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社会 s&T and Society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 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杜耘王学雷蔡述明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430077 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 摘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 动的影响,洪涝旱灾、水土流失、环境质量退化以及湿地萎缩等一系列问题,成为 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一方面给工程沿线地 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 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防洪、水质、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 程度的影响。因此,应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建设为 契机,系统全面地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积极推动汉江中下游 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影响,对策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源地的影响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 中线工程是满题,没有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监测和研究,调水 足我国北方需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很难得 水要求的战略出科学的结论的。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的 性工程,是调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 整水资源空间的中心。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 布局,解决我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航运、水质、农 国北方缺水问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 题的紧迫任程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汉江中下游地区在 务,工程的兴21世纪的持续发展。因此,南水北调中线工 杜耘博士 建必将对我国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要慎重地研究分析。 是,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1汉江中下游地区概况 *本研究得到973项目2003CB415201,中国科学院 汉江发源于秦岭山地,是长江最大的支 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鼠KSCX2SW-110, 流。全长1557km,流域面积15.9×104km2,丹江 KZCX3-SW331)资助 口以上为上游,丹江口至碾盘山之间为中游, 收稿日期:2005年10月25日 C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年 $ 第 !" 卷 $ 第 & 期 科技与社会 ’()%*+,- ’./012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 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4 杜 耘 王学雷 蔡述明 -------------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武汉 56""77 湖北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影响,对策 4%%本研究得到 876 项目 !""69:5;#!";,中国科学院 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 <’9=!>’?>;;", <@9=6>’?>66;)资助 收稿日期:!""# 年 ;" 月 !# 日 摘要 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 动的影响,洪涝旱灾、水土流失、环境质量退化以及湿地萎缩等一系列问题,成为 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一方面给工程沿线地 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流 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防洪、水质、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 程度的影响。因此,应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的建设为 契机,系统全面地评估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积极推动汉江中下游 现代水利示范工程建设,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577 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是满 足我国北方需 水要求的战略 性工程,是调 整水资源空间 布局,解决我 国北方缺水问 题 的 紧 迫 任 务,工程的兴 建必将对我国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但 是,跨流域大规模调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对水源地的影响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 题,没有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监测和研究,调水 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很难得 出科学的结论的。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的 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 的中心。由于调水的影响,汉江丹江口以下的 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航运、水质、农 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发展等将受到不同 程度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汉江中下游地区在 !" 世纪的持续发展#",!$ 。因此,南水北调中线工 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 要慎重地研究分析。 " 汉江中下游地区概况 汉江发源于秦岭山地,是长江最大的支 流。全长 " %%&’(,流域面积 "%)*+",- ’(! ,丹江 口以上为上游,丹江口至碾盘山之间为中游, 杜耘博士 ( )
江口水库 碾盘山 长 Aren 图汉江中下游地区在湖北省的区位 碾盘山以下为下游。汉江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地|多样,是我国发展综合生态农业和农业多种经 带,具有承南启北的区位功能,是连贯我国中营的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全国 西部的发展轴,也是大西北通江达海的通道,100个产粮大县中,汉江流域有9个,全国100 特别是北煤南运、西油东送、南水北调的传输个产棉大县中,汉江流域有15个,其中12个 带,起着中国中部全方位开发的枢纽作用4。在江汉平原渔业可养殖面积大,是我国淡水 1.1自然环境概况 养殖重点生产基地之一:城镇化、农业产业化 丹江口以下的汉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位走在湖北省前列,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 于湖北的腹地,干流总长652km,自西北向东之一。武汉一十堰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分布,汽 南纵贯湖北省28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64×车工业带不断壮大。 10%m2,在湖北境内面积4.6×104km2(图) 经过50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抵御较大 汉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洪涝灾害的工程体系,以汉江堤防为基础,丹 降水量800m-100m,降雨集中在5-9江口水库为骨干,包括杜家台分洪区和14个 月,年内时空分布不均,易发生洪涝和干旱灾蓄洪民垸在内的工程体系整体防洪能力达到 害。汉江中下游地表水资源量为137.1×10m,可抵御20年一遇的洪水:建立了有一定调配 地下水资源量为558×10m,扣除重复计算能力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有大中小型水库 后,自产水资源总量148.1×10m,入境客水量1471座,总库容637×10%m,沿江引水涵闸多 多年平均为4044×10%m3,人均和亩均水资源年平均供水量1280×10m3,正常年份可满足 区内工农业用水的需求:干流开始形成以发 1.2社会经济概况 电、航运、供水等综合开发利用的梯级枢纽工 汉江中下游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程体系,为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奠定了 达,自然资源丰富。2000年汉江中下游地区粮基础吗 食总产量815×10t,工业总产值1403亿元,占2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湖北省的45.8%,国内生产总值1557亿元,占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的36.4% 的基础,随着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 汉江中下游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类型展,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加大,洪涝旱灾频繁、水 47812005年·第20卷·第6期 C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科 技 与 社 会 !" # %&’ !()*+,- 345 .//0 年 1 第 ./ 卷 1 第 2 期 碾盘山以下为下游。汉江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地 带,具有承南启北的区位功能,是连贯我国中 西部的发展轴,也是大西北通江达海的通道, 特别是北煤南运、西油东送、南水北调的传输 带,起着中国中部全方位开发的枢纽作用!",#$ 。 %&% 自然环境概况 丹江口以下的汉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位 于湖北的腹地,干流总长 ’()*+,自西北向东 南纵贯湖北省 ), 个县市区,流域总面积 ’&#- %.# *+) ,在湖北境内面积 #&’-%.# *+) !($ /图0。 汉江中下游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 降水量 ,..++—% %..++,降雨集中在 (—1 月,年内时空分布不均,易发生洪涝和干旱灾 害。汉江中下游地表水资源量为 %"2&%-%., +" , 地下水资源量为 ((&,-%., +" ,扣除重复计算 后,自产水资源总量 %#,&%-%., +" ,入境客水量 多年平均为 #.#&#-%., +" ,人均和亩均水资源 量偏低!(,’$ 。 %&) 社会经济概况 汉江中下游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 达,自然资源丰富。)... 年汉江中下游地区粮 食总产量 ,%(-%.# 3,工业总产值 % #." 亿元,占 湖北省的 #(&,4,国内生产总值 % ((2 亿元,占 湖北省的 "’。 汉江中下游地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类型 多样,是我国发展综合生态农业和农业多种经 营的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基地。全国 %.. 个产粮大县中,汉江流域有 1 个,全国 %.. 个产棉大县中,汉江流域有 %( 个,其中 %) 个 在江汉平原!2$ ;渔业可养殖面积大,是我国淡水 养殖重点生产基地之一;城镇化、农业产业化 走在湖北省前列,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 之一。武汉—十堰汽车工业走廊沿江分布,汽 车工业带不断壮大。 经过 (. 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抵御较大 洪涝灾害的工程体系,以汉江堤防为基础,丹 江口水库为骨干,包括杜家台分洪区和 %# 个 蓄洪民垸在内的工程体系,整体防洪能力达到 可抵御 ). 年一遇的洪水;建立了有一定调配 能力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有大中小型水库 % #2% 座,总库容 ’"&2-%., +" ,沿江引水涵闸多 年平均供水量 %),&.-%., +" ,正常年份可满足 区内工农业用水的需求;干流开始形成以发 电、航运、供水等综合开发利用的梯级枢纽工 程体系,为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奠定了 基础!($ 。 ) 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随着汉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快速发 展,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加大,洪涝旱灾频繁、水 图 汉江中下游地区在湖北省的区位
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土流失加剧、水环境质量退化、湿地萎缩、管理|殖水面等构成湿地景观,由于地处农业高强度 体制不顺等已成为流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开发区,历来受到围垦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 21降水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洪涝和干早50—70年代,大部分湖泊湿地被围垦成农田 较为频繁 湿地生物的种群结构、群落和优势种群发生变 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洪涝和干早时常化,游、半游型鱼类大量减少或丧失,湿地 发生。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了7次生态恢复困难。而区域水生态及环境的恶化 大的洪涝灾害,由于防洪标准不高,洪涝灾害水源区的水土流失,早灾的频繁发生等等,影 威胁大,汉江中下游尚有58km干堤没有达响湿地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同时也带来生物多 到设计要求,民垸分洪难以适时适量,分洪后样性的下降 损失大。江汉中游的岗地和低丘区,由于受到2.4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管理粗放 大的气候环境以及较特殊的地形结构影响,缺 汉江中下游沿岸大部分城市存在着条块 乏良好的蓄水条件,雨后水分很快沿坡地流失分割;多龙管水”的现象,各部门职责交叉 下渗,地下水位低且量少,利用难度较大,土权属不清,无法实现水务统一管理,也无法实 壤植被保水能力差,加上降水少,蒸发强,经常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专门的流域性法 出现较严重的早情,近50年来已发生7次大规,管理手段落后,在汉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 的早灾,尤其是200年,汉江中下游发生了百利用上,体制和政策障碍问题日益突出。企业 年罕见的早灾,沿汉江多处打井取水,东荆河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运行管理不科学,水的重 断流,损失巨大 复利用率很低,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较大,城 22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污市供水管网老化,跑、冒、滴、漏严重。与此同 染严重 时,由于节水意识淡薄,居民生活用水浪费也 江中下游地区水士流失面积约达12×极为严重 0km,土壤侵蚀总量为2500490/a,中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 低山和丘陵地区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布区, 的影响 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面源污染形式直接进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调水规模130× 汉江。城市工业、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排10m3/a(其中一期调水95×10m3/a),调水 下游河道或汉江,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威胁量占丹江口断面径流量的13,汉江中下游的 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01年,该区污水排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防洪河道冲 放总量为71962×10,COD排放总量达22×淤、水质、航运、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 10h,约占湖北全省污水排放总量的30%以上。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汉江中下游8大支流的19个控制断面中,有31防洪形势发生变化 17个不能满足相应水功能区标准。襄樊、武汉 调水后汉江中下游出现800—1000m3/ 等城区江段主要水质指标已接近水环境质量中水流量的天数将减少约20天,出现100 临界值。汉江于1992年、1998年、2000年 水流量的天数将减少 2003年4次发生“水华”,水体中藻类大量繁道冲淤情况将发生变化,对防洪会造成不利影 殖,水体呈褐色,发生频率增加,范围逐渐扩响。但是,由于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防洪库容 大,污染日趋严重队 扩大,使中下游流域的防洪标准由10—20年 2.3湖泊湿地减少迅速,湿地生态破坏严 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沿江14个分蓄洪民 垸基本可以不分洪,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江中下游地区河流、湖泊、水稻田及养 个长治久安的水利环境。库容增大,可以增 C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年 $ 第 !" 卷 $ 第 & 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 土流失加剧、水环境质量退化、湿地萎缩、管理 体制不顺等已成为流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 降水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洪涝和干旱 较为频繁 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洪涝和干旱时常 发生。!$ 世纪 %$ 年代以来,先后发生了 & 次 大的洪涝灾害,由于防洪标准不高,洪涝灾害 威胁大,汉江中下游尚有 %’#() 干堤没有达 到设计要求,民垸分洪难以适时适量,分洪后 损失大。江汉中游的岗地和低丘区,由于受到 大的气候环境以及较特殊的地形结构影响,缺 乏良好的蓄水条件,雨后水分很快沿坡地流失 或下渗,地下水位低且量少,利用难度较大,土 壤植被保水能力差,加上降水少,蒸发强,经常 出现较严重的旱情,近 %$ 年来已发生 & 次大 的旱灾,尤其是 !$$$ 年,汉江中下游发生了百 年罕见的旱灾,沿汉江多处打井取水,东荆河 断流,损失巨大。 !"! 水土流失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污 染严重 汉江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达 #"!* #$+ ()! ,土壤侵蚀总量为 ! %$$—+ ,$$- . / ,中 低山和丘陵地区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分布区, 氮、磷等营养物质通过面源污染形式直接进入 汉江。城市工业、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排 入下游河道或汉江,造成水体严重污染,威胁 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年,该区污水排 放总量为 &#,0!*#$+ -1 234 排放总量达 !!* #$+ -,约占湖北全省污水排放总量的 5$6以上。 汉江中下游 ’ 大支流的 #, 个控制断面中,有 #& 个不能满足相应水功能区标准。襄樊、武汉 等城区江段主要水质指标已接近水环境质量 临界值。汉江于 #,,! 年、#,,’ 年、!$$$ 年、 !$$5 年 + 次发生“ 水华”,水体中藻类大量繁 殖,水体呈褐色,发生频率增加,范围逐渐扩 大,污染日趋严重751’8 。 !"5 湖泊湿地减少迅速,湿地生态破坏严 重 汉江中下游地区河流、湖泊、水稻田及养 殖水面等构成湿地景观,由于地处农业高强度 开发区,历来受到围垦的影响,尤其是 !$ 世纪 %$—&$ 年代,大部分湖泊湿地被围垦成农田, 湿地生物的种群结构、群落和优势种群发生变 化,洄游、半洄游型鱼类大量减少或丧失,湿地 生态恢复困难。而区域水生态及环境的恶化, 水源区的水土流失,旱灾的频繁发生等等,影 响湿地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同时也带来生物多 样性的下降。 !"+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管理粗放 汉江中下游沿岸大部分城市存在着条块 分割“, 多龙管水”的现象,各部门职责交叉、 权属不清,无法实现水务统一管理,也无法实 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专门的流域性法 规,管理手段落后,在汉江水资源合理开发和 利用上,体制和政策障碍问题日益突出。企业 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运行管理不科学,水的重 复利用率很低,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较大,城 市供水管网老化,跑、冒、滴、漏严重。与此同 时,由于节水意识淡薄,居民生活用水浪费也 极为严重。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地区 的影响 南 水 北 调 中 线 工 程 总 调 水 规 模 #5$ * #$’ )5 . /( 其中一期调水 ,%*#$’ )5 . / ),调水 量占丹江口断面径流量的 #. 5,汉江中下游的 流量及季节性分配将发生变化,防洪、河道冲 淤、水质、航运、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 发展等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 防洪形势发生变化 调水后汉江中下游出现 ’$$—# $$$)5 . 9 中水流量的天数将减少约 !$ 天,出现 # $$$— 5 $$$)5 . 9 大水流量的天数将减少 #$$ 天,河 道冲淤情况将发生变化,对防洪会造成不利影 响。但是,由于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防洪库容 扩大,使中下游流域的防洪标准由 #$—!$ 年 一遇提高到 #$$ 年一遇,沿江 #+ 个分蓄洪民 垸基本可以不分洪,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一个长治久安的水利环境。库容增大,可以增
加丹江口水库枯水期的下泄流量,加上引江济丨发展也将面临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航道水深减 汉工程,能够增加汉江中下游在枯水季节的水小,航道宽度和弯曲半径发生变化,河漫滩增 环境容量明 大,对沿江港口和航运设施有不利影响,航道 目32干流区域生态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维护的困难加大习 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将减4对策与建议 少约16%,水环境的容量将有所降低,水污染 对于汉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南水北调中线 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的难度将加大。由于襄樊工程的实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配合调水 以下江段流量减少,水流变缓,水位稳定,使汉工程,国家在汉江中下游地区布置了四项治理 江中下游沿岸城镇与工业排放污染物的稀释工程,即引江济汉、兴隆枢纽、局部航道整治、 自净能力下降,浮游藻类可能发生爆发性生长部分闸站改造工程,以减少调水造成的不利影 繁衍形成水华”,对渔业和水环境带来不利响:湖北省委、省政府也适时提出了在汉江中 影响,给生产部门造成损失。与调水前相比,调下游进行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的建 水使汉江中下游河道多年平均水位下降0.29议,并进行了前期的规划工作,这些都为区域 051m,加大生产生活用水成本。由于库区水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中央 位大幅提高,下泄水的水温将降低,对汉江中中部崛起战略的部署和实施,汉江中下游将面 下游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如果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水质得不到有效改善,水生生物种群将会大大4.1做好宏观研究和区域规划工作 减少。汉江中下游是南方沙化较严重的区域, 中线调水水源地工程和四项治理工程建 已形成沙化土地0.13×10km2随着水位下降,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远远 将形成新的沙滩、沙洲、沙地012x10km2。引超出了水利工程的范畴,通过国家和地方共同 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潜江高石碑以下江段,水组织力量进行经济社会宏观发展问题研究,可 体中长江水占一半左右,由于长江水质劣于汉加快汉江中下游地区以水资源为纽带向以水 江水质,因此,在改善汉江下游江段水文情势经济为支撑的经济协作区发展的进程,实现水 的同时,汉江水质也发生了变化 忠意识向水利意识的跨越,建立起牢固的经 33农业灌溉受到较大影响,工业生产城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产业结 市发展和航运受到制约 构和经济秩序,使汉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湖北乃 又江中下游地区干早季节缺水灌溉,成为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42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加强统一管理 工业用水增加,灌区复灌面积扩大,对用水的 针对目前多头管水,政出多门的问题,建 需求量将逐步增长:同时,由于水库、湖泊的萎议从组织保障、建设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制 缩,原来灌溉范围灌溉用水不足或根本无水可定和完善汉江中下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用,需用汉江水补充,也加重了汉江用水的负成立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相配套的 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由于丹江口水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赋 库下泄流量大幅度减少,导致汉江中下游干流予流域管理机构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的 水位下降,引起沿江引提水闸站灌溉供水量职能。制定相关的条例和法规,为汉江水资源 减少,农业灌溉受到较大影响。汉江中下游沿可持续利用提供法律保障 江城镇密集,城镇人口集中,工业密布,工业用43加快进行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示范 水量大,沿岸货物、客运由汉江进出所占比重 工程试点建设 大,汉江缺水无疑将影响工业生产,沿江城市 应将水利部协同湖北省提出的汉江中下 480_2005年·第20卷·第6期 C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科 技 与 社 会 !" # %&’ !()*+,- 34/ .//0 年 1 第 ./ 卷 1 第 2 期 加丹江口水库枯水期的下泄流量,加上引江济 汉工程,能够增加汉江中下游在枯水季节的水 环境容量!"#$% 。 &’( 干流区域生态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 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将减 少约 )*+,水环境的容量将有所降低,水污染 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的难度将加大。由于襄樊 以下江段流量减少,水流变缓,水位稳定,使汉 江中下游沿岸城镇与工业排放污染物的稀释 自净能力下降,浮游藻类可能发生爆发性生长 繁衍形成“ 水华”,对渔业和水环境带来不利 影响,给生产部门造成损失。与调水前相比,调 水使汉江中下游河道多年平均水位下降 ,’($ —,’")-,加大生产生活用水成本。由于库区水 位大幅提高,下泄水的水温将降低,对汉江中 下游水生植物和鱼类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如果 水质得不到有效改善,水生生物种群将会大大 减少。汉江中下游是南方沙化较严重的区域, 已形成沙化土地 ,’)&.),/ 0-( ,随着水位下降, 将形成新的沙滩、沙洲、沙地 ,’)(.),/ 0-( 。引 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潜江高石碑以下江段,水 体中长江水占一半左右,由于长江水质劣于汉 江水质,因此,在改善汉江下游江段水文情势 的同时,汉江水质也发生了变化!&#),% 。 &’& 农业灌溉受到较大影响,工业生产、城 市发展和航运受到制约 汉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季节缺水灌溉,成为 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业用水增加,灌区复灌面积扩大,对用水的 需求量将逐步增长;同时,由于水库、湖泊的萎 缩,原来灌溉范围灌溉用水不足或根本无水可 用,需用汉江水补充,也加重了汉江用水的负 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由于丹江口水 库下泄流量大幅度减少,导致汉江中下游干流 水位下降,引起沿江引、提水闸站灌溉供水量 减少,农业灌溉受到较大影响。汉江中下游沿 江城镇密集,城镇人口集中,工业密布,工业用 水量大,沿岸货物、客运由汉江进出所占比重 大,汉江缺水无疑将影响工业生产,沿江城市 发展也将面临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航道水深减 小,航道宽度和弯曲半径发生变化,河漫滩增 大,对沿江港口和航运设施有不利影响,航道 维护的困难加大!)#(% 。 / 对策与建议 对于汉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的实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配合调水 工程,国家在汉江中下游地区布置了四项治理 工程,即引江济汉、兴隆枢纽、局部航道整治、 部分闸站改造工程,以减少调水造成的不利影 响;湖北省委、省政府也适时提出了在汉江中 下游进行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的建 议,并进行了前期的规划工作,这些都为区域 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中央 中部崛起战略的部署和实施,汉江中下游将面 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做好宏观研究和区域规划工作 中线调水水源地工程和四项治理工程建 设,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远远 超出了水利工程的范畴,通过国家和地方共同 组织力量进行经济社会宏观发展问题研究,可 加快汉江中下游地区以水资源为纽带向以水 经济为支撑的经济协作区发展的进程,实现水 患意识向水利意识的跨越,建立起牢固的经 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产业结 构和经济秩序,使汉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湖北乃 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 建立流域管理机构,加强统一管理 针对目前多头管水,政出多门的问题,建 议从组织保障、建设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制 定和完善汉江中下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成立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相配套的 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赋 予流域管理机构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的 职能。制定相关的条例和法规,为汉江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提供法律保障。 /’& 加快进行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示范 工程试点建设 应将水利部协同湖北省提出的汉江中下
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游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建设纳入国家计划并|济汉工程横穿江汉平原的北部,跨越长湖等重 尽快组织实施,引入现代治水理念,走人与自要生态区,对江汉平原及四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然和谐相处的新思路。坚持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利弊要全面研究:汉江中下 优化配置、有效保护三位一体的原则,把水利游的江汉平原是我国的重要湿地区,要加强对 与经济、文化、生态、旅游等有机地结合,通过调水后湿地变化的研究,恢复汉江中下游湿地 防洪保安工程、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南水北调中线 综合开发工程、汉江数字工程、现代管理工程,工程和四项治理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的水 解决多年遗留下来的防洪除涝标准不高、水资位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抬升和下降,由此引起地 源开发利用水平低、配置不合理、生态保护力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 度不够、环境日趋恶化、水务管理手段落后、公响,需要在长期观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 众水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等等问题,使汉江中下地下水位变化对农田的影响范围和强度,以采 游地区走上人水协调,配置合理,供水安全,生取必要的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态良好,环境优化,体制健全,管理高效,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进步的文明发展道路 1杜耘,赵艳,蔡述明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 4.4加大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力度 中下游工业发展的影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要坚持“先节水后调199.82):135-139 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要2杜耘,赵艳,黄进良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 保证调水区的环境不受损害,因此,应加大环中下游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 境保护执法的力度,确保在汉江中下游地区污境199170):102108 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将生3蔡述明,股鸿福,杜耘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 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当作生态产业加以规划和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发展,流域内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环保和治 2005,14(4):408-412 工作责任制,把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化,列4蔡述明,陈国阶,杜耘等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 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 思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94):411418. 45加强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5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办 和科学研究 公室湖北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试 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对 点规划纲要2005 流域生态环境影响,要在现有观测点的基础 6蔡述明,陈国阶,杨定国等汉江流域资源合理开 上,主要控制水库、湖泊、河流断面、地下水供 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综合研究武汉:湖北科技出版 水井建立水质在线自动监测、半自动监测和人 社,1997,256287. 工监测三级网点,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动 态和全面的监测,为水环境的管理、预报预参7李涛,蔡述明,吴胜军等汉江中下游粮食安全间 题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提供必须的数据:对山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 的水土流失、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物种、文物进 2005,139(1):136-140. 行监测管理,形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同时,利8张家玉,罗莉,李春生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 用3s”技术对规划区内的生态环境,如大型 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 水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植被覆盖及类型的变 000(增刊):1-32. 化、水土流失的变化、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测,为9华中科技大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游襄 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引江 樊市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2002 2005年·第20卷·第6期【481 C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
!""# 年 $ 第 !" 卷 $ 第 & 期 ’() 游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建设纳入国家计划并 尽快组织实施,引入现代治水理念,走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新思路。坚持水资源合理开发、 优化配置、有效保护三位一体的原则,把水利 与经济、文化、生态、旅游等有机地结合,通过 防洪保安工程、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工程、 综合开发工程、汉江数字工程、现代管理工程, 解决多年遗留下来的防洪除涝标准不高、水资 源开发利用水平低、配置不合理、生态保护力 度不够、环境日趋恶化、水务管理手段落后、公 众水法律法规意识淡薄等等问题,使汉江中下 游地区走上人水协调,配置合理,供水安全,生 态良好,环境优化,体制健全,管理高效,社会 进步的文明发展道路。 !"! 加大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力度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要坚持“ 先节水后调 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要 保证调水区的环境不受损害,因此,应加大环 境保护执法的力度,确保在汉江中下游地区污 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将生 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当作生态产业加以规划和 发展,流域内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环保和治 污工作责任制,把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化,列 入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 !"# 加强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 和科学研究 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对 流域生态环境影响,要在现有观测点的基础 上,主要控制水库、湖泊、河流断面、地下水供 水井建立水质在线自动监测、半自动监测和人 工监测三级网点,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实时、动 态和全面的监测,为水环境的管理、预报预警 提供必须的数据;对山区、湿地和自然保护区 的水土流失、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物种、文物进 行监测管理,形成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同时,利 用“ $%”技术对规划区内的生态环境,如大型 水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植被覆盖及类型的变 化、水土流失的变化、污染源进行动态监测,为 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引江 济汉工程横穿江汉平原的北部,跨越长湖等重 要生态区,对江汉平原及四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利弊要全面研究;汉江中下 游的江汉平原是我国的重要湿地区,要加强对 调水后湿地变化的研究,恢复汉江中下游湿地 的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和四项治理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的水 位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抬升和下降,由此引起地 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 响,需要在长期观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 地下水位变化对农田的影响范围和强度,以采 取必要的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主要参考文献 )%%杜耘,赵艳,蔡述明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 中下游工业发展的影响$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杜耘,赵艳,黄进良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 中下游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 境$)**(,/+!,:)"!.)"($ -%%蔡述明,殷鸿福,杜耘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 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蔡述明,陈国阶,杜耘等$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 思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湖北省水利厅,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办 公室$湖北湖北省汉江中下游水利现代化建设试 点规划纲要$!""#$ &%%蔡述明,陈国阶,杨定国等$汉江流域资源合理开 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综合研究$武汉:湖北科技出版 社,)**/,!#&.!(/$ /%%李涛,蔡述明,吴胜军等$汉江中下游粮食安全问 题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0-*+),:)-&.)’"$ (%%张家玉1%罗莉1%李春生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 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 %%%%!""",+增刊,2).-!$ *%%华中科技大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游襄 樊市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研究$!""!$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