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3结构单位构成的次级结构组合、联结而成的。如二段曲式,即由两个乐段(结构单位)联合组成。两个乐段分别为该曲式的两个次级结构。因此,次级结构即整体曲式下属局部的结构单位。在较复杂的曲式中,整体结构可作多层分级。这时第一层分级的次级结构本身即可能是由大于乐段的曲式来组成其结构单位,故而这个结构单位还可进一步分出它所下属的次级结构来。如在三部曲式中,第一层分级可分出三个结构单位,每个结构单位本身系由二段曲式或三段曲式构成。这些结构单位还可进一步分级,得出第二层分级的由乐段构成的最小次级结构。在更大型的复杂曲式中,其第一层分级的次级结构甚至本身就可能是一个复杂曲式,因而还可作多层的分级分析。由此可见,除乐段构成的一段曲式之外,结构单位是-个相对的概念,是用来划分曲式各层次级结构的概念。由乐段构成的次级结构称为段,为最底层的次级结构单位。由大于乐段的曲式构成的次级结构称为部,部本身还可分出下属层次的结构单位来。同理,次级结构也是相对概念,因为在分级的层次中,高一层的次级结构本身也是由它所下属的次级结构所组成。(三)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单位称为收拢性结构。相反,如果在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一首乐曲的最后终止部分,通常是用收拢性结构以求得稳定的结束(整体结构呈开放性的情况,应被看作例外但有时可能遇到)。而乐曲的非终结部分,根据构思的需要及音乐材料的特点,可以用开放性结构以求得继续发展的动力或促成与下个结构单位更紧密的连接与融合。需要注意的是,开放性及收拢性的概念,在曲式的整体与局部往往具有相对的功能意义。如一个建立在从属调性上的次级结构,当它以自身调性的完全终止收束时,从局部来看,它是收拢性的,但从整体来看,它并不停顿在主调的完全终止上,因而仍具有相对的开放性。把握这种相对性,对于分析曲式的整体调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四)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一首乐曲中,曲式的各组成部分由于所处地位及所起作用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曲式功能。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主题或若干主题)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在基本部分前后或若干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这些段落称为曲式的从属部分。在一些短小的乐曲中,不一定有从属部分,但在大型乐曲中,从属部分常是不可缺少的。在某些曲式中,从属部分基至成为该曲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奏鸣曲式中的连接部、结束部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从属部分与基本部分所起作用的区别只是相对而言的。从属部分也同样担负着音乐表现的任务,不过它在结构上通常依附于基本部分而存在罢了。但从属部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如某些大型乐曲的引子可能是拥有自已独立的主题的相当发展的段落,它自身可能就是由相当规模的曲式所构成。在奏鸣曲式中,有时极为发展的尾声甚至被称为第二展开部。总之,从属部分在曲式中的作用是不应忽视的。(五)曲式的调性布局一首简单的小曲,可能是单一调性贯彻始末的。但较为发展的乐曲通常会采用转调的手法,通过不同调性的矛盾形成推动音乐发展的动力并在色彩上形成对比。包含转调的乐曲的调性安排情况,称为调性布局。一首乐曲通常有个主要调性。主要调性在乐曲中居稳定地位,因此乐曲常是由主要调性
4第一章绪论开始,并在主要调性上结束。从属调性与主要调性相比较,总是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稳定性。从属调性的出现,总是形成曲式进一步发展的推动力。乐曲调性布局的情况是变化多端的,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但是,调性布局通常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T(主调)一一D(属方向调)一一S(下属方向调)一一T(主调)。当然,在具体的作品中,调性布局并不总是如此简单,而往往是比较曲折的。但总的框架大致会符合这一规律。下面这个例子,可以看作是这一调性布局公式的最直接明确的体现:例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Op.27No.2Allegretto La prima parte solamente una volta1这是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二乐章开始部分的主题乐段。这一乐段可分上下两句,每句各有两个乐节。四个乐节分别在不同的调性上,布局恰好是T—D—S—T。这个例子可以看成是调性布局规律的缩影。这种布局的合理性在于往属方向(D)的转调具有对主要调性强烈的离心倾向,而下属方向(S)调性的出现则具有向主要调性回归的趋势,给主调的重建以支持。不同的曲式类型,常有各自典型的调性布局的惯例。但这种惯例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调性布局方式的改变,往往与历史的风格演变有关。如在近现代作品中,调性布局就比较复杂多变,有时甚至会遇到完全不合常规的例子。分析者对于这类特例,应从作品内部去发现其特殊的规律,并作出解释。至于现代作品中的无调性音乐,由于槟弃调性的结构,当然不存在调性布局的问题,自当别论。无调性音乐有它自身的结构规律与法则,由于较为复杂,本教程将不予涉及。(六)结构的补充与扩充一个音乐结构单位可以运用补充或扩充的手法来延长其长度。补充是结构外部的延长,扩充则是结构内部的扩展。补充是在一个结构段落的结束终止式出现之后发生的。补充通常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如最后的乐句或终止式),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例4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2No.1第三乐章Allegretto帅-P
二、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F补充时上例为乐章开始处的主题乐段。该乐段在第12小节处以完全终止式结束,但后面又加了两小节终止式的重复而形成补充,以巩固这一转调乐段在下乐句中确立的新调(主调f小调的平行大调A大调)。补充可长可短。较长的补充可形成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结尾段落。与补充不同,扩充则是在一个结构单位内部发生的。所谓扩充,就是在本可以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使该结构的长度扩展。例5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53第一乐章dolceb0上例是贝多芬的《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结束部分的一个乐段。这个乐段本可在第7小节的属七和弦之后紧接主和弦终止。但作者有意将属七和弦重复,推迟终止的完成,从而将这个乐段扩展了4小节。更为常见的扩充是通过阻碍终止的和声手法来造成的。例6巴托克《献给孩子们(一)》之2AndantePdoice
6第一章绪论?9IPP羊上例的整体结构是乐段及其变化重复。最初呈示的乐段是8小节的方整结构。而变化重复时,本该结束的地方,和声不用属一一主的终止,人为地阻碍了段落的结束,从而使本来8小节的乐段扩充为21小节。扩充部分由于引进下属方向的离调的和声而使音乐内容变得丰富。补充及扩充的实例,在以后各章的分析谱例中还会遇到,因此这里不再引例。三、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法来组织并发展音乐材料,从而在音乐结构的整体方面形成的某种规律,我们称之为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基本的结构原则大致可归纳为下面五种(一)呼应原则呼应是最基本的结构原则,是音乐“语法”的基础。我们知道,任何事物几乎都是一分为二的。如生命运动的基本现象便是呼吸。人的呼吸便是由一呼一吸这一对矛盾运动所构成。音乐结构上的呼应,也正是这种矛盾运动的最基本的表现。音乐中的呼应现象,犹如提问与应答。它在结构上的特点就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有共同的与不同的因素,两者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互相依附,对立而又统一,从而造成音乐的运动。这就是呼应原则的本质。呼应原则在音乐中是无所不在的。它的具体体现则十分多样,如呼应的两部分可以是重复关系、倒影关系或对比关系等。不论用何种手法达到呼应,其最本质的特点即成双性,在结构上体现为一分性的布局。呼应的两部分在长度上可以相等,形成外部的均衡和对称:但长呼短应或短呼长应的不平衡格局也是常见的一—这时量的平衡虽被打破,但二分的性质不变,体现了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生动性。呼应现象在音乐中不但总是体现为周期性连锁般地环环相扣(如我国戏曲音乐中板腔体结构总是以上下句为周期那样),从而推动音乐的延伸发展;而且也常常体现为多层套叠的关系。所谓呼应的多层套叠关系,即由小的呼应结构组合成大的呼应结构,或反过来说,在大的呼应结构中,呼或应的部分的内部还可细分出小的呼应结构。可以细分的部分与不可细分的部分,又可形成“分而合”或“合而分”的呼应关系。如:
三、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7例7洗星海《二月里来》呼呼应应呼0中光,茶-里来春家月(呀)好种应g交 指望着今年的收成好,多打些五谷公粮。上例共四个小乐句,全乐段分上下片呼应,以二句为一组;每组的两小句又构成次一级的呼应;第一小句内部还可细分为两个呼应的乐节;而第一句的“分”与第二句的“合”,则构成“分而合”的呼应。从该例我们可看出呼应规律的套叠关系,小的呼应“对子”像细胞那样生长出大的呼应结构来。(二)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三部性原则包含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因素。三部性的“三”不是简单的数量关系,而是具有概括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质的意义,即体现出“否定之否定”的矛盾运动规律。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可用图式:A一B一A来表示,即主题(呈示)-离题(对比或引申展开)一—返题(主题再现)。三部性原则的核心是再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再现原则(“再现”即音乐运动中的“否定之否定”)。体现三部性原则的典型曲式是三段曲式及三部曲式。它同时也广泛体现在其他类型的曲式之中。三部性几乎是构架任何大型曲式的基石。因为任何大型曲式几乎总是离不开主题再现这种重要的音乐发展手法的。三部性原则有时也可能体现在乐段或二段式这类小型曲式中,甚至也可能体现在一个乐句之中。例8陕北民歌《绣金匾》布月里元宵,正该例第1小节的音调如果可以被认为是“主题”的话,第2小节就是“主题”的展开,与“主题”形成一定的对比;而第3至第4小节则是“主题”扩大一倍的变化“再现”。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三部性原则仅仅体现为压缩在一个小乐句内部的微观布局,而并未形成宏观的三部性曲式。三部性曲式的三个部分,通常应当由相对完整的结构单位构成。三部性原则与呼应原则一样,在曲式中也可体现为周期性连锁或多层套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