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谣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 本期我们转载了所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杨卫平同志于 009年12月23日发表在《科学时报》上的文章“梧桐长成材,方 得凤凰来"。这是杨卫平同志随中国科学院赴美学习考察团回国 后写的一篇心得。这篇文章隽永深刻,敏锐介然,持之有故,言 之成理",用对比、反思、哲理来诠释机制创新和科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一幕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的好文章。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国家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三,这一巨大经济成就的取得归纳起来除了 有一个坚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之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尺也是核心动力技们国家近几年具有深远寓意的专 题作了一些回顾性的文章,比如:2008年我们激情澎湃的叵顾了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业绩,2009年 我们满怀深情的回顾了建国60周年的伟大历程,这些亘要文章目的是总结经验,认清规律,明确方 向警示后人。正如杨卫平同志在其文章的题记部分所言:“我们在不容忍平庸懒惰和失败的同时, 放弃了对杰出的渴望"。只有不断地进行总结得与失,才能实现更快更好的科学发展。 基因组所恰是新世纪十年的中期诞生的,基因纲学是年轻的学科是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发 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对此,我们体会很漯、感触也颇多。十年前,耗费巨资,耗时数载的人类基因组计 划完成时,誉美之词铺天盖地。然而,我们没有想到仅仅十年之间,从为人类基因组立下赫赫战功的 第一代测序仪,到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从庞然大物的计算机到生物云计算,犹如坐上了时光隧道 车,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十年锐变,昨天预见不到今天,今天也难以预见到明天。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屋来,对于基因组所主要领导者来说栽好梧桐树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严谨的 管理科学,从2008年起实施人才强所战略在两年的时间里,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引进了“千人计划 1名、百人计划成员7名、研究员、副研究员10余人,形成了一群有理想、有追求、高智商、年轻的 研究团队。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项目,打造一支很棒的研究团队,营造一种让研究人员可以潜心 做研究的氛围,对于研究所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谁拥有了第一流的人才资源,就拥有 了第一流的科学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庚寅虎年,开门见喜中科院批复我所基因组学实验楼的建设项目.告别“临租房”,彻底解决发 展空间不足的瓶颈问题。筑巢引凤,没有人能预见未来,但我们可以畅想未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已经充满期盼。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一个新的十年又开始了
刊首语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 本期我们转载了所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杨卫平同志于 2009 年 12 月 23 日发表在《科学时报》上的文章“梧桐长成材,方 得凤凰来”。这是杨卫平同志随中国科学院赴美学习考察团回国 后写的一篇心得。这篇文章隽永深刻,敏锐介然,“持之有故,言 之成理”,用对比、反思、哲理,来诠释机制创新和科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一篇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的好文章。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国家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三,这一巨大经济成就的取得归纳起来,除了 有一个坚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之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一 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尺,也是核心动力。我们国家近几年具有深远寓意的专 题作了一些回顾性的文章,比如:2008 年我们激情澎湃的回顾了改革开放 30 年的辉煌业绩,2009 年 我们满怀深情的回顾了建国 60 周年的伟大历程,这些重要文章目的是总结经验,认清规律,明确方 向,警示后人。正如杨卫平同志在其文章的题记部分所言:“我们在不容忍平庸、懒惰和失败的同时, 放弃了对杰出的渴望”。只有不断地进行总结得与失,才能实现更快更好的科学发展。 基因组所恰是新世纪十年的中期诞生的,基因组学是年轻的学科,是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发 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对此,我们体会很深、感触也颇多。十年前,耗费巨资,耗时数载的人类基因组计 划完成时,誉美之词铺天盖地。然而,我们没有想到仅仅十年之间,从为人类基因组立下赫赫战功的 第一代测序仪,到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从庞然大物的计算机到生物云计算,犹如坐上了时光隧道 车,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十年锐变,昨天预见不到今天,今天也难以预见到明天。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对于基因组所主要领导者来说栽好梧桐树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严谨的 管理科学,从 2008 年起实施人才强所战略,在两年的时间里,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引进了“千人计划” 1 名、“百人计划”成员 7 名、研究员、副研究员 10 余人,形成了一群有理想、有追求、高智商、年轻的 研究团队。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项目,打造一支很棒的研究团队,营造一种让研究人员可以潜心 做研究的氛围,对于研究所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当今世界,谁拥有了第一流的人才资源,就拥有 了第一流的科学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庚寅虎年,开门见喜,中科院批复我所基因组学实验楼的建设项目,告别“临租房”,彻底解决发 展空间不足的瓶颈问题。筑巢引凤,没有人能预见未来,但我们可以畅想未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已经充满期盼。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了,一个新的十年又开始了。 UnRegistered
国科学跪北京垦因组研氕所所刊 Beijing Institute of Ge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北宗组研炱厮 所刊 刊百语 所情所药 4梧桐长成材方得凤凰来 杨卫平 从美国的科研环境看中国的人才政策 “①通面县因目“证 9白春礼考察中沙椰枣基因项目"进展 张晓伟 10水稻功能基囡研究入选“2009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综合办 11基因组所与浪潮强强联合开发基因组学新技术…科技处 所刊 12积推进信息化建设展示新活力…… 综合办 二O→O年1月总第十三期 13基因组所召开所级后备干部调整推荐会 综合办 13日本科学技术与社会论坛理事长率团访问基因组所…科技处 主编:杨卫平 责任编辑:张玉琪徐磊 美术设计:徐磊 利研字术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 西路7号国恒基业大 4完成¨人类多层次多人群自然选择数据库”构建 张祥龙 厦G座 16癌基因的双重作用 邢蕊 邮编:100029 18 On the Mechanisms of MirNa Regulation 蔡亦梅 电话:010-8295363 传真:010-82995373 3基因组所09年研究生论文工作优秀奖答辩圆满结束…研究生办 网址:www.big.cas,cn 24近期僻科学》、《自然》内容精选 本刊选稿 电子信箱: xilei@big.ac,cn
中 国 科 学 院 北 京 基 因 组 研 究 所 所刊 所 刊 二○一○年 1 月 总第十三期 主 编:杨卫平 责任编辑:张玉琪 徐 磊 美术设计:徐 磊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 西路 7 号国恒基业大 厦 G 座 邮 编:100029 电 话:010-82995363 传 真:010-82995373 网 址:www.big.cas.cn 电子信箱:xulei@big.ac.cn 刊 首 语 所情所务 4 梧桐长成材 方得凤凰来 杨卫平 ——从美国的科研环境看中国的人才政策 9 白春礼考察“中沙椰枣基因项目”进展 张晓伟 10 水稻功能基因研究入选“2009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综合办 11 基因组所与浪潮强强联合开发基因组学新技术 科技处 12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展示新活力 综合办 13 基因组所召开所级后备干部调整推荐会 综合办 13 日本科学技术与社会论坛理事长率团访问基因组所 科技处 科研学术 14 完成“人类多层次多人群自然选择数据库”构建 张祥龙 16 癌基因的双重作用 邢 蕊 18 On the Mechanisms of MiRNA Regulation 蔡亦梅 23 基因组所09年研究生论文工作优秀奖答辩圆满结束 研究生办 24 近期《科学》、《自然》内容精选 本刊选稿 所情所务 科研学术 刊 首 语 UnRegistered
2010年1月忌第13期 CONTENTS 莞团园地 26基因组所党委召开2009年度民主生活会………所党委 27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师生到基因组所参观交流……所团委 28基因组所研究生2010年元旦晚会圆满结束 学生会 利晋之窗 基因组科学联合实验室 30“天使宝宝“诞生记… …徐磊 广约及揭牌仪式 从动物身上学习的生物医学灵感…… 刘侃 应长博览 梦中的天堂 刘静 36研究生生活随想 禹海英 38安静的雪 李语丽 9隐形的翅膀 李望华 趣味天地 40祝您健康:严冬中用温水洗手,暖手又暖心 袁瑞君 即将迎来的节日:20
基因组所所刊 CONTENTS 2010 年 1 月 总第 13 期 党团园地 26 基因组所党委召开2009年度民主生活会 所党委 27 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师生到基因组所参观交流 所团委 28 基因组所研究生2010年元旦晚会圆满结束 学生会 科普之窗 30 “天使宝宝”诞生记 徐 磊 32 从动物身上学习的生物医学灵感 刘 侃 成长博览 35 梦中的天堂 刘 静 36 研究生生活随想 禹海英 38 安静的雪 李语丽 39 隐形的翅膀 李望华 趣味天地 40 祝您健康:严冬中用温水洗手,暖手又暖心 袁瑞君 成长博览 科普之窗 党团园地 即将迎来的节日院20 UnRegistered
风华正 我们在不容忍平庸、懒惰和失 败的同时,放弃了对杰出的渴望 梧桐长成材 方得凤凰来 -从美国的科研环境看中国的人才政策 杨卫平 近曰,笔者随中国科学院所级领导T部科研西蒙教授。西蒙教授是美国科技政策方面的专 管理培训班赴美国考察培训,耳闻目这个世界家,也是研究中国科技政策的美国专家曾在中 第一科技大国完善、优良的科研环境,再次感受国工作和生活多年。由于彼此非常熟悉,所以西 到美国科学技术领域所蕴涵的巨大创造力。在中蒙的言谈直率而随意尽管不乏调侃之意,但他 国经济、社会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保的一段会议发言给笔者很大的震撼并引起深思 持清醒头脑认清我们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是他说:你们中国有最优秀的人才,但你们自己管 十分必要的 理不了这些人才,我们能管理好。所以一流的人 科学是人类认知未知世界的创造性劳动,这才来美国,二流的人才去应聘你们的“千人计 种创造性来源于人类精英分子的创造性思维。从划”所以美中两国要合作 这个意义上说,造就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造力的 我们当然不愿意承认管理不了世界上最杰 基本条件是:有最好的科学家,而这些科学家能出的人才,认为二流人才应聘“千人计划的观点 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才智。相对来说,美国集也是对热切回归祖国之海外科技精荚的不公平 中了最好的科学家,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这些科事实上,应聘“千人计划“的学者中不乏世界一流 学家创造了最好的科研环境 的科学家,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对更大学术舞台的 此行的美方接待者是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渴望而选择中国。但我们还是要虚心地承认,我 4|基因组所所刊
基因组所所刊 风 华 正 茂 近日,笔者随中国科学院所级领导干部科研 管理培训班赴美国考察培训,耳闻目睹这个世界 第一科技大国完善、优良的科研环境,再次感受 到美国科学技术领域所蕴涵的巨大创造力。在中 国经济、社会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保 持清醒头脑,认清我们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是 十分必要的。 科学是人类认知未知世界的创造性劳动,这 种创造性来源于人类精英分子的创造性思维。从 这个意义上说,造就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造力的 基本条件是:有最好的科学家,而这些科学家能 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才智。相对来说,美国集 中了最好的科学家,更重要的是,他们为这些科 学家创造了最好的科研环境。 此行的美方接待者是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 西蒙教授。西蒙教授是美国科技政策方面的专 家,也是研究中国科技政策的美国专家,曾在中 国工作和生活多年。由于彼此非常熟悉,所以西 蒙的言谈直率而随意,尽管不乏调侃之意,但他 的一段会议发言给笔者很大的震撼并引起深思。 他说:你们中国有最优秀的人才,但你们自己管 理不了这些人才,我们能管理好。所以一流的人 才来美国,二流的人才去应聘你们的“千人计 划”,所以美中两国要合作。 我们当然不愿意承认管理不了世界上最杰 出的人才,认为二流人才应聘“千人计划”的观点 也是对热切回归祖国之海外科技精英的不公平。 事实上,应聘“千人计划”的学者中不乏世界一流 的科学家,他们更多的是出于对更大学术舞台的 渴望而选择中国。但我们还是要虚心地承认,我 梧桐长成材 方得凤凰来 要要从美国的科研环境看中国的人才政策 杨卫平 我们在不容忍平庸尧 懒惰和失 败的同时袁放弃了对杰出的渴望遥 4 UnRegistered
所睛所务 们在高档次人才培养、储备和使用方面与美国的获得更好生活待遇的目的而回国,相反,主人翁 巨大差距 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及事业的成就感是他们归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为何出不了大师的疑国的最重要原因。这样的例子很普遍,不必赘 问不绝于耳。最近,某著名高校原常务副校长在述 钱学森逝世后所发表的博客文章中调侃式地认 今天,美国一流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大约在 为中国现在不需要太多像钱学森式的人才(中15万美元左右,按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当然十分 国高端人才)……可能还是比较少。我们在世界可观,但其绝对购买力也远低于汇率换算的结 顶尖的领域里,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恐怕是整个果。中国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深正教授们的 氛围和环境的问题。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实际购买力已经达到或接近美国教授的水平。而 人,实际上也是从欧洲或其他地方去的,但他们“千人计划入选者,按相关政策据有关测算可以 在美国就能够生根发芽。现在不断有海外人才引在40万~80万元之间甚至更高。其实际购买力 进(到国内)来,但目前的学术环境不改变,可能水平已经远超美国教授。加果考虑税收等因素 很难让他们自由地发挥长处 则国内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事实上,最优秀精英 认真比较我们在学术环境方面和美国及其级学者们{不是一般的学者)更重视的是其学术 他科技先进国家的差距深刻思考我们学术环境生命的发展和延续。也正是这种对科学的无限热 的客观现状和开诚布公地探讨逐渐改进之道等,。爱才能造就尖端的人才。记得一位商界名家曾 都是科研机构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和职责,也应该⌒经说过如果你想改变世界你可能取得成功:如 是我们国家人才战略和科研管理,乃至完善科果你仅以赚钱为目标,你成就有限。科学家更加 创新体系所必须涉及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图在这如此。因此可以认为,薪酬待遇标准已经不是我 些方面阐述一些初步思考 们人才战略的“短板”。 薪酬待遇很重要,但并非最重要 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是精英们的最爱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知识 学术自由对于学术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亚里 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性,都纷纷制定和完善了各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把自由作为科学产 自的人才战略。其手段也都大同小异无外乎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他认为知识是自足的,它不 加投入、改善待遇、灵活政策、賦予名誉、委以重以别的什么目的而存在,而纯粹是为了自身而存 任等。实践的经验表明,薪酬待遇无疑是重要的,在,它是一门自由的学问,它要求自由地思考、自 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下,薪酬由地发表意见,不受他种目的和利益的支配。 待遇的重要性是绝对的正如著名的马斯洛人类 学术自由的必要条件就是政治待遇、经济条 需求层次理论所认为的那样。一旦跨越了这个底件和职业安全的保障。19世纪后期,科学研究逐 线,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就会上升。事实上,那些共步确立为美国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为学术自由 和国成立早期归国的海外精英们,都并非出于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需求。为了维护学术自由 基因组所所利|5
基因组所所刊 所 情 所 务 们在高档次人才培养、储备和使用方面与美国的 巨大差距。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为何出不了大师”的疑 问不绝于耳。最近,某著名高校原常务副校长在 钱学森逝世后所发表的博客文章中调侃式地认 为“中国现在不需要太多像钱学森式的人才(中 国高端人才)……可能还是比较少。我们在世界 顶尖的领域里,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恐怕是整个 氛围和环境的问题。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 人,实际上也是从欧洲或其他地方去的,但他们 在美国就能够生根发芽。现在不断有海外人才引 进(到国内)来,但目前的学术环境不改变,可能 很难让他们自由地发挥长处”。 认真比较我们在学术环境方面和美国及其 他科技先进国家的差距,深刻思考我们学术环境 的客观现状和开诚布公地探讨逐渐改进之道等, 都是科研机构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和职责,也应该 是我们国家人才战略和科研管理,乃至完善科研 创新体系所必须涉及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图在这 些方面阐述一些初步思考。 薪酬待遇很重要袁但并非最重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知识 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性,都纷纷制定和完善了各 自的人才战略。其手段也都大同小异,无外乎增 加投入、改善待遇、灵活政策、赋予名誉、委以重 任等。实践的经验表明,薪酬待遇无疑是重要的, 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下,薪酬 待遇的重要性是绝对的,正如著名的马斯洛人类 需求层次理论所认为的那样。一旦跨越了这个底 线,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就会上升。事实上,那些共 和国成立早期归国的海外精英们,都并非出于为 获得更好生活待遇的目的而回国,相反,主人翁 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以及事业的成就感是他们归 国的最重要原因。这样的例子很普遍,不必赘 述。 今天,美国一流大学教授的平均年薪大约在 15 万美元左右,按汇率换算成人民币当然十分 可观,但其绝对购买力也远低于汇率换算的结 果。中国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深正教授们的 实际购买力已经达到或接近美国教授的水平。而 “千人计划”入选者,按相关政策据有关测算可以 在 40 万~80 万元之间甚至更高。其实际购买力 水平已经远超美国教授。如果考虑税收等因素, 则国内的优势将更加明显。事实上,最优秀精英 级学者们(不是一般的学者)更重视的是其学术 生命的发展和延续。也正是这种对科学的无限热 爱,才能造就尖端的人才。记得一位商界名家曾 经说过:如果你想改变世界,你可能取得成功;如 果你仅以赚钱为目标,你成就有限。科学家更加 如此。因此可以认为,薪酬待遇标准已经不是我 们人才战略的“短板”。 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是精英们的最爱 学术自由对于学术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亚里 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把自由作为科学产 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他认为知识是自足的,它不 以别的什么目的而存在,而纯粹是为了自身而存 在,它是一门自由的学问,它要求自由地思考、自 由地发表意见,不受他种目的和利益的支配。 学术自由的必要条件就是政治待遇、经济条 件和职业安全的保障。19 世纪后期,科学研究逐 步确立为美国大学的主要职能之一,为学术自由 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需求。为了维护学术自由, 5 UnRegis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