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2019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9.4 积累与运用(1-5题)(10分) 1.按要求填空。 (1)白云回望合 (王维《终南山》) (2)可堪孤馆闭春寒 。(秦观《 (3)荀子《劝学》一文中,用来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论证的句子是 【答案】(1).青霭入看无(2).杜鹃声里斜阳暮(3).踏莎行.郴州旅舍 (4).驽马十驾(5).功在不舍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一次语文工作会议上,王教授说:“那我就抛砖引玉,先说几句吧。” 评委会的成立得到了各位的鼎力支持,专家们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C.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D.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实在不能莅临贵校参加座谈会,深表歉意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 ①“中”,恰当之谓也 ②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③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 A.③④⑤①② ②⑤③①④ C.②③⑤④① ④⑤③②①
青浦区 2019 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19.4 一、积累与运用(1-5 题)(10 分) 1.按要求填空。 (1)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一文中,用来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论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青霭入看无 (2). 杜鹃声里斜阳暮 (3). 踏莎行.郴州旅舍 (4). 驽马十驾 (5). 功在不舍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一次语文工作会议上,王教授说:“那我就抛砖引玉,先说几句吧。” B.评委会的成立得到了各位的鼎力支持,专家们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C.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D.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实在不能莅临贵校参加座谈会,深表歉意。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_______________,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____________,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所以又称之为“中和”,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 舍昼夜”。 ①“中”,恰当之谓也 ②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③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①② B.②⑤③①④ C.②③⑤④① D.④⑤③②①
【答案】(1).(1)A(2).(2)B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提升文创竞争力有必要“两头走” ①故宮又上了头条—一因为预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的人数过于火爆,故宫官 网被网友“瘫痪”了。近年来,故宫在文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故宮文创携手世贸以 快闪店”的形式登陆上海,独特的展览形式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故宮的做法给 上海打响文化品牌、提升文创竞争力,可以带来不少启示。 ②21世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从综合竞争力演变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构建城市品牌 成为挖掘城市内在价值、在城市竞争中实现差异优势的重要举措。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 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和资源,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在此汇聚。改革开放以来,也 创造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但冷静来看,上海现有的文化产业链是不完整的 定程度上存在的文化与品牌断裂、文化与大众割裂,导致上海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上缺乏足 够多的核心竞争力 ③如何做出真正有内涵、能推广的文化品牌,如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城市文化品 牌?结合现实挑战,有必要“两头走”:一头做精做深,尊重传统,提升文化文艺价值:另 一头与市场对接,把传统和当代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老百姓更接近艺 术,更愿意体验文化。 ④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要尊重传统,并将其内涵进行充分阐释和挖据。这就需要通过 作品、人、环境三大要素来实现,即通过作品本身内涵的挖掘、文化工作者思想引领的加强 科技文化融合手段的环境支撑三个要素来实现。 ⑤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并以建筑、路名、符号等形式 将各种故事隐藏于上海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正是精品创作的直接源泉。同时,对经典作品再 创作也是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可以看到很多致敬经典、追缅先烈 的作品。 ⑥古往今来,文化都是靠匠人精神传承的。匠人精神之于文化,是引领和指导,更是生 根发芽的根基。杨致俭古琴制作技艺工作室就是一个例子 ⑦从深层次来看,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技术革命与200多年之前的工业革命有着本质 区别。它是建立在互联网逻辑基础之上的信息革命,而信息态的虚拟价值恰恰是文化产业的
【答案】 (1). ⑴ A (2). ⑵ B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提升文创竞争力有必要“两头走” ①故宮又上了头条——因为预约“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的人数过于火爆,故宫官 网被网友“瘫痪”了。近年来,故宫在文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故宮文创携手世贸以 “快闪店”的形式登陆上海,独特的展览形式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故宮的做法给 上海打响文化品牌、提升文创竞争力,可以带来不少启示。 ②21 世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从综合竞争力演变为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构建城市品牌 成为挖掘城市内在价值、在城市竞争中实现差异优势的重要举措。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 拥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和资源,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在此汇聚。改革开放以来,也 创造了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文化产品。但冷静来看,上海现有的文化产业链是不完整的。一 定程度上存在的文化与品牌断裂、文化与大众割裂,导致上海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上缺乏足 够多的核心竞争力。 ③如何做出真正有内涵、能推广的文化品牌,如何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城市文化品 牌?结合现实挑战,有必要“两头走”:一头做精做深,尊重传统,提升文化文艺价值;另 一头与市场对接,把传统和当代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老百姓更接近艺 术,更愿意体验文化。 ④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要尊重传统,并将其内涵进行充分阐释和挖据。这就需要通过 作品、人、环境三大要素来实现,即通过作品本身内涵的挖掘、文化工作者思想引领的加强、 科技文化融合手段的环境支撑三个要素来实现。 ⑤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并以建筑、路名、符号等形式 将各种故事隐藏于上海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正是精品创作的直接源泉。同时,对经典作品再 创作也是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可以看到很多致敬经典、追缅先烈 的作品。 ⑥古往今来,文化都是靠匠人精神传承的。匠人精神之于文化,是引领和指导,更是生 根发芽的根基。杨致俭古琴制作技艺工作室就是一个例子。 ⑦从深层次来看,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技术革命与 200 多年之前的工业革命有着本质 区别。它是建立在互联网逻辑基础之上的信息革命,而信息态的虚拟价值恰恰是文化产业的
核心价值。文化与科技融合,本质上是创意与创新融合,是以科技推动创意的质量和产业化。 技术能够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表现力和创作力、提高创意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这在影视制作 游戏、会展、广告、主题公园、建筑设计等行业尤为明显。 ⑧文化品牌的另一头应该与市场对接,把传统和当代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上海存在一批质量过硬的文化品牌,如许多老字号产品过硬,但缺乏将产品推向更大 市场的契机:不少演出院团拥有好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却缺少能够帮助这些好作品、好 产品实现产业化的人才,更缺乏能够挖掘和提供这类人才的机制和平台。 ⑨文化品牌的打造,在关注内涵提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市场、受众的需求及变化。从 这个意义上说,加何将文化创作与现代文化消费整合是文化领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对 外传播角度来看,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京剧和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 天,中国如果想扩大文化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产业化: 实现文化上的自我突破,也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产业化。 ⑩日前,文化产业化的首要发展目标是使文化产业回归市场本位。而要让文化产业回归 市场本位,首先要靠人才、不仅要引进好的创造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和引进具有营销、广告、 中介、经营等相关能力且能把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源转化为畅销产品的人才。这样的人 才是文化和市场需求的纽带,是文化产业大众化的关键 αD平台也是一个关键要素。平台是将创作、表演、企业、媒体、受众嫁接在一起,生产 出市场喜闻乐见又兼具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的产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关 所在。在这一方面,上海民营院团的发展正在提供借鉴和经验。它们的创作活力和创作质量 深刻带动了艺术潮流,体现出强劲的市场爆发力。特别是,一些年演出场次破万的数据,更 说明它们受到了不同群体的喜爱 02就发展模式而言,平台资本的多元化也是成功的基础要素。国家艺术基金的注入、大 企业的投资和众筹赞助,多元化的“输血机制”使得民营院团的发展拥有强劲势头以及后 劲 ③3文化要活起来,还需实现不同文化资源之间、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等的嫁接,这 就要有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上海的张江文化创意园区就是典型的机制带动文化产业发晨的 案例。在张江文创区,探索、钻研、合作是三个明显特质。前两者意味着对市场的把控与前 瞻,后者则是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重构。 04在做活做新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不能把精品化和大众化割裂开来。精品化是大众化的 基础,只有具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作品,才能被老百姓所认可;大众化是精品化的检验,只有
核心价值。文化与科技融合,本质上是创意与创新融合,是以科技推动创意的质量和产业化。 技术能够提升文化创意设计的表现力和创作力、提高创意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这在影视制作、 游戏、会展、广告、主题公园、建筑设计等行业尤为明显。 ⑧文化品牌的另一头应该与市场对接,把传统和当代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上海存在一批质量过硬的文化品牌,如许多老字号产品过硬,但缺乏将产品推向更大 市场的契机;不少演出院团拥有好的文艺作品、文创产品,却缺少能够帮助这些好作品、好 产品实现产业化的人才,更缺乏能够挖掘和提供这类人才的机制和平台。 ⑨文化品牌的打造,在关注内涵提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市场、受众的需求及变化。从 这个意义上说,加何将文化创作与现代文化消费整合是文化领域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对 外传播角度来看,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京剧和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 天,中国如果想扩大文化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影响力,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产业化:要 实现文化上的自我突破,也离不开文化的现代化、产业化。 ⑩日前,文化产业化的首要发展目标是使文化产业回归市场本位。而要让文化产业回归 市场本位,首先要靠人才、不仅要引进好的创造型人才,而且要培养和引进具有营销、广告、 中介、经营等相关能力且能把传统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源转化为畅销产品的人才。这样的人 才是文化和市场需求的纽带,是文化产业大众化的关键。 ⑾平台也是一个关键要素。平台是将创作、表演、企业、媒体、受众嫁接在一起,生产 出市场喜闻乐见又兼具实用价值、审美价值的产品,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的关 所在。在这一方面,上海民营院团的发展正在提供借鉴和经验。它们的创作活力和创作质量 深刻带动了艺术潮流,体现出强劲的市场爆发力。特别是,一些年演出场次破万的数据,更 说明它们受到了不同群体的喜爱。 ⑿就发展模式而言,平台资本的多元化也是成功的基础要素。国家艺术基金的注入、大 企业的投资和众筹赞助,多元化的“输血机制 ....”使得民营院团的发展拥有强劲势头以及后 劲。 ⒀文化要活起来,还需实现不同文化资源之间、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等的嫁接,这 就要有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上海的张江文化创意园区就是典型的机制带动文化产业发晨的 案例。在张江文创区,探索、钻研、合作是三个明显特质。前两者意味着对市场的把控与前 瞻,后者则是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重构。 ⒁在做活做新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不能把精品化和大众化割裂开来。精品化是大众化的 基础,只有具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作品,才能被老百姓所认可;大众化是精品化的检验,只有
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文化作品,才能长久地流传下去。我们要通过精品化将当代作品转化为经 典作品,再通过大众化、市场化将经典作品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带 来经济价值,又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追求,从而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选自《解放日报》2019年2月26日) 3.第0段中的“输血机制”在文中具体是指 4.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上海有一批老字号文化品牌尚未与市场对接 B.提升老字号文创竞争力的关键就在科技人才 C.现有机制对老字号文创竞争力的提升有待完善 D.打造文化品牌必须及时关注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5.下列选项中,根据最后一段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不具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作品老百姓也有可能认可。 B.当代作品精品化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C.只要有文化品牌的精品化就能实现文化产业的价值 D.提升文创竞争力必须先走大众化,然后再走精品化 6.结合文意,列举一个“文化产业回归市场本位”的成功例子,分析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7.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答案】3.国家注入、企业投资、众筹赞助的资本多元化。4.B5.B 6.要举出实例,然后从人才、平台、资本、机制等方面阐述具体做法。 7.答案示例:本文首先从故宫上头条引出文创话题,然后提出提升文创竞争力有必要“两 头走”,即走精品化,做精做强文化品牌:走大众化,做活做新文化产业,最后指明应该把 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 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文化作品,才能长久地流传下去。我们要通过精品化将当代作品转化为经 典作品,再通过大众化、市场化将经典作品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带 来经济价值,又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追求,从而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选自《解放日报》2019 年 2 月 26 日) 3. 第⑿段中的“输血机制”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上海有一批老字号文化品牌尚未与市场对接。 B. 提升老字号文创竞争力的关键就在科技人才。 C. 现有机制对老字号文创竞争力的提升有待完善。 D. 打造文化品牌必须及时关注市场的需求与变化 5. 下列选项中,根据最后一段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具有真正文化内涵的作品老百姓也有可能认可。 B. 当代作品精品化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C. 只要有文化品牌的精品化就能实现文化产业的价值。 D. 提升文创竞争力必须先走大众化,然后再走精品化。 6. 结合文意,列举一个“文化产业回归市场本位”的成功例子,分析其成功的主要因素。 7. 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答案】3. 国家注入、企业投资、众筹赞助的资本多元化。 4. B 5. B 6. 要举出实例,然后从人才、平台、资本、机制等方面阐述具体做法。 7. 答案示例:本文首先从故宫上头条引出文创话题,然后提出提升文创竞争力有必要“两 头走”,即走精品化,做精做强文化品牌;走大众化,做活做新文化产业,最后指明应该把 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梁实秋 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 至今不能忘记他。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 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 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 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 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 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 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 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 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 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 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 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 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 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 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⑤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 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 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 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 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 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 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⑥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 束了先生的怒骂 ⑦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 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令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 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 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
③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 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 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 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 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两肩总是耸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 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的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的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 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的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 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 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 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④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所以每到下午上国文之类的课程,学生们便不踊跃,课堂上常 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 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 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 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之所以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 口就骂人,我想大概是由于正当防卫吧。 ⑤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 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 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的吼叫起来,大家都 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 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 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 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⑥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 束了先生的怒骂。 ⑦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 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令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 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 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