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2019年4月 、积累应用(10分) 1.根据要求填空 (1) 西山寇盗莫相侵。( 《登楼》) (2)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论语》中记载,孔子和弟子在陈国遭遇粮食断绝的情况,处境狼狈。子路因此气 愤发问,孔子的回答是“ 【答案】(1).北极朝廷终不改(2).杜甫(3).暮霭沉沉楚天阔(4) 君子固穷(5).小人穷斯滥矣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多年未曾谋面的故人在秋风中相视而笑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关在书斋里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的。 C.王老师在课后回答同学的问题时总是那样温柔耐心,不厌其烦,真是“润物细无声” D.小赵的论文多从旧见,缺乏独到见解,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大楼”不能取代“大师”,这是目前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我想补充的是,“学问”不 等于“精神”, 。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 ,还得看 过去常说“教书育人”,不是没道理的。 ①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 ②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③办大学,必须有超越技术层面的考虑 ④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 A.③①②④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③④①② 【答案】 (1).B(2).D
虹口区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控测试 高三语文 试卷 2019 年 4 月 一、积累应用(l0 分) 1.根据要求填空 。 (1)______________,西山寇盗莫相侵。(_________《登楼》)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论语》中记载,孔子和弟子在陈国遭遇粮食断绝的情况,处境狼狈。子路因此气 愤发问,孔子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北极朝廷终不改 (2). 杜甫 (3). 暮霭沉沉楚天阔 (4). 君子固穷 (5). 小人穷斯滥矣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多年未曾谋面 的 故人在秋风中相视而笑。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关在书斋里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的。 C.王老师在课后回答同学的问题时总是那样温柔耐心,不厌其烦,真是“润物细无声”。 D.小赵的论文多从旧见,缺乏独到见解,导师给他写评语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大楼”不能取代“大师”,这是目前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我想补充的是,“学问”不 等于“精神”,__________。学校办得好不好,除了______________,还得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去常说“教书育人”,不是没道理的。 ①这所大学教师及学生的精神状态 ②好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显的精神印记 ③办大学,必须有超越技术层面的考虑 ④可以量化的论文、专利、获奖等 A.③①②④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③④①② 【答案】 (1). B (2). D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出口铁路?留住旅客 邢海洋 ①“春运”大幕拉开,万人挤破火车站护栏的局面没出现,却出现了一列临客只坐一位 乘客的“奇葩”镜头,诸如北京到哈尔滨、到成都的“秒光”线路还有余票。最能反映紧缺 经济的“春运”大车票也供需平衡了。全人类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曾被认为是“无解”的难 题,中国式的产能扩张却奏效了。但平日里这些过剩的产能,又该如何利用? ②中国铁路建设大干快上,高铁的网络化成就了全国人民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过剩的信 号己经出现在铁路设备的生产上。 我国铁路已成为世界上铁路运输强 度最大,运输效率最高的国家,客车动力也从早期的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和动车组过渡。5次 提速以及高铁大跃进后,牵引动力的升级换代几近完成。如今,也只有春运高峰,铁路部门才 会把闲置的老旧车辆拿出来,临时编组,让乘客重温绿皮车的回忆 铁路机车产量与增速 03 025 1550 016 01 1150% 5.9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013车 2014年 四产(万)一长率 ③可问题是:铁路建里程相对于既有铁路,未来只会是边际式的递减,如何支撑车辆业 因更新换代而迅猛扩张了的产能?对于即将过剩的产能,无论是南北车的合并还是北京、莫斯 科高铁的动议,制造商和政府,选择的都是走出去战略,可并不顺利。中国铁建投资沙特轻轨 亏损了41亿元,墨西哥高铁项目被无限搁置。而雄心勃勃的泰国高铁和北京到莫斯科高铁也 需要中国大量投资。与海外合作,远没有国内政企合力的确定性和高效率 ④中国的高铁路里程均已跃居世界第一。当“春运”也不再是紧缺商品,这意味着“春 运”40天之外的320余天里,全国交通资产中已有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按衡量生产企业的 说法是开工不足。中国铁路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营状态,松开紧的弦,对于调度和安全生产 未必不是好消息,但对中国铁路总公司逾3万亿元的负债却非如此,更不用说随着新线路的
二、阅读(70 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出口铁路?留住旅客 邢海洋 ①“春运”大幕拉开,万人挤破火车站护栏的局面没出现,却出现了一列临客只坐一位 乘客的“奇葩”镜头,诸如北京到哈尔滨、到成都的“秒光”线路还有余票。最能反映紧缺 经济的“春运”大车票也供需平衡了。全人类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曾被认为是“无解”的难 题,中国式的产能扩张却奏效了。但平日里这些过剩的产能,又该如何利用? ②中国铁路建设大干快上,高铁的网络化成就了全国人民说走就走的旅行。但过剩的信 号己经出现在铁路设备的生产上。 。我国铁路已成为世界上铁路运输强 度最大,运输效率最高的国家,客车动力也从早期的内燃机车向电力机车和动车组过渡。5 次 提速以及高铁大跃进后,牵引动力的升级换代几近完成。如今,也只有春运高峰,铁路部门才 会把闲置的老旧车辆拿出来,临时编组,让乘客重温绿皮车的回忆。 ③可问题是:铁路建里程相对于既有铁路,未来只会是边际式的递减,如何支撑车辆业 因更新换代而迅猛扩张了的产能?对于即将过剩的产能,无论是南北车的合并还是北京、莫斯 科高铁的动议,制造商和政府,选择的都是走出去战略,可并不顺利。中国铁建投资沙特轻轨 亏损了 41 亿元,墨西哥高铁项目被无限搁置。而雄心勃勃的泰国高铁和北京到莫斯科高铁也 需要中国大量投资。与海外合作,远没有国内政企合力的确定性和高效率。 ④中国的高铁路里程均已跃居世界第一。当“春运”也不再是紧缺商品,这意味着“春 运”40 天之外的 320 余天里,全国交通资产中已有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按衡量生产企业的 说法是开工不足。中国铁路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营状态,松开紧的弦,对于调度和安全生产, 未必不是好消息,但对中国铁路总公司逾 3 万亿元的负债却非如此,更不用说随着新线路的
建设,负债还在快速升。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创造出利润增长点,铁路在竭尽所能。如开通了 北京和燕郊之间的临时火车,争取日常通勤旅客。北京和广州深圳间还开通了夜行卧铺高铁, 与航空运输争旅客。可和“春运”回家过年的刚性需求比起来,新增的试探性服务吸引到的 客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⑤真正能够填补运力空缺的,应是体量更大的市场—一旅游市场。据外汇管理局发布的 数据,2014年中国超1.1亿人次出国旅行,游客海外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648亿美元,较2013 年增加28%。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海外 游输出国。另一方面,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却持续下降,2014年,中国遭遇历年来最大一笔旅 游赤字,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开销比海外客在中国的支出多出113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近 50% ⑥如果说“春运”是刚需,是亲情纽带和传统习俗浸润下中国人的不二选择,旅游则是 提升生活品质之道。弥漫全国的雾霾、高昂的物价和景区涸泽而渔的门票,却使国人不得不 舍近求远,费时费力去海外。纵观全球旅游输出国,不乏日本和俄罗斯那样地理气候单调的输 出源,而如国土面积与我们相仿的美国,大半国民甚至没有出过国,中国的地大物博,气候与 环境的多样性全球无出其右,资源禀赋上,国人本不该有出国旅行的冲动,现实却是不得不在 春节加入“春运”大军,平日出国旅行,将交通网络的使用和闲置都推向极端。留住国内游客, 吸引海外游客将是一个比“春运”更难解的难题,这就不仅是交通部门的难题了 3.第①段中加点词“奇葩”的表达效果是。 4.依据图表数据并结合上下文,填写第②段横线处的内容 5.下列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铁路产能过剩已成为了中国铁道建设最为重要的问题。 B.绿皮车承载了美好的铁路回忆,因此只有在春节使用 C.能从超负荷状态走出,呈现出了中国铁路建设的进步 D.铁路部门为了减少铁路部门负债采取的措施见效甚微 6.第⑥段谈及日本、俄罗斯、美国旅游状况,分析其作用 7.全文多次提到“春运”,请分析其作用 【答案】3.奇特的景象/中国铁路运力的过剩情况/讽刺、调侃的意味突出了 4.2010-2013年产量持续下降,2014年虽然较2013年增长到15.5%,但是相较于2010年, 仍然缩水了1/3 6.以地理气候条件单一的日本、俄罗斯和地理条件复杂的美国的旅游情况作为材料分析
建设,负债还在快速升。如何盘活闲置资产,创造出利润增长点,铁路在竭尽所能。如开通了 北京和燕郊之间的临时火车,争取日常通勤旅客。北京和广州深圳间还开通了夜行卧铺高铁, 与航空运输争旅客。可和“春运”回家过年的刚性需求比起来,新增的试探性服务吸引到的 客流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⑤真正能够填补运力空缺的,应是体量更大的市场——旅游市场。据外汇管理局发布的 数据,2014 年中国超 1.1 亿人次出国旅行,游客海外支出达到创纪录的 1648 亿美元,较 2013 年增加 28%。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海外 游输出国。另一方面,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却持续下降,2014 年,中国遭遇历年来最大一笔旅 游赤字,中国游客在海外的开销比海外客在中国的支出多出 1136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近 50%、 ⑥如果说“春运”是刚需,是亲情纽带和传统习俗浸润下中国人的不二选择,旅游则是 提升生活品质之道。弥漫全国的雾霾、高昂的物价和景区涸泽而渔的门票,却使国人不得不 舍近求远,费时费力去海外。纵观全球旅游输出国,不乏日本和俄罗斯那样地理气候单调的输 出源,而如国土面积与我们相仿的美国,大半国民甚至没有出过国,中国的地大物博,气候与 环境的多样性全球无出其右,资源禀赋上,国人本不该有出国旅行的冲动,现实却是不得不在 春节加入“春运”大军,平日出国旅行,将交通网络的使用和闲置都推向极端。留住国内游客, 吸引海外游客将是一个比“春运”更难解的难题,这就不仅是交通部门的难题了。 3. 第①段中加点词“奇葩”的表达效果是。 4. 依据图表数据并结合上下文,填写第②段横线处的内容。 5. 下列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A. 铁路产能过剩已成为了中国铁道建设最为重要的问题。 B. 绿皮车承载了美好的铁路回忆,因此只有在春节使用。 C. 能从超负荷状态走出,呈现出了中国铁路建设的进步。 D. 铁路部门为了减少铁路部门负债采取的措施见效甚微。 6. 第⑥段谈及日本、俄罗斯、美国旅游状况,分析其作用。 7. 全文多次提到“春运”,请分析其作用。 【答案】3. 奇特的景象/中国铁路运力的过剩情况/讽刺、调侃的意味突出了 4. 2010-2013 年产量持续下降,2014 年虽然较 2013 年增长到 15.5%,但是相较于 2010 年, 仍然缩水了 1/3。 5. B 6. 以地理气候条件单一的日本、俄罗斯和地理条件复杂的美国的旅游情况作为材料分析
两种情况的比较突出显示了中国人境外旅游的原因与无奈。也更清晰地揭示了当下旅游无法 成为铁路部门改善闲置状况的原由 7.从结构上,以“春运”的现状开头,引出全文对于铁路产能过剩情况的阐述与分析。从 内容上,“春运”是形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是本文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起点。一方面作为 刚需的“春运”需要得到满足,因而使曾经超负荷的铁路运力得到了缓解,另一方面,“春 运”客流需求的满足又带来了平日的铁路运力过剩。从而引发了铁路部门对于过剩的问题的 努力,也引发了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冬安 董桥 ①认识她的时候还是个刚刚长成的小女孩,标致得像一幅画,说是几天前才从内地出来, 想家想得眼神里染上一层淡淡的乌云,却也遮不住云里透岀来的那悠悠的艳阳。后来听说婚 姻遇到了黑夜的风雪:一下是彻骨的寒气从纸糊的破窗缝隙中熏得人想哭:一下是红红的炉 火照亮了满室的春意。最后还是分开了,始终离不了文字工作,她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做着同样性质的差事,有一阵子是担忧家人的病,四处求医求药。偶然跟她吃一顿饭,细细辨 认她脸上那几抹早来的秋意 ②再过完一个冬天,她突然相信北国之春正浓:那是她写完一部小说之后的事了。终于 眼看她匆匆北上。惦念中也收到过她的来信,说在苦学英文,准备到美国念书,没说是一个人 还是两个一起去,最近的一封短简,说是总算考完试,走到街上,到处的店铺都挂着花花绿绿 的九八年的年历,想起六七年前我们相识的情景:“我老觉得自己像吃饭一样把日子一粒粒 地吞下去,这饭也还是可以回味的,”信末的两句话尤其让人牵挂当年那个画里的小女 孩:“算是问一份冬安吧。这边冬天很肃杀的,因此阳光老是笑眯眯的。” ③信封上没写北京的地址,不知道是不是从旧地方搬走了暂时住在什么宿舍里。我想问 她近来可写了些什么?怎么信上说“一个字都没什么好写了”?遇到敏慧而通文墨的晚辈,我 常常忍不住希望他们多写作,却又常常免不了担心他们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感受过深。年轻 的岁月像轻轻的扁舟,载不动那超重的愁。我想人老了都会这样。 ④我当初发表过一些作品之后,几位长辈总是关怀我的心愿:又怕我误入浮华的陷阱白 白断送了那一丝灵气,又怕我沉迷在文苑书楼之中,错过了谋稻谋粱的机缘。到了我有一份安
两种情况的比较突出显示了中国人境外旅游的原因与无奈。也更清晰地揭示了当下旅游无法 成为铁路部门改善闲置状况的原由。 7. 从结构上,以“春运”的现状开头,引出全文对于铁路产能过剩情况的阐述与分析。从 内容上,“春运”是形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是本文进行思考与分析的起点。一方面作为 刚需的“春运”需要得到满足,因而使曾经超负荷的铁路运力得到了缓解,另一方面,“春 运”客流需求的满足又带来了平日的铁路运力过剩。从而引发了铁路部门对于过剩的问题的 努力,也引发了作者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冬安 董桥 ①认识她的时候还是个刚刚长成的小女孩,标致得像一幅画,说是几天前才从内地出来, 想家想得眼神里染上一层淡淡的乌云,却也遮不住云里透出来的那悠悠的艳阳。后来听说婚 姻遇到了黑夜的风雪:一下是彻骨的寒气从纸糊的破窗缝隙中熏得人想哭;一下是红红的炉 火照亮了满室的春意。最后还是分开了,始终离不了文字工作,她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 做着同样性质的差事,有一阵子是担忧家人的病,四处求医求药。偶然跟她吃一顿饭,细细辨 认她脸上那几抹早来的秋意。 ②再过完一个冬天,她突然相信北国之春正浓;那是她写完一部小说之后的事了。终于 眼看她匆匆北上。惦念中也收到过她的来信,说在苦学英文,准备到美国念书,没说是一个人 还是两个一起去,最近的一封短简,说是总算考完试,走到街上,到处的店铺都挂着花花绿绿 的九八年的年历,想起六七年前我们相识的情景:“我老觉得自己像吃饭一样把日子一粒粒 地吞下去,这饭也还是可以回味的,”信末的两句话尤其让人牵挂当年那个画里的小女 孩:“算是问一份冬安吧。这边冬天很肃杀的,因此阳光老是笑眯眯的。” ③信封上没写北京的地址,不知道是不是从旧地方搬走了暂时住在什么宿舍里。我想问 她近来可写了些什么?怎么信上说“一个字都没什么好写了”?遇到敏慧而通文墨的晚辈,我 常常忍不住希望他们多写作,却又常常免不了担心他们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感受过深。年轻 的岁月像轻轻的扁舟,载不动那超重的愁。我想人老了都会这样。 ④我当初发表过一些作品之后,几位长辈总是关怀我的心愿:又怕我误入浮华的陷阱白 白断送了那一丝灵气,又怕我沉迷在文苑书楼之中,错过了谋稻谋粱的机缘。到了我有一份安
定的职业,他们又担心生在福中的人写不出深刻的作品。慢慢的我发现人生的浮沉由不得自 己作主,走哪一条路子甚至会走多远根本不在自己的计算之中。我于是总是安于埋头做完眼 前的工作,不敢相信明天是不是还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去做好一件事。台静衣先生一句“人 生实难”,我每一次看到想到都心疼:八十几年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老人家留下的四字总结竟 带那么无奈的憾意 ⑤张爱玲在美国几十年,兜兜转转想找一处安静的栖身之地以便利用业余的时间和精神 去写作,到底并不容易。幸好还有那么几个古道热肠的朋友用尽方法替她求一个安顿,她给夏 志清的信上说:“本来在中西部与加州的事,都是济安的学生照应我,等于济安在遗嘱上添了 一笔,给一个朋友一份遗产,完全意想不到的,其间你出的力当然更不必说了,也是实在不知 道该怎么说,因为只有比较小的事才可以道谢。”也许作家、艺术家、音乐家都必须经过 次又一次的不快乐才能够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不朽”是千秋万代人的事情,轮不到创 造不朽作品的人刻意追求。新加坡报纸问金庸怎样回头看自己的作品,他答道:“找到不少 错别字。”浅浅的话,深深的道理。 8.请赏析第①、②两段语言的不同特点, 9.分析第④段引用台静农“人生实难”的作用。 10.文末画线句是作者对于金庸回答的评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请说说以“冬安”为题的好处 【答案】8.第一节的语言清雅委婉,富于诗意。比喻的运用很有特色。第二节的语言平和 自然,从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亲切真诚。 9.一方面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艰难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出了下文张爱玲晚年的坎 坷艰难,为“经历一次又一次地不快乐才能创造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张本 10.金庸的话语巧妙地避开了记者的问题,举重若轻,表达自己对作品不作评价的态度。金 庸的话是轻描淡写的,但是关于文学创作的价值的思考和态度却是深沉的。作者对金庸的话 的评价正体现出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认识,作品本身的价值不是自己赋予,也不是刻意追求 可得到的。而作家所能做的就是克服种种的人世艰难努力去创作使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也是 作者对于后辈作家的教诲 1.冬安,是作者认识的女孩信里的季节问候。“冬”不仅是季节,也是女孩正在经历的多 波折的人生现状,也包含着“人生实难”的隐喻,作者以“冬安”为标题,既表达了自己对 于有才华的后辈遭遇人生种种波折的担忧,也试图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开启后辈对于人 生与写作的思考,鼓励后辈正确认识人生此刻的冬意,把握今天所有的环境与心情,努力写
定的职业,他们又担心生在福中的人写不出深刻的作品。慢慢的我发现人生的浮沉由不得自 己作主,走哪一条路子甚至会走多远根本不在自己的计算之中。我于是总是安于埋头做完眼 前的工作,不敢相信明天是不是还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去做好一件事。台静衣先生一句“人 生实难”,我每一次看到想到都心疼:八十几年的八千里路云和月,老人家留下的四字总结竟 带那么无奈的憾意。 ⑤张爱玲在美国几十年,兜兜转转想找一处安静的栖身之地以便利用业余的时间和精神 去写作,到底并不容易。幸好还有那么几个古道热肠的朋友用尽方法替她求一个安顿,她给夏 志清的信上说:“本来在中西部与加州的事,都是济安的学生照应我,等于济安在遗嘱上添了 一笔,给一个朋友一份遗产,完全意想不到的,其间你出的力当然更不必说了,也是实在不知 道该怎么说,因为只有比较小的事才可以道谢。”也许作家、艺术家、音乐家都必须经过一 次又一次的不快乐才能够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不朽”是千秋万代人的事情,轮不到创 造不朽作品的人刻意追求。新加坡报纸问金庸怎样回头看自己的作品,他答道:“找到不少 错别字。”浅浅的话,深深的道理。 8. 请赏析第①、②两段语言的不同特点, 9. 分析第④段引用台静农“人生实难”的作用。 10. 文末画线句是作者对于金庸回答的评价,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1. 请说说以“冬安”为题的好处。 【答案】8. 第一节 的 语言清雅委婉,富于诗意。比喻的运用很有特色。第二节的语言平和 自然,从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亲切真诚。 9. 一方面更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艰难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出了下文张爱玲晚年的坎 坷艰难,为“经历一次又一次地不快乐才能创造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张本。 10. 金庸的话语巧妙地避开了记者的问题,举重若轻,表达自己对作品不作评价的态度。金 庸的话是轻描淡写的,但是关于文学创作的价值的思考和态度却是深沉的。作者对金庸的话 的评价正体现出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认识,作品本身的价值不是自己赋予,也不是刻意追求 可得到的。而作家所能做的就是克服种种的人世艰难努力去创作使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也是 作者对于后辈作家的教诲。 11. 冬安,是作者认识的女孩信里的季节问候。“冬”不仅是季节,也是女孩正在经历的多 波折的人生现状,也包含着“人生实难”的隐喻,作者以“冬安”为标题,既表达了自己对 于有才华的后辈遭遇人生种种波折的担忧,也试图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开启后辈对于人 生与写作的思考,鼓励后辈正确认识人生此刻的冬意,把握今天所有的环境与心情,努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