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抒情与宣泄 在古汉语中,“抒”字的本义是“泄”,抒情也就是情感的宣泄。有些文学家认 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是内心情感的宣泄。明代思想家 李贽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 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 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 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很显然 李贽是把诗文的写作看成一个抒情过程,而抒情就是把积蓄已久的内心情感,像 江河决堤般地倾泻出来,这种情感宣泄常常是狂放的、难以用理性意识控制的 应当指出,这种“宣泄”说抓住了抒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内心情感的释放,在 这个意义上说,抒情过程是一个解开心灵枷锁,消除情感压抑的畅快抒发过程。 所以南朝文人钟嵘认为,写诗可以“骋其情”,使人“幽居靡闷”。但是文学抒 情并不只是非理性的情感宣泄,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意识的控制与思 维的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这正是文学抒情区别于普通情感宣泄 的主要特征 首先,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他不完全是即兴式 的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 体验、评价和组织。抒情诗人所表现的情感是对情感经验的再体验,而且这种再 体验伴随着一种反省似的“沉思”。诗人的沉思是一种诗意的“思”,返回内心 的“思”,不同于理论的思考。通过这种沉思,抒情诗人对情感经验进行重新的 理解和组织,赋予它一定的组织形式,使之成为一种丰富而有序的情感经验。 因此,文学抒情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抒情主体既沉浸在情绪状态 之中,又出乎情绪状态之外,意识到表现的内容和表现过程本身。宣泄的情绪是 杂乱无序的,只有释放没有构造;宣泄者完全被淹没在混杂的情绪海洋之中,没 有自我意识。抒情主体虽也有受情绪左右的被动性,但他首先是主动的沉思者和 创造者,他是自由的。宣泄者却不是完全自由的,因为那种貌似自由的、梦呓般 的任意放纵的宣泄是被本能欲望和冲动情绪驱使的盲目活动。德国现代哲学家卡 西尔曾指出:“企图根据从人类经验的无秩序无统一的领域——催眠状态、梦幻 状态、迷醉状态——中抽取出来的相似性来解释艺术的所有美学理论,都没有抓 住主要之点。一个伟大的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 态,这之所以可能,仅仅是由于他的作品虽然是在处理一个表面上看来不合理性 的无法表达的题材,但是却具有着条理分明的安排和清楚有力的表达。甚至是在 最狂放不羁的艺术创造中,我们也决不会看到‘令人陶醉的幻想的混乱状态’ 人类本性的原始混浊’。”卡西尔的这段论述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学抒 情与宣泄的区别。 其次,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与内心情感经验的重解 和重组相适应,抒情作者还要创造适合于表现这种情感的感性形式。美国美学家 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
2016 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Ⅱ卷】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抒情与宣泄 在古汉语中,“抒”字的本义是“泄”,抒情也就是情感的宣泄。有些文学家认 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是内心情感的宣泄。明代思想家 李贽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他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为文也。 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 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 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负,发狂大叫,流涕恸哭,不能自止。”很显然, 李贽是把诗文的写作看成一个抒情过程,而抒情就是把积蓄已久的内心情感,像 江河决堤般地倾泻出来,这种情感宣泄常常是狂放的、难以用理性意识控制的。 应当指出,这种“宣泄”说抓住了抒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内心情感的释放,在 这个意义上说,抒情过程是一个解开心灵枷锁,消除情感压抑的畅快抒发过程。 所以南朝文人钟嵘认为,写诗可以“骋其情”,使人“幽居靡闷”。但是文学抒 情并不只是非理性的情感宣泄,文学抒情是一种审美表现,需要意识的控制与思 维的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这正是文学抒情区别于普通情感宣泄 的主要特征。 首先,抒情主体是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表现的,他不完全是即兴式 的有感而发,而是从原发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来重新认识、 体验、评价和组织。抒情诗人所表现的情感是对情感经验的再体验,而且这种再 体验伴随着一种反省似的“沉思”。诗人的沉思是一种诗意的“思”,返回内心 的“思”,不同于理论的思考。通过这种沉思,抒情诗人对情感经验进行重新的 理解和组织,赋予它一定的组织形式,使之成为一种丰富而有序的情感经验。 因此,文学抒情既是情感的释放,又是情感的构造,抒情主体既沉浸在情绪状态 之中,又出乎情绪状态之外,意识到表现的内容和表现过程本身。宣泄的情绪是 杂乱无序的,只有释放没有构造;宣泄者完全被淹没在混杂的情绪海洋之中,没 有自我意识。抒情主体虽也有受情绪左右的被动性,但他首先是主动的沉思者和 创造者,他是自由的。宣泄者却不是完全自由的,因为那种貌似自由的、梦呓般 的任意放纵的宣泄是被本能欲望和冲动情绪驱使的盲目活动。德国现代哲学家卡 西尔曾指出:“企图根据从人类经验的无秩序无统一的领域——催眠状态、梦幻 状态、迷醉状态——中抽取出来的相似性来解释艺术的所有美学理论,都没有抓 住主要之点。一个伟大的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 态,这之所以可能,仅仅是由于他的作品虽然是在处理一个表面上看来不合理性 的无法表达的题材,但是却具有着条理分明的安排和清楚有力的表达。甚至是在 最狂放不羁的艺术创造中,我们也决不会看到‘令人陶醉的幻想的混乱状态’、 ‘人类本性的原始混浊’。”卡西尔的这段论述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文学抒 情与宣泄的区别。 其次,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与内心情感经验的重解 和重组相适应,抒情作者还要创造适合于表现这种情感的感性形式。美国美学家 苏珊·朗格指出:“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
见的形式。……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 构的形式。”抒情诗人要运用特殊的话语形式,把各种感觉材料组织起来,巧妙 而又自然的构造有序的形象组织,创造出直接表现内在情感运动形式的审美形 式。因此,抒情不仅意味着传达内心活动,而且意味着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抒情 话语来表现,意味着创造审美价值,这也是宣泄所不具备的。 (选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宣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古汉语中“抒”字的本义“泄”可知,抒情也就是情感的宣泄。一些文 学家也认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是内心情感的宣泄, B.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世上真正能写文章的人,并非刻意为文,只是当心中 喉间、口头不可说之事积蓄久了,就难以遏制,一旦他们看到相关景物,就会生 发感慨,宣泄情感 C.“宣泄”说抓住了抒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内心情感的释放,因此,文学抒情 的过程就是一个狂放的、难以用理性意识控制的解开心灵枷锁,消除情感压抑的 畅快抒发过程。 D.宣泄者不是完全自由的,那种貌似自由的、梦呓般的任意放纵的宣泄是被本 能欲望和冲动情绪驱使的盲目活动,宣泄者完全被淹没在混杂的情绪海洋之中, 他的情绪杂乱无序,只有释放没有构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抒情区别于普通情感宣泄的主要特征是,普通情感宣泄是非理性的,而 文学抒情是一种需要意识控制、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的审美 表现 B.抒情主体从原始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 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他的抒情完全不是即兴式的有感而发 C.德国现代晢学家卡西尔认为,伟大的抒情诗人能使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 的形态,就是因为他能用条理分明的安排和清楚有力的表达来处理表面上看来不 合理性的无法表达的题材。 D.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因此,它不单要求抒情作 者对情感经验进行重新的理解和组织,还要求抒情作者创造适合表现这种情感的 感性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开篇提出“有些文学家认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 是内心情感的宣泄”的看法,并指出李贽就是这一类文学家的代表,作者认为这 类文学家的看法有失偏颇。 B.作者引用卡西尔的一段话,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文学抒情既是情感的释放 又是情感的构造,抒情主体既沉浸在情绪状态之中,又出乎情绪状态之外 C.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 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这一观点与作者的看法相契合。 D.该文主要论述了“抒情与宣泄”的区别,目的是让读者在比较中把握“文学 抒情”这一概念,文学抒情不仅要传达内心活动,还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抒情 话语,创造审美价值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见的形式。……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 构的形式。”抒情诗人要运用特殊的话语形式,把各种感觉材料组织起来,巧妙 而又自然的构造有序的形象组织,创造出直接表现内在情感运动形式的审美形 式。因此,抒情不仅意味着传达内心活动,而且意味着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抒情 话语来表现,意味着创造审美价值,这也是宣泄所不具备的。 (选自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宣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根据古汉语中“抒”字的本义“泄”可知,抒情也就是情感的宣泄。一些文 学家也认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是内心情感的宣泄。 B.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世上真正能写文章的人,并非刻意为文,只是当心中、 喉间、口头不可说之事积蓄久了,就难以遏制,一旦他们看到相关景物,就会生 发感慨,宣泄情感。 C.“宣泄”说抓住了抒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内心情感的释放,因此,文学抒情 的过程就是一个狂放的、难以用理性意识控制的解开心灵枷锁,消除情感压抑的 畅快抒发过程。 D.宣泄者不是完全自由的,那种貌似自由的、梦呓般的任意放纵的宣泄是被本 能欲望和冲动情绪驱使的盲目活动,宣泄者完全被淹没在混杂的情绪海洋之中, 他的情绪杂乱无序,只有释放没有构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文学抒情区别于普通情感宣泄的主要特征是,普通情感宣泄是非理性的,而 文学抒情是一种需要意识控制、思维参与,需要创造有序的话语组织形式的审美 表现。 B.抒情主体从原始的情感状态中超越出来,把自己的内心体验作为一个对象来 重新认识、体验、评价和组织,他的抒情完全不是即兴式的有感而发。 C.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伟大的抒情诗人能使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 的形态,就是因为他能用条理分明的安排和清楚有力的表达来处理表面上看来不 合理性的无法表达的题材。 D.文学抒情是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活动,因此,它不单要求抒情作 者对情感经验进行重新的理解和组织,还要求抒情作者创造适合表现这种情感的 感性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开篇提出“有些文学家认为,抒情就是情感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或迸发, 是内心情感的宣泄”的看法,并指出李贽就是这一类文学家的代表,作者认为这 一类文学家的看法有失偏颇。 B.作者引用卡西尔的一段话,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文学抒情既是情感的释放, 又是情感的构造,抒情主体既沉浸在情绪状态之中,又出乎情绪状态之外”。 C.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 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这一观点与作者的看法相契合。 D.该文主要论述了“抒情与宣泄”的区别,目的是让读者在比较中把握“文学 抒情”这一概念,文学抒情不仅要传达内心活动,还要创造性地选择和组织抒情 话语,创造审美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信,字君实,南郑人。生半岁,父忠征北战殁,母岳氏苦节育之,后俱获旌 正统中,信袭宽河卫千户 成化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守备荆、襄。刘千斤反,信以房县险,进据之。民 兵不满千人,贼众四千突至,围其城。拒四十余日,选死士,出城五六里举炮。 贼疑援至,惊走,追败之。已,白圭统大军至,以信为右参将,分道抵后岩山 贼遂灭。论功,进都指挥同知。贼党石龙复陷巫山,信与诸将共平之。而流民仍 啸荆、襄、南阳间。信以为忧,言于朝,即命信兼督南阳军务。贼首李原等果乱, 信复与项忠讨平之。擢署都督佥事,镇守临清 十三年以本官佩平蛮将军印,移镇湖广。永顺、保靖二宣慰世相仇杀,信谕以祸 福,兵即解。靖州及武冈蛮久不戢,守臣议剿之。信亲诣,犒以牛酒,责其无状, 众稽颡服罪。 十七年疏言:“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十利其窃发以邀功也 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荆、襄流逋,本避徭役,滥诛恐伤天和。南亩之氓咸无 蓄积。收获未竟,餓粮已空;机杼方停,布缕何在。乞选公正仁惠守令,加意抚 绥。滥授冗员,无虑千百,无一矢劳,冒崇阶之赏,乞察勘削夺。”部指挥刘斌 张全智勇,力荐于朝。且云:“英雄之士,处心刚正,安肯俯首求媚。若不加意 延访,则志士沉沦,朝廷安得而用之 二十一年,巡抚马驯等言,副总兵周贤、参将彭伦官皆都督佥事,而信反止署职, 宜量进一秩以重其权。兵部言信无军功。帝特擢为都督同知。顷之,改总督漕运 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明年卒 信沉毅简重,好观书,被服儒雅。历大镇,不营私产。尝曰:“俭足以久,死后 不累子孙,所遗多矣。”故人婚丧,倾资助之。子继善、从善皆举进士 (选自《明史·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 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B.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土/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 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C.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 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 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统”、“成化”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 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B.“稽颡”是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C.“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或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古代官员的 俸禄和品级可根据年终考评进行调整。 D.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根据成绩高低分 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探花,第三名榜眼,赐进 士及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信早年丧父,母亲岳氏坚守节操养育他,后来王信获得表彰,并因此承袭 父功任宽河卫千户
王信,字君实,南郑人。生半岁,父忠征北战殁,母岳氏苦节育之,后俱获旌。 正统中,信袭宽河卫千户。 成化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守备荆、襄。刘千斤反,信以房县险,进据之。民 兵不满千人,贼众四千突至,围其城。拒四十余日,选死士,出城五六里举炮。 贼疑援至,惊走,追败之。已,白圭统大军至,以信为右参将,分道抵后岩山, 贼遂灭。论功,进都指挥同知。贼党石龙复陷巫山,信与诸将共平之。而流民仍 啸荆、襄、南阳间。信以为忧,言于朝,即命信兼督南阳军务。贼首李原等果乱, 信复与项忠讨平之。擢署都督佥事,镇守临清。 十三年以本官佩平蛮将军印,移镇湖广。永顺、保靖二宣慰世相仇杀,信谕以祸 福,兵即解。靖州及武冈蛮久不戢,守臣议剿之。信亲诣,犒以牛酒,责其无状, 众稽颡服罪。 十七年疏言:“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 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荆、襄流逋,本避徭役,滥诛恐伤天和。南亩之氓咸无 蓄积。收获未竟,餱粮已空;机杼方停,布缕何在。乞选公正仁惠守令,加意抚 绥。滥授冗员,无虑千百,无一矢劳,冒崇阶之赏,乞察勘削夺。”部指挥刘斌、 张全智勇,力荐于朝。且云:“英雄之士,处心刚正,安肯俯首求媚。若不加意 延访,则志士沉沦,朝廷安得而用之。” 二十一年,巡抚马驯等言,副总兵周贤、参将彭伦官皆都督佥事,而信反止署职, 宜量进一秩以重其权。兵部言信无军功。帝特擢为都督同知。顷之,改总督漕运。 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明年卒。 信沉毅简重,好观书,被服儒雅。历大镇,不营私产。尝曰:“俭足以久,死后 不累子孙,所遗多矣。”故人婚丧,倾资助之。子继善、从善皆举进士。 (选自《明史·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 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B.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 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C.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 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D.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 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正统”、“成化”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B.“稽颡”是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C.“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或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古代官员的 俸禄和品级可根据年终考评进行调整。 D.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根据成绩高低分 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探花,第三名榜眼,赐进 士及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王信早年丧父,母亲岳氏坚守节操养育他,后来王信获得表彰,并因此承袭 父功任宽河卫千户
B.王信聪慧,在房县被寇贼围困期间,挑选死士,到城外五六里处放炮,贼寇 起疑,误认为援兵到来,惊慌逃窜,王信趁机追击打败了敌人。 C.王信以德服人,对世代相互仇杀的永顺、保靖二宣慰讲明祸福,双方军队立 即撤离。又亲自造访靖州和武冈蛮族,用牛酒犒赏,责备他们行为失检,众人认 罪 D.王信沉毅持重,好读书,穿着儒雅。任职于重镇,不经营私产,勤俭自爱 朋友婚丧,尽力拿钱资助他们。儿子王继善、王从善都考中进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滥授冗员,无虑千百,无一矢劳,冒崇阶之赏,乞察勘削夺。(5分) (2)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水槛遣心(其二) 杜甫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释:水槛(jian):指水亭的栏杆,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祗(zh): 恭敬 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番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指出, 说的是阿房宫突出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 (2)荀子《劝学》中“ ,提出了 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 (3)李白《蜀道难》中“ 写蜀 地山高入云,手可摸到参宿,擦过井宿,仰头须得屏住呼吸,并描写了人用手抚 胸惊恐不已、长吁短叹的情形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唢呐王 宋志军 唢呐是我们豫东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 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凤,悲 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B.王信聪慧,在房县被寇贼围困期间,挑选死士,到城外五六里处放炮,贼寇 起疑,误认为援兵到来,惊慌逃窜,王信趁机追击打败了敌人。 C.王信以德服人,对世代相互仇杀的永顺、保靖二宣慰讲明祸福,双方军队立 即撤离。又亲自造访靖州和武冈蛮族,用牛酒犒赏,责备他们行为失检,众人认 罪。 D.王信沉毅持重,好读书,穿着儒雅。任职于重镇,不经营私产,勤俭自爱, 朋友婚丧,尽力拿钱资助他们。儿子王继善、王从善都考中进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滥授冗员,无虑千百,无一矢劳,冒崇阶之赏,乞察勘削夺。(5 分) (2)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水槛遣心(其二) 杜甫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释:水槛(jiàn):指水亭的栏杆,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祗(zhī): 恭敬。 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番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 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牧《阿房宫赋》指出,“ , ”, 说的是阿房宫突出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 (2)荀子《劝学》中“ , ”,提出了 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 (3)李白《蜀道难》中“ , ”,写蜀 地山高入云,手可摸到参宿,擦过井宿,仰头须得屏住呼吸,并描写了人用手抚 胸惊恐不已、长吁短叹的情形。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唢呐王 宋志军 唢呐是我们豫东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 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凤,悲 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我们这里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 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 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 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世纪。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唢呐王”, 一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称赞的意思。唢呐王一生未娶,只有一个捡来的儿子 大家习惯叫他“小唢呐”,也少有人叫他的真名。据说是唢呐王在演出路上于荒 野偶遇的弃婴,便抱回家中,一直养在身边,视为己出,打小就教他吹奏唢呐, 父子二人相依相伴生活。 唢呐演奏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代,也算得上是一门不错的营生,不用种不用收, 走到哪里都能讨口饭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行当 渐渐地不太为人看重了。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团队多了,用的都是现成的 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唢呐二胡这类“老把式”,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面对这一切,唢呐王丝毫不为所动,而小唢呐却有点儿坐不住了,几次他和唢呐 王商量,要唢呐王把积蓄拿出来,办一个歌舞团,去挣大钱。但唢呐王就是不答 应,气得小唢呐冲他大吼,你不是我亲爹,把你的那些钱都带到棺材里吧!小唢 呐决计和唢呐王分开,自己带了几个人另起炉灶。虽然还是演奏唢呐,可心里却 总有不甘。 这一天,南村的李伯过八十大寿,又派人来请唢呐王父子前去演出,让父子二人 再唱一出对台戏。并许下重彩,谁若胜了,奖彩头十万元,当场兑现。 小唢呐闻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心里暗暗较劲,发誓这次一定要赢。原来, 这李伯不知怎的,打从前年祝寿就为他们父子摆开擂台,连续让他们唱对台戏, 每次都拿出重彩,前两年分别是三万、五万,今年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前两次的 钱都被唢呐王赢走了。小唢呐对此是又疑惑又气恼,疑惑的是这李伯的行为实在 费解,他哪来那么多钱?又为何专门为他父子俩摆开这个擂台呢?气恼的是自己 父亲为何如此贪钱,丝毫不顾及儿子呢? 然而疑惑归疑惑,气恼归气恼,这件事倒憋出小唢呐的一番雄心壮志来,暗地里 每日刻苦练功,发誓一定要打败唢呐王,不知不觉技艺大增,他所带的班子名气 也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唢呐王,收入也较以往多出了不少。所以,这一次他有 信心打败父亲,把那十万元彩头赢过来。 比赛这天,父子二人依然是和从前一样,一上来就各不相让,各展其能。唢呐王 曲《大祭桩》,让台下的老头老太太直抹眼泪;小唢呐的一曲《抬花轿》,又 嬴来台下年轻男女的一片叫好。二人一曲接一曲,越战越勇。这边观众如两股潮 水,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二人从早上一直比赛到午后,太阳刚升起时像一只大红盆,后来变成了让人不敢 直视的万道光芒。唢呐王干脆甩下上衣,赤膊上阵。只见他头上青筋乱跳,活像 只剥了皮的青蛙。那边小唢呐也头上冒汗,活像刚揭开的蒸笼。 时间久了,唢呐王渐渐露出败象。一者他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二者他会的曲子 没有小唢呐多,最后不得不重复演奏一些曲子。眼看着观众一个个都到小唢呐的 台子下,唢呐王突然吹奏出一个极高的声音,声震屋宇,然后吐出一口鲜血,倒 在台上。 小唢呐见此,如梦方醒,他一把扔掉手中的唢呐,跑到唢呐王的台子上,紧紧地 抱住了父亲。一阵混乱后,唢呐王被抬回家里,当晚就咽了气
我们这里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 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 唢呐王姓王,六十多岁了,是我们这一带最有名的唢呐艺人,打小就跟随父亲学 艺,至今已吹奏了大半个世纪。他的真名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喊他“唢呐王”, 一是因为他姓王,另外也有称赞的意思。唢呐王一生未娶,只有一个捡来的儿子, 大家习惯叫他“小唢呐”,也少有人叫他的真名。据说是唢呐王在演出路上于荒 野偶遇的弃婴,便抱回家中,一直养在身边,视为己出,打小就教他吹奏唢呐, 父子二人相依相伴生活。 唢呐演奏在过去物资短缺的年代,也算得上是一门不错的营生,不用种不用收, 走到哪里都能讨口饭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行当 渐渐地不太为人看重了。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演出团队多了,用的都是现成的 音响里放出来的音乐,唢呐二胡这类“老把式”,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面对这一切,唢呐王丝毫不为所动,而小唢呐却有点儿坐不住了,几次他和唢呐 王商量,要唢呐王把积蓄拿出来,办一个歌舞团,去挣大钱。但唢呐王就是不答 应,气得小唢呐冲他大吼,你不是我亲爹,把你的那些钱都带到棺材里吧!小唢 呐决计和唢呐王分开,自己带了几个人另起炉灶。虽然还是演奏唢呐,可心里却 总有不甘。 这一天,南村的李伯过八十大寿,又派人来请唢呐王父子前去演出,让父子二人 再唱一出对台戏。并许下重彩,谁若胜了,奖彩头十万元,当场兑现。 小唢呐闻听,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同时心里暗暗较劲,发誓这次一定要赢。原来, 这李伯不知怎的,打从前年祝寿就为他们父子摆开擂台,连续让他们唱对台戏, 每次都拿出重彩,前两年分别是三万、五万,今年一下子增加到十万,前两次的 钱都被唢呐王赢走了。小唢呐对此是又疑惑又气恼,疑惑的是这李伯的行为实在 费解,他哪来那么多钱?又为何专门为他父子俩摆开这个擂台呢?气恼的是自己 父亲为何如此贪钱,丝毫不顾及儿子呢? 然而疑惑归疑惑,气恼归气恼,这件事倒憋出小唢呐的一番雄心壮志来,暗地里 每日刻苦练功,发誓一定要打败唢呐王,不知不觉技艺大增,他所带的班子名气 也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唢呐王,收入也较以往多出了不少。所以,这一次他有 信心打败父亲,把那十万元彩头赢过来。 比赛这天,父子二人依然是和从前一样,一上来就各不相让,各展其能。唢呐王 一曲《大祭桩》,让台下的老头老太太直抹眼泪;小唢呐的一曲《抬花轿》,又 赢来台下年轻男女的一片叫好。二人一曲接一曲,越战越勇。这边观众如两股潮 水,一会儿流向东,一会儿流向西,掌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 二人从早上一直比赛到午后,太阳刚升起时像一只大红盆,后来变成了让人不敢 直视的万道光芒。唢呐王干脆甩下上衣,赤膊上阵。只见他头上青筋乱跳,活像 一只剥了皮的青蛙。那边小唢呐也头上冒汗,活像刚揭开的蒸笼。 时间久了,唢呐王渐渐露出败象。一者他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二者他会的曲子 没有小唢呐多,最后不得不重复演奏一些曲子。眼看着观众一个个都到小唢呐的 台子下,唢呐王突然吹奏出一个极高的声音,声震屋宇,然后吐出一口鲜血,倒 在台上。 小唢呐见此,如梦方醒,他一把扔掉手中的唢呐,跑到唢呐王的台子上,紧紧地 抱住了父亲。一阵混乱后,唢呐王被抬回家里,当晚就咽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