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填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睑(jian)抽噎(ye)甲壳(ke) 寅吃卯(mou)粮 B.当真(dang)摒除(bing)文档(dang)龇(zi)牙咧嘴 C.掮客(qian)腈(qing)纶蹁(pian)跹踽踽(j)独行 D.咂摸(zd) 顷刻(qing)打烊(yang)狼奔豕(shi)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迷团整饬工夫茶功亏一聩 B.福祉蜇伏撒手锏名僵利锁 C.央浼靡费 烟袋杆一笔勾销 D.沉湎泄秘 荧火虫委曲求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对毒胶囊事件一定要防微杜渐,坚决严 肃依法查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 B.我很爱语文那份文化底蕴的修炼,数学那份天马行空的逻辑,英语那份异域文化的风情, 物理看待问题的新角度。 C.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 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2016 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1 至 5 页,第Ⅱ卷 6 至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填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眼睑.(jiǎn) 抽噎.(yē) 甲壳.(ké) 寅吃卯.(mǒu)粮 B.当.真(dàng) 摒.除(bìng) 文档.(dàng) 龇.(zī)牙咧嘴 C.掮.客(qián) 腈.(qíng)纶 蹁.(piān)跹 踽踽.(jǔ)独行 D.咂.摸(zá) 顷.刻(qǐng) 打烊.(yàng) 狼奔豕.(shǐ)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迷团 整饬 工夫茶 功亏一聩 B. 福祉 蜇伏 撒手锏 名僵利锁 C. 央浼 靡费 烟袋杆 一笔勾销 D. 沉湎 泄秘 荧火虫 委曲求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对毒胶囊事件一定要防微杜渐 ....,坚决严 肃依法查处,确保人民群众利益。 B.我很爱语文那份文化底蕴的修炼,数学那份天马行空 ....的逻辑,英语那份异域文化的风情, 物理看待问题的新角度。 C.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 ....,这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损害了 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菲律宾等国家为了搅动南海局势,近来不断谋求大国介入南海事务,这无疑是抱薪救火, 势必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有关统计调査显示,一、二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 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 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 C.中小学生复习资料泛滥成灾,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而且使教学走上了耗 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 D.国务院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内容以来,通过各项政策调整与社会各界积极 推动,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5.俞敏洪说“人活三条命—性命,生命,使命。下面四个选项中最能准确体现这句话内涵的是 A.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 B.注重生活品质,让生命更精彩 C.人要有建树,要活得有尊严 D.生命要有意义,懂奉献,有担当 、(9分) 许天笑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 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 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 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 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 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 文字—一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D.菲律宾等国家为了搅动南海局势,近来不断谋求大国介入南海事务,这无疑是抱薪救火 ...., 势必对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极大影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有关统计调查显示,一、二月我市空气质量下降,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环保专 家分析认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是污染源的首要因素。 B.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 完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场化机制和并购重组的审批效率。 C.中小学生复习资料泛滥成灾,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和经济负担,而且使教学走上了耗 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恶性循环之路。 D.国务院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纳入政府工作内容以来,通过各项政策调整与社会各界积极 推动,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5.俞敏洪说“人活三条命---性命,生命,使命。下面四个选项中最能准确体现这句话内涵的是 A.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生命 B.注重生活品质,让生命更精彩 C.人要有建树,要活得有尊严 D.生命要有意义,懂奉献,有担当 二、(9 分) 说“孝” 许天笑 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 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 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 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 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 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 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 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 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 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 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 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 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 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 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 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 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 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 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 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 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 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 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 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 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 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 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 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 6.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 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 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 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 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 的,关键在于这些 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 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 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这些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 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在死后获 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 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 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 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 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 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 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 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从 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 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 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 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 孝开始。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 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 6.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一一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 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B.“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 系中 C.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 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D.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 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 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重要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 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C.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 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D.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 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 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B.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 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 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 得仁慈、有爱心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A.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这样看来,“孝”成为百 善之首,是因为无数中国人把它作为修身的起点。 B.“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 系中。 C.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来概括,以“孝” 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D.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 远古即有,但这并不能说明孝在中国不具有至高地位。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是荀子对于人类能胜过其他动物以适应严 酷生存环境的原因的重要论述,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 B.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 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 C.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但仅有“恻隐之心、羞 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 D.基督教、佛教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合作、利他因素,这似乎让中国文明和西 方文明逐渐有了差距,从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 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 B.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 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 是为了群体的共存。 D.“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 得仁慈、有爱心。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 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 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 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 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 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 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 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睎②焉真 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 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 do):昏乱,糊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意其怨我甚 意:猜想 B.余然后废卷而叹废:废弃。 C.自恨期人之浅也期:看待 D.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过:拜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小雅》怨诽而不乱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B.定国且不我怨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王定国①诗集叙 (宋)苏轼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 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 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 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今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于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 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 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 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 期.人之浅也。 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留十日,往返作诗几百余篇,余苦其多,畏其敏,而服其工也。 一日,定国与颜复长道游泗水,登桓山,吹笛饮酒,乘月而归。余亦置酒黄楼上以待之,曰:“李 太白死,世无此乐三百年矣。” 今余老不复作诗,又以.病止酒,闭门不出,门外数步即大江,经月不至江上,眊眊②焉真一 老农夫也。而定国诗益工,饮酒不衰,所至翱翔徜徉,穷山水之胜,不以厄穷衰老改其度。今而 后,余之所畏服于定国者,不独其诗也。 【注】 ①王定国:北宋文人,名巩,工诗。受苏轼“乌台诗案”的株连,被贬岭南。②眊眊(m ào):昏乱,糊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余意.其怨我甚 意:猜想。 B.余然后废.卷而叹 废:废弃。 C.自恨期.人之浅也 期:看待。 D.又念昔日定国过.余于彭城 过:拜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小雅》怨诽而.不乱 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B.定国且.不我怨 臣死且.不避 C.又以.病止酒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