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因此,在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之后,还必须从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角度,进一步考察资本的运动。本章在考察资本循环和周转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的矛盾。第一节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在资本循环过程中,资本依此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以实现价值的增殖。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典型的能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所谓产业资本是指投资在工业、农业、采掘业、物质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此经过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最后带着增殖的价值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整个运动过程可用如下公式表示:P-..-P...W"G'WGA其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P代表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W'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G代表价值增殖了的货币量。整个运动过1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产业资本也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也就是资本家或企业经营者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阶段,即上面公式中的AG-W<Pm从形式上看,这种购买活动与一般商品流通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用货币购买商品。但从其物质内容来看,它是资本的流通,是为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作准备的阶段。因为资本家所购买的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资料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这里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具有生产剩余价值能力的生产资本。资本家用来进行购买的货币,也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是要实现价值增殖的货币。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其中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是货币成为货币资本的最重要的标志。但是,货币的职能所以能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职能,并不是货币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也不是货币具有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结果,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这就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力成为商品。换言之,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货币的职能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职能的前提。在购买阶段,货币资本所购买的物质要素,不仅在质上要分割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殖。因此,在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之后, 还必须从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角度,进一步考察资本的运动。本章在考察资本循 环和周转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进一步揭示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在资本循环 过程中,资本依此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 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以实现价值的增殖。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是典型的能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所谓产业资本是指投资在工业、农业、采 掘业、物质运输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此 经过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最后带着增殖的价值回到原来出发点的 运动过程。整个运动过程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其中,G 代表货币,W 代表商品,A 代表劳动力,Pm 代表生产资料,.P.代表流通 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W’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新商品,G’代表价值增殖了的货 币量。整个运动过 I 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产业资本也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也就是资本家或企业经营者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市场 上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阶段,即上面公式中的 A G—W< Pm 从形式上看,这种购买活动与一般商品流通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用货币购买商品。但 从其物质内容来看,它是资本的流通,是为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作准备的阶段。因为 资本家所购买的不是一般商品,而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劳动力 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资料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条 件。这里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具有生产剩余价值能力的生产资本。资本家用来进行购 买的货币,也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是要实现价值增殖的 货币。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其中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是货币成为 货币资本的最重要的标志。但是,货币的职能所以能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职能,并不是货币 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也不是货币具有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结果,而是由一定的社会 经济条件决定的,这就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力成为商品。换言之,生产资料 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货币的职能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职能的前提。 在购买阶段,货币资本所购买的物质要素,不仅在质上要分割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并使两者在性质上互相适应,而且在量上,两者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地说,这种量上的比例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的。货币资本是产业资本采取的第一种职能形式。A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公式中的W<·P.W?,在这一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Pm商品资本。资本家把购买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某种新商品。从形式上看,这个阶段似乎如同一般的商品生产过程,但实际上它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中具有实质性和决定意义的特定阶段。因为只有在这个阶段才发生价值增殖,即生产出剩余价值。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生产资本的作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这些生产要素并作为获得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取得了生产资本的形式。所谓生产资本就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生产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结果是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商品。这个商品与资本家前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相比,不仅物质形态不同,而且价值量也大于原货币资本价值,它包含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和生产资本的职能作用是不仅生产出新的商品,而且生产出剩余价值。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即公式中的w’一G。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商品拿到市场上销售,换回比原来预付资本更多的货币。公式中的G,代表已经增殖了的货币资本。从形式上看,这个阶段与一般商品流通的销售阶段没有区别,都是把商品变成货币.商品从卖者手中转到买者手中,价值形式由商品变为货币,而价值量没有变化。但是,从性质上说,它与一般的商品流通的销售阶段不同。因为,这里所销售的商品,在价值量上,包含了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它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这个阶段不仅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变化,也是资本的形式变化,是资本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所以,这个阶段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和商品资本的职能作用是收回预付的资本价值并实现剩余价值。马克思说,商品转化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一旦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因为,商品能不能卖出,以及卖出价是多少,都关系到顶付资本价值能否收回,剩余价值能否实现,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正常进行,关系到企业的命运。所以,资本的销售阶段很重要,它关系到这一次资本循环的终结,又关系到下一次资本循环的开始。这个阶段资本的职能形式是商品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售出商品,实现商品中包含的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的销售阶段结束,资本的价值形式又回到资本的最初形式一一货币资本。这时的货币资本G,不但在数量上比预付资本大,它还表示它不仅保存了预付资本,还是一个已经带来增殖的价值。当资本顺利地通过销售阶段,意味着第一个循环过程的结束,第二个循环过程的开始。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星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价值和剩余价值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流通过程只发生资本的形态变化,并不引起价值增殖,并且流通过程也只有同生产过程发生联系,才能发挥资本的职能。但是,资本的运动也不能离开流通过程,否则,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无法开始,剩余价值也无法实现
并使两者在性质上互相适应,而且在量上,两者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地说, 这种量上的比例是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的。货币资本是产业资本采取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A 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公式中的 W< .P.W’ ,在这一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 Pm 商品资本。资本家把购买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包含 剩余价值的某种新商品。 从形式上看,这个阶段似乎如同—般的商品生产过程,但实际上它是资本主义生产过 程,是产业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中具有实质性和决定意义的特定阶段。因为只有在这个阶 段才发生价值增殖,即生产出剩余价值。在这个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不仅发挥生产要 素的作用,而且发挥着生产资本的作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 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这些生产要 素并作为获得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才取得了生产资本的形式。所谓生产 资本就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生产剩余价值。生产 过程的结果是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商品。这个商品与资本家前一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相比,不 仅物质形态不同,而且价值量也大于原货币资本价值,它包含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和生产资本的职能作用是不仅生产出新的商品,而且生产出剩余 价值。 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即公式中的 w’—G’。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商品拿到市场上销 售,换回比原来预付资本更多的货币。公式中的 G’,代表已经增殖了的货币资本。 从形式上看,这个阶段与一般商品流通的销售阶段没有区别,都是把商品变成货币.商 品从卖者手中转到买者手中,价值形式由商品变为货币,而价值量没有变化。但是,从性 质上说,它与一般的商品流通的销售阶段不同。因为,这里所销售的商品,在价值量上, 包含了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它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这个阶段不仅是商品价 值形式的变化,也是资本的形式变化,是资本价值、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所以,这个阶 段是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和商品资本的职能作用是收回预付的 资本价值并实现剩余价值。 马克思说,商品转化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一旦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 而是商品所有者。因为,商品能不能卖出,以及卖出价是多少,都关系到顶付资本价值能 否收回,剩余价值能否实现,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正常进行,关系到企业的命运。所以, 资本的销售阶段很重要,它关系到这一次资本循环的终结,又关系到下一次资本循环的开 始。 这个阶段资本的职能形式是商品资本。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售出商品,实现商品中包含 的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的销售阶段结束,资本的价值形式又回到资本的最初形式— —货币资本。这时的货币资本 G’,不但在数量上比预付资本大,它还表示它不仅保存了预 付资本,还是一个已经带来增殖的价值。当资本顺利地通过销售阶段,意味着第一个循环 过程的结束,第二个循环过程的开始。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星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资本的生产过程,价值和剩 余价值就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流通过程只发生资本的形态变化,并不引起价值 增殖,并且流通过程也只有同生产过程发生联系,才能发挥资本的职能。但是,资本的运 动也不能离开流通过程,否则,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无法开始,剩余价值也无法实现
第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依次更替的。资本只有不停顿地依次从一个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循环运动才能顺利进行。在任何一个阶段上遇到阻碍,资本的循环运动都会受到影响或中断。第三,贷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朴职能形式,而不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独立的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资本每经过一个阶段,都必须放弃自已原来的职能形式,转变为另一朴职能形式。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通过完成各自相应的职能作用,来共同完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的。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使自身保存并增殖,因此它必须不间断地循环下去。其运动过程实际上包含着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用图式表示为:生产资本循环G.GW...P...W!W...P..W货市资本循环商品贵本环也就是说,在产业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还包含着货币资本循环G一W.·P..W—G"和生产资本循环(P..W—G-W.·P)和商品资本循环W”—G-W.P..W)三种循环形式。货币资本的循环,就是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即:G-W...P..W"-G"货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资本,资本家预付资本G,是为了取得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资本G。因此它很清楚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剩余价值。也正因为货币资本的的循环最明白地表明了产业资本的动机和目的是资本价值的增殖,所以,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但货币资本的循环也有片面性。因为,货币资本的循环要依此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生产阶段仅表现为两个流通阶段的一个中间环节,它在流通中的作用就被掩盖了,从而易于造成一种假象,好象剩余价值是从流通中产生的,货币自身能够生出更多的货币。生产资本的循环,就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终点的资本运动,即:P...W"-G'".G-W...P生产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资本循环的媒介,这样就清楚地表明生产是反复进行的再生产过程,还表明资本的增殖是发生在生产过程而不是流通过程,从而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同时,G是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所以,生产资本在一次循环中已经表明是再生产。但是生产资本循环也存在着片面性。因为在产业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只表现为转瞬即逝的暂时形式,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这就易于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从而掩盖了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
第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依次更替的。资本只有不停顿地依次从一个 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循环运动才能顺利进行。在任何一个阶段上遇到阻碍,资本的循环 运动都会受到影响或中断。 第三,贷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朴职能形 式,而不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独立的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资本每经过一个阶段,都必须放 弃自己原来的职能形式,转变为另一朴职能形式。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通过完成各自相 应的职能作用,来共同完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的。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使自身保存并增殖,因此它必须不间断地循环下去。 其运动过程实际上包含着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用图式表示为: 也就是说,在产业资本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还包含着货币资本 循环{G—W.P.W’ —G’}和生产资本循环(P.W’—G’—W.P)和商品资本循环(W’—G’—W.P.W’)三种循环 形式。 货币资本的循环,就是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回归点的资本运动。,即: G—W.P.W’—G’ 货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资本,资本家预付资本 G,是为了取得包含着剩 余价值的货币资本 G’。因此它很清楚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和目的就是获得剩余价 值。也正因为货币资本的的循环最明白地表明了产业资本的动机和目的是资本价值的增殖, 所以,货币资本的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形式。但货币资本的循环也有片面性。因为, 货币资本的循环要依此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生产阶段仅表现为两个流通 阶段的一个中间环节,它在流通中的作用就被掩盖了,从而易于造成一种假象,好象剩余 价值是从流通中产生的,货币自身能够生出更多的货币。 生产资本的循环,就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终点的资本运动,即: P.W’—G’·G—W.P 生产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资本循环的媒介, 这样就清楚地表明生产是反复进行的再生产过程,还表明资本的增殖是发生在生产过程, 而不是流通过程,从而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同时,G’是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所 以,生产资本在一次循环中已经表明是再生产。但是生产资本循环也存在着片面性。因为 在产业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只表现为转瞬即逝的暂时形式,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 这就易于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从而掩盖了资本 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
商品资本的循环,就是以商品资本为出发点的资本运动,即:W"-G"-W...P...W"这个循环经过销售、购买和生产三个阶段,而循环的开始,是生产过程的结果一一包含了剩余价值,即已在商品形式上增大了的资本价值。商品资本的循环不仅包含了资本价值的循环,而且包含了剩余价值或资本增殖的循环。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分为两部分,一是追加资本,一是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因此,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的全部商品的消费,是商品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商品资本的循环表明了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的重要性,表明了生产与消费的内在联系,从而克服了货币资本循环和生产资本循环的片面性:似乎资本主义生产可以不受限制地发展。但是,由于商品资本循环是以总流通过程为起点,这样,商品的实现和消费居于首位,生产仅是流通的条件,生产过程服从流通过程。因此,这个循环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剩余价值。总之,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各有自已的特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的运动,都有各自的片面性。所以,必须把三种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产业资本运动的实质和全过程。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连续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特征,投入企业的资本循环也必须是连续性的。要实现和保持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性,这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二是产业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第一,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指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要按一定比例在空间上并存,也就是将资本分为三部分,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上,一部分货币资本用于购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一部分作为生产资本投入生产过程,还有一部分作为商品资本以商品的形式在出售。如果全部资本只存在生产资本一种形式上,那么,流通过程就会中断;反之,如果全部资本存在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上,生产过程也会中断。第二,产业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是指产业资本的各个部分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的运动,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当一部分资本在进行货币资本的循环,处于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阶段;另一部分资本必须在进行生产资本的循环,并且处在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阶段:第三部分资本也必须同时进行商品资本的循环,并且处于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如果没有这种继起性,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停顿都会使整个循环中断。在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资本循环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为前提且互相依存的。资本每一部分的相继进行,是由各部分的并存即资本的分割所决定的,而并存只不过是相继进行的结果。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是总循环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当然,但是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由于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经常遭到破坏,资本的循环运动并不能始终顺利地进行。第二节资本的周转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资本要实现价值增殖的目的,就必须一次接一次地循环进行下去。马克思说:“资本的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资本的运动是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资本的这种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有密切的联系,都是个别资本的运动。资本周转虽然是以资本循环为基础的,但它们有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174页
商品资本的循环,就是以商品资本为出发点的资本运动,即: W’—G’—W.P.W’ 这个循环经过销售、购买和生产三个阶段,而循环的开始,是生产过程的结果——包 含了剩余价值,即已在商品形式上增大了的资本价值。商品资本的循环不仅包含了资本价 值的循环,而且包含了剩余价值或资本增殖的循环。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分为两部 分,一是追加资本,一是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因此,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的全部商品 的消费,是商品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商品资本的循环表明了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的重 要性,表明了生产与消费的内在联系,从而克服了货币资本循环和生产资本循环的片面性: 似乎资本主义生产可以不受限制地发展。但是,由于商品资本循环是以总流通过程为起点, 这样,商品的实现和消费居于首位,生产仅是流通的条件,生产过程服从流通过程。因此, 这个循环会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剩余价值。 总之,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资本的运动, 都有各自的片面性。所以,必须把三种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地认识产业资本运动 的实质和全过程。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 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三、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连续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特征,投入企业的资本循环也必须是连续性的。要实现和保 持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性,这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二是产业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第一,产业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指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要按一定比例在空 间上并存,也就是将资本分为三部分,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上, 一部分货币资本用于购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一部分作为生产资本投入生产过程,还有一 部分作为商品资本以商品的形式在出售。如果全部资本只存在生产资本一种形式上,那么, 流通过程就会中断;反之,如果全部资本存在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上,生产过程也会中断。 第二,产业资本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是指产业资本的各个部分要依次经过三个阶 段的运动,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当一部分资本在进行货币资本的循环,处于从货币 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阶段;另一部分资本必须在进行生产资本的循环,并且处在生产资 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阶段;第三部分资本也必须同时进行商品资本的循环,并且处于商品 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如果没有这种继起性,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发 生停顿都会使整个循环中断。 在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资本循环的并存性和继起性是互为前提且互相依存的。资 本每一部分的相继进行,是由各部分的并存即资本的分割所决定的,而并存只不过是相继 进行的结果。资本循环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在时间上的继起性,是总循环能够顺利进行的 必要条件。当然,但是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由于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资本 循环的必要条件经常遭到破坏,资本的循环运动并不能始终顺利地进行。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资本要实现价值增殖的目的,就必须一次接一次地循环进行下去。马克思说:“资本的 循环,不是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时,叫做资本的周转。”1资本的运动 是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资本的这种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循环,就是资本的周转。资本周 转有密切的联系,都是个别资本的运动。资本周转虽然是以资本循环为基础的,但它们有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4 卷,第 174 页
各自不同的考察重点和目的。资本循环是分析产业资本运动的阶段和只能形式、运动过程以及资本循环的条件。而资本周转是考察资本循环周期的时间和运动的速度及其对资本增殖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直接影响资本增殖的程度,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多少来表示。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时起,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的时间。资本在周转过程中必须经过生产领域和流动领域。资本处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叫做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叫做资本的流通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就是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流通的具体条件,各个生产部门的条件不同,资本的周转时间也各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轻工业部门的资本周转时间较短,重工业部门的资本周转时间较长。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导致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的周转时间越长,资本周转的速度就越慢。资本的周转速度还可用周转次数来表示。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如果用U代表年,用u代表一定数量的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用n代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那么,资本周转次数的公式可表示为:n=U/u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的周转时间越短,一年内周转的次数就越多,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越长,周转次数越少,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所以,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二、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作用的时间、原材料的储备时间和停工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劳动时间的长短,首先取决于产品的性质。不同生产部门或同一生产部门的企业,由于生产的产品不同,劳动时间的长短也就各不相同。其次,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分工协作程度的高低。在产品既定的前提下,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分工协作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从而劳动期间就越短;反之,劳动期间就越长。所以,劳动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干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生产同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会逐步缩短。自然力作用的时间,是指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化学、物理或生理变化等非人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例如化工产品的化学反映时间、农牧产品的自然生长时间等。这种时间对于这一类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种时间内劳动已全部或基本停止,因而不属于劳动时间。原材料的储备时间,是指原材料、燃料等虽已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没有投入直接生产过程的时间。这种储备的必要界限是既不能造成积压,又不能出现停工待料的现象。原材料等的正常储备,是维持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停工时间包括生产过程的正常或不正常的中断所形成的间歇停工时间,如夜间休息、设备检修等而停工的时间。在资本的生产时间中,劳动时间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发挥作用的时间,只有这段时间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其他三部分时间均属非劳动期间,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仍占用资本。因此,为了加速资本周转,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各自不同的考察重点和目的。资本循环是分析产业资本运动的阶段和只能形式、运动过程, 以及资本循环的条件。而资本周转是考察资本循环周期的时间和运动的速度及其对资本增 殖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直接影响资本增殖的程度,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的 多少来表示。资本的周转时间就是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时起,到这个资本带着剩余价值 以同样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的时间。资本在周转过程中必须经过生产领域和流动领域。资 本处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叫做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叫做资本的流通时 间。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就是资本的周转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和流通的具体条件,各个生产部门 的条件不同,资本的周转时间也各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轻工业部门的资本周转时间较 短,重工业部门的资本周转时间较长。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导致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资本的周转时间越长,资本周转的速 度就越慢。资本的周转速度还可用周转次数来表示。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 年)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如果用 U 代表年,用 u 代表一定数量的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 间,用 n 代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那么,资本周转次数的公式可表示为: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周转时间的长短。资本的周转时间越短,一年内周转 的次数就越多,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快;反之,资本周转时间越长,周转次数越少,资 本的周转速度越慢。所以,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二、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自然力作用的时间、原材料的储备时间和停工时间。 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劳动时间 的长短,首先取决于产品的性质。不同生产部门或同一生产部门的企业,由于生产的产品 不同,劳动时间的长短也就各不相同。其次,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分工协作 程度的高低。在产品既定的前提下,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分工协作程度越高,劳动 生产率也就越高,从而劳动期间就越短;反之,劳动期间就越长。所以,劳动时间不是一 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企业管理水干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生产同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会逐步缩短。 自然力作用的时间,是指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化学、物理或生理变化等非 人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例如化工产品的化学反映时间、农牧产品的自然生长时间等。 这种时间对于这一类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这种时间内劳动 已全部或基本停止,因而不属于劳动时间。 原材料的储备时间,是指原材料、燃料等虽已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没有投入直接生产 过程的时间。这种储备的必要界限是既不能造成积压,又不能出现停工待料的现象。原材 料等的正常储备,是维持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停工时间包括生产过程的正常或不正常的中断所形成的间歇停工时间,如夜间休息、 设备检修等而停工的时间。 在资本的生产时间中,劳动时间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 发挥作用的时间,只有这段时间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其他三部分时间均属非劳动期间, 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仍占用资本。因此,为了加速资本周转,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