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 语文试题 第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依偎(wi)脾脏(p1)一服药(fu)正当防卫(dang) B.探戈(tn)糅合(rou)鼓上蚤(zao)谆谆告诫(zhn) C.飞碟(die)夹层(ji)乐陶陶(tao)戎马倥偬(kng) D.劈柴(p)片酬(pin)老两口(ling)蝇头微利(ying)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在民间不断传播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性。这 种是展示和陈列,而是“文化育人”的生长力和感染力,一定在大众的成 长中留下过深刻的。央视最新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将音乐和文学、 传统和时尚、欣赏和鉴赏都进行了高度统一。透过它,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颗珠子 在闪光,从谭维维的《墨梅》到尚雯婕的《木兰诗》,风雅高洁的中国风骨,在 中西合璧的音乐混搭之下强塑起的中国乐派,彰显着一股 的大国气 象,让观众为之心潮澎湃,就像“歌”与“诗”的一出出时代交响。 A.给养记忆声势浩大波澜壮阔 B.滋养印记大气磅礴海纳百川 滋润痕迹气贯长虹百川归海 D.润泽印象包罗万象气吞山河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天津鼓楼博物馆展 出《烽火里程》等专题连环画作品,以精炼的图文、生动细腻又不乏粗犷的笔触, 艺术地再现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B.对农民工和双创人员等群体的就医问题,人社部将通过简化备案流程、扩大 基层医疗机构联网服务区域、建立快速发放社保卡机制等方式来逐步改善,加以 解决。 C.春节假期,全国路网运行总体正常有序,据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 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及各大中城市出入口收费站通 行状况基本良好 D.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进口钢铝征收重税 后,欧盟准备对美国的一些主流品牌采取报复措施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分别代表每季的第一、二、三个月,如陶 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秋的 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刺配沧州,这里的“刺配”指的是脸上刺字 发往远地充军。“刺”,是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 色。 C.“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 家的奢华活,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乐器和装饰品
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 2018 届高三下学期毕业班联考(一) 语文试题 第卷(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一、(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依偎(wi) 脾脏(pí) 一服药(fù) 正当防卫(dàng) B.探戈(tn) 糅合(róu) 鼓上蚤(zào) 谆谆告诫(zhn) C.飞碟(dié) 夹层(ji) 乐陶陶(táo) 戎马倥偬(kng) D.劈柴(p) 片酬(pin) 老两口(ling) 蝇头微利(yíng)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在民间不断传播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性。这 种_____是展示和陈列,而是“文化育人”的生长力和感染力,一定在大众的成 长中留下过深刻的______。央视最新推出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将音乐和文学、 传统和时尚、欣赏和鉴赏都进行了高度统一。透过它,我们仿佛看到了一颗珠子 在闪光,从谭维维的《墨梅》到尚雯婕的《木兰诗》,风雅高洁的中国风骨,在 中西合璧的音乐混搭之下强塑起_____的中国乐派,彰显着一股_____的大国气 象,让观众为之心潮澎湃,就像“歌”与“诗”的一出出时代交响。 A.给养 记忆 声势浩大 波澜壮阔 B.滋养 印记 大气磅礴 海纳百川 C.滋润 痕迹 气贯长虹 百川归海 D.润泽 印象 包罗万象 气吞山河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 120 周年,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天津鼓楼博物馆展 出《烽火里程》等专题连环画作品,以精炼的图文、生动细腻又不乏粗犷的笔触, 艺术地再现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B.对农民工和双创人员等群体的就医问题,人社部将通过简化备案流程、扩大 基层医疗机构联网服务区域、建立快速发放社保卡机制等方式来逐步改善,加以 解决。 C.春节假期,全国路网运行总体正常有序,据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 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及各大中城市出入口收费站通 行状况基本良好。 D.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容克表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进口钢铝征收重税 后,欧盟准备对美国的一些主流品牌采取报复措施。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分别代表每季的第一、二、三个月,如陶 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秋的 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刺配沧州,这里的“刺配”指的是脸上刺字, 发往远地充军。“刺”,是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 色。 C.“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 家的奢华活,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乐器和装饰品
D.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变徵”是徵的变调,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羽,声调 激越。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明以止,人以化成 中国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文”。“人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可 以看到它最初是跟“天文”相对提出来的,在古籍《周易》的《贲卦·彖传》中 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个文, 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后面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对天文的考察,可以看到一年四 季的变化;通过人文,就可以教化天下,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所以,中国文化 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那么,用人文的方法来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究竟要变成什么?就是把人们的恶 习等各种各样不好的东西化掉,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什么叫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大学》、《论语》、《孟子》都特别讲 到,做人一定要懂得“止”,知道止于何处。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份了 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怎样达 到这个“止”呢?那就是靠文明,所以叫“文明以止” 文化”这个词最初跟“物化”相对,文化是用文的方式去变化,物化是用物的 方式去改变。文明呢,就是相对于野蛮、原始质朴而言,用文来明。《论语》中 有这样一段话:“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中国文化里,文明就是教化,而教化的核心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自己的身份 不光明白自己的身份,还要认同自己的身份;不光认同自己的身份,还要以此规 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所以,通过教化,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规范人的言行举止,去改变很多不良的 社会习俗,来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这就是中国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而教化的 对象就是人,以人为本。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体会到这一最简单的道理。在家里,如果 家长要求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尽职尽责,那么这个家庭一定很和谐。一个企业、 个部门里面,如果每个人尽职尽责的话,那么这个单位、部门也一定是有序和 谐的 我们现在常常念《三字经》。《三字经》一开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 性中的恶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性中的善没有得到发扬,才会出现恶。《荀 子·礼论》有言:“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 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人有各种欲望,一旦求而不得,那么争夺和混乱 将会时有发生。要让社会每个成员的合理欲求都能得到满足,那就必须制定一种 规则,这就是礼的起源。要让这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就必须制定礼来加 以教育。 礼不是强制性的,不是通过外界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古论里面讲人与人之间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种人际关系,这里面 父子、夫妇、长幼、朋友都是自然的关系,君臣关系是上下关系,但也可以在某 种意义上转化成内在的自然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理念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关系是不能颠 倒的。一个人上有老、下有小,就有两个身份:在子女面前是父母,在父父母面
D.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变徵”是徵的变调,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羽,声调 激越。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文明以止,人以化成 中国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文”。“人文”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可 以看到它最初是跟“天文”相对提出来的,在古籍《周易》的《贲卦·彖传》中 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个文, 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后面的意思是,我们通过对天文的考察,可以看到一年四 季的变化;通过人文,就可以教化天下,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所以,中国文化 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 那么,用人文的方法来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究竟要变成什么?就是把人们的恶 习等各种各样不好的东西化掉,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什么叫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大学》、《论语》、《孟子》都特别讲 到,做人一定要懂得“止”,知道止于何处。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份了 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那么怎样达 到这个“止”呢?那就是靠文明,所以叫“文明以止”。 “文化”这个词最初跟“物化”相对,文化是用文的方式去变化,物化是用物的 方式去改变。文明呢,就是相对于野蛮、原始质朴而言,用文来明。《论语》中 有这样一段话:“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在中国文化里,文明就是教化,而教化的核心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自己的身份; 不光明白自己的身份,还要认同自己的身份;不光认同自己的身份,还要以此规 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所以,通过教化,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规范人的言行举止,去改变很多不良的 社会习俗,来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这就是中国人文教育的意义所在。而教化的 对象就是人,以人为本。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体会到这一最简单的道理。在家里,如果 家长要求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能尽职尽责,那么这个家庭一定很和谐。一个企业、 一个部门里面,如果每个人尽职尽责的话,那么这个单位、部门也一定是有序和 谐的。 我们现在常常念《三字经》。《三字经》一开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 性中的恶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性中的善没有得到发扬,才会出现恶。《荀 子·礼论》有言:“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 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人有各种欲望,一旦求而不得,那么争夺和混乱 将会时有发生。要让社会每个成员的合理欲求都能得到满足,那就必须制定一种 规则,这就是礼的起源。要让这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就必须制定礼来加 以教育。 礼不是强制性的,不是通过外界来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古论里面讲人与人之间有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五种人际关系,这里面 父子、夫妇、长幼、朋友都是自然的关系,君臣关系是上下关系,但也可以在某 种意义上转化成内在的自然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理念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关系是不能颠 倒的。一个人上有老、下有小,就有两个身份:在子女面前是父母,在父父母面
前是子女。每个人必须认同自己的身份,只有认同了自己的身份,才知道在什么 场合是什么身份,该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转自“国际儒学联合会”原载于《中国民族报》) 5.下列选项中,关于“人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人们通过对天文的考察,来捕捉四季的变化:通过“人文”的作用来教化, 让社会发生变化。 B.“文化”与“物化“两者是相对统一的,它们是用文和物的方式不断发展变 化。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质朴来说的,用文来明 C.文明以止,这就是人文。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应知道止在哪里,若想达到“止” 的地步,就得依靠文明。 D.“人文”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用人文的方法把人们的恶习等各种各样 不好的东西化掉,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文化里,文明即教化,教化的中心是让每个人不仅清楚自己的身份, 还要认同自己的身份,更要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B.家庭中,每个成员尽职尽责,家庭就会和谐。在企业、部门里面,每个职工 尽职尽责,这个单位、部门就会有序和谐。 C.“人文”一词,最初是与“天文”相对提出来的,在《周易》中就有相关的 解读。《论语》中,又有对文明和教化的分析,正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四书”中均特别提到,做人要知止。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份了解自 己应尽的义务,做本分该做的事情。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身为社会人,我们要清楚人文教化与社会和谐进步之间的关系,正如天文学 家清楚一年四季的变化一样,因为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精神得以体现的需要。 B.人们在社会的交往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 四种关系都属于自然关系。君臣虽然是上下关系,但从本质来说也从属于自然关 系 C.当今社会,每位公民的合理欲求都应该得到满足,这就要求人们制定相关的 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逐渐形成礼 D.《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性中的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因为善没有得到发扬,才会出现恶。人的各种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就一定会发 生争夺,甚至出现混乱。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虞舜者,名曰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 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 匪有解。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 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 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 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 都。尧乃赐舜締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
前是子女。每个人必须认同自己的身份,只有认同了自己的身份,才知道在什么 场合是什么身份,该遵循一些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转自“国际儒学联合会”原载于《中国民族报》) 5.下列选项中,关于“人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通过对天文的考察,来捕捉四季的变化:通过“人文”的作用来教化, 让社会发生变化。 B.“文化”与“物化“两者是相对统一的,它们是用文和物的方式不断发展变 化。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质朴来说的,用文来明。 C.文明以止,这就是人文。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应知道止在哪里,若想达到“止” 的地步,就得依靠文明。 D.“人文”是中国文化最突出的特点。用人文的方法把人们的恶习等各种各样 不好的东西化掉,最终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文化里,文明即教化,教化的中心是让每个人不仅清楚自己的身份, 还要认同自己的身份,更要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B.家庭中,每个成员尽职尽责,家庭就会和谐。在企业、部门里面,每个职工 尽职尽责,这个单位、部门就会有序和谐。 C.“人文”一词,最初是与“天文”相对提出来的,在《周易》中就有相关的 解读。《论语》中,又有对文明和教化的分析,正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D.“四书”中均特别提到,做人要知止。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份了解自 己应尽的义务,做本分该做的事情。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为社会人,我们要清楚人文教化与社会和谐进步之间的关系,正如天文学 家清楚一年四季的变化一样,因为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根本 精神得以体现的需要。 B.人们在社会的交往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 四种关系都属于自然关系。君臣虽然是上下关系,但从本质来说也从属于自然关 系。 C.当今社会,每位公民的合理欲求都应该得到满足,这就要求人们制定相关的 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逐渐形成礼。 D.《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说的是人性中的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是因为善没有得到发扬,才会出现恶。人的各种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就一定会发 生争夺,甚至出现混乱。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虞舜者,名曰重华。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 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 匪有解。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 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 事舜亲戚,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 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 都。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
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 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 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 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 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 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瞍顽,母嚣,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尽 孝道,以供养瞽瞍。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 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 器不苦窳;渔于雷泽,雷泽之渔者分均。及立为天子,天下化之,蛮夷率服 (《新序·杂事一》) 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 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 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节选自《说苑·君道篇》) 【注】苦窳(y):粗糙质劣。嚣(yin):愚蠢奸诈 8.对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以笃谨,匪有解解:懈怠 B.去,得不死去:离开 C.历山之耕者让畔畔:通“叛”,背叛 D.天下化之,蛮夷率服率:全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一年而所居成聚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及立为天子,天下化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表现舜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 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 尧乃赐舜締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 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 A. B. C. D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 /可谓至孝矣 B.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 慕可谓至孝矣 C.瞽瞍与象为浚并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 慕可谓至孝矣 D.瞽瞍与象为没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 可谓至孝矣
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 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 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 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 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 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父瞽瞍顽,母嚣,及弟象傲,皆下愚不移。舜尽 孝道,以供养瞽瞍。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 十犹婴儿慕可谓至孝矣。故耕于历山,历山之耕者让畔;陶于河滨,河滨之陶者, 器不苦窳;渔于雷泽,雷泽之渔者分均。及立为天子,天下化之,蛮夷率服。 (《新序·杂事一》) 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 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 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节选自《说苑·君道篇》) 【注】苦窳(y):粗糙质劣。嚣(yín):愚蠢奸诈 8.对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以笃谨,匪有解 解:懈怠 B.去,得不死 去:离开 C.历山之耕者让畔 畔:通“叛”,背叛 D.天下化之,蛮夷率服 率:全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舜乃以两笠自扦而下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一年而所居成聚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及立为天子,天下化之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D.因此险也,所以不服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表现舜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 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 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 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 A. B. C. D.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 /可谓至孝矣 B.瞽瞍与象/为浚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 慕可谓至孝矣 C.瞽瞍与象为浚并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 慕可谓至孝矣 D.瞽瞍与象为没井涂廪之谋/欲以杀舜/舜孝益笃出/田则号泣/年五十犹婴儿慕/ 可谓至孝矣
12.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五帝本纪》一段中,尧在得知舜很孝顺,又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后, 为了进一步考察舜,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让9个儿子和舜共处。舜顺利地通 过了尧的各种考察 B.《史记·五帝本纪》《新序·杂事一》两段,作者都采用反衬的手法来突出 舜恪守孝道。 C.《说苑·君道篇》一段,在舜和禹的比照中,突出武力征服无以服民,行德 喻教终以化民的道理。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以“和”为贵的舜的内容,但体裁有别,语言风格迥 异,人物性格亦各有侧重。 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3分) (2)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3分) (3)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2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按要求作答。(8分) 咏滇茶 [清]陈维崧 秾春冶叶朱门里,弄东风红妆初试 残莺天气香棉坠,惆怅最宜著此。 见多少江南桃李,斜阳外翩翩自喜。 异乡花卉伤心死,目断昆明万里 【注释】作者是明末清初人。 (1)分析前四句展现了怎样富有变化的图景。(2分) (2)赏析“见多少江南桃李,斜阳外翩翩自喜”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3 分) (3)词作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一分,共5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 (4)曹操《短歌行》中以鸟比作贤才,表达贤才无所依托、渴望寻求明主的诗 句是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別》中以赤城作对比衬托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丢失的小巷 朱成玉 狭长狭长的小巷是城市的咽喉,咽不下大悲大喜,吐不出豪言壮语。只有锅碗孤 盆碰撞到一块儿,交织出普通人的命运交响
12.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五帝本纪》一段中,尧在得知舜很孝顺,又有治理天下的才干后, 为了进一步考察舜,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让 9 个儿子和舜共处。舜顺利地通 过了尧的各种考察。 B.《史记·五帝本纪》《新序·杂事一》两段,作者都采用反衬的手法来突出 舜恪守孝道。 C.《说苑·君道篇》一段,在舜和禹的比照中,突出武力征服无以服民,行德 喻教终以化民的道理。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以“和”为贵的舜的内容,但体裁有别,语言风格迥 异,人物性格亦各有侧重。 第卷(非选择题 共 114 分) 四、(21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3 分) (2)昔者,舜自耕稼陶渔而躬孝友。(3 分) (3)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2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词,按要求作答。(8 分) 咏滇茶 [清]陈维崧 秾春冶叶朱门里,弄东风红妆初试。 残莺天气香棉坠,惆怅最宜著此。 见多少江南桃李,斜阳外翩翩自喜。 异乡花卉伤心死,目断昆明万里。 【注释】作者是明末清初人。 (1)分析前四句展现了怎样富有变化的图景。(2 分) (2)赏析“见多少江南桃李,斜阳外翩翩自喜”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3 分) (3)词作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一分,共 5 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2)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曹操《短歌行》中以鸟比作贤才,表达贤才无所依托、渴望寻求明主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赤城作对比衬托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丢失的小巷 朱成玉 狭长狭长的小巷是城市的咽喉,咽不下大悲大喜,吐不出豪言壮语。只有锅碗孤 盆碰撞到一块儿,交织出普通人的命运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