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侠文化历史悠长,“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时韩非子的《五蠹》:“儒 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站在法家的立场指出了“侠”目无法纪、好斗 使力的一面。司马迁则以民间道德定义侠客形象,指明侠的本质就是舍己为人, 他们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义愤为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 知不可为而为之,成为铲除不平、伸张正义的一种社会力量 班固在《汉书》中作《游侠传》,从《后汉书》起,官修史书不再专门为游侠立 传。此后史书对侠的记述便无以为继。史家没有记载的东西,就以诗、文、小说、 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侠的形象由此出“史”入“文”。也就是说,政府希 望独掌法律,不喜欢跟政府唱对台戏的游侠。而游侠认为政府有不公正的地方, 所以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和生杀。这一点是像中国这种大一统 帝国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从汉景帝开始就大量杀戮游侠,中国历代帝王,只 要建立起政权,国家稳定以后,一定杀游侠。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 中国人为什么在侠的身上寄予那么大的希望?在乱世里面,老百姓更易被欺侮, 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格外地想念侠。人们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 希望 不仅乱世,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封建社会的很多不公也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 处理,这时民众希望在法律和政府之外,另外有一批人,这批人跟政府没关系, 但是他们能够帮助老百姓,即所谓拯世济难。这就是侠能够被接受或者代代相传 的心理基础 武侠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中的一部分。可以将武侠精神归结为: 知恩必报,重义轻命;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勇,千里赡急,不吝其生 除暴安良,打抱不平;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之所以受欢迎,还有一点就是侠身上展现出的气质:独立不羁,自由放达。古 代侠士,他们不要名位,不要爵禄,也不想受到任何社会和他人的束缚,他们只 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轻财好施,赈穷救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追求 公平与自由。这种天马行空、豪放肆意的气度,很受文人的欣赏。 虽然《史记》《汉书》以后的中国史书,没有再记载关于侠的故事,可是,我们 从魏晋隋唐描写游侠的诗歌文章,从唐代宋代的豪侠小说,从元代及明代清代的 游侠杂剧传奇,从明清的侠义小说,到20世纪的武侠小说,一直到现在台湾 香港很流行的武侠电影,都可看到大侠的身影 侠作为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群体虽已消失,但是武侠崇尚的“重义轻生” “舍生取义”,追求道德完美和理想人格的传统心态,早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 文化意识的深处,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道路
2016 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的侠文化历史悠长,“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时韩非子的《五蠹》:“儒 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站在法家的立场指出了“侠”目无法纪、好斗 使力的一面。司马迁则以民间道德定义侠客形象,指明侠的本质就是舍己为人, 他们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义愤为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 知不可为而为之,成为铲除不平、伸张正义的一种社会力量。 班固在《汉书》中作《游侠传》,从《后汉书》起,官修史书不再专门为游侠立 传。此后史书对侠的记述便无以为继。史家没有记载的东西,就以诗、文、小说、 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侠的形象由此出“史”入“文”。也就是说,政府希 望独掌法律,不喜欢跟政府唱对台戏的游侠。而游侠认为政府有不公正的地方, 所以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和生杀。这一点是像中国这种大一统 帝国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从汉景帝开始就大量杀戮游侠,中国历代帝王,只 要建立起政权,国家稳定以后,一定杀游侠。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 中国人为什么在侠的身上寄予那么大的希望?在乱世里面,老百姓更易被欺侮, 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格外地想念侠。人们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 希望。 不仅乱世,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封建社会的很多不公也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 处理,这时民众希望在法律和政府之外,另外有一批人,这批人跟政府没关系, 但是他们能够帮助老百姓,即所谓拯世济难。这就是侠能够被接受或者代代相传 的心理基础。 武侠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中的一部分。可以将武侠精神归结为:恩, 知恩必报,重义轻命;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勇,千里赡急,不吝其生;义, 除暴安良,打抱不平;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侠之所以受欢迎,还有一点就是侠身上展现出的气质:独立不羁,自由放达。古 代侠士,他们不要名位,不要爵禄,也不想受到任何社会和他人的束缚,他们只 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轻财好施,赈穷救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追求 公平与自由。这种天马行空、豪放肆意的气度,很受文人的欣赏。 虽然《史记》《汉书》以后的中国史书,没有再记载关于侠的故事,可是,我们 从魏晋隋唐描写游侠的诗歌文章,从唐代宋代的豪侠小说,从元代及明代清代的 游侠杂剧传奇,从明清的侠义小说,到 20 世纪的武侠小说,一直到现在台湾、 香港很流行的武侠电影,都可看到大侠的身影。 侠作为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群体虽已消失,但是武侠崇尚的“重义轻生” “舍生取义”,追求道德完美和理想人格的传统心态,早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 文化意识的深处,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道路
(有删改 1.侠在古代被广泛接受,下列各项不属于侠被广泛接受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侠文化历史悠久,从韩非子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到后来侠形象 的出“史”入“文”,都有对侠的记载 B.古代的侠客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本质是舍己为人。他们铲除不平,伸张 正义,为赴国难,在所不惜。 C.侠客的身上体现了恩、信、勇、义、忠的精神,这些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人格 精神中的一部分。 D.侠客所具有的独立不羁,自由放达的气质使侠倍受欢迎,他们不想受社会和 他人的束缚,追求公平与自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认为侠目无法纪、好斗使力,对其持批评的态度。司马迁则认为侠舍 己为人,行侠仗义,从道德层面给予其称颂。 B.古代的游侠专门跟政府唱对台戏,他们要凭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 和生杀,所以招致政府的大量杀戮。 C.老百姓无论是在治世还是乱世,总是会遭遇到一些不公之事,当他们无法通 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时,便希望有人能给予帮助,这是侠代代相传的心理基础 D.虽然从《史记》《汉书》以后的中国史书,就没有记载关于侠的故事了,但 侠的精神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 3.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事件或行为不属于文中所称颂的“侠”的一项是(3 分)() A.《水浒传》中的好汉们髙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反抗压迫,杀富济贫。 B.荆轲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只身赴秦,刺杀秦王,虽未成功,但名垂千古 C.项羽垓下之困,走投无路之时,割头赠给老部下吕马童,让吕马童最终被封 为中水侯 D.鉏麑受晋灵公之命刺杀大臣赵盾,但被赵盾的正直、忠诚所感动,放弃刺杀, 自己触槐而死。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父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淹少孤贫,常慕司马 长卿、梁伯鸾之为人,不事章句之学,留情于文章。 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素专据上流,咸劝因此举事。淹 每从容进谏,景素不纳。及镇京口,淹为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景素与腹心 旦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冇首以讽焉。会东海太守陆澄丁艰,淹自谓 郡丞应行郡事,景素用司马柳世隆。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于选部,黜为建安 吴兴令。 桂阳之役,朝廷周章,诏檄久之未就。齐髙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 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办。相府建,补记室参军。髙帝让九锡及诸章表, 皆淹制也。齐受禅,复为骠骑豫章王嶷记室参军。 少帝初,兼御史中丞。明帝作相,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 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淹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 行,更恐不足仰称明旨尔。”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
(有删改) 1.侠在古代被广泛接受,下列各项不属于侠被广泛接受的原因的一项是(3 分) ( ) A.侠文化历史悠久,从韩非子的“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到后来侠形象 的出“史”入“文”,都有对侠的记载。 B.古代的侠客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本质是舍己为人。他们铲除不平,伸张 正义,为赴国难,在所不惜。 C.侠客的身上体现了恩、信、勇、义、忠的精神,这些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人格 精神中的一部分。 D.侠客所具有的独立不羁,自由放达的气质使侠倍受欢迎,他们不想受社会和 他人的束缚,追求公平与自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韩非子认为侠目无法纪、好斗使力,对其持批评的态度。司马迁则认为侠舍 己为人,行侠仗义,从道德层面给予其称颂。 B.古代的游侠专门跟政府唱对台戏,他们要凭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 和生杀,所以招致政府的大量杀戮。 C.老百姓无论是在治世还是乱世,总是会遭遇到一些不公之事,当他们无法通 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时,便希望有人能给予帮助,这是侠代代相传的心理基础。 D.虽然从《史记》《汉书》以后的中国史书,就没有记载关于侠的故事了,但 侠的精神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 3.根据原文内容分析,下列事件或行为不属于文中所称颂的“侠”的一项是(3 分)( ) A.《水浒传》中的好汉们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反抗压迫,杀富济贫。 B.荆轲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只身赴秦,刺杀秦王,虽未成功,但名垂千古。 C.项羽垓下之困,走投无路之时,割头赠给老部下吕马童,让吕马童最终被封 为中水侯。 D.鉏麑受晋灵公之命刺杀大臣赵盾,但被赵盾的正直、忠诚所感动,放弃刺杀, 自己触槐而死。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父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淹少孤贫,常慕司马 长卿、梁伯鸾之为人,不事章句之学,留情于文章。 景素为荆州,淹从之镇。少帝即位,多失德,景素专据上流,咸劝因此举事。淹 每从容进谏,景素不纳。及镇京口,淹为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景素与腹心 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会东海太守陆澄丁艰,淹自谓 郡丞应行郡事,景素用司马柳世隆。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于选部,黜为建安 吴兴令。 桂阳之役,朝廷周章,诏檄久之未就。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 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办。相府建,补记室参军。高帝让九锡及诸章表, 皆淹制也。齐受禅,复为骠骑豫章王嶷记室参军。 少帝初,兼御史中丞。明帝作相,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 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淹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 行,更恐不足仰称明旨尔。”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
弘远,并以托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 货巨万,辄收付廷尉。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 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 近世独步。” 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 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人生行乐,须富 贵何时。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伯, 卒。武帝为素服举哀,谥曰宪 (节选自《南史·江淹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髙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 办 B.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 C.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 办 D.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 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艰,即丁忧。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职期间,如果父母去 世,则无论此人居何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 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 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文中的“受禅 指第二种情况。 C.劾,即弹劾,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是封建监察制度的核心内容,弹劾权是御史 的最重要权力,在皇帝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弹章直达御前,皇帝亲自裁决,威 慑百官 D.谥,即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表示赞扬、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淹小时候很有才气,不屑于从事经学训诂,而倾心于诗赋文章。常常仰慕 司马相如、梁鸿的为人。 B.宋少帝即位,不行德政,很多人都劝景素趁机起事,江淹每每劝止,但景素 不听他的劝告。 C.齐明帝作丞相时,要江淹整顿百官。江淹尽心尽力,弹劾了很多贪官,得到 了明帝的高度赞扬。 D.江淹认为人要知足,人生随时都可行乐,不必等到富贵之时。所以他想在功 成名就后归隐乡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素与腹心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5分) (2)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弘远,并以托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 货巨万,辄收付廷尉。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 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 近世独步。” 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 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人生行乐,须富 贵何时。吾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伯, 卒。武帝为素服举哀,谥曰宪。 (节选自《南史·江淹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 办 B.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 办 C.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 办 D.齐高帝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 办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丁艰,即丁忧。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职期间,如果父母去 世,则无论此人居何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 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 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文中的“受禅” 指第二种情况。 C.劾,即弹劾,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是封建监察制度的核心内容,弹劾权是御史 的最重要权力,在皇帝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弹章直达御前,皇帝亲自裁决, 威 慑百官。 D.谥,即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表示赞扬、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江淹小时候很有才气,不屑于从事经学训诂,而倾心于诗赋文章。常常仰慕 司马相如、梁鸿的为人。 B.宋少帝即位,不行德政,很多人都劝景素趁机起事,江淹每每劝止,但景素 不听他的劝告。 C.齐明帝作丞相时,要江淹整顿百官。江淹尽心尽力,弹劾了很多贪官,得到 了明帝的高度赞扬。 D.江淹认为人要知足,人生随时都可行乐,不必等到富贵之时。所以他想在功 成名就后归隐乡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景素与腹心日夜谋议,淹知祸机将发,乃赠诗十五首以讽焉。(5 分) (2)吾本素宦,不求富贵,今之忝窃,遂至于此。(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髙压汉宫春。天清气杀屯关右,夜半妖星ˆ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①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 ②得鹿:“鹿”谐音“禄”。“得鹿”比喻在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③象床宝 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④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 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8.本诗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9.试分析本诗中“下国卧龙空寤主”与《蜀相》中“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空” 字的异同。(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 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秦家班 陈玉兰 民国初年,直奉大战,直隶督军曹锟驻守保定,保定成为直隶军阀的大本营。后 曹锟、吴佩孚控制了北京政府,北方俨然直系天下。那年,曹锟正值60大寿 曹锟非常爱看戏,就把人们一直供奉关老爷子的关帝庙,改建成了曹锟戏院,特 用重金从北京请来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戏剧界名流唱堂会。 总督府门前有两根大旗杆,木制的,足40米高,最顶有一圆座可站人。一旗为 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为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 三常去栖息,从无人敢攀 总督府后边是马号,相当于北京的天桥,那里聚集着南来的北往的、各路耍把式 卖艺的、混饭吃的人,多为摆一地摊,打一圆场,一阵紧锣密鼓后,一打着油彩 花脸的戏子,挽袖裹脚,恭手抱拳,拜场一周,说几句,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 的捧个人场,云云,家伙点便敲将起来,或刀枪棍棒比划,或装腔作势拿捏咿呀, 但时有会为争夺地盘打得你死我活,这时,一般戏班班主便拿出看家功夫,比倒 对方,相当于现在的PK。 秦家班凭着一手绝活,叫响马号,坐阵头牌。忽一日,曹锟传令,各戏班比试 得头名者入曹锟戏院唱堂会,一时间,各路“神仙”为那几百两赏金,使出看家 绝活,各显其能,杀得风起云涌,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戏班决一雌雄。 两戏班班主皆为而立之年,气盛,约定,两招定乾坤,一招比胆量,二招比细活。 比胆量,徒手攀大旗杆,谁先攀到旗杆顶,扯起大旗为赢者
经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天清气杀屯关右,夜半妖星①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②不由人。象床宝帐③无言语,从此谯周④是老臣。 【注】①妖星:相传诸葛亮死时,其夜有大星“赤而芒角”,坠落在渭水之南。 ②得鹿:“鹿”谐音“禄”。“得鹿”比喻在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③象床宝 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④谯周: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 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 8.本诗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 分) 9.试分析本诗中“下国卧龙空寤主”与《蜀相》中“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空” 字的异同。(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 。”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 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秦 家 班 陈玉兰 民国初年,直奉大战,直隶督军曹锟驻守保定,保定成为直隶军阀的大本营。后 曹锟、吴佩孚控制了北京政府,北方俨然直系天下。那年,曹锟正值 60 大寿, 曹锟非常爱看戏,就把人们一直供奉关老爷子的关帝庙,改建成了曹锟戏院,特 用重金从北京请来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戏剧界名流唱堂会。 总督府门前有两根大旗杆,木制的,足 40 米高,最顶有一圆座可站人。一旗为 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为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 三常去栖息,从无人敢攀。 总督府后边是马号,相当于北京的天桥,那里聚集着南来的北往的、各路耍把式 卖艺的、混饭吃的人,多为摆一地摊,打一圆场,一阵紧锣密鼓后,一打着油彩 花脸的戏子,挽袖裹脚,恭手抱拳,拜场一周,说几句,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 的捧个人场,云云,家伙点便敲将起来,或刀枪棍棒比划,或装腔作势拿捏咿呀。 但时有会为争夺地盘打得你死我活,这时,一般戏班班主便拿出看家功夫,比倒 对方,相当于现在的 PK。 秦家班凭着一手绝活,叫响马号,坐阵头牌。忽一日,曹锟传令,各戏班比试, 得头名者入曹锟戏院唱堂会,一时间,各路“神仙”为那几百两赏金,使出看家 绝活,各显其能,杀得风起云涌,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戏班决一雌雄。 两戏班班主皆为而立之年,气盛,约定,两招定乾坤,一招比胆量,二招比细活。 比胆量,徒手攀大旗杆,谁先攀到旗杆顶,扯起大旗为赢者
秦班主心里有几分掂量,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权利、气 势、命运,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风水宝地,岂有好果子吃?思 忖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 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 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颤惊惊半天才敢打开,竟 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庇我不死。秦班主“蹭蹭蹭”如猴子 般窜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 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戏院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 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 愧对。 多年后,曹锟戏院不复存在,秦家班倒是越来越红火。一日,一年轻人来到秦家 班,直言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身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表人才,似曾相识, 又觉没见过,便有几分喜欢。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 他的姑息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狠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 不成?秦班主哪吃这般气话,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透。 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 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 奔腾,似瀑布飞溅,像沙漠飞扬,气势滂沱,如流星锤在人们心中撞来撞去,惊 得人们大眼瞪小眼,头顶碗中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赢得满堂喝彩 年轻人脸上没一丝焦恼,嘴角泛起一抹嘲笑,轻轻启动手中二胡,如少女向人们 诉说万般不幸,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秦班主见此不屑一笑 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光了双脚,一只脚夹起胡弦, 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合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 班主见他十分娴熟,心说倒有几番本事,心弦有些崩紧。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 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如玑珠落地般响亮。秦 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噤几个冷颤。忽见年轻人双手撑地,稳如磐石,双脚 拉着二胡,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美妙,稳稳绕场一周。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 人传,神仙脚!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整个古城沸腾了,铜板 如冰雹飞向年轻人。秦班主孤家寡人愣愣杵在一边,顿觉一把利剑直刺心窝。猛 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 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嗡嗡做响,只觉心如翻江倒海,万箭穿过, 哇的一口鲜血喷出,扑倒在地。 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何 惧大旗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皆为青天白日旗。曹锟 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独自谋生,抗 战爆发后奔赴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多 半口袋铜子都给了秦班主扭头便走 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 那年,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秦班主和年轻人合创一个戏班,就是古城剧团的 前身 (有删改)
秦班主心里有几分掂量,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权利、气 势、命运,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风水宝地,岂有好果子吃?思 忖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 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 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颤惊惊半天才敢打开,竟 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庇我不死。秦班主“蹭蹭蹭”如猴子 般窜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 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戏院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 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 愧对。 多年后,曹锟戏院不复存在,秦家班倒是越来越红火。一日,一年轻人来到秦家 班,直言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身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表人才,似曾相识, 又觉没见过,便有几分喜欢。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 他的姑息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狠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 不成?秦班主哪吃这般气话,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透。 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 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 奔腾,似瀑布飞溅,像沙漠飞扬,气势滂沱,如流星锤在人们心中撞来撞去,惊 得人们大眼瞪小眼,头顶碗中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赢得满堂喝彩。 年轻人脸上没一丝焦恼,嘴角泛起一抹嘲笑,轻轻启动手中二胡,如少女向人们 诉说万般不幸,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秦班主见此不屑一笑。 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光了双脚,一只脚夹起胡弦,一 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合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 班主见他十分娴熟,心说倒有几番本事,心弦有些崩紧。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 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如玑珠落地般响亮。秦 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噤几个冷颤。忽见年轻人双手撑地,稳如磐石,双脚 拉着二胡,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美妙,稳稳绕场一周。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 人传,神仙脚!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整个古城沸腾了,铜板 如冰雹飞向年轻人。秦班主孤家寡人愣愣杵在一边,顿觉一把利剑直刺心窝。猛 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 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嗡嗡做响,只觉心如翻江倒海,万箭穿过, 哇的一口鲜血喷出,扑倒在地。 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何 惧大旗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皆为青天白日旗。曹锟 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独自谋生,抗 战爆发后奔赴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多 半口袋铜子都给了秦班主扭头便走。 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 那年,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秦班主和年轻人合创一个戏班,就是古城剧团的 前身。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