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贴近生活 【例文一】 友情 友情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 历、地位和处境。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 的默契。 古人的一些友情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晋国上大夫(很高 的一个官职)俞伯牙,有一珍贵的五弦琴。有一天他乘船游览江山之时弹起,琴 弦忽然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后发现是有人在岸上听琴。于是招此听琴人上船, 见他是一个樵夫,便很轻视。没想到这个樵夫其实胸装才学无数,对他所弹的曲 子、所弹的琴都了如指掌,于是说“你对于音乐的道理十分明白,但如果我弹一 曲,心中想着的事情,你能知道吗?”俞伯牙将断弦重整,想着高山,弹了一曲, 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想着流水弹了一曲,樵 夫又赞道“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大惊,推琴而起,施以宾客之礼,问 樵夫姓名,答姓钟名徽字子期,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俞伯牙总算找到了知音,邀 子期留下,子期要尽孝道而不肯,于是两人结为兄弟,伯牙赠钟子期很多黄金, 约来年仲秋再见,洒泪而别。 等到了来年的仲秋,俞伯牙又在江边等钟子期,却没有等着。他弹奏一曲, 发现商弦凄切,感到子期没来的原因,不是父丧,就是母亡。于是询问着找到了 子期家,见一老者,是钟子期的父亲。老者哭着说,子期用所赠黄金,买书攻读 日夜辛勤,却心力耗费,染病于百日之前亡故了。俞伯牙听后放声大哭,在子期 墓前悲奏一曲,却被周围不识音律的观看的人所耻笑,它们只知道琴声是用来取 乐的。俞伯牙割断琴弦,将琴摔向祭石,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 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由此可见友情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 上的默契
一、选材贴近生活 【例文一】 友 情 友情是一种很美妙的东西,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 历、地位和处境。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 的默契。 古人的一些友情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春秋战国时,晋国上大夫(很高 的一个官职)俞伯牙,有一珍贵的五弦琴。有一天他乘船游览江山之时弹起,琴 弦忽然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后发现是有人在岸上听琴。于是招此听琴人上船, 见他是一个樵夫,便很轻视。没想到这个樵夫其实胸装才学无数,对他所弹的曲 子、所弹的琴都了如指掌,于是说:“你对于音乐的道理十分明白,但如果我弹一 曲,心中想着的事情,你能知道吗?”俞伯牙将断弦重整,想着高山,弹了一曲, 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想着流水弹了一曲,樵 夫又赞道:“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大惊,推琴而起,施以宾客之礼,问 樵夫姓名,答姓钟名徽字子期,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俞伯牙总算找到了知音,邀 子期留下,子期要尽孝道而不肯,于是两人结为兄弟,伯牙赠钟子期很多黄金, 约来年仲秋再见,洒泪而别。 等到了来年的仲秋,俞伯牙又在江边等钟子期,却没有等着。他弹奏一曲, 发现商弦凄切,感到子期没来的原因,不是父丧,就是母亡。于是询问着找到了 子期家,见一老者,是钟子期的父亲。老者哭着说,子期用所赠黄金,买书攻读, 日夜辛勤,却心力耗费,染病于百日之前亡故了。俞伯牙听后放声大哭,在子期 墓前悲奏一曲,却被周围不识音律的观看的人所耻笑,它们只知道琴声是用来取 乐的。俞伯牙割断琴弦,将琴摔向祭石,叹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 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由此可见友情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 上的默契
【点评】 本文在选材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作者从历史人物中来选材,但这种材料是 人人尽知的,对于读者来说没有太多的新意,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这篇作 文也很难从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另外文章的选材也不符合“请联系自己的生 活以友情′为话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的要求。 【例文二】 哦,那只小船 林给我来了一封信。直到这时,我才从沉闷枯燥的心情中挣脱出来,想起那 个折船的少女。 与林相识在一个雨天。那天,我湿漉漉地赶到市少年宫上音乐辅导课,已经 迟到了。室内找不到空位,我十分尴尬地四处张望。旁边一位长得挺清秀的小女 孩儿拉了拉我的衣角并向内挪了挪示意我坐下。我十分欣喜地坐下,有几次想对 她说些什么,可一看她发亮的黑眼晴盯着黑板专注听讲的神态,又止住了, 下课后,我们聊了起来。她让我称呼她“林”。说着话,她随手拿过桌上的白 纸折了只小船,我们欢呼着出了教室。外面雨已经停了,地上积了不少水,林把 小船放在地上的秋水中,让它在风雨中飘荡着。 喜欢吗?”她问我。 我点了点头,又说“但又何必让这小小的船儿去承受太多的风浪呢? 林笑着说不给风浪怎会有归航的欢乐?” 我慢慢地说:“这是不是有点像…” 生活?”林抢着说。我们相视而笑。原来,我们都是喜欢《少女》的少女 别后的许多日子里,我很长时间都没有到少年宫接受辅导,整天除了上课, 做作业,就是吃饭,睡觉,整个人昏沉沉地捱着日子。直到今天,收到林的信
【点评】 本文在选材上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作者从历史人物中来选材,但这种材料是 人人尽知的,对于读者来说没有太多的新意,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这篇作 文也很难从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另外文章的选材也不符合“请联系自己的生 活以‘友情’为话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作文”的要求。 【例文二】 哦,那只小船 林给我来了一封信。直到这时,我才从沉闷枯燥的心情中挣脱出来,想起那 个折船的少女。 与林相识在一个雨天。那天,我湿漉漉地赶到市少年宫上音乐辅导课,已经 迟到了。室内找不到空位,我十分尴尬地四处张望。旁边一位长得挺清秀的小女 孩儿拉了拉我的衣角并向内挪了挪示意我坐下。我十分欣喜地坐下,有几次想对 她说些什么,可一看她发亮的黑眼晴盯着黑板专注听讲的神态,又止住了。 下课后,我们聊了起来。她让我称呼她“林”。说着话,她随手拿过桌上的白 纸折了只小船,我们欢呼着出了教室。外面雨已经停了,地上积了不少水,林把 小船放在地上的秋水中,让它在风雨中飘荡着。 “喜欢吗?”她问我。 我点了点头,又说:“但又何必让这小小的船儿去承受太多的风浪呢?” 林笑着说:“不给风浪怎会有归航的欢乐?” 我慢慢地说:“这是不是有点像……” “生活?”林抢着说。我们相视而笑。原来,我们都是喜欢《少女》的少女。 别后的许多日子里,我很长时间都没有到少年宫接受辅导,整天除了上课, 做作业,就是吃饭,睡觉,整个人昏沉沉地捱着日子。直到今天,收到林的信
我才像是从沉睡中惊醒 打开信封,一只纸叠的洁白的小船掉了出来。哦,那只小船!我心中涌起了 种温馨的感觉,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清醒地自信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去 【点评】 本文选材很不一般,作者着眼于生活,从生活中的一次经历写起,通过很普 通的一件交往小事,作者却发掘出了人与人之间应多一点爱、多一点友情和帮助 这一深刻的主题。这篇习作表明我们写作文完全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对这些小事进行深入思考,照样可以写出立意深刻新颖的作文来。 【启示】 很多同学一到写作文时就会挠头皮,他们总会为无内容可写而烦恼。我要告 诉你,这大可不必!同学们之所以在选材时出现上述问题,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同学们选材的方法不对,没有把眼光放入生活中去,没有从现实生活中来选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就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 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材料来源于生活,只要 我们把目光放在生活中,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选材,你会发现生活中有我们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之源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某些小事而有所触动,甚至动情,这些 小事很可能是写作的好材料。火车站上,父亲越过铁轨为远行的儿子买橘子,这 无疑是一件小事,但朱自清就在这件事上动了情,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背影》 山城的小竹楼里,小女孩儿爬上了竹凳打电话,为母亲请来医生,冰心为此动了 情,于是我们看到了让人感动的《小橘灯》。所以,选材实际上就是回顾自己的 生活,找出自己的生活积累,从中挑选出一些符合题目要求的又曾经引起过自己 深切感受的小事,作为写作文的材料。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生活中有许多关心你、爱护你的师长, 有那么多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在你的周围每天发生着无数的小事,你应该用
我才像是从沉睡中惊醒。 打开信封,一只纸叠的洁白的小船掉了出来。哦,那只小船!我心中涌起了 一种温馨的感觉,我知道,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清醒地自信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去。 【点评】 本文选材很不一般,作者着眼于生活,从生活中的一次经历写起,通过很普 通的一件交往小事,作者却发掘出了人与人之间应多一点爱、多一点友情和帮助 这一深刻的主题。这篇习作表明,我们写作文完全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 对这些小事进行深入思考,照样可以写出立意深刻新颖的作文来。 【启示】 很多同学一到写作文时就会挠头皮,他们总会为无内容可写而烦恼。我要告 诉你,这大可不必!同学们之所以在选材时出现上述问题,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同学们选材的方法不对,没有把眼光放入生活中去,没有从现实生活中来选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就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 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由此可以看出,材料来源于生活,只要 我们把目光放在生活中,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选材,你会发现生活中有我们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之源。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某些小事而有所触动,甚至动情,这些 小事很可能是写作的好材料。火车站上,父亲越过铁轨为远行的儿子买橘子,这 无疑是一件小事,但朱自清就在这件事上动了情,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背影》。 山城的小竹楼里,小女孩儿爬上了竹凳打电话,为母亲请来医生,冰心为此动了 情,于是我们看到了让人感动的《小橘灯》。所以,选材实际上就是回顾自己的 生活,找出自己的生活积累,从中挑选出一些符合题目要求的又曾经引起过自己 深切感受的小事,作为写作文的材料。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生活中有许多关心你、爱护你的师长, 有那么多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在你的周围每天发生着无数的小事,你应该用
真诚、善良和敏税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如果你能这样去做,不仅能逐步发现 作文的材料实在是很多的,你还会感受到生活是那么美好 二、注重细节描写 【例文三】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的视线,在那一刻,落在了一双手上… 母亲送我去学校。 我走出家门,手上拎着一只沉重的大包。可我并未觉得它有多重,也许我是 在等待,等待有人为我解脱。母亲匆匆地锁好门,看见我手上的大包连忙接了过 去,也许这便是我的等待 母亲歪斜着(瘦弱的)身子,脚步也略带凌乱。她的两只手奋力地抓着大包, 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一(似乎因为这过重的负荷而愤怒反抗,象要挣脱皮肤的束 缚。她的两只手不停地交换着,趁着那交换的瞬间缓解压力,每次交换,母亲的 脚步总有些踉跄。母亲紧咬着牙齿,)几缕发丝仿佛为了掩饰她紧皱的眉头而滑 落到额前,浸湿在汗水里…… “要我帮你吗?”(我双手抄在裤子口袋里,保持着很“酷”的样子,带 着点怜悯的神情。) “不用了,你先走吧。”(母亲微笑着说,那笑里似乎还包含了点别的东西, 好像有感激,有抱歉,还有点受宠若惊。) 要我帮你吗?是的,我的确是这么说的。包里全是我要用的东西,可我却问 要我帮你吗” 我们来到马路前,对面的红灯正一闪一闪的,随即跳向黄灯。 母亲松了一只拎包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清晰地,我感觉到她的手在 微微颤抖,)摸到了她手上还有深深勒下去的痕迹,是拎包时留下的吗?我好想 问她疼吗,可我知道我不会开口。(就算开了口,她也会说不疼。)
真诚、善良和敏税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如果你能这样去做,不仅能逐步发现 作文的材料实在是很多的,你还会感受到生活是那么美好。 二、注重细节描写 【例文三】 我想握住你的手 我的视线,在那一刻,落在了一双手上…… 母亲送我去学校。 我走出家门,手上拎着一只沉重的大包。可我并未觉得它有多重,也许我是 在等待,等待有人为我解脱。母亲匆匆地锁好门,看见我手上的大包连忙接了过 去,也许这便是我的等待。 母亲歪斜着(瘦弱的)身子,脚步也略带凌乱。她的两只手奋力地抓着大包, 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似乎因为这过重的负荷而愤怒反抗,象要挣脱皮肤的束 缚。她的两只手不停地交换着,趁着那交换的瞬间缓解压力,每次交换,母亲的 脚步总有些踉跄。母亲紧咬着牙齿,)几缕发丝仿佛为了掩饰她紧皱的眉头而滑 落到额前,浸湿在汗水里…… “要我帮你吗?”(我双手抄在裤子口袋里,保持着很“酷”的样子,带 着点怜悯的神情。) “不用了,你先走吧。”(母亲微笑着说,那笑里似乎还包含了点别的东西, 好像有感激,有抱歉,还有点受宠若惊。) 要我帮你吗?是的,我的确是这么说的。包里全是我要用的东西,可我却问 “要我帮你吗”。 我们来到马路前,对面的红灯正一闪一闪的,随即跳向黄灯。 母亲松了一只拎包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清晰地,我感觉到她的手在 微微颤抖,)摸到了她手上还有深深勒下去的痕迹,是拎包时留下的吗?我好想 问她疼吗,可我知道我不会开口。(就算开了口,她也会说不疼。)
上了汽车,母亲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用暴着青筋的手,)把包放在了我旁 边的座位上,(说:“好好看着,下车别忘了。”)我把脸侧过去,望向窗外 她用手为我理着(吹乱的)头发,(偶尔碰到我光滑的额头,我觉得好像有 针在轻轻刺我。〕我的视线落在了她那双手上。(暗淡的,黑瘦的,粗糙的,僵 硬的,疲劳的…… 母亲,为何你的手沧桑成这样? 汽车开始缓缓行驶,窗外你的身影渐渐模糊,隐约看见你在对我挥手。(我 好想握住你的手,好想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我终于知道,母亲毫无保留地努力着,要让我感到幸福。(而我,把母亲的 付出看作理所当然,不动声色地接受着深沉的爱,连一个笑脸、一句温柔的话语 也吝于给母亲。我好恨,我好悔,)母亲,我想握住你的手,握住你那给与我幸 福的“手”! (下次,我一定要握住你的手。) 【点评】 原文选材来自生活实际,叙事简洁,个别地方也能打动读者,但因为缺少对 手”的细节描写,感情转变铺垫不够,削弱了感人的效果,字数也严重不足。 修改文重点添加了三处描写:母亲拎包时的手、母亲拉我过马路时的手、母 亲为我理头发的手,通过细致形象的细节,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含辛茹 苦,感受到了母亲的博大胸襟,这些和结尾添加的扣题语句,共同突出了“想握 手”的原因 【例文四】 我们的心近了 那年暑假,我和山参加了一个夏令营组织,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到了营 地,我们穿上军装,便开始了我们的新体验
上了汽车,母亲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用暴着青筋的手,)把包放在了我旁 边的座位上,(说:“好好看着,下车别忘了。”)我把脸侧过去,望向窗外。 她用手为我理着(吹乱的)头发,(偶尔碰到我光滑的额头,我觉得好像有 针在轻轻刺我。)我的视线落在了她那双手上。(暗淡的,黑瘦的,粗糙的,僵 硬的,疲劳的……) 母亲,为何你的手沧桑成这样? 汽车开始缓缓行驶,窗外你的身影渐渐模糊,隐约看见你在对我挥手。(我 好想握住你的手,好想紧紧地握住你的手。) 我终于知道,母亲毫无保留地努力着,要让我感到幸福。(而我,把母亲的 付出看作理所当然,不动声色地接受着深沉的爱,连一个笑脸、一句温柔的话语 也吝于给母亲。我好恨,我好悔,)母亲,我想握住你的手,握住你那给与我幸 福的“手”! (下次,我一定要握住你的手。) 【点评】 原文选材来自生活实际,叙事简洁,个别地方也能打动读者,但因为缺少对 “手”的细节描写,感情转变铺垫不够,削弱了感人的效果,字数也严重不足。 修改文重点添加了三处描写:母亲拎包时的手、母亲拉我过马路时的手、母 亲为我理头发的手,通过细致形象的细节,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母亲的含辛茹 苦,感受到了母亲的博大胸襟,这些和结尾添加的扣题语句,共同突出了“想握 手”的原因。 【例文四】 我们的心近了 那年暑假,我和山参加了一个夏令营组织,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到了营 地,我们穿上军装,便开始了我们的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