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人才快讯(所外版) 2012年11月第七期(总第7期) ※※※※※※※※※※※※※※※※※※※※※※※※※※※※※ 本期目录 ◆国家政策 “万人计划”任重道远大国爱才“用之有道” 万人计划”首批人选将于近期公布 ●2014年973计划重大战略需求方向开始征集 囯资委与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高校动态 清华大学学术报告:Real- Time Moni toring of Rare Circulating Hepa toce l lular Carcinoma Cells in an Or thotopic Model by In Vivo Flow Cytometry Assesses Resection on Metastasis 清华大学学术报告:从隐含信息的揭示看医学超声成像发展 清华大学王小勤教授在神经科学杂志撰写综述介绍大脑处理音调的神经机 理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技之光》栏目报道清华大学刘静教授小组的手机医 疗技术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生化系系主任 Evans教授一行到访东南大学做 学术报告 周童博士“生物信息学”在东南大学做学术报告 “同步辐射医学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院内信息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揭牌成立 苏州纳米所再增4名国家“千人计划” 【中囯科学报】充分融入完全合拍一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所长杨辉谈与苏 州工业园共建我国纳米产业生态圈 院人才办召开会议部署实施“万人计划”有关工作 中科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华东分会2012年会在南京召开 ◆行业信息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人才快讯(所外版) 2012 年 11 月 第七期(总第 7 期) ※※※※※※※※※※※※※※※※※※※※※※※※※※※※※ 本 期 目 录 ┄┄┄┄┄┄┄┄┄┄┄┄┄┄┄┄┄┄┄┄┄┄┄┄┄┄┄┄┄ 国家政策 “万人计划”任重道远 大国爱才“用之有道” “万人计划”首批人选将于近期公布 2014 年 973 计划重大战略需求方向开始征集 国资委与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高校动态 清 华 大 学 学 术 报 告 : Real-Time Monitoring of Rare Circulat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in an Orthotopic Model by In Vivo Flow Cytometry Assesses Resection on Metastasis 清华大学学术报告:从隐含信息的揭示看医学超声成像发展 清华大学王小勤教授在神经科学杂志撰写综述介绍大脑处理音调的神经机 理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技之光》栏目报道清华大学刘静教授小组的手机医 疗技术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生化系系主任 Evans 教授一行到访东南大学做 学术报告 周童博士“生物信息学”在东南大学做学术报告 “同步辐射医学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院内信息 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揭牌成立 苏州纳米所再增 4 名国家“千人计划” 【中国科学报】充分融入 完全合拍——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所长杨辉谈与苏 州工业园共建我国纳米产业生态圈 院人才办召开会议部署实施“万人计划”有关工作 中科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华东分会 2012 年会在南京召开 行业信息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人才快讯》(所外版)2012年第七期 深圳迈瑞收购上海医光仪器有限公司 ●迈瑞科技精彩纷呈,闪耀68届CMEF 迈瑞与中科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GE医疗创新周”系列活动于成都隆重举行 ●高端医疗诊断设备专项计划或于2013年公布 索尼出资6.44亿美元入股奧林巴斯 个人博客 生物医学科研创新的机会有四类 ◆地方引才 苏州24人入选第八批国家“千人计划” 国家政策 万人计划”任重道远大国爱才“用之有道”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2-10-11 众所周知,人才工作,事关国家兴衰,任重道远。谁能掌握优质的人才资源,谁就能在 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谁能掌握高端人才力量,谁就能引领发展潮流。中央髙度重视,继“千 人计划”后,中组部、人社部等11个部委最近又联合推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简称国家特支计划”,亦称“万人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面向国内分批次遴选1万名 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 殊支持 如果说“千人计划”是国家推进人才工作1.0版的“引擎”,那么“万人计划”就是2.0 版了,同时发力,力度无疑更大,范围更广,考虑更全面,措施更健全。在当前我国经济转 型的重要时刻,其意义和作用都不言而喻。“万人计划”的升温、升级,既凸显了国家做好 人才工作的决心,彰显了大国器量,也切实体现大国爱才“用之有道” 11个部委联合发力,体现了寻才的决心与力度。“万人计划”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统一领导,中组部、人社部等11个部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下设专项办负责具体 实葹,这样的格局,我们是很少见到的。再看其实施过程:“万人计划”在遴选程序、遴选 标准、评价方式以及评审专家的选择等方面,建立科学、严格的制度和办法,在实施过程中 探索建立效用评价、公信调查和管理评估机制,努力把“万人计划”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 的品牌工程。相对的公平与公正,会使选才的“慧眼”更亮,看到更多人才,也会使更多的 人才找到合适的平台施展技能。11个部委联合发力,贴出的“求贤榜”无疑更具“含金量”, 拋出的“橄榄枝”无疑更具诚意 10年时间分批遴选,凸显了育才的耐心和雄心。“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对人才 的培育和甄别,都不能急功近利。10年,也就等于国家实施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如 此长期的规划,应该说是体现了中央长远的眼光,真正将人才工作放到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上了。从海外引才到国内育才,要取得明显成效,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10年,其实 也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个阶段,但这个开始的“10年”,表明了中央的耐心和雄心,让更 多的人看到了曙光,也就会激发国内人才的竞争意识,极大地激励各类创新型人才发挥聪明 才智,提升各种能力。抓住这10年的杋遇,开启好的风尚,营造妤的势头,我们国内甚或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人才快讯》(所外版)2012 年第七期 深圳迈瑞收购上海医光仪器有限公司 迈瑞科技精彩纷呈,闪耀 68 届 CMEF 迈瑞与中科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GE 医疗创新周”系列活动于成都隆重举行 高端医疗诊断设备专项计划或于 2013 年公布 索尼出资 6.44 亿美元入股奥林巴斯 个人博客 生物医学科研创新的机会有四类 地方引才 苏州 24 人入选第八批国家“千人计划” 国家政策 “万人计划”任重道远 大国爱才“用之有道”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2-10-11 众所周知,人才工作,事关国家兴衰,任重道远。谁能掌握优质的人才资源,谁就能在 发展浪潮中勇立潮头,谁能掌握高端人才力量,谁就能引领发展潮流。中央高度重视,继“千 人计划”后,中组部、人社部等 11 个部委最近又联合推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简称国家特支计划”,亦称“万人计划”),准备用 10 年时间,面向国内分批次遴选 1 万名 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 殊支持。 如果说“千人计划”是国家推进人才工作 1.0 版的“引擎”,那么“万人计划”就是 2.0 版了,同时发力,力度无疑更大,范围更广,考虑更全面,措施更健全。在当前我国经济转 型的重要时刻,其意义和作用都不言而喻。“万人计划”的升温、升级,既凸显了国家做好 人才工作的决心,彰显了大国器量,也切实体现大国爱才“用之有道”。 11 个部委联合发力,体现了寻才的决心与力度。“万人计划”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统一领导,中组部、人社部等 11 个部委成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下设专项办负责具体 实施,这样的格局,我们是很少见到的。再看其实施过程:“万人计划”在遴选程序、遴选 标准、评价方式以及评审专家的选择等方面,建立科学、严格的制度和办法,在实施过程中 探索建立效用评价、公信调查和管理评估机制,努力把“万人计划”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 的品牌工程。相对的公平与公正,会使选才的“慧眼”更亮,看到更多人才,也会使更多的 人才找到合适的平台施展技能。11 个部委联合发力,贴出的“求贤榜”无疑更具“含金量”, 抛出的“橄榄枝”无疑更具诚意。 10 年时间分批遴选,凸显了育才的耐心和雄心。“日久见人心,路遥知马力”,对人才 的培育和甄别,都不能急功近利。10 年,也就等于国家实施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如 此长期的规划,应该说是体现了中央长远的眼光,真正将人才工作放到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上了。从海外引才到国内育才,要取得明显成效,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10 年,其实 也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个阶段,但这个开始的“10 年”,表明了中央的耐心和雄心,让更 多的人看到了曙光,也就会激发国内人才的竞争意识,极大地激励各类创新型人才发挥聪明 才智,提升各种能力。抓住这 10 年的机遇,开启好的风尚,营造好的势头,我们国内甚或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人才快讯》(所外版)2012年第七期 说能被我们国家所用的人才就会不断多起来,不断成长起来,为各项事业增添无穷动力。 1万名领军型人才,打造国家人才结构新格局。1万名,对于13亿人的泱泱大国来说 不多,但精,这就是高端人才的可贵之处。“万人计划”的实施有利于解决我国大师级人才 匮乏、各领域创新创业骨干人才不足以及青年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等最迫切的问题。“万人计 划”求精求细,内外结合,为的就是改变以前的粗放式人才发展增长方式,向精细化、科学 化増长方式转变,按照规划,我国势必培养岀更多地有思想、有前景的“潜能”优秀人才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 现战略产业与其它新型产业、传统产业高层次人 才“遍地开花分外香”的喜人形势 “万人计划”是人才工作的强大“引擎”,有利且有力,但要发挥效用,就需要确保其 正常运作,这方面,中央也是高瞻远瞩。物质上,国家给予“万人计划”重点支持经费,精 神上,给入选的人才授予“国家特殊攴持人才”称号,这些都体现了国家真正惜才、重才。 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县级 以上地方党委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和有条件的县(市) 党委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这“一杆子插到底”,为落实 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使我们有理由憧憬国家在强大的人才支撑下取得长足发展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万人计划”聚的是人才,更是民心,强的是国力,更是国运 真心的求才,用心的育才,凭公心去用才,相信天下大多数人才将归于中华之怀抱,民族复 兴也将能早日梦圆。 万人计划”首批人选将于近期公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2012-10-23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也称“万人计划”)启动实施以来,中组部、人社部、 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主要参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 精神,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一批髙层次特殊支持人才将在近期遴选产 记者近日从“万人计划”专项办获悉,部署实施“万人计划”会议召开后,中央人才工作协 调小组专门出台了《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特支 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意见和措施,扎实推动“万人计划” 的实施。中组部、人社部等11个部门组建“万人计划”领导小组并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了 2012年度工作计划,同时对建立科学遴选机制、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等 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据介绍,“万人计划”实行两级评选,中组部、人社部等5个评选平台部门分别实施3个 层次、7类人才的申报和初选。“万人计划”专项办组建综合性、高水平的评选委员会进行复 评。按照工作计划,各评选平台部门正在抓紧开展推荐评选工作,将分两批完成2012年度 各类人才的评选工作。 由于各类人才评选支持工作依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部署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开 展,所以评选工作在前段时间已有一定基础。目前,中组部牵头实施的“青年拔尖人才”第 批评选工作已经完成,近200名优秀青年入选。科技部已经完成首批“杰出人才”和“科技创 新领军人才”初评工作,“万人计划”专项办正在商请有关部门组建评选委员会,组织开展复 评工作。此三类人才第一批评选结果可望于近期面向全社会发布,其他各类人才笫一批评选 工作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人才快讯》(所外版)2012 年第七期 说能被我们国家所用的人才就会不断多起来,不断成长起来,为各项事业增添无穷动力。 1 万名领军型人才,打造国家人才结构新格局。1 万名,对于 13 亿人的泱泱大国来说, 不多,但精,这就是高端人才的可贵之处。“万人计划”的实施有利于解决我国大师级人才 匮乏、各领域创新创业骨干人才不足以及青年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等最迫切的问题。“万人计 划”求精求细,内外结合,为的就是改变以前的粗放式人才发展增长方式,向精细化、科学 化增长方式转变,按照规划,我国势必培养出更多地有思想、有前景的“潜能”优秀人才,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实现战略产业与其它新型产业、传统产业高层次人 才“遍地开花分外香”的喜人形势。 “万人计划”是人才工作的强大“引擎”,有利且有力,但要发挥效用,就需要确保其 正常运作,这方面,中央也是高瞻远瞩。物质上,国家给予“万人计划”重点支持经费,精 神上,给入选的人才授予“国家特殊支持人才”称号,这些都体现了国家真正惜才、重才。 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县级 以上地方党委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和有条件的县(市), 党委组织部门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这“一杆子插到底”,为落实 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也使我们有理由憧憬国家在强大的人才支撑下取得长足发展。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万人计划”聚的是人才,更是民心,强的是国力,更是国运。 真心的求才,用心的育才,凭公心去用才,相信天下大多数人才将归于中华之怀抱,民族复 兴也将能早日梦圆。 “万人计划”首批人选将于近期公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2-10-23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也称“万人计划”)启动实施以来,中组部、人社部、中 宣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主要参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 精神,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一批高层次特殊支持人才将在近期遴选产 生。 记者近日从“万人计划”专项办获悉,部署实施“万人计划”会议召开后,中央人才工作协 调小组专门出台了《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 认真组织实施“国家特支 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意见和措施,扎实推动“万人计划” 的实施。中组部、人社部等 11 个部门组建“万人计划”领导小组并召开第一次会议,提出了 2012 年度工作计划,同时对建立科学遴选机制、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等 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据介绍,“万人计划”实行两级评选,中组部、人社部等 5 个评选平台部门分别实施 3 个 层次、7 类人才的申报和初选。“万人计划”专项办组建综合性、高水平的评选委员会进行复 评。按照工作计划,各评选平台部门正在抓紧开展推荐评选工作,将分两批完成 2012 年度 各类人才的评选工作。 由于各类人才评选支持工作依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部署的 12 项重大人才工程开 展,所以评选工作在前段时间已有一定基础。目前,中组部牵头实施的“青年拔尖人才”第一 批评选工作已经完成,近 200 名优秀青年入选。科技部已经完成首批“杰出人才”和“科技创 新领军人才”初评工作,“万人计划”专项办正在商请有关部门组建评选委员会,组织开展复 评工作。此三类人才第一批评选结果可望于近期面向全社会发布,其他各类人才第一批评选 工作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人才快讯》(所外版)2012年第七期 2014年973计划重大战略需求方向开始征集 根据科技部通知,现开始2014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研究 计划)重大战略需求方向征集工作。 2014年973计划将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健康、材料、制造与工程、综 合交叉和重大科学前沿等9个领域部署重大项目;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蛋白质研究 发育与生殖研究、干细胞研究、全球变化研究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将继续加强战略性、 前瞻性部署。 征集截止日期为11月12日 国资委与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来源:中科院2012-10-12 10月1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中囯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在北京举行。国资委主任王勇、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岀席仪式并讲话,国资委副主任黃丹华、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詹文龙,中纪委驻 院纪检组组长李志刚出席仪式。 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国资委、中科院为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 新为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王勇在讲话中对中科院长期以来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开创 性成果表示祝贺。他认为,中科院自主发展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体系,带动和支持 了我国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等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研究、咨询和评估,充分发挥了国家科学 思想库作用;一直高度重视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创新,深入推进与中石油、航天科技集团 峡集团、国机集团等一大批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为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 力支撑。国资委将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围绕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 步加强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包括推动中央企业与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建立优势互补、开放共 享、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联合开展国家战略急需的科技攻关;促进中科院研究成果向 中央企业转移转化;联合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交流和引进等方面深入合作,积 极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咨询与需求对接活动;推动中央企业与中科院联合建设研发中心和重 大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 白春礼在讲话中回顾了长期以来双方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认为 通过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将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突破创新主体间的界限,实现知识创 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的紧密融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国家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做出扎实贡献 白春礼说,这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双方将 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国 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大计划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为国家战略急需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进 一步建立平台、成果和知识产权共享机制,促进中科院研究成果向中央企业转移转化;联合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交流与引进等方面深入合作,利用中科院人才队伍优势和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人才快讯》(所外版)2012 年第七期 2014 年 973 计划重大战略需求方向开始征集 根据科技部通知,现开始 2014 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含重大研究 计划)重大战略需求方向征集工作。 2014 年 973 计划将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健康、材料、制造与工程、综 合交叉和重大科学前沿等 9 个领域部署重大项目;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蛋白质研究、 发育与生殖研究、干细胞研究、全球变化研究等 6 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将继续加强战略性、 前瞻性部署。 征集截止日期为 11 月 12 日。 国资委与中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来源:中科院 2012-10-12 10 月 10 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在北京举行。国资委主任王勇、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出席仪式并讲话,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 中科院副院长阴和俊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詹文龙,中纪委驻 院纪检组组长李志刚出席仪式。 本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国资委、中科院为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 新为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王勇在讲话中对中科院长期以来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开创 性成果表示祝贺。他认为,中科院自主发展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体系,带动和支持 了我国工业技术体系、国防科技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等重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研究、咨询和评估,充分发挥了国家科学 思想库作用;一直高度重视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创新,深入推进与中石油、航天科技集团、三 峡集团、国机集团等一大批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为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智 力支撑。国资委将以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围绕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 步加强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包括推动中央企业与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建立优势互补、开放共 享、互利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联合开展国家战略急需的科技攻关;促进中科院研究成果向 中央企业转移转化;联合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交流和引进等方面深入合作,积 极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咨询与需求对接活动;推动中央企业与中科院联合建设研发中心和重 大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等。 白春礼在讲话中回顾了长期以来双方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认为, 通过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双方将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突破创新主体间的界限,实现知识创 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的紧密融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国家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做出扎实贡献。 白春礼说,这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双方将 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国 家战略新兴产业和重大计划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为国家战略急需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进 一步建立平台、成果和知识产权共享机制,促进中科院研究成果向中央企业转移转化;联合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交流与引进等方面深入合作,利用中科院人才队伍优势和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人才快讯》(所外版)2012年第七期 培养机制,帮助中央企业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联合培养硏究生,造就 批懂科技、通管理的骨千队伍;组织双方科技人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咨询与需求对 接活动,发挥中科院学部的科学思想库作用;组织院士专家对中央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项目 实施、研发机构建设等提供咨询与服务。双方通过产学硏合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科院将以合作协议的签 署为契杋,与国资委一起推动中央企业与国立科研杋构开展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在科技创 新工作、平台共建共享、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咨询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 合作 国资委和中科院机关相关部门负責人,20多家中央企业、20多个国立科研机构有关负 责人见证了战略合作协议签订 高校动态 清华大学学术报告:Rea1- Time Monitoring of Rare circulating Hepa 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in an Orthotopic Model by In Vivo Flow Cytometry Assesses Resection on Metastasis 时间:11月6日下午3:00 地点:医学科学楼B323 报告人:魏勋斌(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MED-X研究院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报告摘要: The fat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 which leads to mos t dea ths in hepatocel lular carcinoma (HCC). Therefore, quantifica tion of ctCs proves to be an emerging tool for diagnosing stratifying, and moni toring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diseases. In vivo flow cytometry has the capability to monitor the dynamics of fluorescent ly labeled ctCs continuously and noninvasively. Here, we combine in vivo f low cy tometry technique and a GFP-transfected Hcc or thotopic metastatic tumor model to moni tor ctc dynamics Our in vivo flow cy t ometry has approxima tely 1. 8-fold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whole blood analysis by conventional flow cy t ometry. We fou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tc dynamics be tween orthotopic and subcutaneous tumor models. We also investigated whe ther liver resection promotes or restricts hema togenous metastasis in advanced HCC.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CTCs and ear ly metastase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resection. The resection prominent ly restricts hema togenous metastasis and distant metastases ctc dynamics is correlated with tumor growth in our or thotopic tumor model. The number and size of distant metastases corres pond to ctc dynamics. The novel in vivo flow cy tometry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orthotopic tumor models might provide insights to tumor hema togenous metastasis and guidance to cancer therapy. 魏勋斌,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MED-X研究院与生物医学工 程学院)、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专业 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人事教育处 《人才快讯》(所外版)2012 年第七期 培养机制,帮助中央企业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联合培养研究生,造就一 批懂科技、通管理的骨干队伍;组织双方科技人员,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咨询与需求对 接活动,发挥中科院学部的科学思想库作用;组织院士专家对中央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项目 实施、研发机构建设等提供咨询与服务。双方通过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科院将以合作协议的签 署为契机,与国资委一起推动中央企业与国立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协同创新,在科技创 新工作、平台共建共享、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引进和科技咨询等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 合作。 国资委和中科院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20 多家中央企业、20 多个国立科研机构有关负 责人见证了战略合作协议签订。 高校动态 清华大学学术报告:Real-Time Monitoring of Rare Circulat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in an Orthotopic Model by In Vivo Flow Cytometry Assesses Resection on Metastasis 时间:11 月 6 日下午 3: 00 地点:医学科学楼 B323 报告人:魏勋斌(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MED-X 研究院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报告摘要: The fat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metastasis and recurrence, which leads to most death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Therefore, quantification of CTCs proves to be an emerging tool for diagnosing, stratifying, and monitoring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diseases. In vivo flow cytometry has the capability to monitor the dynamics of fluorescently labeled CTCs continuously and noninvasively. Here, we combine in vivo flow cytometry technique and a GFP-transfected HCC orthotopic metastatic tumor model to monitor CTC dynamics. Our in vivo flow cytometry has approximately 1.8-fold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whole blood analysis by conventional flow cytometry. We foun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TC dynamics between orthotopic and subcutaneous tumor models. We also investigated whether liver resection promotes or restricts hematogenous metastasis in advanced HCC.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CTCs and early metastases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resection. The resection prominently restricts hematogenous metastasis and distant metastases. CTC dynamics is correlated with tumor growth in our orthotopic tumor model. The number and size of distant metastases correspond to CTC dynamics. The novel in vivo flow cytometry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orthotopic tumor models might provide insights to tumor hematogenous metastasis and guidance to cancer therapy. 魏勋斌,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MED-X 研究院与生物医学工 程学院)、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专业 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