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前言 滨下武志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一书的中文版即将由中国杜会 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一个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 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的研究者,能够把自已研究中的一些想 法和结论,介绍给我所研究的中国的学者,这使我十分高 兴。而中国的同行们会怎样对待我的想法,怎样评价我的研 究,也是我十分期待的事情。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是以我70年代后发表的一系列 论文为基础的著作。这本书比较有代表性地阐述了我对亚洲 近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着法。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关于亚洲近代史开启的契机,以及以整个为亚洲对象 的亚洲近代史怎样把握的问题。我认为,亚洲各国各地区有 着自己固有的不同历史,因而在寻求一种既能有效地承继过 去的传统,又能全面地把握各国不同历史特质和现状;进而 把亚洲整体作为探求对象的方法,至今还很推说已经确立。 只有以亚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定问题,并将其作为历史探讨 的对象,从中寻求把握世界史进程的契机,同时通过对成为 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媒介体的各国历史的把 4
握,才有可能对近代亚州取得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要从 体现历史纽带的亚洲区域内的国际秩序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整 体内在变化之中,去把握作为亚洲史的发展形态的亚洲近 代。只有从这个角度去探求中国的位置及其变化,才是考察 中国近代道路的有效方法。同样,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 正从亚洲方面去探讨近代亚洲诸国、诸地区的“开国”、“开 港”、欧州势力的形成以及殖民地化的历史脉络和进程。 但是,过去的一般看法,可以说都是以19世纪中叶英 国产业资本家为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打着自由贸易的旗 号,对封闭的亚洲及未开拓的亚洲市场进行冲击,并以此冲 击和亚洲市场的被打开作为亚州近代开始的标志。亚洲方 面,则是从与此相对应的民族的反应和反抗,以及逐步觉醒 逐步接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程来标志着进人亚洲近代 的。在这里,资本主义被看成等同于工业化,工业化又等同 于近代化。而关于达到此点的途径的讨论,又存在内因外因 的两分论。也就是说,不管是促使中国还是促使亚洲近代开 始的“契机”,都被看成是“西力东渐”即“西方冲击”的 结果。但是,本书对此问题进行讨论时。“契机”却并非仅 限于欧洲对亚洲的关系,我是从东亚与中国、东南亚与中国 的关系方面,即中国与亚洲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的。通过对 历史上亚洲区域内的各种关系进行研究之后,我们不难发 现,以中国为核心的与亚洲全境密切联系存在的朝贡关系,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朝贡贸易关系,是亚洲而且只有亚洲 才具有的椎一的历史体系。亚洲区域内的各种关系,是在以 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关系中形成的,这种关系 是历史上形成的联结亚洲各国各地区的内在的纽带。考察亚 5
洲近代历史得知,西欧进人亚洲时首先要面对·个有着自身 规律的、按照自身秩序运行的亚洲朝贡贸易体系,也就是 说,欧洲也有一个面对来自于亚洲“冲击”的问题。所以西 方诸国一方面采取加入和利用亚洲原有的朝贡贸易形成的网 络,另一方面则通过介入朝贡关系的一角,并试图使其改变 的做法来达到自已的目的。因而这种朝贡贸易体系的内在变 化,不仪是中国近代的内容,同时也是影响和涉及东亚、东 南亚近代内在关系的缘故。 其二,我比较强调地域经济圈的作用。以往在追求新的 国际合作的观念方面,历来都是将“国家”以及由他们相互 之间组成的“国际”来作为分析近代史的前提和框架,这种 分析框架进而又成为演变种种历史史实的舞台。但是,在 “国家”和“国标”之间,可称之为“地域圈”的领域却难 以被包容进去。因而对于如何把握具有复合和多重色彩的实 态“地域圈”的内在联系就成为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研究经 济史时,把处于“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媒介地位 的“地域经济圈”纳入研究视野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在把 握亚洲区域内在关系的时侯,并非仅仅存在国家之间的相互 关系,也存在地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在历史上发挥机能作 用的实体一地域围。·近代亚洲史不应被视为西欧近代发 展阶段所规定的对象,而应探求如何在亚洲史的地域圈内的 各种关系中,亦即从对亚洲自己的认识中去寻找本身的位 置。而地域圈中各地区的结合,必然形成发挥网络中介作用 泽者注:“地城墨”在这里主妥是指一种地城经济关系,即跨趣一个或 若干个国家的主要以经济行为为纽带形成密切关系的地区,以下均同。 6
的中枢地,新加坡、马六甲、琉球、香港等就是具有这种中 介作用的中枢地。这些中枢地在近代亚洲史上人、财、物的 流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这种作用的存在。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一书被译成中文出版,给我提 供了一个与中国学者、读者进行交流的机会,为此,我要感 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王庆成先生和虞和平先 生,是他们的努力,使我的这本书有了译成中文本的可能。 我还要感谢朱荫贵先生和欧阳菲女士辛勤的翻译工作。另 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慨然应允出版此书,我感到十分荣 幸,在此,我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8年8月于东京 7
前 言 滨下武志 本书是针对在近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国际契 机,从广阔对应的地域关系角度进行揭示的一种尝试。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迄今为止,在作为“西力东 渐”来把握的时候,实际无非等同于“西方冲击”而已。但 是,在本书对此进行探讨时,“国际契机”却并非仅限于欧 洲对亚洲的关系。在此,首先是从东亚和中国,东南亚和中 国的关系之中,即从中国与亚洲的关系之中来进行探讨。因 为我们认为,在历史上亚洲区域内的各种关系,是在以中国 为中心的朝贡关系、朝贡贸易关系中形成的。这种关系的内 在变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内容,而且也是影响和延及东 亚、东南亚近代内在关系的缘故。 根据以上的基本观点,自然也就决定了对第二个问题即 中国和欧洲间关系从历史角度的理解。也就是说,应当改变 成从欧洲是如何加入亚洲历史上业已形成的,有着自身规律 的朝贡秩序、朝贡贸易关系的角度,重新描写从亚洲看到的 对欧关系。 这种观点,促使我们对迄今为止形成的“西方冲击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