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写《周易》和周公制礼作乐 《周易》相传是周文王撰写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是西周礼乐制度的奠基 者 文王,名姬昌。生卒年不详。 商纣王时为西伯,西周的奠定者。 活到97岁,为周族首领50年。病 死,葬于毕原(今陕西省咸阳市西 北18里处)
文王写《周易》和周公制礼作乐 ➢ 《周易》相传是周文王撰写。 ➢ 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是西周礼乐制度的奠基 者
夏、商、周思想文化的进步 夏朝和商朝的统治者对于鬼神、上帝的迷 信程度很深,以鬼神崇拜为价值取向 >西周统治者认为除了依靠上帝外,还得实 政”,得到“民心”的支持。提出 “天命神权”、“敬德保民” >西周初年的《周易》提出了较有系统的八 卦学说,其中阳爻“—”和阴爻“-”两种 号蕴含着阴阳对立的关系。《尚书·洪范》 对五行观念也有了初步的阐述
夏、商、周 思想文化的进步 ➢ 夏朝和商朝的统治者对于鬼神、上帝的迷 信程度很深 ,以鬼神崇拜为价值取向 。 ➢ 西周统治者认为除了依靠上帝外,还得实 行“德政”,得到“民心”的支持。提出 “天命神权”、“敬德保民”。 ➢ 西周初年的《周易》提出了较有系统的八 卦学说,其中阳爻“—”和阴爻“- -”两种符 号蕴含着阴阳对立的关系。《尚书·洪范》 对五行观念也有了初步的阐述
中国文化奠基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 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使生产力有了提高,出现私自开垦土地和土地私 有化的现象,奴隶制度开始瓦解,新兴的封建生 立关系逐渐形成。 这一时期的政治局面亦发生变化,随着周王的势 力衰落,诸侯的势力增强,各诸侯国之间不断发 生战争,出现春秋时的大国争霸和战国时的七国 争雄局面 >春秋战国诸侯争雄的多元政治为文化的多元和学 术自由创造了条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文化奠基期 ➢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 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使生产力有了提高,出现私自开垦土地和土地私 有化的现象,奴隶制度开始瓦解,新兴的封建生 产关系逐渐形成。 ➢ 这一时期的政治局面亦发生变化,随着周王的势 力衰落,诸侯的势力增强,各诸侯国之间不断发 生战争,出现春秋时的大国争霸和战国时的七国 争雄局面。 ➢ 春秋战国诸侯争雄的多元政治为文化的多元和学 术自由创造了条件,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 “百家”是对当时众多学术流派的泛指,实 际没有那么多。后人谈到春秋战国的诸子 百家,一般认为有儒、墨、道、法、名 阴阳、兵、农、纵横、杂、小说等几家,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百家争鸣” ➢ “百家”是对当时众多学术流派的泛指,实 际没有那么多。后人谈到春秋战国的诸子 百家,一般认为有儒、墨、道、法、名、 阴阳、兵、农、纵横、杂、小说等几家,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性著作 有据传是孔子整理或撰写的《诗》、《书》 《易》、《礼》、《乐》、《春秋》; 有记录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 子等各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言论的《论语》 《孟子》、《老子》、《庄子》、《墨子》 《韩非子》; 有被后世称作“兵家之祖”的《孙子兵法》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性著作 ➢ 有据传是孔子整理或撰写的《诗》、《书》、 《易》、《礼》、《乐》、《春秋》; ➢ 有记录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 子等各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言论的《论语》、 《孟子》、《老子》、《庄子》、《墨子》、 《韩非子》; ➢ 有被后世称作“兵家之祖”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