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民理论西方学者认为,民主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直接民主:是指个人或选民可以通过投票直接表明自己的偏好一一对某项决策表示赞同或反对。■代议制民主:是现代国家实现人民主权的制度安排通过选举出少数人作为代表,由这些代表来决定所需采取的集体行动
二、选民理论 西方学者认为,民主有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民主和代 议制民主。 直接民主:是指个人或选民可以通过投票直接表明 自己的偏好——对某项决策表示赞同或反对。 代议制民主:是现代国家实现人民主权的制度安排, 通过选举出少数人作为代表,由这些代表来决定所 需采取的集体行动
二选民理论(一)投票机制与投票悸论1.全体一致原则■全体一致原则的集体决策方式下,每一个人都拥有否决权。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布坎南、塔洛克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全体一致原则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全体一致原则具有决策成本太高、会鼓励策略性行为以及威胁和敲诈的出现等几个明显的缺点,使得它很难被普遍采用
二、选民理论 (一)投票机制与投票悖论 1.全体一致原则 全体一致原则的集体决策方式下,每一个人都拥有否决 权。 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布坎南、塔洛克用数学的方法证明, 全体一致原则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是,全体一致原则具有决策成本太高、会鼓励策略性 行为以及威胁和敲诈的出现等几个明显的缺点,使得它 很难被普遍采用
二选民理论2.多数票原则与投票论表6-1甲、乙、丙的偏好显示甲Z丙红黄绿第一选择黄绿红第二选择绿红黄第三选择比较红与黄,甲和丙认为红比黄好,红>黄;比较红与绿,绿>红;比较绿与黄,黄>绿,投票结果:没有胜出的选项*早在18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孔多塞和数学家博尔塔就观察到,多数投票原则下,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成均衡而在各种选择之间循环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悸论(theParadoxofVoting),或者孔多塞悖论(Condorcet'sParadox)
二、选民理论 2.多数票原则与投票悖论 比较红与黄,甲和丙认为红比黄好,红>黄;比较红与绿,绿> 红;比较绿与黄,黄>绿,投票结果:没有胜出的选项。 早在18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孔多塞和数学家博尔塔就观 察到,多数投票原则下,不能在多个备选方案中达成均衡而在各 种选择之间循环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投票悖论(the Paradox of Voting),或者孔多塞悖论(Condorcet’s Paradox)
选民理论坎贝尔(ColinD.Campbell)和塔洛克等人通过计算投票论效应文发生的概率得到结论:投票者人数或选择值越多,产生投票悖论效应的可能性越大。在投票者为3人、选择值为3点的情况下概率为5.7%,而投票者增至15人、选择值增至11点时,概率接近50%表6-2投票悸论产生的概率投票者人数51737911131519212325272935.78.48.98.57.37.48.48.08.99.19.711.111.17.9410.714.615.915.615.114.715.517.316.917.216.418.018.617.4515.418.321.523.025.122.425.323.723.924.825.424.324.021.1选620.125.525.828.429.428.129.8择29.930.534.223.934.334.135.91值27.732.536.737.838.68数930.236.739.541.842.1量32.440.8101135.246.449.747.5
二、选民理论 坎贝尔(Colin D.Campbell)和塔洛克等人通过计算投票悖论效应 发生的概率得到结论:投票者人数或选择值越多,产生投票悖论 效应的可能性越大。在投票者为3人、选择值为3点的情况下概率 为5.7%,而投票者增至15人、选择值增至11点时,概率接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