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准考证号 益阳市2019年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某些特点是由语言文字决定的。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单音节文字,一般地说,每一符号都单独包含音、形、义三要素。 在汉语的文句中,单词不因词性、时态而发生变化,作为词而存在的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并不 被完整的句子“吞没”,仍然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汉语文句的语法也并不是十分严密 的,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不仅需要通过语法惯例和规则来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对若干 单词所形成的意象集合来体会。这种语言用于表达复杂的逻辑思维时会有较多的困难,但用 于表现诗化的印象、联想,用于包容歧义和暗示却十分合适 而汉字的单音节特征又使得汉语作品很容易写得音节整齐而匀称,并便于对偶的形成, 再加以适当的押韵,文句更富于美感。所以,不仅仅是诗歌,在先秦各类著作中,如《易 经》《老子》《庄子》《荀子》等等,都有广泛运用韵文的情况,那种不怎么严格、看上去 似乎是自然形成的对偶句也颇为多见。这种现象的形成,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 这在书写不便的上古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但不能说这里没有追求语言形式美感的 心理因素存在 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在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诗经》所收作品,时间和地域跨度 都很大,但几乎全都是使用整齐的四言句式,这无疑是人为修饬的结果。这一现象或许与当
秘密★启用前 姓 名 准考证号 益阳市 2019 年下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本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某些特点是由语言文字决定的。 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单音节文字,一般地说,每一符号都单独包含音、形、义三要素。 在汉语的文句中,单词不因词性、时态而发生变化,作为词而存在的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并不 被完整的句子“吞没”,仍然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汉语文句的语法也并不是十分严密 的,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不仅需要通过语法惯例和规则来理解,同时也需 要通过对若干 单词所形成的意象集合来体会。这种语言用于表达复杂的逻辑思维时会有较多的困难,但用 于表现诗化的印象、联想,用于包容歧义和暗示却十分合适。 而汉字的单音节特征又使得汉语作品很容易写得音节整齐而匀称,并便于对偶的形成, 再加以适当的押韵,文句更富于美感。所以,不仅仅是诗歌,在先秦各类著作中, 如《易 经》《老子》《庄子》《荀子》等等,都有广泛运用韵文的情况,那种不怎么严格、看上去 似乎是自然形成的对偶句也颇为多见。这种现象的形成,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 需要—— 这在书写不便的上古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但不能说这里没有追求语言形式美感的 心理因素存在。 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在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诗经》所收作品,时间和地域跨度 都很大,但几乎全都是使用整齐的四言句式,这无疑是人为修饬的结果。这一现象或许与当
时使用的音乐的特点有关,但考察后世入乐之作的一般情况,可以发现句式不齐也并不一定 妨碍文字与乐曲的配合,所以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在写作或者改定那些作品的人看来, 诗歌需要有某种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特殊形式。而追求形式的精致,后来成为 古典诗歌十分突出的特点。对于语言形式美感的追求,更有一种泛化的倾向,这不仅显示在 介乎诗文之间的特殊文体赋中,表现在駢体文中,许多散文在韵律、节奏方面也有精致的讲 究 综上所述,可以说汉语总体上是一种诗性特征十分强烈的语言。而语言并不只是思维的 工具。人所知道的、人所能理解的世界就是人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的世界:一种语言的特点直 接显示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与心理结构。所以,尽管中国文化很早就脱离了神话 的笼罩,但汉语的上述特点却证明,在日常的生活里,人们仍然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 思维习惯。具象性的感受、暗示的诱导、活跃而无定则的联想等等精神现象,对人们理解世 界与人生的活动一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文学尤其是诗歌在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中显得特 别重要,显然有着非常深层的原因。 (摘编自胳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虽作为词而存在,但不会被完整句子“吞 B.汉语作品容易写得音节整齐勻称,便于使用对偶句式,这些都与汉字的单音节特征有关。 C.上古时代书写不便,记诵变得非常重要,因而先秦不少典籍中都广泛用韵,对偶句也多见 D.不仅赋和骈体文追求语言形式的美感,许多散文也如此,体现在韵律、节奏方面的精致讲 究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概括文章主旨,分述部分以并列结构从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 B.文章运用“单词”“词性”“时态”等原属西方语言学的概念,不无中、西语言对比之 C.文章举《诗经》几乎全是四言句的例子,证明了中国诗歌很早就开始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 D.文章多处出现“当是”“或许”“恐怕”等词语,体现了论述文注重语言的严密性的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时使用的音乐的特点有关,但考察后世入乐之作的一般情况,可以发现句式不齐也并不一定 妨碍文字与乐曲的配合,所以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在写作或者改定那些作品的人看来, 诗歌需要有某种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特殊形式。而追 求形式的精致,后来成为 古典诗歌十分突出的特点。对于语言形式美感的追求,更有一种泛化的倾向,这不仅显示在 介乎诗文之间的特殊文体赋中,表现在駢体文中,许多散文在韵律、节奏方面也有精致的讲 究。 综上所述,可以说汉语总体上是一种诗性特征十分强烈的语言。而语言并不只是思维的 工具。人所知道的、人所能理解的世界就是人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的世界;一种语言的特点直 接显示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与心理结构。所以,尽管中国文化很 早就脱离了神话 的笼罩,但汉语的上述特点却证明,在日常的生活里,人们仍然保留着 很多偏向于诗性的 思维习惯。具象性的感受、暗示的诱导、活跃而无定则的联想等等精神现象,对人们理解世 界与人生的活动一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文学尤其是诗歌在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中显得特 别重要,显然有着非常深层的原因。 (摘编自胳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虽作为词而存在,但不会被完整句子“吞 没”。 B.汉语作品容易写得音节整齐勻称,便于使用对偶句式,这些都与汉字的单音节特征有关。 C.上古时代书写不便,记诵变得非常重要,因而先秦不少典籍中都广泛用韵,对偶句也多见 。 D.不仅赋和骈体文追求语言形式的美感,许多散文也如此,体现在韵律、节奏方面的精致讲 究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概括文章主旨,分述部分以并列结构从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 B.文章运用“单词” “词性” “时态”等原属西方语言学的概念,不无中、西语言对比之 意。 C.文章举《诗经》几乎全是四言句的例子,证明了中国诗歌很早就开始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 D.文章多处出现“当是” “或许” “恐怕”等词语,体现了论述文注重语言的严密性的特 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语言文字决定了文学的某些特,存,由此可知,语言学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会特别强。 B.汉语不大适合表达复杂的逻辑思维,因此,有必要对汉语的字、词乃至语法进行改造 C.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仍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这对于诗歌的复兴大有裨益。 D.了解了汉语的主要特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人思维习惯以及本国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 2019年6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国务 院委托,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 “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它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雒树刚说。 报告显示,宣传文化部门通过市场准入、资格认定、加强监管等方式,引导和推动文化 企业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重视市场机制、市场需求,但不搞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 唯流量 同时,会议制定实施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完善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健全管 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制。 摘编自《文旅部:不搞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唯流量》) 材料二 近5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2+元 2012年201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摘编自(2017年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概览》) 材料三 受国务院委托,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国 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谈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高质量文化 供给不足”等问题,有的企业甚至一味迎合市场、制造文化垃圾。 雒树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 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我国文化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 化升级,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活
A.语言文字决定了文学的某些特,存,由此可知,语言学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会特别强。 B.汉语不大适合表达复杂的逻辑思维,因此,有必要对汉语的字、词乃至语法进行改造。 C.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仍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这对于诗歌的复兴大有裨益。 D.了解了汉语的主要特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人思维习惯以及本国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9 年 6 月 26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国务 院委托,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 “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它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雒树刚说。 报告显示,宣传文化部门通过市场准入、资格认定、加强监管等方式,引导和推动文化 企业自觉肩负起社会责任,重视市场机制、市场需求,但不搞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 唯流量。 同时,会议制定实施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完善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 健全管 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制。 (摘编自《文旅部:不搞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唯流量》) 材料三 受国务院委托,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国 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谈到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高质量文化 供给不足”等问题,有的企业甚至一味迎合市场、制造文化垃圾。 雒树刚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 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我国文化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 化升级,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活
跃,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不过,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雒树刚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文化供给己经不是 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目前文化产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 结构不适应,低端供给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并存,文化产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 缺‘高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 还比较少,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抑制了文化 消费。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难度较大,有的 企业甚至一味迎合市场、制造文化垃圾,必须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为高质量文化供给主体提 供坚定支持,不断优化供给结构”。 雒树刚表示,与美国、韩国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 献及影响存在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西部省(区、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文化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还较为 薄弱,正处于从政策推动到市场驱动的动力转换过程之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 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文化企业实力偏弱、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力 不强等问题。雒树刚说,文化企业大多是轻资产企业,高度依赖创新创意,普遍面临盈利模 式不稳定、生命周期短、可持续发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随着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部分传 统文化业态、服务形态以及文化企业还不能适应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转型比较缓慢,生存 面临严峻挑战;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较弱,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相对弱势地 位,不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摘编自《雒树刚谈文化产业发展: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2年到2014年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和GDP比重都稳步提高。 B.2012年到2016年间,宁夏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体呈上升态势 C.2014年宁夏文化产业的GDP比重达到顶点,之后再也不会超越 D.从图表中看,2015年是宁夏文化产业的缓和期,2016年略有回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文化产业如果不搞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唯流量,就 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跃,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不过,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雒树刚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文化供给已经不是 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目前文化产业生产结构与市场 需求 结构不适应,低端供给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并存,文化产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 缺‘高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 还比较少,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抑制了文化 消费。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难度较大,有的 企业甚至一味迎合市场、制造文化垃圾,必须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为高质量文化供给主体提 供坚定支持,不断优化供给结构”。 雒树刚表示,与美国、韩国等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 贡 献及影响存在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西部省(区、市)文化产业增加值 占 GDP 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文化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还较为 薄弱,正处于从政策推动到市场驱动的动力转换过程之中,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 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文化企业实力偏弱、创新驱动能力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力 不强等问题。雒树刚说,文化企业大多是轻资产企业,高度依赖创新创意,普遍面临盈利模 式不稳定、生命周期短、可持续发展难度大等突出问题;随着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部分传 统文化业态、服务形态以及文化企业还不能适应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转型比较缓慢,生存 面临严峻挑战;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较弱,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处于相对弱势地 位,不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摘编自《雒树刚谈文化产业发展:高质量文化供给不足》)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2012 年到 2014 年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和 GDP 比重都稳步提高。 B. 2012 年到 2016 年间,宁夏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体呈上升态势。 C.2014 年宁夏文化产业的 GDP 比重达到顶点,之后再也不会超越。 D.从图表中看,2015 年是宁夏文化产业的缓和期,2016 年略有回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文化产业如果不搞唯票房、唯发行量、唯收视率、唯流量,就 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文化产业迎来了加 快发展的黄金期 C.文化产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低端供给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并存,文化 产品有数量、缺质量 D.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突出,西部省(区、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 6.你认为我国目前文化产业,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头陀 郑玉超 天下太平了些。听说打进北京城的李闯王屁股都没坐热,就被入关清兵杀得像收割过的 庄稼,一个没剩。鹅城远在边关,也颇受时局震荡之苦。终于,新朝廷派来了新官员,鹅城 仿佛一盆散面瞬间注入了水,看来乱局快消停了 一日傍晚,残阳如血。鹅城来了个头陀,弓着背,戴着顶破草帽,满面尘灰,一道紫红 色的疤像条肥大的板賴横亘在脸上。他的目光像秋后的河水,深邃得望不见底。他一手拎着 把月牙铲,一手搀着个小儿。两个人在鹅城东门寻了处院房一一那是座废弃的兵营,住了下 来 他俩很少走出院子,姓甚名谁,无人知晓。人们偶尔见到头陀出来,总是低着头,像是 时刻打算着捡拾地上的意外之财。有人让他耍耍月牙铲,他头摇得像拨浪鼓,硬是不啃 人们就猜头陀不会武功,那月牙铲是捡来的也未可知。一次,有人指着他,戏谑道:“你 天生该做个婆姨,把铲子当饰物呢,就像我婆娘头上别的发簪。”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头陀就像没听见一样,弓着背低着头,不予理会。那人愈加起劲,向前一把扯下头陀的 草帽,摇晃着,向着众人狂笑:“你们看,头陀爱美呢!整个大疤瘌被破帽子遮住喽。啧啧, 只是脸脏得很。”又向头陀晃动着小手指,说如果敢比试,他定将头陀当成小毛驴,骑在 身下 鹅城人本就好斗,一个小伙子偏偏看不过,上去甩了那人一耳光。那人勃然大怒,冷不 防地拔出腰刀,朝着、伙子的肚子就捅了进去。头陀吓得浑身发抖,如同筛糠 小儿泪眼婆娑,望着头陀,喃喃叫着“爹”。鹅城人见流血打斗习以为常,众人早忘了 刚发生的事了,又一阵喧哗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文化产业迎来了加 快发展的黄金期。 C.文化产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低端供给过剩与中高端供给不足并存, 文化 产品有数量、缺质量。 D.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突出,西部省(区、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均低 于全国平均水平。 6.你认为我国目前文化产业,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头 陀 郑玉超 天下太平了些。听说打进北京城的李闯王屁股都没坐热,就被入关清兵杀得像收割过的 庄稼,一个没剩。鹅城远在边关,也颇受时局震荡之苦。终于,新朝廷派来了新官员,鹅城 仿佛一盆散面瞬间注入了水,看来乱局快消停了。 一日傍晚,残阳如血。鹅城来了个头陀,弓着背,戴着顶破草帽,满面尘灰,一道紫红 色的疤像条肥大的板賴横亘在脸上。他的目光像秋后的河水,深邃得望不见底。他一手拎着 把月牙铲,一手搀着个小儿。两个人在鹅城东门寻了处院房——那是座废弃的兵营,住了下 来。 他俩很少走出院子,姓甚名谁,无人知晓。人们偶尔见到头陀出来,总是低着头,像是 时刻打算着捡拾地上的意外之财。有人让他耍耍月牙铲,他头摇得像拨浪鼓,硬是不啃。 人们就猜头陀不会武功,那月牙铲是捡来的也未可知。一次,有人指着他,戏谑道:“你 天生该做个婆姨,把铲子当饰物呢,就像我婆娘头上别的发簪。”逗得大家前仰后合。 头陀就像没听见一样,弓着背低着头,不予理会。那人愈加起劲,向前一把扯下头陀的 草帽,摇晃着,向着众人狂笑:“你们看,头陀爱美呢!整个大疤瘌被破帽子遮住喽。啧啧, 只是脸脏得很。”又向头陀晃动着小手指,说如果敢比试,他定将头陀当成小毛驴, 骑在 身下。 鹅城人本就好斗,一个小伙子偏偏看不过,上去甩了那人一耳光。那人勃然大怒,冷不 防地拔出腰刀,朝着、伙子的肚子就捅了进去。头陀吓得浑身发抖,如同筛糠。 小儿泪眼婆娑,望着头陀,喃喃叫着“爹”。鹅城人见流血打斗习以为常,众人早忘了 刚发生的事了,又一阵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