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区县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发酵(jiao) 包扎(zha) 瞥一眼(pie) 垂涎三尺 (xian B.缱绻(quan) 内讧(hong)一刹那(sha) 真知灼见(zhu6) C.恫吓(dong) 挑剔(t) 压轴戏(zhou) 怆然涕下 (chuang 傥(dong) 奇葩(p 追溯(su) 解剖图(pou) 风流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装爆发力敷衍塞责珠光宝器 刚健绊脚石妄自菲薄含辛茹苦 C.勾消肇事者文过饰非以逸待劳 D.静谧副食店纷至踏来墨守成规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空气质量问题是 群众生存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政府部门要花 大力气、下大工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不断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百姓生 存环境 ②浙江义乌在创新公务员任用制度上不断地探索,引入了市场化聘任模式, 试行了公务员聘任制。这不仅点到了问题的穴,抓到了矛盾的脉,更是从制度层 面上为组织建设添了 的一笔 ③根据报道,第三方评价人员从人大政协、党政部门代表以及群众和律师代 表中完全 抽取,然后根据当事人和被投诉部门间进行陈述讨论,评价人 员通过票决评价信访问题中行政行为是否到位合理 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 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A.关乎浓墨重彩随机人心所向 B.关于丰富多彩随意人心所向 C.关乎浓墨重彩随机民心向背 D.关于丰富多彩随意民心向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全国宣传文化系统的“四个一批”工程,要选拔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 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这鼓舞了很多优秀的民营剧团的演 贝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不竭源泉。解 决中国问题、立足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是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关键 C.中方重申,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都改变 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届岛屿为中国固有领土。 D.如果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多将教育视为“改善民生之基”的话,那么到了 党的十八大召开的今天,通过教育促进“社会公平”,已是新的主旋律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天津市五区县 2014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发酵(jiào) 包扎(zhā) 瞥一眼(piē) 垂涎三尺 (xián) B.缱绻(quǎn) 内讧(hòng) 一刹那(shà) 真知灼见(zhuó) C.恫吓(dòng) 挑剔(tī) 压轴戏(zhòu) 怆然涕下 (chuàng) D.奇葩(pā) 追溯(sù) 解剖图(pōu) 风流倜 傥(d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安装 爆发力 敷衍塞责 珠光宝器 B.刚健 绊脚石 妄自菲薄 含辛茹苦 C.勾消 肇事者 文过饰非 以逸待劳 D.静谧 副食店 纷至踏来 墨守成规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空气质量问题是 群众生存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政府部门要花 大力气、下大工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不断提升空气质量,改善百姓生 存环境。 ②浙江义乌在创新公务员任用制度上不断地探索,引入了市场化聘任模式, 试行了公务员聘任制。这不仅点到了问题的穴,抓到了矛盾的脉,更是从制度层 面上为组织建设添了 的一笔。 ③根据报道,第三方评价人员从人大政协、党政部门代表以及群众和律师代 表中完全 抽取,然后根据当事人和被投诉部门间进行陈述讨论,评价人 员通过票决评价信访问题中行政行为是否到位合理。 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 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 ,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A.关乎 浓墨重彩 随机 人心所向 B.关于 丰富多彩 随意 人心所向 C.关乎 浓墨重彩 随机 民心向背 D.关于 丰富多彩 随意 民心向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全国宣传文化系统的“四个一批”工程,要选拔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热爱 祖国和人民、艺术水平精湛的作家、艺术家,这鼓舞了很多优秀的民营剧团的演 员。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不竭源泉。解 决中国问题、立足中国实践、总结中国经验,是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关键。 C.中方重申,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都改变 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届岛屿为中国固有领土。 D.如果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多将教育视为“改善民生之基”的话,那么到了 党的十八大召开的今天,通过教育促进“社会公平”,已是新的主旋律。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强国之梦。中国梦是复 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 B.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为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 性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这极大考验着改革设计者的思维和理念、勇气和智 C.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帕累托改进”,它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大意是指在不损害所有人利益的前提下,使一部分人的状况得到优化。 D.美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罗尔斯在《正义论》的开篇写道,“正义是社会制度 的首要价值”。如果在一个社会,人们获取机会、财富不是靠奋斗,而是靠权力 和身份,那么这样的社会不会太平 二、(9分) 从道不从君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 格的口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 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 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 地位。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 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舆。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舆才 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 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 非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 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 含义基础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 想传统中最崇髙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 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 而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 为‘天’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 键问题并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 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 “道”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 “真”,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 理”是唯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 “是”与“不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 道”,就本质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 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 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 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
A.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强国之梦。中国梦是复 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 B.如何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为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 性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这极大考验着改革设计者的思维和理念、勇气和智 慧。 C.经济学上有个理论叫“帕累托改进”,它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大意是指在不损害所有人利益的前提下,使一部分人的状况得到优化。 D.美国现代著名思想家罗尔斯在《正义论》的开篇写道,“正义是社会制度 的首要价值”。如果在一个社会,人们获取机会、财富不是靠奋斗,而是靠权力 和身份,那么这样的社会不会太平。 二、(9 分) 从道不从君 “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 格的口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 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承传和发挥。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 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 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 地位。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 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舆。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舆才 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 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 非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 一脉相承。 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 含义基础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 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 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 而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 为‘天’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 键问题并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 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 “道”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 “真”,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 理”是唯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 “是”与“不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 道”,就本质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 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 “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 王之道构建了社会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 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
主个人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 极权威。 节选自《光明日报》 6.下列对“从道不从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道不从君”作为口号曾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 B.“从道不从君”作为精神被推祟,虽不是苟子的本意,但作为口号被提出, 却是荀子的发明 C.“从道不从君”的精神,传承和发挥了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 治教条。 D.“从道不从君”的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升华为中国思想 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 7.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 的主从身份及地位,宣称“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B.荀子主张“安政惠民”,是由他所秉承的民本主义决定的,他并不主张权 力回归人民,而认同君主对人民的绝对统治。 C.“尊重爱民”是指统治者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体恤民众,给 民众一定的生存空间,让民众心甘情愿为其服务,达到“求其为己用,为己死” 的目的。 D.先王之道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认可君主政治 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 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从道不从君”的观点之所以成了激励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 的口号,是因为它符合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 B.先秦诸子思考的关键问题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 在哪里”的问题,说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C.无论是“主观建构之路”的道,还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道,抑或是 追问“可”与“不可”的道,其本质都是荀子认为的“人道” D.“从道不从君”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足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 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在今天仍有一定进步意义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义仓 【北宋】曾巩 夫义仓者不兴于唐虞之世也,不建于三代之君也,不起于两汉之时也, 盖始于隋而盛于唐者也。其道以振乏为本,以恤民为先,以博施为法,以乐输为 率,以众赖为便,以义和为名。各于其社树之以仓,各令其民入之以谷。设其官 守,严其戒令。丰岁则劝课而输之,凶年则发彻而散之。不烦于刑而民乐从,不 费于国而民无困。于上有救贫恤饥之政,于下无转沟殒壑之苦。以言其济施,则 仁之厚者也;以言其输入,则义之广者也;以言其取与,则和之至者也。其在隋 则长孙倡而始之,其在唐则戴胄举而行之,文帝从长孙之计,于是民俗以安,国 费以省,邦储以厚,而卒能成大业之治焉。及太宗从戴胄之言,于是和气以洽, 仁风以畅,王业以固,而卒能成贞观之风焉。降及天皇,其法始敝,弗以为博施 之本,而为军国之费;弗以乐输之赋,而为征取之科。自是之后,名存而实废矣
主个人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 极权威。 节选自《光明日报》 6.下列对“从道不从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道不从君”作为口号曾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独立人格。 B.“从道不从君”作为精神被推祟,虽不是苟子的本意,但作为口号被提出, 却是荀子的发明。 C.“从道不从君”的精神,传承和发挥了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 治教条。 D.“从道不从君”的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升华为中国思想 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 7.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 的主从身份及地位,宣称“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B.荀子主张“安政惠民”,是由他所秉承的民本主义决定的,他并不主张权 力回归人民,而认同君主对人民的绝对统治。 C.“尊重爱民”是指统治者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体恤民众,给 民众一定的生存空间,让民众心甘情愿为其服务,达到“求其为己用,为己死” 的目的。 D.先王之道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认可君主政治 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 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 A.“从道不从君”的观点之所以成了激励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 的口号,是因为它符合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 B.先秦诸子思考的关键问题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 在哪里”的问题,说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C.无论是“主观建构之路”的道,还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道,抑或是 追问“可”与“不可”的道,其本质都是荀子认为的“人道”。 D.“从道不从君”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足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 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在今天仍有一定进步意义。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义仓 【北宋】曾巩 夫义仓者不兴于唐虞之世也,不建于三代之君也,不起于两汉之时也, 盖始于隋而盛于唐者也。其道以振乏为本,以恤民为先,以博施为法,以乐输为 率,以众赖为便,以义和为名。各于其社树之以仓,各令其民入之以谷。设其官 守,严其戒令。丰岁则劝课而输之,凶年则发彻而散之。不烦于刑而民乐从,不 费于国而民无困。于上有救贫恤饥之政,于下无转沟殒壑之苦。以言其济施,则 仁之厚者也;以言其输入,则义之广者也;以言其取与,则和之至者也。其在隋 则长孙倡而始之,其在唐则戴胄举而行之,文帝从长孙之计,于是民俗以安,国 费以省,邦储以厚,而卒能成大业之治焉。及太宗从戴胄之言,于是和气以洽, 仁风以畅,王业以固,而卒能成贞观之风焉。降及天皇,其法始敝,弗以为博施 之本,而为军国之费;弗以乐输之赋,而为征取之科。自是之后,名存而实废矣
由此观之,前世所以恤民而后世所以暴民,明主所以为治而昏主所以为乱者,其 义仓之谓乎! 国家五五代之苛,建一王之治,于兹有年矣。租赋之调不为不中也,配 敛之科不为不节也,赈恤之政不为不行也,敞滥之源不为不究也。然比岁以来 急于边费,以征以取,浸暴于常。而又有聚敛之臣,贪残之吏,剥下以奉上,刻 私而徇公,往往窃前世恤民之法,而为当今敛民之调者,累累皆是,则义仓者亦 其一端也。夫昔之所谓义仓者,以义为本而行乎赈恤者也;今之所谓义仓者,以 义为名而务于诛求者也。昔之义仓,务所以安之;今之义仓,务所以掊之。昔之 义仓,则立仓于社,聚谷于众,年丰则取之,民饥则与之,不令而民从,不督而 民劝,故曰以义为本而行乎赈恤也;今之义仓,则有仓之号而无仓之制,有义仓 之名而无义仓之实,约租之多寡而增其数,计入之丰约而定其籍,年丰则有以取 之,民饥则无与振之,故曰义为名而务于诛求者也。诚能复隋唐之法而建其仓 探隋唐之本而行其义,则恤荒弭灾、安民泰俗,无大于此者。苟不如是而徒立其 号,以为征取之术,则不若勿行之愈也 (节选自《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卷十) 【注】①长孙:长孙平,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被征拜为度支尚书(掌管全 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上书建义仓以备凶年,被采纳。②大业:隋朝年号。③ 天皇:即唐高宗。④掊:pou,聚敛:搜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岁则劝课而输之 输:交纳 B.降及天皇,其法始敝 敝:遭到破坏 C.然比岁以来,急于边费 比:接连 D.计人之丰约而定其籍 约:广博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义仓者不兴于唐虞之世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其道以振乏为本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自是之后,名存而实废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民饥则无与振之 则与斗卮酒 11.下列各句话全都体现曾巩肯定义仓作用的一组是 ①各于其社树之以仓,各令其民人之以谷 ②弗以为博施之本,而为军国之费 ③不烦于刑而民乐从,不费于国而民无困 ④以义为本而行乎赈恤者也 ⑤年丰则取之,民饥则与之 ⑥故曰义为名而务于诛求者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赞赏隋朝兴建义仓的做法,认为这对隋朝的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B.作者对唐朝义仓制度的施行颇有微词,认为唐朝只是借“义仓”之名而行 聚敛挪用之实。 C.曾巩对宋朝赋税的进步有所肯定,但对义仓制度施行中的贪腐行径提出了 尖锐批评
由此观之,前世所以恤民而后世所以暴民,明主所以为治而昏主所以为乱者,其 义仓之谓乎! 国家五五代之苛,建一王之治,于兹有年矣。租赋之调不为不中也,配 敛之科不为不节也,赈恤之政不为不行也,敞滥之源不为不究也。然比岁以来, 急于边费,以征以取,浸暴于常。而又有聚敛之臣,贪残之吏,剥下以奉上,刻 私而徇公,往往窃前世恤民之法,而为当今敛民之调者,累累皆是,则义仓者亦 其一端也。夫昔之所谓义仓者,以义为本而行乎赈恤者也;今之所谓义仓者,以 义为名而务于诛求者也。昔之义仓,务所以安之;今之义仓,务所以掊之。昔之 义仓,则立仓于社,聚谷于众,年丰则取之,民饥则与之,不令而民从,不督而 民劝,故曰以义为本而行乎赈恤也;今之义仓,则有仓之号而无仓之制,有义仓 之名而无义仓之实,约租之多寡而增其数,计入之丰约而定其籍,年丰则有以取 之,民饥则无与振之,故曰义为名而务于诛求者也。诚能复隋唐之法而建其仓, 探隋唐之本而行其义,则恤荒弭灾、安民泰俗,无大于此者。苟不如是而徒立其 号,以为征取之术,则不若勿行之愈也。 (节选自《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卷十) 【注】①长孙:长孙平,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年)被征拜为度支尚书(掌管全 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上书建义仓以备凶年,被采纳。②大业:隋朝年号。③ 天皇;即唐高宗。④掊:pōu,聚敛;搜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丰岁则劝课而输之 输:交纳 B.降及天皇,其法始敝 敝:遭到破坏 C.然比岁以来,急于边费 比:接连 D.计人之丰约而定其籍 约:广博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夫义仓者不兴于唐虞之世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其道以振乏为本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自是之后,名存而实废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民饥则无与振之 则与斗卮酒 11.下列各句话全都体现曾巩肯定义仓作用的一组是 ( ) ①各于其社树之以仓,各令其民人之以谷 ②弗以为博施之本,而为军国之费 ③不烦于刑而民乐从,不费于国而民无困 ④以义为本而行乎赈恤者也 ⑤年丰则取之,民饥则与之 ⑥故曰义为名而务于诛求者也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巩赞赏隋朝兴建义仓的做法,认为这对隋朝的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 用。 B.作者对唐朝义仓制度的施行颇有微词,认为唐朝只是借“义仓”之名而行 聚敛挪用之实。 C.曾巩对宋朝赋税的进步有所肯定,但对义仓制度施行中的贪腐行径提出了 尖锐批评
D.在义仓制度的施行上,本文主张恢复古制,革除时弊,回到兴建义仓的根 本上 第Ⅱ卷表达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上有救贫恤饥之政,于下无转沟殒壑之苦。(2分) (2)明主所以为治而昏主所以为乱者,其义仓之谓乎!(3分) (3)则恤荒弭灾、安民泰俗,无大于此者。(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秦观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2)下片前三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这首词的末尾两句“无理而妙”,请对此作具体分析。(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5分) (1)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3)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阁夜》) (4)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5)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 绝杀 邵孤城 鬼子还没从野猫口登陆虞城的时候,剃头张担着剃头挑子天天十里八乡 地赶场,生意十分红火。别人请他剃头图的就是他招牌上挂的六个字:“干净 好看、舒服”,“干净”说的是他剃过的头不会在身上沾一根头发,“好看”换 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他剃的头有型有款,这真工夫还在“舒服”上,刮脸修面掏耳 朵,老一辈剃头匠人传下的本事剃头张一样也不丢,还外加了拿捏的功夫,经他 的手在你肩膀上一搭,能酥到骨头里去。 剃头张还有一手“八音刀”的绝活,轻易不肯出手,就连得了他真传的 小剃头张也没能学到皮毛。小剃头张是剃头张的儿子,子承父业,先是跟着剃头 张学活,手艺到家后就自立门户,自己担着挑子揽生意去了。小剃头张人活络, 常常往城里去,朋友面广,剃头张也不去管他,妻子过世后,剃头张很宠溺这个 独苗苗。手艺在身,剃头张不愁儿子将来没饭吃。 王铁匠为了请剃头张理发,头发已经多留个把月了,剃头张刚把他的头 清理干净,中村就带着他的部队从野猫口开进了小王庄。中村看着剃头张给一脸 肥皂沫的王铁匠修面,摸摸自己几天没刮的胡子,直刺剌跑过去,一把把王铁匠 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剃头张也不说话,“啪”一甩围裙给中村围好,剃头剪子利索地在中村 头上活动开来,一簇簇头发纷纷落到地上,也就片刻工夫,中村前后就像换了个
D.在义仓制度的施行上,本文主张恢复古制,革除时弊,回到兴建义仓的根 本上。 第Ⅱ卷 表达题(共 114 分) 四、(21 分) 13.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于上有救贫恤饥之政,于下无转沟殒壑之苦。(2 分) (2)明主所以为治而昏主所以为乱者,其义仓之谓乎!(3 分) (3)则恤荒弭灾、安民泰俗,无大于此者。(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 分) 蝶恋花 秦观 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 流水落花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 分) (2)下片前三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2 分) (3)这首词的末尾两句“无理而妙”,请对此作具体分析。(3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5 句。(5 分) (1)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2)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3)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阁夜》) (4)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5)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1 题。 绝杀 邵孤城 鬼子还没从野猫口登陆虞城的时候,剃头张担着剃头挑子天天十里八乡 地赶场,生意十分红火。别人请他剃头图的就是他招牌上挂的六个字:“干净、 好看、舒服”,“干净”说的是他剃过的头不会在身上沾一根头发,“好看”换 句时髦的话说就是他剃的头有型有款,这真工夫还在“舒服”上,刮脸修面掏耳 朵,老一辈剃头匠人传下的本事剃头张一样也不丢,还外加了拿捏的功夫,经他 的手在你肩膀上一搭,能酥到骨头里去。 剃头张还有一手“八音刀”的绝活,轻易不肯出手,就连得了他真传的 小剃头张也没能学到皮毛。小剃头张是剃头张的儿子,子承父业,先是跟着剃头 张学活,手艺到家后就自立门户,自己担着挑子揽生意去了。小剃头张人活络, 常常往城里去,朋友面广,剃头张也不去管他,妻子过世后,剃头张很宠溺这个 独苗苗。手艺在身,剃头张不愁儿子将来没饭吃。 王铁匠为了请剃头张理发,头发已经多留个把月了,剃头张刚把他的头 清理干净,中村就带着他的部队从野猫口开进了小王庄。中村看着剃头张给一脸 肥皂沫的王铁匠修面,摸摸自己几天没刮的胡子,直刺剌跑过去,一把把王铁匠 从椅子上拉了下来,自己一屁股坐了上去。 剃头张也不说话,“啪”一甩围裙给中村围好,剃头剪子利索地在中村 头上活动开来,一簇簇头发纷纷落到地上,也就片刻工夫,中村前后就像换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