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会应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 第三轮实验重点要求: (1)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2)熟悉实验方法: 第四轮实验重点要求: (1)通过学习有关物理史料,进一步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2)通过近代物理实验,提高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 (3)通过设计实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实验基本知识的能力,根据选题,进行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的选择和配合,实验条件确定等训练,并做出相应的实验报告。 三、考核方式及办法 物理实验成绩考核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单个实验成绩评定、课程成绩汇总。 1单个实验成绩评定 每个实验按照百分计,根据学生完成的内容和质量评分,分值及评分标准见表1,指导老师 参照本表并结合实哈内容和要求制定每个实验具体的评分标准。 2.课程成绩汇总 实验成绩-Σ(单个实验成绩×该实验学时)/所有实验学时 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大学物理实验安排一览表 学时 必开或 实验 分组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分配 选开 类型 人数 1 绪论 必开 基本 25 2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3 必开 综合 25 3 光学平台 3 必开 基本25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及万用表 4 3 必开 设计 25 的设计 5 设计性实验基础 3 必开 基本25 6 设计伏安法测电阻 3 必开 设计 25 模拟法测静电场 必开 综合 25 示波器的使用 必开 基本 25 31
31 (2)学会应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 第三轮实验重点要求: (1)掌握基本实验技能; (2)熟悉实验方法; 第四轮实验重点要求: (1)通过学习有关物理史料,进一步了解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2)通过近代物理实验,提高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能力; (3)通过设计实验,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实验基本知识的能力,根据选题,进行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的选择和配合,实验条件确定等训练,并做出相应的实验报告。 三、考核方式及办法 物理实验成绩考核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单个实验成绩评定、课程成绩汇总。 1.单个实验成绩评定 每个实验按照百分计,根据学生完成的内容和质量评分,分值及评分标准见表 1,指导老师 参照本表并结合实验内容和要求制定每个实验具体的评分标准。 2.课程成绩汇总 实验成绩=Σ(单个实验成绩×该实验学时)/所有实验学时 四、实验项目名称与学时分配 大学物理实验安排一览表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分配 必开或 选开 实验 类型 分组 人数 1 绪论 3 必开 基本 25 2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3 必开 综合 25 3 光学平台 3 必开 基本 25 4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及万用表 的设计 3 必开 设计 25 5 设计性实验基础 3 必开 基本 25 6 设计伏安法测电阻 3 必开 设计 25 7 模拟法测静电场 3 必开 综合 25 8 示波器的使用 3 必开 基本 25
9 密立根油滴实验 3 必开 综合 25 10 光的干涉 3 必开 综合 25 11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 3 必开 基本 25 12 夫兰克一赫兹实验 3 必开 基本 25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 13 必开 基本 25 应用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 14 3 必开 综合 25 15 热电转换技术的观测 必开 综合 25 16 光檑衍射 必开 综合 25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 绪论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实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误差理论,能正确记录和处理实 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教学方式 讲授法 3.实验内容 (1)实验基本方法: (2)实践数据处理方法及误差理论 4.考核要求 学会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方法 实验二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熟悉扬氏模量测定仪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学会其调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了解和熟悉光杠杆放大法测量长度的微小改变量的方法、原理,学会有关计算公式的 推导:学会用静力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原理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学会用逐差 法处理实验数据。 2.教学方式 32
32 9 密立根油滴实验 3 必开 综合 25 10 光的干涉 3 必开 综合 25 11 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 3 必开 基本 25 12 夫兰克—赫兹实验 3 必开 基本 25 13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 用 3 必开 基本 25 14 应用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 数 3 必开 综合 25 15 热电转换技术的观测 3 必开 综合 25 16 光栅衍射 3 必开 综合 25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 绪论 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实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误差理论,能正确记录和处理实 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教学方式 讲授法 3.实验内容 (1)实验基本方法; (2)实践数据处理方法及误差理论。 4. 考核要求 学会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方法 实验二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和熟悉扬氏模量测定仪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 学会其调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了解和熟悉光杠杆放大法测量长度的微小改变量的方法、原理,学会有关计算公式的 推导;学会用静力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原理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学会用逐差 法处理实验数据。 2. 教学方式
讲授法和演示法 3.实验内容 ()杨氏模量测定仪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调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光杠杆放大法测量长度的微小改变量的方法、原理 4.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扬氏模量测定议(包括望远镜标尺系统)、米尺、千分尺、钢卷尺、标准珐码、钢丝、 细线和重锤等。 5.实践步骤 静力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 6.考核要求 学会杨氏模量测定仪的调节测量方法,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 7.实验教学报告要求 (1)用静力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原理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 (2)用逐差法处理实哈数据 实验三光学平台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测量溥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掌握自准法和贝塞尔物像交换法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 法;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光学元件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 认识。 2.教学方式 讲授法和演示法 3.实验内容 (1)利用自准法和贝塞尔物像交换法测凸透镜焦距: (2)利用成像法和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 4.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光学实验平台、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物屏、白屏、平面反射镜、水平尺和滤光片等 5.实我步骤 等高共轴调节光学元件,并用自准法和贝寒尔物像交换法测凸透镜焦距,用成像法和自 准法测凹透镜焦距。 6.考核要求 33
33 讲授法和演示法 3. 实验内容 (1) 杨氏模量测定仪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调节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光杠杆放大法测量长度的微小改变量的方法、原理。 4.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扬氏模量测定议(包括望远镜标尺系统)、米尺、千分尺、钢卷尺、标准珐码、钢丝、 细线和重锤等。 5. 实践步骤 静力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 6. 考核要求 学会杨氏模量测定仪的调节测量方法,测量钢丝的杨氏模量 7. 实验教学报告要求 (1)用静力拉伸法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原理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导; (2)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三 光学平台 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掌握自准法和贝塞尔物像交换法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 法;掌握简单光路的分析和光学元件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 认识。 2. 教学方式 讲授法和演示法 3. 实验内容 (1) 利用自准法和贝塞尔物像交换法测凸透镜焦距; (2) 利用成像法和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 4.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光学实验平台、凸透镜、凹透镜、光源、物屏、白屏、平面反射镜、水平尺和滤光片等。 5. 实践步骤 等高共轴调节光学元件,并用自准法和贝塞尔物像交换法测凸透镜焦距,用成像法和自 准法测凹透镜焦距。 6. 考核要求
自准法和贝塞尔物像交换法测量薄透镜焦距。 7.实验教学报告要求 (1)利用自准法和贝塞尔物像交换法测凸透镜焦距,并采用实验误差分析和计算实验结 果 (2)利用成像法和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并采用实验误差分析和计算实验结果。 实验四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及万用表的设计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电表表头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熟悉测量表头灵敏度及内阻的方法 和原理: 学会把表头改装、扩程、校淮为各种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的方法及原理: 学会校准各种电表中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求校准误差,画校准曲线,求标称误差,确定被 校电表等级的方法。 2.教学方式 讲授法和演示法 3.实验内容 (1)电表表头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 (2)测量表头灵敏度及内阻的方法和原理: (3)把表头改装、扩程、校淮为各种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各种档数的欧姆表 (4)校准各种电表中所测数据的处理,求校准误差,画校准曲线,求标称误差,确定被校 电表等级。 4.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表头(L=100uA,R,=12002,Sm-0.5级)、校准电流表、校准电压表、电阻箱、品 体管直流稳压电源、导线、开关等。 5.实践步骤 (1)把表头(1g=100uA,Rg12002,Sm=0.5级)改扩校准为量程Im=2.5mA的电流表 2)把表头(参数同1)改扩校准为2.5V量程的电压表。 6.考核要求 熟悉把表头改装成电流表、电压表的实验操作。 7.实验教学报告要求 学会校淮各种电表中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求校准误差,画校准曲线,求标称误差,确定 34
34 自准法和贝塞尔物像交换法测量薄透镜焦距。 7. 实验教学报告要求 (1)利用自准法和贝塞尔物像交换法测凸透镜焦距,并采用实验误差分析和计算实验结 果; (2)利用成像法和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并采用实验误差分析和计算实验结果。 实验四 电表的改装与校准及万用表的设计 1. 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电表表头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熟悉测量表头灵敏度及内阻的方法 和原理; 学会把表头改装、扩程、校准为各种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的方法及原理; 学会校准各种电表中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求校准误差,画校准曲线,求标称误差,确定被 校电表等级的方法。 2. 教学方式 讲授法和演示法 3. 实验内容 (1)电表表头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 (2)测量表头灵敏度及内阻的方法和原理; (3)把表头改装、扩程、校准为各种量程的电流表、电压表,各种档数的欧姆表; (4)校准各种电表中所测数据的处理,求校准误差,画校准曲线,求标称误差,确定被校 电表等级。 4. 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表头( g I =100 A ,RI =1200 ,Sm =0.5 级)、校准电流表、校准电压表、电阻箱、晶 体管直流稳压电源、导线、开关等。 5.实践步骤 (1)把表头(Ig=100μA,Rg=1200 ,Sm=0.5 级)改扩校准为量程 Im=2.5 mA 的电流表; (2)把表头(参数同 1)改扩校准为 2.5V 量程的电压表。 6. 考核要求 熟悉把表头改装成电流表、电压表的实验操作。 7. 实验教学报告要求 学会校准各种电表中所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求校准误差,画校准曲线,求标称误差,确定
被校电表等级的方法。 实验五设计性实验基础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程序,设计实验的过程;根据设计要求和所能提供的实验条件, 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和仪器测量条件,写出相应的实验原理和主要仪器 设备的工作原理,正确拟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教学方式 讲授法 3.实验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和所提供的实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写出相应 的实验原理和主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正确拟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4.考核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和所提供的实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写出相应 的实验原理和主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正确拟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六设计伏安法测电阻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按照自已的设计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并在实验中随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设 计内容:学会分别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电阻和测绘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并能对测 量结果进行系统误差的修正。 2.教学方式 讲授法和演示法 3.实验内容 (1)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电阻和测绘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系 统误差的修正: (2)学会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4.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电阻箱、直流稳压电源等。 5.实践步骤 (1)用2V电压测标称值为850Q电阻: (2)测量标称值为2600Q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35 被校电表等级的方法。 实验五 设计性实验基础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程序,设计实验的过程;根据设计要求和所能提供的实验条件, 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和仪器测量条件,写出相应的实验原理和主要仪器 设备的工作原理,正确拟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2.教学方式 讲授法 3. 实验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和所提供的实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写出相应 的实验原理和主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正确拟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4. 考核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和所提供的实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写出相应 的实验原理和主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正确拟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六 设计伏安法测电阻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按照自已的设计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并在实验中随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设 计内容;学会分别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电阻和测绘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并能对测 量结果进行系统误差的修正。 2.教学方式 讲授法和演示法 3.实验内容 (1)用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测量电阻和测绘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系 统误差的修正; (2)学会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4.需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等 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电阻箱、直流稳压电源等。 5.实践步骤 (1)用 2V 电压测标称值为 850Ω 电阻; (2)测量标称值为 2600Ω 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