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芝麻角斑病(F 1.症状主要为害芝麻叶片,严重时亦可危害叶柄、茎杆和蒴果。叶上病斑黑褐色,多角 形,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干燥时病斑常穿孔,后期病叶干枯脱落。有时叶脉、叶柄和茎杆上可 形成黑褐色长条状病斑。注意观察发病部位和病斑特点。比较与褐斑病和叶枯病的区别。 2.病原属假单胞杄菌属细菌。菌体杄状,G-,极生2-5根鞭毛。用油镜观察病菌玻片, 注意病菌形状,革兰氏染色反应,鞭毛有无及其着生部位。 (十八)芝麻花叶病( Sesame mosaic virus,sM 1.症状芝麻整株系统感病,病株矮化,茎顶扭曲,叶片呈花叶状,小而畸形。病株结 蒴少或不结蒴,种子秕瘦。观察病株标本或有关教学材料,注意病株与健株有何差异? 2病原属病毒 (十九)大豆疫霉根腐病( Phytophthora sojae 1.症状子叶节期发病,茎基部腐烂,根变褐,软化,直达子叶节,植株萎缩或立枯。真 叶期发病,茎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叶黄化、萎蔫,侧根几乎全部腐烂,主根变为深褐色,这种 深褐色环绕主茎向上延伸,有时可达第十节。成株期发病,叶片褪绿,植株萎蔫,病茎的皮层 及维管束组织均变褐。注意观察:①不同时期病株的症状特点。②后期病株的皮层及维管束是 否变色。③不同时期病株根部呈何状态? 2.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卵孢子球形,壁厚而光滑。孢囊梗分化不明显,孢 子囊无色、卵形、单孢无乳突。用挑针在病组织材料上挑取少量黄色粉末状物,制片镜检。注 意观察卵孢子的形态特征,卵孢子和藏卵器器壁结合的紧密程度:观察孢囊梗及孢子囊的形态 有何特征? (二十)大豆胞囊线虫病( Heterodera glycines) 1.症状受害的大豆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黄化、瘦弱,花丛生,结荚少而小,严重时 整株枯死。地下部根系发育不良,根表附有大量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的小颗粒,此即为线虫 的胞囊(雌成虫)。注意观察病株地上部症状特点,根系及根瘤发育如何?病根上是否有胞囊 2.病原属异皮科胞囊线虫属。雄虫线状,雌虫柠檬状,体壁膜质至革质,无色至褐色 腹部膨大成胞囊。胞囊阴门椎双半窗形,下桥和胞状突均发达。卵蚕茧形或长圆形,一侧微弯, 每胞囊内平均出贮卵200多粒。在放大镜下观察根上胞囊的形态及色泽,在显微镜下观察线 虫的卵、雌雄虫、胞囊的形态特征,并区分不同龄期的幼虫。 (二十—)大豆霜霉病( Peronospora manshurica)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开始为灰白色至淡黄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受叶脉的限制
(十七)芝麻角斑病(Pseudomonas syiringae pv. sesami) 1.症状 主要为害芝麻叶片,严重时亦可危害叶柄、茎杆和蒴果。叶上病斑黑褐色,多角 形,周围常有黄色晕圈,干燥时病斑常穿孔,后期病叶干枯脱落。有时叶脉、叶柄和茎杆上可 形成黑褐色长条状病斑。注意观察发病部位和病斑特点。比较与褐斑病和叶枯病的区别。 2.病原 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菌体杆状,G-,极生 2-5 根鞭毛。用油镜观察病菌玻片, 注意病菌形状,革兰氏染色反应,鞭毛有无及其着生部位。 (十八)芝麻花叶病(Sesame Mosaic Virus ,SMV) 1.症状 芝麻整株系统感病,病株矮化,茎顶扭曲,叶片呈花叶状,小而畸形。病株结 蒴少或不结蒴,种子秕瘦。观察病株标本或有关教学材料,注意病株与健株有何差异? 2.病原 属病毒。 (十九)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sojae) 1.症状 子叶节期发病,茎基部腐烂,根变褐,软化,直达子叶节,植株萎缩或立枯。真 叶期发病,茎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叶黄化、萎蔫,侧根几乎全部腐烂,主根变为深褐色,这种 深褐色环绕主茎向上延伸,有时可达第十节。成株期发病,叶片褪绿,植株萎蔫,病茎的皮层 及维管束组织均变褐。注意观察:①不同时期病株的症状特点。②后期病株的皮层及维管束是 否变色。③不同时期病株根部呈何状态? 2.病原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卵孢子球形,壁厚而光滑。孢囊梗分化不明显,孢 子囊无色、卵形、单孢无乳突。用挑针在病组织材料上挑取少量黄色粉末状物,制片镜检。注 意观察卵孢子的形态特征,卵孢子和藏卵器器壁结合的紧密程度;观察孢囊梗及孢子囊的形态 有何特征? (二十)大豆胞囊线虫病(Hetercdera glycines) 1.症状 受害的大豆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黄化、瘦弱,花丛生,结荚少而小,严重时 整株枯死。地下部根系发育不良,根表附有大量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的小颗粒,此即为线虫 的胞囊(雌成虫)。注意观察病株地上部症状特点,根系及根瘤发育如何?病根上是否有胞囊? 2.病原 属异皮科胞囊线虫属。雄虫线状,雌虫柠檬状,体壁膜质至革质,无色至褐色, 腹部膨大成胞囊。胞囊阴门椎双半窗形,下桥和胞状突均发达。卵蚕茧形或长圆形,一侧微弯, 每胞囊内平均出贮卵 200 多粒。在放大镜下观察根上胞囊的形 态及色泽,在显微镜下观察线 虫的卵、雌雄虫、胞囊的形态特征,并区分不同龄期的幼虫。 (二十一)大豆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开始为灰白色至淡黄色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受叶脉的限制
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形病斑,灰褐色至暗褐色,边缘黄绿色。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长出灰色至 紫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注意观察:①病斑发生的部位、色泽、形状:②叶片 正反面的症状特点:③病征有何特点? 2.病原属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孢囊梗自气孔伸出,为二叉状分枝3~4次,无色透 明,单根或成簇,顶端分枝尖锐,向内弯曲呈钳状,无色,着生单个椭圆形或倒卵圆形孢子囊 有乳头状突起,无色,单孢。卵孢子近球形,黄褐色或淡褐色,壁厚,表面光滑或有乳头状突 起。在病组织材料上刮取少量霉状物,制片镜检,观察孢囊梗的色泽、形状、分枝方式及其分 枝顶端特点:孢子囊的形状、色泽、顶端是否有乳状突起? (二十二)大豆炭疽病( C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 1.症状自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茎和荚,亦可危害叶片和叶柄。病斑褐色, 其上密生排列不规则形的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病荚上呈轮纹状排列。苗期子叶 发病,病斑黑褐色,边缘色淡,病斑扩大后常出现凹陷或开裂,病斑也可以从子叶扩展到幼茎, 茎、叶柄上病斑不规则,褐色。叶片上病斑边缘呈深褐色,内部浅褐色。注意观察病斑发生的 部位、色泽、是否具小黑点?小黑点是否呈轮纹状排列?病苗、病荚症状有何特点? 2.病原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真菌。子囊壳球形,常多个聚生在皮层的子座组 织内,子囊长圆形至棍棒形,有侧丝。子囊孢子无色,单孢,微弯曲。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 炭疽菌属。分生孢子盘黑色,周围长有许多黑色或深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短,无色。分生孢 子无色,单孢,镰刀形。在病组织材料上刮取几个黑色小点状物,或用徒手切片法制片镜检, 观察:①分生孢子盘的色泽、大小及形状,是否有黑色的刚毛:②分生孢子的形状、色泽及分 隔情况 (二十三)大豆灰斑病( Cercospora sojine)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子叶、茎、荚、和种子,在叶片上病斑最初为褪绿圆 斑,后变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蛙眼状斑,直径1~5毫米,也可为椭圆形或不规则 形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病重时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注意观察 病斑发生的部位、色泽、形状及大小;叶片正反面的症状特点:病苗呈何状态? 2.病原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5~12个束生,淡褐色,不分枝,有膝 状节,孢痕明显。分生孢子无色,倒棍棒状或圆柱状,基部钝圆,顶部尖细,有1~9个分隔 用挑针在病组织材料上挑取少量霉层,制片镜检,注意观察分生孢子梗的色泽、形状、分隔及 孢子痕情况:分生孢子的形状、色泽及分隔多少? 计十四)大豆紫斑病( Cercospora kikuchii) 1.症状叶片上产生紫红色圆形的小斑,后由于扩展受叶脉的限制成多角形,湿度高时病 斑两面密生灰色的霉状物。茎上病斑梭形,红褐色。荚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种子上的病斑 为紫色斑块,常从种脐基部发展到其它部分,紫色病斑上常有裂纹。注意观察:①病株不同部 位病斑的形状、色泽如何:②湿度大时,病斑的病征有何特点?③和其它叶斑类病害,如灰斑 病、霜霉病在叶部的症状有何区别?
呈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形病斑,灰褐色至暗褐色,边缘黄绿色。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长出灰色至 紫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注意观察:①病斑发生的部位、色泽、形状;②叶片 正反面的症状特点;③病征有何特点? 2. 病原 属鞭毛菌亚门霜霉属真菌。孢囊梗自气孔伸出,为二叉状分枝 3~4 次,无色透 明,单根或成簇,顶端分枝尖锐,向内弯曲呈钳状,无色,着生单个椭圆形或倒卵圆形孢子囊, 有乳头状突起,无色,单孢。卵孢子近球形,黄褐色或淡褐色,壁厚,表面光滑或有乳头状突 起。在病组织材料上刮取少量霉状物,制片镜检,观察孢囊梗的色泽、形状、分枝方式及其分 枝顶端特点;孢子囊的形状、色泽、顶端是否有乳状突起? (二十二)大豆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 1.症状 自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茎和荚,亦可危害叶片和叶柄。病斑褐色, 其上密生排列不规则形的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病荚上呈轮纹状排列。苗期子叶 发病,病斑黑褐色,边缘色淡,病斑扩大后常出现凹陷或开裂,病斑也可以从子叶扩展到幼茎, 茎、叶柄上病斑不规则,褐色。叶片上病斑边缘呈深褐色,内部浅褐色。注意观察病斑发生的 部位、色泽、是否具小黑点?小黑点是否呈轮纹状排列?病苗、病荚症状有何特点? 2.病原 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真菌。子囊壳球形,常多个聚生在皮层的子座组 织内,子囊长圆形至棍棒形,有侧丝。子囊孢子无色,单孢,微弯曲。无性世代属半知菌亚门 炭疽菌属。分生孢子盘黑色,周围长有许多黑色或深褐色刚毛,分生孢子梗短,无色。分生孢 子无色,单孢,镰刀形。在病组织材料上刮取几个黑色小点状物,或用徒手切片法制片镜检, 观察:①分生孢子盘的色泽、大小及形状,是否有黑色的刚毛;②分生孢子的形状、色泽及分 隔情况。 (二十三)大豆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 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子叶、茎、荚、和种子,在叶片上病斑最初为褪绿圆 斑,后变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蛙眼状斑,直径 1~5 毫米,也可为椭圆形或不规则 形斑,潮湿时叶背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病重时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注意观察 病斑发生的部位、色泽、形状及大小;叶片正反面的症状特点;病苗呈何状态? 2. 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 5~12 个束生,淡褐色,不分枝,有膝 状节,孢痕明显。分生孢子无色,倒棍棒状或圆柱状,基部钝圆,顶部尖细,有 1~9 个分隔。 用挑针在病组织材料上挑取少量霉层,制片镜检,注意观察分生孢子梗的色泽、形状、分隔及 孢子痕情况;分生孢子的形状、色泽及分隔多少? (二十四)大豆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 1.症状 叶片上产生紫红色圆形的小斑,后由于扩展受叶脉的限制成多角形,湿度高时病 斑两面密生灰色的霉状物。茎上病斑梭形,红褐色。荚上病斑圆形至不规则形。种子上的病斑 为紫色斑块,常从种脐基部发展到其它部分,紫色病斑上常有裂纹。注意观察:①病株不同部 位病斑的形状、色泽如何;②湿度大时,病斑的病征有何特点?③和其它叶斑类病害,如灰斑 病、霜霉病在叶部的症状有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