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试卷 座次号 初二 题号得分 三|四|五总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29分) 1.根据上联整理下联,完成(1)~(2)题。(2分)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下联用字:古绿弦万水无琴 (1)将整理后的下联抄写在方格内,要求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2分) (2)按照传统习惯,张贴对联时,上联应贴在进门的(左、右)边。(1分) 2下列词语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纤纤(xin)缥缈(miao)如法炮制(pdo)不啻(chi) B.蜣螂( qiang)炽热(chi)明眸善睐(mou)皱缬(xie C.遄( chuan)僦(j)倒行逆施(dao0)维红(fei) D.缰绅(jin)镞镞(zu)罗布逴尔(no)筵中人(yon) 3.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2分) A.障气诞语簇拥无与伦比B.无羁拓展砾砾无餍 C.厚毳甲胄漂缈期世盗名D.殆尽烟霾飚风喧嚣怒垢 4.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组是()(2分 纳罕:诧异,惊奇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 B.历历可数:(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可以数得清楚。飒飒:形容风声。 C.趺坐:双脚交叠而坐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D.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害。倏:极慢。 5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016-2017 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试卷 初二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9 分) 1. 根据上联整理下联,完成(1)~(2)题。(2 分) 上联:青山不墨千秋画 下联用字:古 绿 弦 万 水 无 琴 (1)将整理后的下联抄写在方格内,要求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2 分) (2)按照传统习惯,张贴对联时,上联应贴在进门的 (左、右)边。(1 分) 2 下列词语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纤纤(xiān) 缥缈(miǎo) 如法炮制(páo) 不啻(chì) B.蜣螂(qiāng) 炽热(chì) 明眸善睐(móu) 皱缬(xié) C.遄(chuán) 僦(jiù) 倒行逆施(dǎo) 绯红(fēi) D.缙绅(jìn) 镞镞(zú) 罗布淖尔(nào) 筵中人(yán) 3.下列词语书写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 (2 分) A.障气 诞语 簇拥 无与伦比 B.无羁 拓展 砾砾 无餍 C.厚毳 甲胄 漂缈 期世盗名 D.殆尽 烟霾 飚风 喧嚣怒垢 4.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2 分) A.纳罕:诧异,惊奇。 萧瑟:形容冷落、凄凉。 B.历历可数:(物体或景象)一个一个可以数得清楚。 飒飒:形容风声。 C.趺坐:双脚交叠而坐。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D.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害。 倏:极慢。 5.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座次号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一—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 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2分) A.我们要利用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B.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了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 所以未获通过。 C.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D.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诺曼底战役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 灭亡。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发生前后,香港商界多位知名人士和商会发表言论,斥责“占中” 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将对香港的营商环境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B.2014年博鳌论坛围绕《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主题展开讨论。 C.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污水、酸雨、放射性物质、油污等 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 D.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 关键在哪里? 8.下列对文意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日出》一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题目“日出”象征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力。 B.《泰山日出》一文作者徐志摩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C.《云海》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对“云海”情有独钟,主要是源于他对青春年少岁月的眷恋 D.《天上的街市》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之情。 9默写填空(12分) (1)光明的神驹 (2)她松松地皱缬着,像 她轻轻地摆弄着,像 (3) 。李白用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庐山瀑 布的雄奇与壮丽
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 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 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 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是( )(2 分) A.我们要利用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B.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了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 所以未获通过。 C.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D.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诺曼底战役的胜利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 灭亡。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占领中环”非法集会发生前后,香港商界多位知名人士和商会发表言论,斥责“占中” 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将对香港的营商环境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B. 2014 年博鳌论坛围绕《亚洲的新未来:寻找和释放新的发展动力》主题展开讨论。 C. 环境污染对物种生存而言也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污水、酸雨、放射性物质、油污等…… 正在不断蹂躏着生态系统。 D. 文章要做到观点鲜明,必须对所论及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弄清楚问题涉及哪些因素? 关键在哪里? 8.下列对文意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日出》一文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题目“日出”象征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力。 B.《泰山日出》一文作者徐志摩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之情。 C.《云海》一文的作者之所以对“云海”情有独钟,主要是源于他对青春年少岁月的眷恋。 D.《天上的街市》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郭沫若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之情。 9.默写填空(12 分) (1)光明的神驹,______________。 (2)她松松地皱缬着,像 ;她轻轻地摆弄着,像 ; (3) , 。李白用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庐山瀑 布的雄奇与壮丽
(4)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6)晴川历历汉阳树, (7)稍近,则隐隐露白, (8)曲径通幽处, 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2题。(10分) 低下头来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 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 三尺,我们这些五六尺高的人,不把苍穹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 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 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扬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走自己想走的道路,做自己 想做的事情。没有人敢让我们低头,我们也从不向任何人低头。越难,就越要闯;越硬,就 越要碰。挺胸,方具丈夫气概;抬头,才显英雄本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边充满了神秘,你也想 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自己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来进去?还是 扬起头来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 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能 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想象和现实,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你想骑马飞驰,可 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想当元帅,必须先当士 兵;想当爷爷,必须先当孙子。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 有低头才能弥补。低头不是屈辱,而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 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也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欲望面前需要低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海里的水,喝得越多,越 感到口渴。职务,总是看着别人高:权力,总是看着别人大;金钱,总是看着别人多。只有
(4)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 (7)稍近,则隐隐露白, , 。 (8)曲径通幽处, 。 二、阅读理解(4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8-22 题。(10 分) 低下头来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 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 三尺,我们这些五六尺高的人,不把苍穹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 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 2000 多年。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 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扬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走自己想走的道路,做自己 想做的事情。没有人敢让我们低头,我们也从不向任何人低头。越难,就越要闯;越硬,就 越要碰。挺胸,方具丈夫气概;抬头,才显英雄本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边充满了神秘,你也想 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自己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来进去?还是 扬起头来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 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能 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想象和现实,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你想骑马飞驰,可 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想当元帅,必须先当士 兵;想当爷爷,必须先当孙子。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 有低头才能弥补。低头不是屈辱,而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 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也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欲望面前需要低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海里的水,喝得越多,越 感到口渴。职务,总是看着别人高;权力,总是看着别人大;金钱,总是看着别人多。只有
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 ⑧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 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 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实在是太危险了。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⑨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 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事业最顺、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 懂得“低头”的人 10文章开头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1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观点。(2分) 12.文中的“低头”有哪些具体含义?请至少写出两条。(2分) 13给第⑧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14.本文对你有何启示?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2题。(12分) 蚂蚁的本领 ①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 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 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 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 蚁的本领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 躲避狂风暴雨,在树此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 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 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②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 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 成为一部活计算机
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 ⑧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 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 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实在是太危险了。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⑨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 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事业最顺、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 懂得“低头”的人。 10.文章开头的事例有何作用?(2 分) 1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观点。(2 分) 12.文中的“低头”有哪些具体含义?请至少写出两条。(2 分) 13.给第⑧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 分) 14.本文对你有何启示?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8-22 题。(12 分) 蚂蚁的本领 ①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 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 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 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 蚁的本领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亚马逊雨林中的蚁类,为 躲避狂风暴雨,在树此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 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 “设计”出了类似立 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② 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 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 、 、 ,成为一部活计算机
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 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 有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按其 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 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 是怎样保持一致的?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 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 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 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 ③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作 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 只见无数蚂蚁前赴后继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66秒,一些蚂蚁牺牲了, 但终于扑灭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就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④蚂蚁,这种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家伙,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5第②自然段中空缺处应填写的三个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思考、谋算、筹划 B筹划、思考、谋算 C.谋算、思考、筹划 D思考、筹划、谋算 16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2分) A.“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叉路口”中的‘竞”表示“出乎意料”。 B.“现在地球上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真菌的本领”中的“约”表示“大概、估计, C.“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儿几乎都怕火”中的“几乎”表示“所有的”。 D.“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就将火扑灭”中的“就”表示“所用的时间短”。 17.文章开头引用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2分) 18.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具体表现蚂蚁的惊人本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1) 19第③段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这种形象化的语言在说明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 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备,其工程浩大令人惊叹: 有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 6 米,按其 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 300 层的摩天大厦。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 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 是怎样保持一致的? 据考证,蚂蚁早在 5000 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 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 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 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 ③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作 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 只见无数蚂蚁前赴后继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 66 秒,一些蚂蚁牺牲了, 但终于扑灭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 40 秒钟就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④蚂蚁,这种有着 8000 万年历史的“资深”家伙,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5.第②自然段中空缺处应填写的三个词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思考、谋算、筹划 B.筹划、思考、谋算 C.谋算、思考、筹划 D.思考、筹划、谋算 16.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2 分) A.“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叉路口”中的‘竟”表示“出乎意料”。 B.“现在地球上约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真菌的本领”中的“约”表示“大概、估计。 C.“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儿几乎都怕火”中的“几乎”表示“所有的”。 D.“它们只用了 40 秒钟就将火扑灭”中的“就”表示“所用的时间短”。 17.文章开头引用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 (2 分) 18.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具体表现蚂蚁的惊人本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 分) (1) (2) (3) (4) 19.第③段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种形象化的语言在说明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