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意识与认识的关系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 与物质相对应。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属于认识 论的范畴,与实践相对应 ③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注意:意识与认识的关系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的范畴, 与物质相对应。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属于认识 论的范畴,与实践相对应。 ③二者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 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误区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 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 验。(秀才不出门,不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门,不知天下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 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误区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 ,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 验。(秀才不出门,不知天下事。/秀才不出门,不知天下事)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 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 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 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特别提示: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另一方面 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反对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 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 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 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特别提示: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另一方面 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反对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 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 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 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 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误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 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主观认识和 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能把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 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 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 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 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 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误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 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主观认识和 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能把 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 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宿 反对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回到实践 中指导实践即改造世界)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 宿。 反对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回到实践 中指导实践(即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