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本的积累过程直接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产生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又会变成资本。资本的积累过程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从再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实质和一般规律,分析了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以及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必然趋势。第一节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社会再生产的分类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各种各样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此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这种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因为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掉一定的物质资料,这些物质资料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与此同时,任何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它们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也满足人们生活上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这是因为,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任何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就都无法进行。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这种生产关系也会不断地得到维持和发展。因此,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所以,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照它的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用来补偿在生产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生产,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中已消耗的物质资料以外,还要为扩大的生产规模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和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较低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一般是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内涵扩大再生产在扩大再生产中所占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扩大再生产也会逐步过渡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要形式。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及其特征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但是,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因此,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
第三章 资本的积累过程 直接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产生剩余价值,但剩余价值又会变成资本。资本的积累过程 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 从再生产过程揭示了资本积累的实质和一般规律,分析了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 以及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必然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社会再生产的分类 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各种各样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 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此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消 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这种不断重复、 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因为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要 消耗掉一定的物质资料,这些物质资料既包括生产资料,也包括生活资料。与此同时,任 何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它们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也 满足人们生活上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 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这是因为,任何一 次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生产关系,任何生产和再生 产过程就都无法进行。随着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不断更新,这种生产关系也会不断地得 到维持和发展。 因此,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 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所以,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社会再生产按照它的规模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指 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即新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用来补偿在生产中所消耗掉 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生产,即新生产出来 的产品,除了补偿生产中已消耗的物质资料以外,还要为扩大的生产规模提供追加的生产 资料和生活资料。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 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 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和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来扩 大生产规模。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较低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一般是以外 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内 涵扩大再生产在扩大再生产中所占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扩大再 生产也会逐步过渡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要形式。 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及其特征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但是,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 点。因此,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
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已创造的。资本家开办企业,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并支付给他们工资。如果单独孤立地从一次生产过程来看,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好像是掏自己腰包里的货币给工人发工资,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似平是资本家在养活工人。但如果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再生产过程,就不难发现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不过是工人在以前的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因为工人在拿到工资的时候,他们以前生产的产品已被资本家卖掉并转化为货币了,资本家把产品价值中相当于剩余价值的部分据为已有,而相当于可变资本的部分则用来支付工资。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含了自已的工资,还有一部分作为剩余价值,供资本家享用。所以,并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恰恰相反,是工人靠自已的劳动,既创造了可变资本,养活了自己,同时又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养活了资本家。第二,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且全部预付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不管它最初是通过劳动积揽起来的,还是通过继承得到的,经过一定时期以后,统统都会变成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假如某个资本家有10万元资本,每年能带来2万元剩余价值,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这2万元剩余价值每年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这样经过5年以后,资本家一共消费掉了10万元,与原有的资本量正好相等。实际上已经把原来的资本全部消费掉了。但五年后资本家手里还有10万元资本。显然,这10万元资本不是别的,正是由工人在5年里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可见,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靠剥削工人的劳动得来的。第三,劳动力的再生产也从属于资本,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的再生产就是工人用工资购买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已生活的需要,这种个人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以外进行的。如果孤立地从一次生产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好像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情,同资本主义生产无关。但是,如果从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工人进行个人消费,不过是为了恢复消耗了的劳动力,以便继续出卖给资本家,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可见,工人的个人消费的实质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因而也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所以,工人虽然可以自由地把劳动力出卖给这个或那个资本家,但他在出卖劳动力以前,在经济上是隶属于整个资产阶级的。总之,从再生产过程看,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而且创造了可变资本;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上述特点,反映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商品,再生产出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产品的再生产和社会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正像马克思指出的那样: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察,或作为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身,也就是说,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再生产出来了。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或结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来进行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人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物
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价值 的再生产,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资本家开办企业,雇 佣工人进行生产,并支付给他们工资。如果单独孤立地从一次生产过程来看,资本家支付 给工人的工资,好像是掏自己腰包里的货币给工人发工资,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是 资本家在养活工人。但如果把生产过程看作是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再生产过程,就不难 发现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只不过是工人在以前的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因为工人在拿到工资的时候,他们以前生产的产品已被资本家卖掉并转化为货币了,资本 家把产品价值中相当于剩余价值的部分据为已有,而相当于可变资本的部分则用来支付工 资。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含了自己的工资,还有一部分作为剩余价值,供资本家享用。 所以,并不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恰恰相反,是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既创造了可变资本, 养活了自己,同时又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养活了资本家。 第二,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且全部预付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 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不管它最初是通过劳动积攒起来的,还是通过继承得到的,经过 一定时期以后,统统都会变成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假如某个资本家有 10 万元资本,每年 能带来 2 万元剩余价值,在简单再生产的条件下,这 2 万元剩余价值每年全部被资本家用 于个人消费。这样经过 5 年以后,资本家一共消费掉了 10 万元,与原有的资本量正好相等。 实际上已经把原来的资本全部消费掉了。但五年后资本家手里还有 10 万元资本。显然,这 10 万元资本不是别的,正是由工人在 5 年里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是剩余价 值的资本化。可见,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靠剥削工人的劳动得来的。 第三,劳动力的再生产也从属于资本,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劳动力的再生 产就是工人用工资购买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这种个人消费是在生产过程 以外进行的。如果孤立地从一次生产过程来看,工人的个人消费好像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情, 同资本主义生产无关。但是,如果从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工人进行个人消费,不过是为 了恢复消耗了的劳动力,以便继续出卖给资本家,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可见, 工人的个人消费的实质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因而也是资本主义再生产 的必要条件。所以,工人虽然可以自由地把劳动力出卖给这个或那个资本家,但他在出卖 劳动力以前,在经济上是隶属于整个资产阶级的。总之,从再生产过程看,工人不仅创造 了剩余价值,而且创造了可变资本;不仅创造了可变资本,而且创造了全部资本。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上述特点,反映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不仅再生产出商 品,再生产出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产品的再生产和社会生产关 系再生产的统一。正像马克思指出的那样: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联系起来考察,或作为再 生产过程来考察,它不仅生产商品,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关系本 身,也就是说,一方面再生产出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雇佣工人,即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也再生产出来了。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 的统一。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价值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再生产。 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下,或结成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来 进行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人 们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物
质生产的基本要素。凡是要进行生产,必须使两者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人类社会区分为不同的经济形态,从而使社会经济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资本主义再生产既是资本的再生产,又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所有,劳动者除了自已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劳动者要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来进行生产,只能通过劳动力的买卖,把劳动力作为资本的一个要素提供给资本家,并为其生产剩余价值才得以实现。而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总是力图把劳动者的个人消费限制在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内,劳动者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重新剥削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的,一方面它不断地再生产出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地再生产出剥削劳动者的条件和雇佣劳动关系。所以,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不仅仅是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劳动者。四、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部分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这种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一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家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追加资本,这些追加资本主要是来自资本家从雇佣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说,资本家把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消费掉,而将其中一部分作为新的资本,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进行,于是这部分剩余价值就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这是因为离开了剩余价值,不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就无从谈起。资本家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追加资本,这些追加资本主要是资本家无偿地从雇佣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追加资本又随原资本再带来剩余价值,新的剩余价值又再转化为新的追加资本,这样不断的积累形成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运动,结果资本愈加积累,资本的总和或总资本也愈来愈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有三个特点:第一,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全部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第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资本家利用这些追加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使资本财富日益增大起来。第三,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不等价交换来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以换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的劳动力买卖,从表面上看,是等价交换的商品的买卖关系,但实际上资本家并没有付出任何等价物。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这部分资本不仅要由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予以补偿,而且还为资本家带来新的剩余价值。同时,资本家还把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劳动力,并为资本家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创造条件。正如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本断再
质生产的基本要素。凡是要进行生产,必须使两者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 方法,使人类社会区分为不同的经济形态,从而使社会经济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 资本主义再生产既是资本的再生产,又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 资料属于资本家所有,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劳动者要同生产资料相结 合来进行生产,只能通过劳动力的买卖,把劳动力作为资本的一个要素提供给资本家,并 为其生产剩余价值才得以实现。而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总是力图把劳动者的 个人消费限制在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最低限度内,劳动者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 生产出可供重新剥削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 环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的,一方面它不断地再生产出劳动者和生产 资料的分离,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地再生产出剥削劳动者的条件和雇佣劳动关系。所以,资 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不仅仅是生产剩余价值,而且还生产和再生产资本主义经济关 系的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劳动者。 四、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 一部分追加到生产上,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这种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的过程, 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家要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要有一定数 量的追加资本,这些追加资本主要是来自资本家从雇佣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这就 是说,资本家把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消费掉,而将其中一部分作为新 的资本,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进行,于是这部分剩余价值就 转化为资本。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这是因为离开 了剩余价值,不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资本积累就无从谈起。资本家要进行扩大再生 产,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追加资本,这些追加资本主要是资本家无偿地从雇佣工人身上剥 削来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是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追加资本 又随原资本再带来剩余价值,新的剩余价值又再转化为新的追加资本,这样不断的积累形 成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运动,结果资本愈加积累,资本的总和或总资本也愈来愈大。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有三个特点: 第一,不仅资本家的全部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从一 开始就全部是资本化了的剩余价值。 第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扩大对工人 剥削的手段。资本家利用这些追加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榨取更 多的剩余价值,使资本财富日益增大起来。 第三,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不等价交换来占有工人劳动的一部分,以 换取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进行的劳动力买卖,从表面上看,是等价 交换的商品的买卖关系,但实际上资本家并没有付出任何等价物。因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 的这部分资本不仅要由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予以补偿,而且还为资本家带来新的剩余价 值。同时,资本家还把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劳动力,并为资本 家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创造条件。正如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 容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本断再
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1五、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少数人拥有大量货币财富和大批雇佣劳动者队伍的形成为前提。那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前,这两个基本条件又是如何形成的?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前,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虽然不断地准备看这两个条件,但仅仅依靠小商品经济的机制向资本主义过度是个渐进的非常缓慢的过程。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市场急剧扩大。新兴资产阶级在强烈的致富欲望推动下,采取暴力手段来加速这两个条件的形成。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它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原始资本的形成过程,有别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进行的资本积累,所以叫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剥夺生产者,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在自己手中的过程。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形成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15世纪末,羊毛价格上涨,养羊可获得较大利润。英国的统治阶级用暴力手段圈占农民的土地,把耕地变成牧场,使农民破产,沦为气巧和流浪者。这个暴力的运动,当时被人称之为“羊吃人”。同时,资产阶级国家还颁布了许多血握的法律,把因破产而流浪的农民赶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另外,对货币财富的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依靠国家权力,来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尽管各个国家的具体方式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暴力剥夺的手段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经济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雇佣劳动者队伍被创造出来了,大量的原始资本积累起来了。所以,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是一部航脏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2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而不是它的结果。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首先,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发生的,它形成资本主义的前史。它通过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前提条件;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本身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通过对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不断再生产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次,资本原始积累是依靠直接的、赤裸裸的暴力进行的;而资本积累则主要是靠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行的,这里的剥夺不是赤裸裸的,而是被物的外壳掩盖着的。再次,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历史前提,一旦这个前提建立起来,资本积累就在自身基础上进行。同时,原始积累的方法,又广泛地为发达的资本主义所采用,一旦资本不能用本身的力量来保证它的统治和榨取时,就转而求助于直接的政治暴力。最后,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和发展趋势;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矛盾和对抗。六、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有着直接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0页。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83页
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1 五、资本积累和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少 数人拥有大量货币财富和大批雇佣劳动者队伍的形成为前提。那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 立以前,这两个基本条件又是如何形成的?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前,小商品生产者 的分化虽然不断地准备着这两个条件,但仅仅依靠小商品经济的机制向资本主义过度是个 渐进的非常缓慢的过程。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市场急剧扩大。新兴资产阶级在强 烈的致富欲望推动下,采取暴力手段来加速这两个条件的形成。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 程。它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原始资本的形成过程,有别于在资本主义生 产方式确立以后进行的资本积累,所以叫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它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剥 夺生产者,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迅速集中在自己手中 的过程。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是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的主要方式,形成资本原始 积累过程的基础。以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15 世纪末,羊毛价格上涨,养羊可获 得较大利润。英国的统治阶级用暴力手段圈占农民的土地,把耕地变成牧场,使农民破产, 沦为乞丐和流浪者。这个暴力的运动,当时被人称之为“羊吃人”。同时,资产阶级国家还 颁布了许多血腥的法律,把因破产而流浪的农民赶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 另外,对货币财富的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因素。这是通过殖民制度、国债、重 税、保护关税制度、商业战争等等暴力手段进行的。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依靠国家权力, 来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化。 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尽管各个国家的具体方式不同,但其实质 都是一样的,都是用暴力剥夺的手段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经济条件。在这个过 程中,大量的雇佣劳动者队伍被创造出来了,大量的原始资本积累起来了。所以,资本原 始积累的历史是一部肮脏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2 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而不是它的结果。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积 累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 首先,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发生的,它形成资本主义的前史。 它通过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前提条件;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 义本身的基础上进行的,它通过对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不断再生产着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其次,资本原始积累是依靠直接的、赤裸裸的暴力进行的;而资本积累 则主要是靠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进行的,这里的剥夺不是赤裸裸的,而是被物的 外壳掩盖着的。再次,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积累准备了历史前提,一旦这个前提建立 起来,资本积累就在自身基础上进行。同时,原始积累的方法,又广泛地为发达的资本主 义所采用,一旦资本不能用本身的力量来保证它的统治和榨取时,就转而求助于直接的政 治暴力。最后,对资本积累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质、资本积累过程的对 抗性和发展趋势;对资本原始积累的分析,则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一开始就充满着矛 盾和对抗。 六、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与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有着直接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640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783页
的联系。在剩余价值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量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即积累率。在积累率已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量取决于剩余价值总量。剩余价值总量越大,资本积累的数量越多。所以,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凡是能够影响剩余价值量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的积累规模。具体地说,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个方面:第一,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越高,意味看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越高,同样数量的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资本家经常采用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压低工资等办法来提高剩余价值率,进而达到扩大资本积累规模的目的。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商品价值就会降低,这便会从以下几方面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首先,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从而使劳动力这一商品的价值也降低,这就可提高剩余价值率,增加剩余价值量,扩大积累规模。其次,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价值下降,同量资本便可以购买更多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于是就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也就增加了资本积累的数量。再次,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商品价值的下降,同量剩余价值便表现为更多的商品,这样,资本家就可以在不减少甚至增加他的个人消费的情况下,可以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变为积累基金,从而增加资本积累的数量。最后,在劳动生产率提高条件下,当更新原有的生产资料时,可由优质、高效和价格更便宜的生产资料代替旧有的生产资料,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或相对剩余价值。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全部资本;所费资本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资本部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资料,像厂房、机器等是以其整体发挥作用的,并不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则随着它的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新的产品当中去。这样,就形成了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而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表明,劳动资料的价值虽已部分转移,但它们的使用价值并没有减少,而是照常发挥作用。这个差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资料的质量和数量。劳动资料的质量越好,越先进,越经久耐用,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劳动资料的数量越多,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也越大。差额越大,一方面意味着资本本身积累的规模越大;另一方面意味着劳动资料中为资本家提供无偿服务的部分也越多,这会为资本家的资本积累提供有利条件。在原有的劳动资料照常发挥作用的条件下,资本家还可以把收回的折旧基金用作积累。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既定的剩余价值率条件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资本家所雇用的工人人数,如果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随着预付资本的增大,可变资本的数量会相应增大,雇佣工人的人数也就不断增多,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数量也就越多,从而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第二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资本积累不仅能够引起资本量的扩大,而且还会引起资本构成的变化。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趋势资本构成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方面,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
的联系。在剩余价值总量一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量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 费基金的比例,即积累率。在积累率已定的条件下,资本积累量取决于剩余价值总量。剩 余价值总量越大,资本积累的数量越多。所以,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 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因此,凡是能够影响剩余价值量的一切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的积累规模。具体地说,影响 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个方面: 第一,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越高, 意味着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越高,同样数量的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 而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资本家经常采用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压低工资等办法 来提高剩余价值率,进而达到扩大资本积累规模的目的。 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当社会劳动生产 率提高时,商品价值就会降低,这便会从以下几方面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首先,由于社 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活资料的价值降低,从而使劳动力这一商品的价值也降低,这就 可提高剩余价值率,增加剩余价值量,扩大积累规模。其次,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 由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价值下降,同量资本便可以购买更多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于是就 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也就增加了资本积累的数量。再次,随着社会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和商品价值的下降,同量剩余价值便表现为更多的商品,这样,资本家就可以在 不减少甚至增加他的个人消费的情况下,可以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变为积累基金,从而增 加资本积累的数量。最后,在劳动生产率提高条件下,当更新原有的生产资料时,可由优 质、高效和价格更便宜的生产资料代替旧有的生产资料,以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或相对剩余 价值。 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全部资本; 所费资本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资本部分。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资料,像 厂房、机器等是以其整体发挥作用的,并不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则 随着它的磨损程度逐步转移到新的产品当中去。这样,就形成了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 额。而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表明,劳动资料的价值虽已部分转移,但它们的使 用价值并没有减少,而是照常发挥作用。这个差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资料的质量和 数量。劳动资料的质量越好,越先进,越经久耐用,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劳 动资料的数量越多,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也越大。差额越大,一方面意味着资本本 身积累的规模越大;另一方面意味着劳动资料中为资本家提供无偿服务的部分也越多,这 会为资本家的资本积累提供有利条件。在原有的劳动资料照常发挥作用的条件下,资本家 还可以把收回的折旧基金用作积累。 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既定的剩余价值率条件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资本家所 雇用的工人人数,如果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随着预付资本的增大,可变资本 的数量会相应增大,雇佣工人的人数也就不断增多,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数量也就越多, 从而资本积累的规模越大。 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不仅能够引起资本量的扩大,而且还会引起资本构成的变化。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化趋势 资本构成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方面,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 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