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 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在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服务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抓手,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坚定不移、矢志 不渝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第一,根据科研不同环节特征,推进研究机构分类改革,加快新型硏发机构建设,形成有利 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机枃管理模式。根据科硏机构的硏究领域和硏究性质特征对科硏机构进行 分类管理,制定差别化的支持模式和评价体系。选择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研发 机构,要把科技成果转化率、投入产出效率作为评估考核指标,以此促进和推动这类研究所的战 略转型。充分发挥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在政府资助科研项目尤其是技术硏发类项目中硏究方向选择、 项目实施、成果评估和成果应用中的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丰富基础研究项目的资金来源,形成重大基础原创 成果集群式突破,孕育颠覆性技术团簇。基础研究的产出主要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知识。这就 决定了企业虽然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必须成为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政府需要调整财政性 科技经费投入方向,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另外,目前企业尤其是行业内大型领军企 业越来越多地将研发资金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 第三,进一步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 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等 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为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奠定了稳定的制度环境和牢固的政策基础。我 国目前在国家层面已有原则性法律框架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出台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具 体细则,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四,构建体系完整、运转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网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服务科技成果 转化的高素质人员队伍。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设置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形成体系,需要 构建面向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体系完整的中介机构组织网络。要通过立法规定科研经费和科技 成果转化收益的相应比例必须用于支持科技转化机构的运营,下大力气培育一支既熟悉市场又具 备科研素养的专业化成果转化服务队伍。积极整合研究所层面的成果转化中介和孵化机构,逐步 形成立足中科院,面向全国的全方位、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服务水 节选自白春礼2月10日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文章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他指出:“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 而是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在 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振兴实体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服务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抓手,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坚定不移、矢志 不渝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第一,根据科研不同环节特征,推进研究机构分类改革,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形成有利 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科研机构管理模式。根据科研机构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性质特征对科研机构进行 分类管理,制定差别化的支持模式和评价体系。选择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研发 机构,要把科技成果转化率、投入产出效率作为评估考核指标,以此促进和推动这类研究所的战 略转型。充分发挥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在政府资助科研项目尤其是技术研发类项目中研究方向选择、 项目实施、成果评估和成果应用中的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丰富基础研究项目的资金来源,形成重大基础原创 成果集群式突破,孕育颠覆性技术团簇。基础研究的产出主要为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知识。这就 决定了企业虽然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必须成为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政府需要调整财政性 科技经费投入方向,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另外,目前企业尤其是行业内大型领军企 业越来越多地将研发资金投入到基础研究领域。 第三,进一步细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支撑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 体系。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障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等 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为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奠定了稳定的制度环境和牢固的政策基础。我 国目前在国家层面已有原则性法律框架体系,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出台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具 体细则,进一步完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四,构建体系完整、运转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网络,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服务科技成果 转化的高素质人员队伍。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设置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形成体系,需要 构建面向不同区域、不同主体的体系完整的中介机构组织网络。要通过立法规定科研经费和科技 成果转化收益的相应比例必须用于支持科技转化机构的运营,下大力气培育一支既熟悉市场又具 备科研素养的专业化成果转化服务队伍。积极整合研究所层面的成果转化中介和孵化机构,逐步 形成立足中科院,面向全国的全方位、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服务水 平。 节选自白春礼 2 月 10 日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文章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动态中国科学院过程x程竟所目 总期 ∥卷首语 310期2月刊(内部刊物) o2mz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主办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特别报道 主编 04“陈家镛一号”-我国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陈运法 副主编 06上善若水:陈家镛先生小记 张锁江齐涛朱庆山 08杨守志研究员访谈摘录 张鸿翔肖炘陈洪章 杨超万印华谭强强 10罗世民高级工程师访谈摘录 李英 12安震涛高级工程师访谈摘录 编委 高莲杜令忠刘仲青 ∥科研进展 张凯杨秀红郭亚莉 李玉光王志玲窦红光 15过程工程所在基于生物分子组装的仿生光合成和抗肿瘤 执行编辑 治疗方面取得系列进展/邹千里 李欣涛 ∥党建园地 责任编辑 18协作二片荣获2016年度协作片工作优秀奖/党群办公室 单位中囯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纪监审专栏 邮编 电话86-10-82544873 19新形势下研究所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二) 传真86-10-82545069 网址www.ipe.cas.cn 付小果刘萍李英 电子邮箱xti@pe.accn 声明 内部刊物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卷首语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科技供给侧改革 特别报道 04“陈家镛一号”-我国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06 上善若水:陈家镛先生小记 08 杨守志研究员访谈摘录 10 罗世民高级工程师访谈摘录 12 安震涛高级工程师访谈摘录 科研进展 15 过程工程所在基于生物分子组装的仿生光合成和抗肿瘤 治疗方面取得系列进展/邹千里 党建园地 18 协作二片荣获 2016 年度协作片工作优秀奖/党群办公室 纪监审专栏 19 新形势下研究所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二) 付小果 刘萍 李英 总期 310 期 2 月刊(内部刊物) 主办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主编 陈运法 副主编 张锁江 齐 涛 朱庆山 张鸿翔 肖 炘 陈洪章 杨 超 万印华 谭强强 李 英 编委 高 莲 杜令忠 刘仲青 张 凯 杨秀红 郭亚莉 李玉光 王志玲 窦红光 刘 冰 执行编辑 李欣涛 责任编辑 闫 红 单位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1号 邮编 100190 电话 86-10-82544873 传真 86-10-82545069 网址 www.ipe.cas.cn 电子邮箱 xtli@ipe.ac.cn 声明 内部刊物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目录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宠所动态 ∥青促会专栏 22薪酬这点事儿/王雪 ∥老科学家论坛 o2m0 24大高炉生产中几个科学上的误区(3 许志宏王志公旭中赵月红景晓东罗世民艾菁 ∥每月纪事 28每月纪事 封二:科学摄影作品展 封三:《中国科学院院院刊》2017年1期目次纵览
青促会专栏 22 薪酬这点事儿/王雪 老科学家论坛 24 大高炉生产中几个科学上的误区(3) 许志宏 王志 公旭中 赵月红 景晓东 罗世民 艾菁 每月纪事 28 每月纪事 封二:科学摄影作品展 封三:《中国科学院院院刊》2017 年 1 期目次纵览
三特别报道 “陈家镛一号”-我国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017年2月15日11点58分, 中以合作的微重力化工科学实验卫星“陈家 铺一号”搭载ISRO(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 “PSLV-C37”运载火箭在印度南部的萨迪什 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史 上第一次尝试的微重力化学工程应用研究。 3U立方星,“陈家镛一号” “陈家镛一号”卫星由中国科学院过程 国际上发射过得各种目的的实验卫星很 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天仪研究 多,单是去年中国就发射多个航天器,包括 院和以色列 SpacePharma公司基于各自的研天宫二号、实践十号、墨子号、悟空号等。 究积累和技术优势联合研制。过程工程所和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的空间站,大都是为了 力学所组成科学团队,负责提出微重力科学去做一些在地面无法做成的顶尖前沿的科学 实验需求及方案;天仪研究院和 SpacePharma 实验,这里头居然还没有过化学实验? 组成工程团队,负责卫星及载荷研制和发射 事实确实如此:在此之前,中国从来没 此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立项到发有在太空上做过化工领域的科学实验,国际 射的整个过程,打破了国内微重力科学实验上做过此类实验的也屈指可数。 从立项到实施的时间记录。 为向我国著名化工科学家、我国湿法冶 “陈家镛一号”是一颗中以商业合作的金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 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以国际标准的3U立 程所陈家镛先生致敬,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 方星作为便捷的微重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实验卫星命名为“陈家铺一号”。 平台,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太空开展化工领域 科学实验,将完成多相化工流体力学与传递 等应用科学实验研究,开拓了商业实验卫星 进行化工多相流体混合实验的方向。 陈家镛一号”纪念徽章 4|2017年2月总第310期
特别报道 4 2017 年 2 月 总第 310 期 特别报道 “陈家镛一号”-我国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 2017 年 2 月 15 日 11 点 58 分, 中以合作的微重力化工科学实验卫星-“陈家 镛一号”搭载 ISRO(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 “PSLV-C37”运载火箭在印度南部的萨迪什 • 达万航天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史 上第一次尝试的微重力化学工程应用研究。 “陈家镛一号”卫星由中国科学院过程 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天仪研究 院和以色列 SpacePharma 公司基于各自的研 究积累和技术优势联合研制。过程工程所和 力学所组成科学团队,负责提出微重力科学 实验需求及方案;天仪研究院和 SpacePharma 组成工程团队,负责卫星及载荷研制和发射。 此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从立项到发 射的整个过程,打破了国内微重力科学实验 从立项到实施的时间记录。 “陈家镛一号”是一颗中以商业合作的 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以国际标准的 3U 立 方星作为便捷的微重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实验 平台,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太空开展化工领域 科学实验,将完成多相化工流体力学与传递 等应用科学实验研究,开拓了商业实验卫星 进行化工多相流体混合实验的方向。 3U 立方星,“陈家镛一号” 国际上发射过得各种目的的实验卫星很 多,单是去年中国就发射多个航天器,包括 天宫二号、实践十号、墨子号、悟空号等。 到 2020 年中国将建成的空间站,大都是为了 去做一些在地面无法做成的顶尖前沿的科学 实验,这里头居然还没有过化学实验? 事实确实如此:在此之前,中国从来没 有在太空上做过化工领域的科学实验,国际 上做过此类实验的也屈指可数。 为向我国著名化工科学家、我国湿法冶 金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工 程所陈家镛先生致敬,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 卫星命名为“陈家镛一号”。 “陈家镛一号”纪念徽章
特别报道 陈家镛一号”卫星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 下液滴的聚并与分散实验。该实验主要采用水 油体系,在油相中加入适当表面活性剂和染色验小试反备模报放大 业生产 剂。水油两相同时注入到观测室中。通过条件 搅拌桨转速和搅拌时间,控制流体混合的状态, ·国·国· 并通过显微镜和相机进行拍照记录液滴的聚并 逐级试验放大示意图 和运动等行为,以及分散相的凝并时间 这颗卫星,要经历发射上天,在轨释放, I H2O 消旋稳定,在轨测试的过程,之后依次开展 soul 科学实验,预计在两周以后,它将会传回第 START: 批数据。地面的科学家们,将会根据这些 数据,对其展开理论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主 Manifold 300ul oil (0.8% span20 要面向化工领域的一些基础问题,其成果对 于未来相关产业来说,不仅提升生产效率、 实验原理图 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 溶剂萃取、乳液制备、石油开发等工业环境污染,“陈家镛一号”卫星,将是一个新 生产中常常涉及液液体系的相分离问题。例的起点 如,以水驱动方式开采出石油进行静置分离 未来,项目各方将继续在两相流系统、 时,油/水相界面附近会形成非常稳定的乳液化工流体混合、相间传质及界面不稳定性现 层,难以分离。如能提高液滴的凝并效率,象、药物结晶、分子筛催化剂合成、人体结 可望大幅提高石油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石生长等方面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研究,以期 此外,液滴的分散、破碎和凝并过程直将空天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相关行业产品 接影响连续相流体的流动行为、相间传质速设计和研发中,预期会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 率和反应效率。因此,研究分散体系中液滴效益。 分散与凝并现象在化工、能源、食品、医药、 (文章改编自《科学人》“上天去,做 化妆品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场化工实验”) 中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5
特别报道 5 “陈家镛一号”卫星主要研究微重力环境 下液滴的聚并与分散实验。该实验主要采用水 油体系,在油相中加入适当表面活性剂和染色 剂。水油两相同时注入到观测室中。通过条件 搅拌桨转速和搅拌时间,控制流体混合的状态, 并通过显微镜和相机进行拍照记录液滴的聚并 和运动等行为,以及分散相的凝并时间。 实验原理图 溶剂萃取、乳液制备、石油开发等工业 生产中常常涉及液液体系的相分离问题。例 如,以水驱动方式开采出石油进行静置分离 时,油/水相界面附近会形成非常稳定的乳液 层,难以分离。如能提高液滴的凝并效率, 可望大幅提高石油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此外,液滴的分散、破碎和凝并过程直 接影响连续相流体的流动行为、相间传质速 率和反应效率。因此,研究分散体系中液滴 分散与凝并现象在化工、能源、食品、医药、 化妆品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逐级试验放大示意图 这颗卫星,要经历发射上天,在轨释放, 消旋稳定,在轨测试的过程,之后依次开展 科学实验,预计在两周以后,它将会传回第 一批数据。地面的科学家们,将会根据这些 数据,对其展开理论研究工作。这些研究主 要面向化工领域的一些基础问题,其成果对 于未来相关产业来说,不仅提升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 环境污染,“陈家镛一号”卫星,将是一个新 的起点。 未来,项目各方将继续在两相流系统、 化工流体混合、相间传质及界面不稳定性现 象、药物结晶、分子筛催化剂合成、人体结 石生长等方面进行空间科学实验研究,以期 将空天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相关行业产品 设计和研发中,预期会产生显著的社会经济 效益。 (文章改编自《科学人》-“上天去,做 一场化工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