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瑞安市四校2016届高三12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纤(xian) 攻讦(jie) 潜规则(qian) 泥古 不化(ni) B.谄(chan)媚 压轴(zhou) 溜(1iu)烟 不容发(fa) C.复辟(bi) 晕船(yn) 瞭望台(lio) 瀣一气(hang) D.木讷(ne) 剽(piao)悍 引吭(hang)高歌 来横(heng)祸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大动作的反赌扫黑行动,扭曲、丑恶的足坛歪风邪气被重拳击破,盘根 错结的利益交换被连根拔起,中国足球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B.经过几十年的历练、感悟,杨丽萍已把孔雀舞演绎得炉火纯青,但谈及最大 的心愿时,眼神里闪烁出欢欣亮光的杨丽萍则梦想着“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 来,种种花草” C.汪国真的诗用明白畅晓的方式呈现了青年人的生活,更主要的是,传递了一 种超然、豁达、飘逸、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正是他的诗歌倍受年青 读者欢迎的原因。 D.现代家居装饰,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然与人文的互补,所以在当下,自然风 格的家具备受青睐,它们简约凝练,摒弃了繁琐的流线形,也采用夸张的色彩,用 料考究又不失天然本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有赖于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来完成,需要各级公务员用创 新的精神,更加投入地把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反之容易走回头路。 B.美国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疲弱,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或将推迟加息的预 期,欧美股市全面收涨,但是影响股市发展的因素很多,未来走势还很难琢磨。 C.这份调查报告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 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D.面对混乱不堪、陷阱密布的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商品,眼花缭乱、 机关算尽的营销,即使你是“久经沙场”的消费者,也难免在不知不觉中被坑蒙 拐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必须在全党深入开展围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髙做好新形势 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浙江省瑞安市四校 2016 届高三 12 月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光纤(xiān) 攻讦(jié) 潜规则(qiǎn) 泥古 不化(nì) B. 谄(chǎn)媚 压轴(zhóu) 一溜(liù)烟 间 不容发(fà) C.复辟(bì) 晕船(yùn) 瞭望台(liào) 沆 瀣一气(hàng) D.木讷(nè) 剽(piāo) 悍 引吭(hánɡ)高歌 飞 来横(hénɡ) 祸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 分) A.经过大动作的反赌扫黑行动,扭曲、丑恶的足坛歪风邪气被重拳击破,盘根 错结的利益交换被连根拔起,中国足球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B.经过几十年的历练、感悟,杨丽萍已把孔雀舞演绎得炉火纯青,但谈及最大 的心愿时,眼神里闪烁出欢欣亮光的杨丽萍则梦想着“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 来,种种花草”。 C.汪国真的诗用明白畅晓的方式呈现了青年人的生活,更主要的是,传递了一 种超然、豁达、飘逸、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正是他的诗歌倍受年青 读者欢迎的原因。 D.现代家居装饰,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然与人文的互补,所以在当下,自然风 格的家具备受青睐,它们简约凝练,摒弃了繁琐的流线形,也采用夸张的色彩,用 料考究又不失天然本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有赖于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来完成,需要各级公务员用创 新的精神,更加投入地把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反之容易走回头路。 B.美国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疲弱,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或将推迟加息的预 期,欧美股市全面收涨,但是影响股市发展的因素很多,未来走势还很难琢磨。 C.这份调查报告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 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D.面对混乱不堪、陷阱密布的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商品,眼花缭乱、 机关算尽的营销,即使你是“久经沙场”的消费者,也难免在不知不觉中被坑蒙 拐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 分) A.我们必须在全党深入开展围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 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B.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 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C.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 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当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男足的时候,队员和教练在此次亚洲杯出征仪式上却 流露出超强的自信心,这是他们为彻底改变男足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而表露的基 本态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 国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 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 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⑤②⑥③①④B.⑤⑥②④③①C.②⑥①③④⑤D.②⑤⑥① ④③ 6.阅读下面这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概括其寓意。(不超过20个字) (5分) 番怒放之后,一朵朵洁白的梨花随风飘洒,坠落在地上。蹁跹飞舞的蝴蝶看着 这种情景黯然神伤,对梨树说:“唉!你为什么不留住那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呢? 你真的不知道,没有了花,你就一点也不可爱了吗?”“这个我完全知道,”梨 树平静地回答,“不过,为了能满枝硕果,我宁可放弃现在的美丽可爱。” 7.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是我们的优良 传统。请依据语境提示,在下列空格处写出恰当而得体的词语。(字数与空格数 要保持一致)(4分) 示例:拒绝别人的帮助请求,可以说“我实在爱莫能助”,也可以说“我实在无 能为力” (1)祝福别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口口口口”。 (2)请专家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口口”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B.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 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C.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 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 当很多人都不看好中国男足的时候,队员和教练在此次亚洲杯出征仪式上却 流露出超强的自信心,这是他们为彻底改变男足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而表露的基 本态度。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 国, , , , , ,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 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 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⑤②⑥③①④ B.⑤⑥②④③① C.②⑥①③④⑤ D.②⑤⑥① ④③ 6.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概括其寓意。(不超过 20 个字) (5 分) 一番怒放之后,一朵朵洁白的梨花随风飘洒,坠落在地上。蹁跹飞舞的蝴蝶看着 这种情景黯然神伤,对梨树说:“唉!你为什么不留住那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呢? 你真的不知道,没有了花,你就一点也不可爱了吗?”“这个我完全知道,”梨 树平静地回答,“不过,为了能满枝硕果,我宁可放弃现在的美丽可爱。” 7.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是我们的优良 传统。请依据语境提示,在下列空格处写出恰当而得体的词语。(字数与空格数 要保持一致)(4 分) 示例:拒绝别人的帮助请求,可以说“我实在爱莫能助”,也可以说“我实在无 能为力”。 (1)祝福别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 (2)请专家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可以说“请您□□”。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人生哲学是过程哲学 生命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生是一个历史过程。这样说好像有点绕弯子,不如把话 说得直接一些。那就换个说法:任何人都得经历从出生到死亡,一百岁如此,七 十岁也如此,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终极结果都是一样的。但谁都不会追 求这个死亡的结果,反倒是特别希望延长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由此可引申出一个判断,人生哲学不是重视结果的哲学,而是关注和充实过程的 哲学。过程对人生有无限的意义,终极结果对人生基本没有什么意义。要想使自 己的人生不空虚不白过,那就要把人生视作一个美好的过程,过好每一天,做好 每件事,至于结果不必太在意。 不妨用比较的视角来看,我们会对人生哲学是过程哲学的说法更认可。人生与无 机物有个本质的区别,它是一个不可逆但可复制的主观生命过程,而没有生命的 物质仅仅是客观存在,存在形态也是可逆的,打碎了的玻璃还可以再生,人则做 不到这一点。 再深入一步分析,人生与其他动物生活也有很大的不同,人生是思维和劳动互相 促进的社会活动,动物即便是高级动物,也无法进入这种状态。作为整体人的进 化,使社会越来越复杂,以致到了异化的程度。愈加复杂的社会,又使个体的人 不得不以复杂来适应,这反过来又增添了社会的复杂性。 照此一来,不少人都切身感到人生越活越累,有时真的觉得不如野生动物甚至不 如家畜宠物过得幸福。人生确实有点累,但是,着眼于结果的累和关注于过程的 累,会生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人生的态度,并会产生出不同的哲学理念,直到 决定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的人生观。 假如一定要说人生是结果晢学,那它就是永远不能满足的遗憾哲学。换另一个角 度,把人生当成过程哲学,那它就会是体验和感悟这个美好世界的快乐哲学,每 个过程又都会有体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当然,结果和过程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过程是由一个又 个结果来连接的,结果不但是一个过程的结束,又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过程之 中蕴涵着无数个结果。过程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过程是一个又一个结果连贯起 来的,就像一串珍珠项链 人是生活在过程之中,还是生活在结果之中呢?就终极意义来说,人只有一瞬间 是生活在结果之中,那就是生命终结的那一刻。那么,忽略人生这个谁都不会情 愿的结果,一辈子时时刻刻都生活在过程之中,不是很好吗? 所以,我不反对人生要确定一些阶段性目标,但也不赞成把人生牢牢地捆绑在这 些目标上。人生过程的充实和历练,往往比难以把握的结果更美好幸福快乐。因 为,人生有这样一个令人安慰的现实一一我们在过程中得到的,总比在结果中获 取的要多得多。 人生的过程哲学,是否值得欣赏和践行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8.不属于作者得出“人生哲学应是过程哲学”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的一项是 A.人生的终极结果完全一样,但人生过程可以丰富多彩。 B.人生不仅是客观存在,更是一个可复制的主观生命过程 C.人生是复杂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相互促成各自的复杂性。 D.人生活在过程中,将会体验和感悟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人生哲学是过程哲学 生命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生是一个历史过程。这样说好像有点绕弯子,不如把话 说得直接一些。那就换个说法:任何人都得经历从出生到死亡,一百岁如此,七 十岁也如此,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终极结果都是一样的。但谁都不会追 求这个死亡的结果,反倒是特别希望延长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由此可引申出一个判断,人生哲学不是重视结果的哲学,而是关注和充实过程的 哲学。过程对人生有无限的意义,终极结果对人生基本没有什么意义。要想使自 己的人生不空虚不白过,那就要把人生视作一个美好的过程,过好每一天,做好 每件事,至于结果不必太在意。 不妨用比较的视角来看,我们会对人生哲学是过程哲学的说法更认可。人生与无 机物有个本质的区别,它是一个不可逆但可复制的主观生命过程,而没有生命的 物质仅仅是客观存在,存在形态也是可逆的,打碎了的玻璃还可以再生,人则做 不到这一点。 再深入一步分析,人生与其他动物生活也有很大的不同,人生是思维和劳动互相 促进的社会活动,动物即便是高级动物,也无法进入这种状态。作为整体人的进 化,使社会越来越复杂,以致到了异化的程度。愈加复杂的社会,又使个体的人 不得不以复杂来适应,这反过来又增添了社会的复杂性。 照此一来,不少人都切身感到人生越活越累,有时真的觉得不如野生动物甚至不 如家畜宠物过得幸福。人生确实有点累,但是,着眼于结果的累和关注于过程的 累,会生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人生的态度,并会产生出不同的哲学理念,直到 决定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的人生观。 假如一定要说人生是结果哲学,那它就是永远不能满足的遗憾哲学。换另一个角 度,把人生当成过程哲学,那它就会是体验和感悟这个美好世界的快乐哲学,每 一个过程又都会有体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当然,结果和过程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过程是由一个又一 个结果来连接的,结果不但是一个过程的结束,又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过程之 中蕴涵着无数个结果。过程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过程是一个又一个结果连贯起 来的,就像一串珍珠项链。 人是生活在过程之中,还是生活在结果之中呢?就终极意义来说,人只有一瞬间 是生活在结果之中,那就是生命终结的那一刻。那么,忽略人生这个谁都不会情 愿的结果,一辈子时时刻刻都生活在过程之中,不是很好吗? 所以,我不反对人生要确定一些阶段性目标,但也不赞成把人生牢牢地捆绑在这 些目标上。人生过程的充实和历练,往往比难以把握的结果更美好幸福快乐。因 为,人生有这样一个令人安慰的现实——我们在过程中得到的,总比在结果中获 取的要多得多。 人生的过程哲学,是否值得欣赏和践行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8.不属于作者得出“人生哲学应是过程哲学”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的一项是 A. 人生的终极结果完全一样,但人生过程可以丰富多彩。 B.人生不仅是客观存在,更是一个可复制的主观生命过程。 C.人生是复杂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相互促成各自的复杂性。 D.人生活在过程中,将会体验和感悟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借“打碎了的玻璃还可以再生”之例说明无机物存在形态的可复制性。 B.人生的终极结果是死亡这一事实,使得不少人产生了人生越来越累的感觉 C.一个人如果信奉结果哲学,其人生过程中将会体会到许多的美好和快乐 D.人生确定的一些阶段性目标,可以成为人生过程的重要部分。 10.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人生是过程的哲学”这一观点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 ①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 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 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②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 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 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 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从翠竹挺拔着,几丛 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佀,手牵着手, 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③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 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 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 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 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 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 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④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 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 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 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 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 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 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地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 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 ⑤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 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 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 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借“打碎了的玻璃还可以再生”之例说明无机物存在形态的可复制性。 B.人生的终极结果是死亡这一事实,使得不少人产生了人生越来越累的感觉。 C.一个人如果信奉结果哲学,其人生过程中将会体会到许多的美好和快乐。 D.人生确定的一些阶段性目标,可以成为人生过程的重要部分。 10.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人生是过程的哲学”这一观点的理解。(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 ①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 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 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②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 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 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 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 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 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③ 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 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 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 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 沿着沅水流域,然后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 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 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④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墓碑顶上,放 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 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 汇聚在一起了。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 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 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 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地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 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 ⑤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 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 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 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 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
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 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 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 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 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 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 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 人性的美丽光辉。 ⑥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 ⑦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 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 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 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 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选自《散文百家》) 11.文中第5段中加点的句子“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中 “小书”和“大书”的含义是什么?(4分) 12.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的情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3.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4分) 14.综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4分) 15.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本文 内容及你所了解的沈从文及其作品情况说说你的理由。(5分) 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 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 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
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 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 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 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 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 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 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 人性的美丽光辉。 ⑥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 ⑦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 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其实,沈 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 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 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选自《散文百家》) 11.文中第 5 段中加点的句子“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中 “小书”和“大书”的含义是什么?(4 分) 12.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的情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 13.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4 分) 14.综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4 分) 15.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本文 内容及你所了解的沈从文及其作品情况说说你的理由。(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 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 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