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局限性和贡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 论局限性在于静态地、孤立地分析,是 一种静态地、局部均衡的微观区位理论 同杜能的区位论一样,撇开了资本主义 生产追求最大利润原则,只考虑成本因 素;同时他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完全竞争 为前提,没有论证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 区位趋势
理论局限性和贡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 论局限性在于静态地、孤立地分析,是 一种静态地、局部均衡的微观区位理论, 同杜能的区位论一样,撇开了资本主义 生产追求最大利润原则,只考虑成本因 素;同时他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完全竞争 为前提,没有论证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 区位趋势
此外,他对于工业区位指向的因素分析 也比较简单。但是,韦伯的工业区位理 论是第一个系统完整地论述工业区位的 理论,一直是西方区域科学和工业布局 的基本理论,他提出的投资效益分析是 工业区位论的出发点。今天在城市空间 结构中普遍采用的工业成组布局和最佳 区位论亦正是导源于其区位理论
此外,他对于工业区位指向的因素分析 也比较简单。但是,韦伯的工业区位理 论是第一个系统完整地论述工业区位的 理论,一直是西方区域科学和工业布局 的基本理论,他提出的投资效益分析是 工业区位论的出发点。今天在城市空间 结构中普遍采用的工业成组布局和最佳 区位论亦正是导源于其区位理论
■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 勒创立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 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 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能的“孤立国”方 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国家是平原 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系,利 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 边形模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 即决定城镇数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 了抽象的理论概括
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 勒创立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 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 斯泰勒采取类似于杜能的“孤立国”方 法,首先假定研究的区域或国家是平原, 人口均匀分布,对外部不发生联系,利 润的原则起着完全的支配作用。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克里斯泰勒运用六 边形模型对城镇分布的“安排原则”, 即决定城镇数量、规模和分布的原则进 行了抽象的理论概括
■他认为城镇是区域的核心,应建在位于 乡村中心的地点,起周围乡村中心地的 作用;中心地依赖于收集输送地方产品, 并向周围乡村人口提供所需货物和服务 而存在。他深入地探讨了中心地对周围 地区担负中心服务的范围,认为距离最 近、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 位于圆形商业地区的中心
他认为城镇是区域的核心,应建在位于 乡村中心的地点,起周围乡村中心地的 作用;中心地依赖于收集输送地方产品, 并向周围乡村人口提供所需货物和服务 而存在。他深入地探讨了中心地对周围 地区担负中心服务的范围,认为距离最 近、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 位于圆形商业地区的中心
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交 叉,将中心地圆周区体系转换为六边形 体系。由于现实世界中城镇的规模分布 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规模关系,即城镇规 模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 克里斯泰勒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进一步 分析了中心地等级形成的条件,并把中 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称为补充区域,指出 中心地等级取决于毗邻的补充区域的大
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交 叉,将中心地圆周区体系转换为六边形 体系。由于现实世界中城镇的规模分布 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规模关系,即城镇规 模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 克里斯泰勒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进一步 分析了中心地等级形成的条件,并把中 心地所服务的地区称为补充区域,指出 中心地等级取决于毗邻的补充区域的大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