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乳化理论 一、乳化机理 乳化体的定义:由两种完全不相溶的液体 所组成的两相体系,一种液体以非常小的离子形 式分散在另一相中,组成为“均匀”体系。 (一)界面张力和亲水亲油值(HLB值) 界面张力的定义:突破两个不相溶混的液 体界面的力,当油水二相的界面张力降低时,乳 化体迅速的形成
第二节 乳化理论 一、乳化机理 乳化体的定义:由两种完全不相溶的液体 所组成的两相体系,一种液体以非常小的离子形 式分散在另一相中,组成为“均匀”体系。 (一)界面张力和亲水亲油值(HLB值) 界面张力的定义:突破两个不相溶混的液 体界面的力,当油水二相的界面张力降低时,乳 化体迅速的形成
(二)乳化体的稳定性 1、乳化体的类型 通常的乳化体有 :O/W、W/O型, 另外还有W/O/W、O/W/O型多重乳化体 系。 2、乳化体的稳定性 影响乳化体稳定性的因素: 降低 界面张力 、界面上保护膜的形成 、界面 电荷 、分散相的浓度和粘度 、液滴粒子 的大小和均匀度
(二)乳化体的稳定性 1、乳化体的类型 通常的乳化体有 :O/W、W/O型, 另外还有W/O/W、O/W/O型多重乳化体 系。 2、乳化体的稳定性 影响乳化体稳定性的因素: 降低 界面张力 、界面上保护膜的形成 、界面 电荷 、分散相的浓度和粘度 、液滴粒子 的大小和均匀度
(三)乳化体的不稳定性 1、分层 ▪ 分层与什么因数有关? 2、变型 ▪ 变型的起因:相体积的变化 、温度的影响 、乳 化剂的影响 、电解质的影响 。 3、破乳 ▪ 破乳的过程是怎样的?
(三)乳化体的不稳定性 1、分层 ▪ 分层与什么因数有关? 2、变型 ▪ 变型的起因:相体积的变化 、温度的影响 、乳 化剂的影响 、电解质的影响 。 3、破乳 ▪ 破乳的过程是怎样的?
油相组分(加热溶解) 水香组分(加热) 水溶性聚合物溶液(先低温熔胀后加热) 搅拌预乳化(70-75。C) 均质乳化(70。C) 搅拌、脱气、冷却 加香精、活性物、药物和不耐高温的防腐剂 搅拌冷却至35-40。C 放置陈化24小时以上 灌装 产品 二、乳化体的制备
油相组分(加热溶解) 水香组分(加热) 水溶性聚合物溶液(先低温熔胀后加热) 搅拌预乳化(70-75。C) 均质乳化(70。C) 搅拌、脱气、冷却 加香精、活性物、药物和不耐高温的防腐剂 搅拌冷却至35-40。C 放置陈化24小时以上 灌装 产品 二、乳化体的制备
第三节 乳化类化妆品常用原料 一、油脂和蜡 1、硬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 ▪ 硬脂酸又称为十八酸 ▪ 单硬脂酸甘油酯(简称单甘酯)是一辅助乳化 剂,也具有润肤作用 2、棕榈酸、肉豆蔻酸及其异丙酯 ▪ 棕榈酸又称为十六酸 ▪ 肉豆蔻酸又称为十四酸 ▪ 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棕榈酸异丙酯(IPP) 是人工合成的轻质易流动的油状物质,对皮肤 的渗透性较其他滋润物为好
第三节 乳化类化妆品常用原料 一、油脂和蜡 1、硬脂酸和单硬脂酸甘油酯 ▪ 硬脂酸又称为十八酸 ▪ 单硬脂酸甘油酯(简称单甘酯)是一辅助乳化 剂,也具有润肤作用 2、棕榈酸、肉豆蔻酸及其异丙酯 ▪ 棕榈酸又称为十六酸 ▪ 肉豆蔻酸又称为十四酸 ▪ 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棕榈酸异丙酯(IPP) 是人工合成的轻质易流动的油状物质,对皮肤 的渗透性较其他滋润物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