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基础知识(15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秕谷(bi)青苔(tai)裨将(pi)汗流浃背(jia) B.刍议(chu)绯闻(fei)赏赉(lai)稗官野史(bdi) C.驻扎(zha)匕首(bi)横祸(heng)恬不知耻(tin) D.脸颊(ja)噱头(xue)择菜(zhai)泾渭分明(j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陨落笼络邻界点立案侦察胁肩谄笑 B.影牒船仓常春藤杯盘狼藉雍容大度 C.售罄乖戾扫描仪文过饰非如雷贯耳 D.精粹勖勉演双璜犄角之势终南捷径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和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确保新版文艺频道有个强势开头,也为了维护中央电视台自身的形象,央 视领导决定推迟_改版计划。 ②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赞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投 桃报李,相助。 ③“台独”分子没有从一次次的挫败中接受教训,一一在分裂的道路上渐行渐 ④有人说,美好的事物常常是短暂的,欲留而不得,因此要学会珍惜。诗句“” 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A.出笼鼎力以至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B.出茏鼎力以致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C.出台全力以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D.出台全力以至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巴以局势尽管出现缓和的迹象,但有关各方表示,要真正实现美国提 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仍将十分艰难 B.我们都知道,历年两会都会针对汽车产业提出诸多议案,探讨汽车产业现状 并寻求长远发展。但是,我们在想要了解这些议案的同时,其实最想知道它们是 否被实施落实了 C.面对大学校园信仰缺失、开口闭口“股票”“金钱”,纪宝成指出:大学只 有保持宁静,才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引领社会进步。 D.对于刚刚去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无论今人后世如何褒贬,但不可否 认的是,她确实再造了英国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 5.下列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相关人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②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③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④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狁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 2015 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题 整理制作:青峰弦月工作室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一、基础知识(15 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秕谷(bǐ) 青苔(tái) 裨将(pí) 汗流浃背(jiá) B.刍议(chú) 绯闻(fēi) 赏赉(lài) 稗官野史(bài) C.驻扎(zhā) 匕首(bǐ) 横祸(hèng) 恬不知耻(tiǒn) D.脸颊(jiá) 噱头(xué) 择菜(zhāi) 泾渭分明(j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陨落 笼络 邻界点 立案侦察 胁肩谄笑 B.影牒 船仓 常春藤 杯盘狼藉 雍容大度 C.售罄 乖戾 扫描仪 文过饰非 如雷贯耳 D.精粹 勖勉 演双璜 犄角之势 终南捷径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和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确保新版文艺频道有个强势开头,也为了维护中央电视台自身的形象,央 视领导决定推迟 改版计划。 ②这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热情赞助取得了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投 桃报李, 相助。 ③“台独”分子没有从一次次的挫败中接受教训,——在分裂的道路上渐行渐 远。 ④有人说,美好的事物常常是短暂的,欲留而不得,因此要学会珍惜。诗句“ ” 就表达了这个意思。 A.出笼 鼎力 以至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B.出茏 鼎力 以致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C.出台 全力 以致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D.出台 全力 以至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巴以局势尽管出现缓和的迹象,但有关各方表示,要真正实现美国提 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仍将十分艰难。 B.我们都知道,历年两会都会针对汽车产业提出诸多议案,探讨汽车产业现状 并寻求长远发展。但是,我们在想要了解这些议案的同时,其实最想知道它们是 否被实施落实了。 C.面对大学校园信仰缺失、开口闭口“股票”“金钱”,纪宝成指出:大学只 有保持宁静,才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引领社会进步。 D.对于刚刚去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无论今人后世如何褒贬,但不可否 认的是,她确实再造了英国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 5.下列四副对联分别对应四位相关人物,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①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②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③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 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④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狁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A.王昭君一一李白—一陆游一一鲁迅 B.屈原一一李白一一辛弃疾一一郭沫若 C.屈原一一李贺一一辛弃疾一一鲁迅 D.王昭君一一李贺一一陆游一一郭沫若 (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 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 中而不得自由。卢梭的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 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 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 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 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 “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 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 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 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 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髙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 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 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 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 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 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 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 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 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 远了。 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 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晢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说过 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 临的问题上。 6.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 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A.王昭君——李白——陆游——鲁迅 B.屈原——李白——辛弃疾——郭沫若 C.屈原——李贺——辛弃疾——鲁迅 D.王昭君——李贺——陆游——郭沫若 二、(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8 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 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 中而不得自由。卢梭的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 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 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 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 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 “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 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 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 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 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 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 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 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 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 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 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 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 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 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 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说过 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 临的问题上。” 6.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 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 生活状态。 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这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 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7.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 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C.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 学习借鉴。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 加疏远了。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 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 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现代人全都相信“进步沦”,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 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 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三、(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先王父马赞 【清】莫与俦 先王父崇级君好马而善相,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不当意。山砦°蛮家有一驹, 善蹄龀人,砦中莫敢近者。出牧,常听数日不归。先王父闻之曰:“此其良马乎?” 令奴子招弟往视。返,白以神俊。王父复亲视之,信。议售、马主以不能驭,取 直极廉。而曰:“马素无缰辔,要自施之。服不服,不吾与也。”而招弟固善服 马,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腾山越涧,往复约百里。马稍 倦,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乃结带为辔,牵以归 乃驯良无匹,然惟先王父及先君能骑之。有所适,二百里外,日往返,未尝及晡。 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日食,尽粟四五斗。王父爱之甚,每亲饲之,否 则先君饲之,招弟饲之。他人稍近之、则蹄龀立至矣。又解人语。先君读书于 羊安,去家五十里。月令马致米,盈其驮,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有 顷,先君闻嘶声,则马立学舍外。卸其驮,曰:“速归!”有顷,已复至家。往 返不须人驭也。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以故先王父适远,有句 留,马率自归。计事竣,当往迎,皆命马 知本州某闻其异,必欲以重价致。先王父不肯,然以其地方官,强应之。令招弟 牵往,系州署堂下桩。谓其圉人°曰:“须数健者视此马。不尔,不能有也。 各笑颔之。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马。州衙 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先后在吾家, 计三十年
B.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C.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 生活状态。 D.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这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 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7.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A.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 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C.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 学习借鉴。 D.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 加疏远了。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 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 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现代人全都相信“进步沦”,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 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 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三、(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9-12 题 先王父①马赞 【清】莫与俦 先王父崇级君好马而善相,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不当意。山砦②蛮家有一驹, 善蹄龁人,砦中莫敢近者。出牧,常听数日不归。先王父闻之曰:“此其良马乎?” 令奴子招弟往视。返,白以神俊。王父复亲视之,信。议售、马主以不能驭,取 直极廉。而曰:“马素无缰辔,要自施之。服不服,不吾与也。”而招弟固善服 马,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腾山越涧,往复约百里。马稍 倦,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乃结带为辔,牵以归。 乃驯良无匹,然惟先王父及先君能骑之。有所适,二百里外,日往返,未尝及晡。 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日食,尽粟四五斗。王父爱之甚,每亲饲之,否 则先君③饲之,招弟饲之。他人稍近之、则蹄龁立至矣。又解人语。先君读书于 羊安,去家五十里。月令马致米,盈其驮,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有 顷,先君闻嘶声,则马立学舍外。卸其驮,曰:“速归!”有顷,已复至家。往 返不须人驭也。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以故先王父适远,有句 留,马率自归。计事竣,当往迎,皆命马。 知本州某闻其异,必欲以重价致。先王父不肯,然以其地方官,强应之。令招弟 牵往,系州署堂下桩。谓其圉人④曰:“须数健者视此马。不尔,不能有也。” 各笑颔之。招弟出城里许,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马。州衙 人谓未尝食其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不食而毙。先后在吾家, 计三十年
赞曰:“其附主也,似感知己,其致力似图报恩。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 其主而殉之身。此古烈丈夫事,尚不易得之今之人。马乎!尔犹负毛插角之伦乎! (选自《清文观止》 【注释】①王父:祖父。②砦(zhai):寨子。③先君:已故的父亲。④圉人: 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指养马的人。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复约百里。马稍倦稍:稍微 B.乃驯良无匹匹:比得上 C.常听数日不归听:听任 D.必欲以重价致致:购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此其良马乎其皆出于此乎 B.二倍于常马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语以地名农人告余以春及 D.马悲嘶,不食而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该马的能力超群的一组是 ①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 ②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 ③他人稍近之,则蹄龀立至矣。 ④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 ⑤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 ⑥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高度赞美了此马的至情忠义,具有“古烈丈夫”风范。此马对主人忠心 耿耿,尽心尽力;主人死后它也绝食而亡,以死相报 B.此马在山寨的蛮人家里时,从没安过辔头,也没有缰绳,很喜欢踢人咬人, 没人敢接近它。其主人认为此马难以驯服,见先祖父要买,就贱卖给了懂马的先 祖父。 C.先祖父骑着此马要是去了稍远一点的地方,且有事要多逗留会儿,马总会自 己先回来。它估计主人的事情办完了,又会自动去接他回来 D.本地知州听说了这匹马的种种神奇传闻,决意要重金买马。先祖父刚开始不 肯卖,然而考虑到知州的身份,就勉强答应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3分) (2)须数健者视此马。不尔,不能有也。(2分) (3)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其主而殉之身。(3分) 14.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村饮 黎简° 村饮家家醵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 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赞曰:“其附主也,似感知己,其致力似图报恩。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 其主而殉之身。此古烈丈夫事,尚不易得之今之人。马乎!尔犹负毛插角之伦乎!” (选自《清文观止》) 【注释】①王父:祖父。②砦(zhài):寨子。③先君:已故的父亲。④圉人: 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指养马的人。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复约百里。马稍倦 稍:稍微 B.乃驯良无匹 匹:比得上 C.常听数日不归 听:听任 D.必欲以重价致 致:购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此其良马乎 其皆出于此乎 B.二倍于常马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语以地名 农人告余以春及 D.马悲嘶,不食而毙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该马的能力超群的一组是 ①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 ②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 ③他人稍近之,则蹄龁立至矣。 ④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 ⑤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 ⑥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高度赞美了此马的至情忠义,具有“古烈丈夫”风范。此马对主人忠心 耿耿,尽心尽力;主人死后它也绝食而亡,以死相报。 B.此马在山寨的蛮人家里时,从没安过辔头,也没有缰绳,很喜欢踢人咬人, 没人敢接近它。其主人认为此马难以驯服,见先祖父要买,就贱卖给了懂马的先 祖父。 C.先祖父骑着此马要是去了稍远一点的地方,且有事要多逗留会儿,马总会自 己先回来。它估计主人的事情办完了,又会自动去接他回来。 D.本地知州听说了这匹马的种种神奇传闻,决意要重金买马。先祖父刚开始不 肯卖,然而考虑到知州的身份,就勉强答应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四、(21 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3 分) (2)须数健者视此马。不尔,不能有也。(2 分) (3)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其主而殉之身。(3 分) 14.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 分) 村饮 黎简① 村饮家家醵②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 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注】①黎简: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亲历广东连续三年大旱,后又连降 大雨,禾稻毁坏严重,物价飞涨。②醵(j):凑钱喝酒 (1)诗歌第三联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请概括这首诗的丰富情感。(4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李密《陈情表》) (2)鸟雀呼晴,。(周邦彦《苏幕遮》)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画图省识春风面,。(杜甫《咏怀古迹》) (5),言笑晏晏。(《诗经·氓》) 五、(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另一个高度 刘瑜 ①你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 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一一总 之形象非常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部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事实上你肯 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事实上你自己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②你能想象这个朋友突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吗?然后等你再听说他的消息时,据 说他已经到了巴黎。正从头开始学画画,要做一个画家。你很难想象,环顾我四 周所有具有上述特征的朋友,我也不能。但是毛姆却写了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 叫查尔斯。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离开了自己17 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岁,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 身上只有100块钱。 ③但,这并不是一个追梦人如何历经艰险实现辉煌的励志故事。如果是这样一个 故事,这个男主角应该20出头,英俊潇洒,在书中碰上一个有钱人的漂亮女儿, 当然肯定也会碰上一个嫉妒他才华的小人,该小人势必要跟他争夺那位小姐,但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男主角成为大亨,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④《月亮和六便士》却不是这样一个故事。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全世界都在 追逐着梦想,査尔斯却在追逐他的噩运。好吧,这两件事其实没那么不同,被梦 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当然这里所说的梦想,是真的梦想,不是“爸 爸妈妈说”“老师说”“电视报纸说”里被说出来的那个蓝图,不是蓝领白领之 上的那个金领,不是猎人给麻雀设的圈套里的那点米粒 ⑤查尔斯疾步如飞,如愿以偿地追上了他的噩运。5年之后,他在巴黎贫病交加, 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头成 了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 目失明,临死之前叫人把他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15年之内,这个伦敦的股票 交易员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中产阶级,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 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⑥“ He lives at another level.”电影《 Big night》有这样一句台词,查尔 斯让我想起这句台词。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 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尔斯拒绝再做“丈 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 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说里
【注】①黎简: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亲历广东连续三年大旱,后又连降 大雨,禾稻毁坏严重,物价飞涨。②醵(j):凑钱喝酒。 (1)诗歌第三联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 分) (2)请概括这首诗的丰富情感。(4 分) 15.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 (李密《陈情表》) (2)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5) ,言笑晏晏。(《诗经·氓》) 五、(21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20 题 另一个高度 刘瑜 ①你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吧: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老婆孩子, 勤勤恳恳养家糊口,不爱说话,但如果开口说话,说的话也多半无趣无味——总 之形象非常白开水,在任何一个社交场合部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事实上你肯 定有不止一个这样的朋友,事实上你自己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②你能想象这个朋友突然有一天离家出走了吗?然后等你再听说他的消息时,据 说他已经到了巴黎。正从头开始学画画,要做一个画家。你很难想象,环顾我四 周所有具有上述特征的朋友,我也不能。但是毛姆却写了这样一个人。他的名字 叫查尔斯。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离开了自己 17 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 40 岁,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 身上只有 100 块钱。 ③但,这并不是一个追梦人如何历经艰险实现辉煌的励志故事。如果是这样一个 故事,这个男主角应该 20 出头,英俊潇洒,在书中碰上一个有钱人的漂亮女儿, 当然肯定也会碰上一个嫉妒他才华的小人,该小人势必要跟他争夺那位小姐,但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男主角成为大亨,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④《月亮和六便士》却不是这样一个故事。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全世界都在 追逐着梦想,查尔斯却在追逐他的噩运。好吧,这两件事其实没那么不同,被梦 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当然这里所说的梦想,是真的梦想,不是“爸 爸妈妈说”“老师说”“电视报纸说”里被说出来的那个蓝图,不是蓝领白领之 上的那个金领,不是猎人给麻雀设的圈套里的那点米粒。 ⑤查尔斯疾步如飞,如愿以偿地追上了他的噩运。5 年之后,他在巴黎贫病交加, 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头成 了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 目失明,临死之前叫人把他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15 年之内,这个伦敦的股票 交易员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中产阶级,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 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⑥“He lives at another level.”电影《Big Night》有这样一句台词,查尔 斯让我想起这句台词。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 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尔斯拒绝再做“丈 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一个一个身份如同 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