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一中2013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靓(jng)妆 攻讦(jie) 针灸(jiu) 方枘 (rui)圆凿 B.掮(qidn)客 徘徊(hui) 粳(jng)米 心怀 叵(p6)测 C.惨怛(da) 缫(sao)丝 处(chu)方 (di)掌而谈 D.鳜(gui)鱼 璞(pu)玉 干(gn)系 抵饕 餮(tie)大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几天去东湖景区的游客都会发现,景区入口处有红地毯,做成电影胶卷模 样的宣传牌,乌篷船上的吉祥物在向大家微笑……“电影节”成了绍兴的一张新 名片。 B.时下很多在校学生浑浑噩噩,不清楚自己以后干什么。这种现象让我们反思, 学校教育急待解决的课题是:让学生明白将来的路朝哪走。 C.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以我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成功 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作品对人性的揭露、剖析和挞伐,鞭辟入理,发 人深思。 D.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大自然赋与女性双倍的感知红色光谱的基因,这个惊人 的发现表明,女性眼中的世界的确比男性眼中的更加美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以往经验表明,举办一次奥运会对于促进主办城市和所在国家在经济方面的 发展,其效果会比平常好几倍,而对于整个体育产业的振兴和繁荣,更是为虎添 翼 C.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 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 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的渔船数量呈 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 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 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 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②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就是所谓思路 ③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
浙江绍兴一中 2013 届高三阶段性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靓(jìng)妆 攻讦(jié) 针灸(jiū) 方枘 (ruì)圆凿 B.掮(qián)客 徘徊(huí) 粳(jīng)米 心怀 叵(pǒ)测 C.惨怛(dá) 缫(sāo)丝 处(chǔ)方 扺 (dǐ)掌而谈 D.鳜(guì)鱼 璞(pú)玉 干(gān)系 饕 餮(tiè)大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几天去东湖景区的游客都会发现,景区入口处有红地毯,做成电影胶卷模 样的宣传牌,乌篷船上的吉祥物在向大家微笑……“电影节”成了绍兴的一张新 名片。 B.时下很多在校学生浑浑噩噩,不清楚自己以后干什么。这种现象让我们反思, 学校教育急待解决的课题是:让学生明白将来的路朝哪走。 C.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以我国近 60 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成功 塑造了一个乡村女医生的形象。作品对人性的揭露、剖析和挞伐,鞭辟入理,发 人深思。 D.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大自然赋与女性双倍的感知红色光谱的基因,这个惊人 的发现表明,女性眼中的世界的确比男性眼中的更加美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以往经验表明,举办一次奥运会对于促进主办城市和所在国家在经济方面的 发展,其效果会比平常好几倍,而对于整个体育产业的振兴和繁荣,更是为虎添 翼。 C.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 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业经济,应当成为我国“三农” 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B.近年来,部分国家非法进入南海中国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的渔船数量呈 明显上升趋势,中国渔政部门计划通过护航护渔等一系列行动来进一步宣示中国 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 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 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 ②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就是所谓思路。 ③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
④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事物 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⑤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鲜明的印象、看法、 态度或感情。 ⑥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因而,文章的结构组织形式是否清晰严密,就 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①④②⑥⑤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8分) 展示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 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 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 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 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 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 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 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 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 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 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 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 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 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 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 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 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 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上海的 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所体 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 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百姓 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 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 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④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事物 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⑤而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鲜明的印象、看法、 态度或感情。 ⑥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因而,文章的结构组织形式是否清晰严密,就 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 A.①③②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④②⑤⑥ D.③①④②⑥⑤ 二、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8 分) 展示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 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 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 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 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 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 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 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 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 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 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 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 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 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 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 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 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 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上海的 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所体 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 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百姓 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 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 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 会。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节选自《人 民日报》作者:叶朗) 6.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 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 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 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D.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 情调、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 7.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8.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 针对什么情形而提出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6分) 重游缅湖(节选) E.B.怀特 那个夏季,约在一九○四年,父亲在缅因的一处湖泊租了营地,带我们前去度过 八月天。假期过得很圆满,从那以后,我们都觉得,世界上再没有地方比缅因的 那个湖区更美好。我们一个夏天接一个夏天,总是在八月一日来这里,待上一个 月。后来,我成了海员,有时在夏季里,连续几天,海上卷起浪涛,海水冷得骇 人,狂风一股劲从下午一直刮到夜晚,这让我不禁怀念林中湖面的宁静。几个星 期前,耐不住这种强烈的情绪,我买了几只鲈鱼钩和一个旋式诱饵,重返我们当 年常来的湖区,准备钓上一个星期鱼,以慰故地相思 我带了儿子同行,他从不曾下过水,睡莲的浮叶也只隔着火车车窗望见。去往湖 区的路上,我开始琢磨那里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知时间会怎样侵蚀了这块独特、 圣洁的地方一一小湾和溪流,落日的山峦,木屋和屋后的小路。我相信那里必然 修了柏油路,又不知道它还有哪些可悲的变化。奇怪的是,一旦你听任自己的思 想重回故辙,就会记起湖区一类地方那么多事情。记起一件事,蓦然就联想起另 件事。我想我还清楚记得所有那些破晓,此时的湖水,清冽而平静,我记得卧 室的建筑板材发出的气味,还有潮湿的林木透过窗纱飘入的气味。 我对柏油路的预感果然不错:它伸入湖岸半英里。但当我带了儿子回来,住在农 舍附近的一处营地,重温旧日夏季的时光,不觉感到,一切都还是当年模样 我很清楚,头一个清晨躺在床上,闻到卧室的气味,听见孩子悄悄走出门,登船 渐行渐远。我开始产生幻象,似乎他就是我,因此,简单置换一下,我就是我父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 会。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节选自《人 民日报》作者:叶朗) 6.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 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 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这样展示出来 的中国文化,才有活的灵魂。 D.弹琴、下棋、饮酒、喝茶的生活实践,展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 情调、人生愿望和审美追求。 7.依据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材料中不符合文中列举的“普世价值”的一项是 ( )(3 分) A.《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意识。 B.玄奘大师和义净大师先后赴印度取经。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思想。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8.最后一段强调“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的精神追求”是 针对什么情形而提出的?(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3 题。(16 分) 重游缅湖(节选) E.B.怀特 那个夏季,约在一九○四年,父亲在缅因的一处湖泊租了营地,带我们前去度过 八月天。假期过得很圆满,从那以后,我们都觉得,世界上再没有地方比缅因的 那个湖区更美好。我们一个夏天接一个夏天,总是在八月一日来这里,待上一个 月。后来,我成了海员,有时在夏季里,连续几天,海上卷起浪涛,海水冷得骇 人,狂风一股劲从下午一直刮到夜晚,这让我不禁怀念林中湖面的宁静。几个星 期前,耐不住这种强烈的情绪,我买了几只鲈鱼钩和一个旋式诱饵,重返我们当 年常来的湖区,准备钓上一个星期鱼,以慰故地相思。 我带了儿子同行,他从不曾下过水,睡莲的浮叶也只隔着火车车窗望见。去往湖 区的路上,我开始琢磨那里变成了什么样子。不知时间会怎样侵蚀了这块独特、 圣洁的地方——小湾和溪流,落日的山峦,木屋和屋后的小路。我相信那里必然 修了柏油路,又不知道它还有哪些可悲的变化。奇怪的是,一旦你听任自己的思 想重回故辙,就会记起湖区一类地方那么多事情。记起一件事,蓦然就联想起另 一件事。我想我还清楚记得所有那些破晓,此时的湖水,清冽而平静,我记得卧 室的建筑板材发出的气味,还有潮湿的林木透过窗纱飘入的气味。 我对柏油路的预感果然不错:它伸入湖岸半英里。但当我带了儿子回来,住在农 舍附近的一处营地,重温旧日夏季的时光,不觉感到,一切都还是当年模样—— 我很清楚,头一个清晨躺在床上,闻到卧室的气味,听见孩子悄悄走出门,登船 渐行渐远。我开始产生幻象,似乎他就是我,因此,简单置换一下,我就是我父
亲。这种感觉徘徊不去,我们在那里的日子,时时萦绕在心头。这不是一种全新 的感觉,但此时此刻,它却愈发强烈。我仿佛处于双重的存在中。我在做某件简 单的事情,拾起鱼饵盒子,摆好餐叉,或者说着什么,忽然就觉得像是父亲在说 话或做事。那一刻真让人心悸 头一天上午,我们去钓鱼。我摸摸鱼饵盒子里覆盖鱼虫的潮湿苔藓,看见蜻蜓贴 了水面翻飞,落在钓竿梢头。蜻蜓的飞临,让我确信,一切都不曾改变,岁月不 过是幻影,时光并没有流逝。我们将船泊在湖面,开始垂钓,微细的涟漪轻抚船 帮,还像旧日一样,船还是那样的船,同一种绿颜色,船肋在同一处破裂,船底 还是活水中同样的一些残留物—一死鱼蛉、缕缕水藻、锈迹斑斑的废旧鱼钩、昨 日捕获遗下的血痕。我们默默盯牢钓竿的梢头,蜻蜓来而复去。我将竿梢缓缓沉 入水里,老大不忍地赶走蜻蜓,它们疾飞出两英尺,悬停在空中,又疾飞回两英 尺,落回竿梢的更远端。这只蜻蜓与另一只蜻蜓一一那只成为记忆一部分的蜻蜓, 者的飘摇之间,不见岁月的跌宕。我望望儿子,他正默默地看那蜻蜓,是我的 手握了他的钓竿,我的眼在观看。我一阵眩晕,不知自己是守在哪一根钓竿旁 记忆时时涌上心头,对我来说,那些时光,那些夏日,似乎无比宝贵,值得珍藏。 宁静与美好与欢乐。而实际上,如今惟一不对头的地方是这里的声响,汽艇的尾 挂发动机陌生而恼人的声响。这声音很刺耳,时时打破你的幻觉,让你感受到时 代的推移。白天,炎热的上午,这些发动机任性地、怒冲冲地吼叫:夜晚,夕阳 残照的恬静湖面上,它们像蚊子一样在人的耳边嗡嗡聒噪。我儿子很喜欢我们租 来的尾挂机艇,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能熟练地用一只手操船,他果然也很快掌握 了略略阻塞油门(但不可过分)的诀窍,懂得如何调节针阀。望着他,我会想起 当年如何去鼓捣那台带有沉重飞轮的老式单缸发动机,只要从心里与它亲近,使 唤起来,自然能得心应手。 我们在营地悠然度过一星期。鲈鱼踊跃咬钩,艳阳高照,一天又一天。入夜后, 我们都很疲倦,躺在小屋里,漫长白昼积聚下的热气弥散开。屋外,清风细细 几乎难以察觉。湿地的味道透过锈迹斑斑的纱窗飘进来。入睡很快,清晨,屋顶 上有红松鼠,照例欢快地啪嗒啪嗒蹦跳。 一天下午,我们在湖边,赶上了雷暴。那就像我小时候战战兢兢地看过的一出情 节剧。第二幕的高潮,是美国一处湖岸,雷电交加,那情景几乎没有变化。场面 很壮观,现在依然如此。一切都那么熟悉,最初是一种压抑和燥热的感觉,沉闷 的氛围笼罩营地,让人不敢远行。后半晌(戏里也在此时)乌云密布,万籁俱寂, 静得能听到生命的悸动。随后,一阵微风轻飏,雷声隐隐逼来,系泊的船只突然 侧身摆荡。定音鼓敲响,小鼓敲响,跟着是大鼓和钹,噼啪作响的电光划破乌云, 山上的众神龇牙咧嘴,兴奋地鼓噪。接下来是一片沉寂,雨点不疾不徐地打在平 静的湖面上,天光重现,希望再生,心情豁然开朗,度假的人欢快地跑出门外, 冒雨下到湖中戏水,他们欢呼笑闹个不止,因为他们只不过是让雨浇了个透。孩 子们为沐雨栉风的新鲜感欢呼雀跃,这个只不过给浇个透湿的玩笑像是坚不可摧 的链条,将一代代人连接起来。持一柄雨伞艰难行进的人透着滑稽 其他人游泳,儿子吵着也要去。他扯下雨中一直晾在绳子上的游泳裤,用力拧干。 我不想下水,懒洋洋地望着他,他的光裸的身躯瘦小而结实,穿上冰凉潮湿的短 裤时,轻微地打起冷颤。等他扣上浸水的腰带,我的腹股沟突然牛出死亡的寒意。 9.作者重游缅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请问,改变的东西有哪些?(2分)
亲。这种感觉徘徊不去,我们在那里的日子,时时萦绕在心头。这不是一种全新 的感觉,但此时此刻,它却愈发强烈。我仿佛处于双重的存在中。我在做某件简 单的事情,拾起鱼饵盒子,摆好餐叉,或者说着什么,忽然就觉得像是父亲在说 话或做事。那一刻真让人心悸。 头一天上午,我们去钓鱼。我摸摸鱼饵盒子里覆盖鱼虫的潮湿苔藓,看见蜻蜓贴 了水面翻飞,落在钓竿梢头。蜻蜓的飞临,让我确信,一切都不曾改变,岁月不 过是幻影,时光并没有流逝。我们将船泊在湖面,开始垂钓,微细的涟漪轻抚船 帮,还像旧日一样,船还是那样的船,同一种绿颜色,船肋在同一处破裂,船底 还是活水中同样的一些残留物——死鱼蛉、缕缕水藻、锈迹斑斑的废旧鱼钩、昨 日捕获遗下的血痕。我们默默盯牢钓竿的梢头,蜻蜓来而复去。我将竿梢缓缓沉 入水里,老大不忍地赶走蜻蜓,它们疾飞出两英尺,悬停在空中,又疾飞回两英 尺,落回竿梢的更远端。这只蜻蜓与另一只蜻蜓——那只成为记忆一部分的蜻蜓, 二者的飘摇之间,不见岁月的跌宕。我望望儿子,他正默默地看那蜻蜓,是我的 手握了他的钓竿,我的眼在观看。我一阵眩晕,不知自己是守在哪一根钓竿旁。 …… 记忆时时涌上心头,对我来说,那些时光,那些夏日,似乎无比宝贵,值得珍藏。 宁静与美好与欢乐。而实际上,如今惟一不对头的地方是这里的声响,汽艇的尾 挂发动机陌生而恼人的声响。这声音很刺耳,时时打破你的幻觉,让你感受到时 代的推移。白天,炎热的上午,这些发动机任性地、怒冲冲地吼叫;夜晚,夕阳 残照的恬静湖面上,它们像蚊子一样在人的耳边嗡嗡聒噪。我儿子很喜欢我们租 来的尾挂机艇,他的最大愿望,就是能熟练地用一只手操船,他果然也很快掌握 了略略阻塞油门(但不可过分)的诀窍,懂得如何调节针阀。望着他,我会想起 当年如何去鼓捣那台带有沉重飞轮的老式单缸发动机,只要从心里与它亲近,使 唤起来,自然能得心应手。 我们在营地悠然度过一星期。鲈鱼踊跃咬钩,艳阳高照,一天又一天。入夜后, 我们都很疲倦,躺在小屋里,漫长白昼积聚下的热气弥散开。屋外,清风细细, 几乎难以察觉。湿地的味道透过锈迹斑斑的纱窗飘进来。入睡很快,清晨,屋顶 上有红松鼠,照例欢快地啪嗒啪嗒蹦跳。 一天下午,我们在湖边,赶上了雷暴。那就像我小时候战战兢兢地看过的一出情 节剧。第二幕的高潮,是美国一处湖岸,雷电交加,那情景几乎没有变化。场面 很壮观,现在依然如此。一切都那么熟悉,最初是一种压抑和燥热的感觉,沉闷 的氛围笼罩营地,让人不敢远行。后半晌(戏里也在此时)乌云密布,万籁俱寂, 静得能听到生命的悸动。随后,一阵微风轻飏,雷声隐隐逼来,系泊的船只突然 侧身摆荡。定音鼓敲响,小鼓敲响,跟着是大鼓和钹,噼啪作响的电光划破乌云, 山上的众神龇牙咧嘴,兴奋地鼓噪。接下来是一片沉寂,雨点不疾不徐地打在平 静的湖面上,天光重现,希望再生,心情豁然开朗,度假的人欢快地跑出门外, 冒雨下到湖中戏水,他们欢呼笑闹个不止,因为他们只不过是让雨浇了个透。孩 子们为沐雨栉风的新鲜感欢呼雀跃,这个只不过给浇个透湿的玩笑像是坚不可摧 的链条,将一代代人连接起来。持一柄雨伞艰难行进的人透着滑稽。 其他人游泳,儿子吵着也要去。他扯下雨中一直晾在绳子上的游泳裤,用力拧干。 我不想下水,懒洋洋地望着他,他的光裸的身躯瘦小而结实,穿上冰凉潮湿的短 裤时,轻微地打起冷颤。等他扣上浸水的腰带,我的腹股沟突然生出死亡的寒意。 9.作者重游缅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请问,改变的东西有哪些?(2 分)
文中关于蜻蜓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1.比较文中三句划线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什么共同点?(3分) 12.文中缅湖宁静而美好的现实多次被打破,作者这样写是为什么?试举一例加 以说明。(4分) 13.“父亲”的形象在文中有多重意蕴,请根据文意进行合理的探究,写出形象 的内涵。(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15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 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 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 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 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 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 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 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 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況于言平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 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 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 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 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 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 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 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10.文中关于蜻蜓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11.比较文中三句划线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什么共同点?(3 分) 12.文中缅湖宁静而美好的现实多次被打破,作者这样写是为什么?试举一例加 以说明。(4 分) 13.“父亲”的形象在文中有多重意蕴,请根据文意进行合理的探究,写出形象 的内涵。(5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3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8 题。(15 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 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 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 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 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 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 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 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 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 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 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 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 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 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 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 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