表明:知识生产 越来越多的在特定应用的情境中围绕具体问题进行。 情境化的知识生产不是只满足于生产可靠的知识,而是转向生产对社会稳 健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