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3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晓战随金鼓 ,正是河豚欲上时。 (3)绿杨烟外晓寒轻, (4)往者不可谏 思而不学则殆 (6)树德务滋 (7)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弹拨者 是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8)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表达了诗人为 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生命的盟发总是让人惊喜。一粒种子植入土壤,大地就会为它长出一片翠绿;一片 云彩juan()恋天空,天空就会为它洒下侵润的雨滴。万物将美好的愿望交给世界,世界 便呈献给它们盎然与peng()勃。是的,你送出一份祝福,你就会一定得到一份爱的馈赠, 也一定会得到一份幸福的恩 chong() (1)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juan()恋 g()勃 恩 chong()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夏夜,月光(),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床角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 入梦。梦里,月下的花儿静静()。 A.皎洁安宁香甜开放B.洁净安宁恬淡开放 C.皎洁寂静香甜绽放D.洁净寂静恬淡绽放 4.下列句子不属于病句的一项是(2分)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5.概括下面文段的基本信息。(不超过10个字)(2分) 目前世界上己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70多万种。本世纪80年代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 种生物灭绝,从1990年开始,平均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到2000年,估计有100万种生物 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6.名著阅读(5分) (1)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2分)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 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1 2011 年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总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 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⑴晓战随金鼓, 。 ⑵ , 正是河豚欲上时。 ⑶绿杨烟外晓寒轻, 。 ⑷往者不可谏, 。 ⑸ ,思而不学则殆。 ⑹树德务滋, 。 ⑺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弹拨者, 是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⑻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 , 。”表达了诗人为 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 分) 生命的盟发总是让人惊喜。一粒种子植入土壤,大地就会为它长出一片翠绿;一片 云彩 juàn( )恋天空,天空就会为它洒下侵润的雨滴。万物将美好的愿望交给世界,世界 便呈献给它们盎然与 péng( )勃。是的,你送出一份祝福,你就会一定得到一份爱的馈赠, 也一定会得到一份幸福的恩 chǒng( )。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juàn( )恋 péng( )勃 恩 chǒng( ) ⑵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 分) 改为 改为 3.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夏夜,月光( ),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床角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 ) 入梦。梦里,月下的花儿静静( )。 A.皎洁 安宁 香甜 开放 B.洁净 安宁 恬淡 开放 C.皎洁 寂静 香甜 绽放 D.洁净 寂静 恬淡 绽放 4.下列句子不属于病句的一项是(2 分) ( ) A.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C.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D.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5.概括下面文段的基本信息。(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 170 多万种。本世纪 80 年代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 种生物灭绝,从 1990 年开始,平均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到 2000 年,估计有 100 万种生物 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6.名著阅读(5 分) ⑴阅读选自名著《水浒》中的一段文字,做后面的题目(2 分)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 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 情节: (2)《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 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请问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破灭后,他最终 变成一个怎样的人?(3分) 7.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一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条词 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缘自小说家米 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 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 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 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 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 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 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 (1)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生活方式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 乙方认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不超过80字)(4分) (2)看了这则材料后,如果就“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一次社会调查,并形成报告, 你认为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有用素材?请写出其中一点。(示例除外,2分) 示例:人们对现今生活方式的满意度。 8.口语交际(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 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 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1分)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2分) 、阅读与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2
2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人物: 情节: ⑵《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原本以为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他的梦想,为了这个梦 想他一次次与命运抗争,却以惨败告终。请问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梦想破灭后,他最终 变成一个怎样的人?(3 分) 7.综合性学习(6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 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 171 条词 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缘自小说家米 兰• 昆德拉的小说《 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 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 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 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 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 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 8 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 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 (1) 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生活方式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 乙方认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不超过 80 字)( 4 分) (2) 看了这则材料后,如果就“现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一次社会调查,并形成报告, 你认为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有用素材?请写出其中一点。(示例除外,2 分) 示例:人们对现今生活方式的满意度。 8.口语交际(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 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 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 呀!” (1)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1 分) (2)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2 分) 二、阅读与理解(55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9—10 题。(5 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 分)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中领悟到 了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1-15题。(15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 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 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干余,卒数 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 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 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 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日:“伙颐⑩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 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 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孑。 ③颛( zhuan):独一,专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比至陈 ②或说陈王曰: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3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中领悟到 了什么?(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 11—15 题。(15 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 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 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 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 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 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 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 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 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 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①比至陈: ②或说陈王曰: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3.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 分)
1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3分)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1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 什么启示?(4分) 答 ①原因: ②启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6-19题。(15分)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 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 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 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 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 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 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 一个末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 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 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 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②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 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
4 1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3 分)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1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 什么启示?(4 分) 答: ①原因: ②启示: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6—19 题。(15 分) 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① 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 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 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 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 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画家那样迎合 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 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画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 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 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 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海德堡大学以 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② 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 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
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 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 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 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 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 科学的良心? ③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 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 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 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适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 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 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 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16.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 屋”象征 中心论点是 。(6分) 17.第①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 活,但他们又分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2分) 18.第③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4分) 19.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 阅读感悟谈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3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20分) 窗前的母亲
5 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 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 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 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 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 科学的良心? ③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 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 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顶 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 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 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 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16. 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茅 屋”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 。(6 分) 17. 第①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 活,但他们又分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③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 阅读感悟谈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0—23 题。(20 分) 窗前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