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联系: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 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 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 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
4、联系: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 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 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 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
3、实践的特点 第三 第二 第一: 1、“嫦娥三号” 惜〓旦日我探 的成功发射是全体 【点拨】在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 “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 钱具有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一般体现的是实践 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 社会性。 T 头有行点 ①客观物质性 ②能动性 桧会历史性 (主体、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实践是有目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客观规律的制约) 有意识的)(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第二: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 器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第一发射窗口 发射成功,标志着 人类再次重返月球 的开始。发射“嫦 娥三号”与燕子筑 巢有何本质不同?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 么特点? 第三: 1、“嫦娥三号” 的成功发射是全体 科研人员共同努力 的结果,这说明事 件具有什么特点? 2、中国的探月工 程三步“绕、落、 回”,现在还只走 到第二步,没有完 成第三步,这说明 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 1、12月2日凌晨 1时30分科学家 研制发射“嫦娥 三号”月球探测 器这一实践活动 由哪些要素构成? 2、这些要素的 共同特点是什么? ①客观物质性 ②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 (主体、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 (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3、实践的特点 【点拨】 在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 “计划” 、 “方案” 、 “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 践具有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一般体现的是实践 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 社会性
1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易混易错 错,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错,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错,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4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错,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5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错,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6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错,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认识的 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1.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3.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4.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5.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6.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易混易错 错,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错,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错,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实践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错,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错,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 错,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认识的 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真题演练 1(2016江苏)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 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 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 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016江苏)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 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 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 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真题演练
2.(2016年北京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 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洞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 利用河流,遣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 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社会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to al
2.(2016年北京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 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 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 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社会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能动性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