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生产为中心长期积淀下来的亚洲州传统社会,是在其外 部制造出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据点,并以这些据点为 中心向外扩大,进而改变整个社会面貌。 其结果,是传统经济、传统社会成为必须解体的对象, 实际上近代化甚至可以理解为怎样从传统社会中摆脱出来这 样-一种状况。今天,在设想19世纪后半期时,当时近代化 亦即从传统社会中解放出来这一想法,作为对前近代亚洲各 国的统治秩序进行的批判,从而作为形成近代化动机的出发 点,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不可否认的 是,当时发生的传统经济、传统社会的解体,从一方面看, 只是把从外部设定的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作为明确目标,而 存在着忽略对传统经济、传统杜会自身进行探讨的倾向。总 之,亚洲的传统问题,是以“传统和近代”、“传统和革命” 的形式与近代截然对立而出现的,传统被视为应该克服的对 象。从另一方面看,这一状况不仅说明存在着对近代化无条 件、无前提的目的化倾向,同时也意味着在亚洲确定其近代 的历史位置时会出现困难。 但是现在,对近代以及近代化的内容进行再探讨,论述 新的社会价值观和国际关系的构造,特别是再一次思考近代 化问题内涵的真谛时,都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经济、传统社 会的内在内容。尤其是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具备悠久 历史传统的中国,探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在影响和规定着中 国的现在,可以说更是理当如此。 过去的十多年来,中国将实现现代化作为自已的目标取 向。其中,经济发展又占有重要的比重,这种状况反过来可 以说更加意味着有必要对传统经济进行探讨。这是因为,主 18
要着眼于增加生产的经济政策,与政治的时代划分不同,·有 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连续性。因此,对数百年来乃至于更长期 的经济史上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就是十分必要的了。特别是 当把竞争原则、承包制等引人经济过程,并在整个经济中处 于基础的生产和消费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就不得不 考感地域社会中传统经济对现代化问题的影响和作用。因为 传统经济并不是已经过去了的事物,而对其进行再探讨的历 史必要性,在现代化的进行过程中正变得日益突出(参照本 书“结尾”部分)。 (二)传統理论的对象和方法 传统,并非单纯的指历史概念上的过去事态,但如果是 指现在继承下来的历史的积淀,传统却又是需要现在不断进 行再把握的对象。因为现在只不过是在时间的连续性上构成 传统的一部分而已。 当把传统理论作为对象来探讨其内涵时,第一,它应是 ·具有整个时代继承性的社会生活上的单位。例如,存在着有 关血缘的、地缘的关系而结合的具有内在内容和性质的问 题。知从传统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些不会在制度和机构 上有明显特征,但在运转和维持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领 域。第二,传统理论应把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的习惯问题作 为探讨对象。这可以看作是某一社会或者某一地区内为人们 所认可的事物。虽然难以形成制度,但却是整个地区成员具 有共识的东西。从传统经济的角度看,是指一些可意会却雉 以言传的经济习惯,这些习惯是能够规范着经济生活中最基 本的经济行为的东西;是从制度及机构方面无法把握的经济 19
形态方面的问题,以及与经济文化有紧密联系的领域。第 三,阐明规范着社会秩序方面的一些基本的关系。例如中央 和地方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关系等都可以作为分析框架来 进行探讨。但是在这种时候,正如上面所举之例,因为近代 理论并不一定能从正面对待这些问题,所以应从地方的或者 农村的视角来把握这些问题。 归根结底,探讨传统的目的,是要阐明探讨对象自身所 具有的特殊性、内在发展的要因、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侧 面,不能明确表示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部分。总 之,也就是要探明该社会独有的特殊的性质。所以,在探讨 传统时,不仅要探讨传统的内容,还要探讨其得以存留的历 史条件,及对内、对外的根源等等。因此,为确定中国近代 化、现代化的历史位置而探讨传统问题时,也只有从中国经 济社会中去发掘其自身具有的内在规律®。除此之外,并无 其他更好的办法。 (三)传统和近代的关系 在近代化急速推进的社会,往往把传统当成过去的包状 而给予摒弃,在思想和观念上则将之看成是陈旧和不合理的 东西而不予以考虑。在此,因为是把传统和近代割裂,直接 置于对立的位置上来看待,并且采用近代的理论来把握传统 的缘故,因此,传统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负面的评价已成为 定论。但是,传统本来就不应当同近代进行对比,而应从它 是产生近代的土壤这个角度来把握。还应从它是规定着近代 自身的性质这个角度来把握其相互间的关系。·另外,近代理 论是从传统社会诸要因的分析中抽象出来的一般的、普遍的 20
理论框架,对其历史发展的脉络也必须给予注意。 在考虑传统和近代,之间的相关关系时,要注意避免的一 点是,勿从两者之中去选择一方,因为实际上近代之中包含 有传统,或者说传统之中蕴育着近代,应当探讨两者间的相 互必然关系。如果再具体一些来看,即使是同样的近代化, 或者说设定了同一近代化目标的时候,到达此一目标的途径 也可有不同的几种类型存在(参见图0-一1)。 这些通向近代化的途径之所以出现不同形状,是由该社 会、该地区、该经济单位中传统和近代关系的特殊性所决定 的。当传统社会的力量和影响相对强大时,显示出来的图形 为A型,即呈一种螺旋型或椭圆型发稷的形状。在近代化 向前推进时传统同样显示出其紧密相连和强大的特征。因此 当其处于回旋点时,有必要调整和改变政策。C型图(波浪 型发展)可以说显示的是一种传统改变型的图形。在这里传 统的要素自身不会直接表面化,变动的动因主要受市场动向 的规定。B型图(阶段型发展图)处于A和C之间,可以 说是传统和近代的调和型或者叫对应型。但是,对内调和的 一面,和对外的方面变动的因素都很强。当从历史的含意方 面来理解近代化的时候,指出这些通向近代化的不同类型, 并不仅仅在于它可以成为寻求认识该社会近代性质的独特的 线索,而且在于它可以成为探察其近代化的方向时的标 志图。 (四)中国经济史的诸特质 我想举出一些历史的事例作为资料,来观察和探求中国 经济史上传统的积淀在现代的流通和经营上所具有的联系和 21
影啊。进而以此,从现代 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内在方 面寻求和探讨传统经济方 面的线索。为何如此说呢? 这是因为,很难想象,中 国现代化的进程可以与在 长期的经济活动中〔特别 B 是在商业和金融领域中) 积累下来的、应予以积极 的再评价和再认识的、中 国独特的方式毫不相关而 得以顺利进行。·当然,在 中国经济活动的基层领域, 基于某些条件,实际上己 经在要求我们对于历史经 验的积累进行积极的改良 和运用了。 从合伙(合股)看共 同出资方式中国历史上 一般行业的组织形态,与 图0一1不同动态示意图 后来的公司组织形式不同, 采取的是合伙《合股)这 种共同的出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类似于共同经营,但不同 点也很多。例如第一个不同点即是存在着官利(股息),这 是一种由合伙契约规定的、结算时无论有无利润均须对所出 资金年年支付红利的一种类似固定利息的方式。而且,出资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