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抚顺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命题单位:清原高中命题人:刘春福校对人:刘春福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 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 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 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 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 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 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 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 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 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 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 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 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 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 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 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 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 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 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 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 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 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 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 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 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 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 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 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 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 始终都充满希望
2009-2010 学年抚顺六校联合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 文 命题单位:清原高中 命题人:刘春福 校对人:刘春福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三、四 大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 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 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 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 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 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 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 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 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 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 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 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 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 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 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 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 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 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 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 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 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 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 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 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 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 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 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 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 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 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 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 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绝不会饿死,因为 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 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①。 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 祸福,至于涕泣,蹇蹇②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 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③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 “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 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 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通《诗》、《书》,立则 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居数日,王皆逐去安 等。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遂见 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今哀痛未尽,日与近 臣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悖道。古制宽,大臣有 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皆诛。唯遂与中尉 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 ……上以遂年老,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科技导报》2008 年第 2 期,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 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 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 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绝不会饿死,因为 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 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①。 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 祸福,至于涕泣,蹇蹇②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及国中皆畏惮焉。 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 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 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③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 “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 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 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通《诗》、《书》,立则 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侍王。居数日,王皆逐去安 等。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遂见 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今哀痛未尽,日与近 臣饮食作乐,斗虎豹,召皮轩,车九流,驱驰东西,所为悖道。古制宽,大臣有 隐退,今去不得,阳狂恐知,身死为世戮,奈何?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皆诛。唯遂与中尉 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 ……上以遂年老,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卷89;略有删改) 注:①王贺: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 ②蹇蹇:忠直。 ③胶西王:刘卯。因参与叛乱被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 刺:指责 B.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机:关键 C.今去不得,阳狂恐知 阳狂:刚强勇猛 D.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谏争:规劝,争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丕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至于颠覆,理故 宜然 B.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此世所以不传也 C.尝与寝处,唯得所言 与赢而不助五国 D.卒以淫乱废 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 6.下列对龚遂言行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 是 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具有宁折不弯的节操,对品行不端的昌邑王刘贺 多方规劝,对傅相严肃批评,激动时乃至于声泪俱下。 B.安乐在昌邑王当上皇帝以后调任长乐卫尉,每天和一班人臣在一起寻 欢作乐,龚遂当面斥责他的所作所为违背正道。 C.龚遂不仅敢谏,而且善讽,他用胶西王因宠信谀臣候得而招致身亡的 事例劝昌邑王,终于使昌邑王同意选贤侍坐 D.龚遂知道仕途险恶,他曾经向往古人的隐退而慨叹今日难以辞官,最 终还是做了一辈子官,死在官任上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5分) 译 文 (2)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皆诛。(5分) 译 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山房春事 岑参
(选自《汉书》卷 89;略有删改) 注:①王贺: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 ②蹇蹇:忠直。 ③胶西王:刘卯。因参与叛乱被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 刺:指责 B.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机:关键 C.今去不得,阳狂恐知 阳狂:刚强勇猛 D.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 谏争:规劝,争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至于颠覆,理故 宜然 B.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此世所以不传也 C.尝与寝处,唯得所言 与赢而不助五国 也 D.卒以淫乱废 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 6.下列对龚遂言行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龚遂为人忠厚刚毅,具有宁折不弯的节操,对品行不端的昌邑王刘贺 多方规劝,对傅相严肃批评,激动时乃至于声泪俱下。 B.安乐在昌邑王当上皇帝以后调任长乐卫尉,每天和一班人臣在一起寻 欢作乐,龚遂当面斥责他的所作所为违背正道。 C.龚遂不仅敢谏,而且善讽,他用胶西王因宠信谀臣候得而招致身亡的 事例劝昌邑王,终于使昌邑王同意选贤侍坐。 D.龚遂知道仕途险恶,他曾经向往古人的隐退而慨叹今日难以辞官,最 终还是做了一辈子官,死在官任上。 7.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 分) (1)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5 分) 译 文: 。 (2)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皆诛。(5 分) 译 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 分) 山 房 春 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山房:士大夫的别墅;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8.分别概括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答 9.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 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观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 山 (陆游《书愤》) (3)有志矣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 禅山记》) 乙选考题 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作的题号圈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扳着指头数到十》,完成(1)~(4)题。(25分)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 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 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 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 上刮了一下。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登 崖 州 城 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转千匝绕郡城。 [注]山房:士大夫的别墅;春事:春天的景色。该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8.分别概括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答: 9.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相同点?请简要分析。(5 分) 答: 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观。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 山。 , 。 (陆游《书愤》) (3)有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 禅山记》) 乙 选考题 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作的题号圈上。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扳着指头数到十》,完成(1)~(4)题。(25 分) 扳着指头数到十 那一年,刚过完年,爹就让娘收拾东西,说是要回单位上班。 其实也没啥好收拾的。几件洗净的旧衣裤,再就是过年时娘熬更守夜给 爹做的新布鞋。 爹爱吸烟,娘就把切碎的旱烟装了一小布袋放进包里。娘还将自家熬的红 薯糖用刀背敲了一块,用纸包了,塞进包里。 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说那地方狐狸白天都敢偷鸡呢! 我和娘把爹送到道场边。爹像忽然记起什么似的,从衣袋里掏出一块零 钱,说,坎上的瓦匠昨天又犯了病,抽空去看一下。爹说话时手指又在我的鼻子 上刮了一下。我问:“爹,你几时回来?”爹笑笑说:“个把月吧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 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 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 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 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一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 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 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 两天偷逾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 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 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 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 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 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娘替爹收拾东西,虽然简单得没有啥好收拾的,但在那简单的收拾中同样体 现出娘对爹的关爱和牵挂 B.“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娘用儿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就 是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担思念之苦。 C.在文中,“我”的三次“偷偷”的作为,透露出年幼时“我”的幼稚与率真 也显示出其时的“我”的顽劣的一面 D.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十”,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 期的“我”对远行的亲人的热切思念。 E.文章用朴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的内心世界,再现了 种洋溢着和美、宁静与温馨的家庭生活。 (2)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 瓦匠相关的叙述。从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6 分) (3)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 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 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
爹一走,我便问娘,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娘说,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 是三个十天。 那时,我还没念书,扳着指头刚好能数到十。 第二天,我随娘一块去看瓦匠。我们家的老房子漏雨,娘看瓦匠时就说 了烧点瓦翻盖房子的事。回来时,我偷偷将瓦匠和好的泥包了一疙瘩。娘还是看 见了,娘说,快给瓦匠送去,那泥是做瓦用的。 我说:“我也是有用处的。我每天用泥捏一只小狗,捏够三个十了,爹不就回来 了!” 娘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 当天晚上,我便用泥捏了一只小狗——丑丑的小狗,我把它放在了屋檐 下的鸡圈顶上。 开始时,我每天捏一只。过了几天,我便有些急了。我知道爹每次回家, 总会带些好吃的给我。娘也会做好吃的给爹吃。于是,趁娘不注意时,隔个一天 两天偷偷多捏一只放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我问娘:“爹怎么还不回来呢?我的小狗都够三个十 了。” 娘说:“哪能呢?我们家的鸡一天一个蛋,才一个十零九个呢!” 日子过得很慢。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终于盼回了爹。 娘急忙从箱底摸出几个鸡蛋去做饭。我便从鸡圈顶上搬来那些小狗,十 只一堆,放了五堆零三只。我说:“爹,你这次走的时间真长,我捏的小狗都五 个十零三只呢!” “你肯定多捏了,”爹边说边去掏他带回的包,“我是每天攒半个馒头。 看看,正好三个十零四个半边,三十四天!” 娘在灶间听了我和爹的对话,也插话说:“石柱,你是不是动了娘收的 鸡蛋?我就觉着不对劲,数来数去怎么就差一个呢?” 爹就嘿嘿地笑了,娘也笑了。 那个鸡蛋是我偷偷拿的,我把它打碎,装进一节竹筒烧着吃了。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娘替爹收拾东西,虽然简单得没有啥好收拾的,但在那简单的收拾中同样体 现出娘对爹的关爱和牵挂。 B.“个把月就是一个月,就是三个十天”,娘用儿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说出,就 是希望儿子能够明白事理分担思念之苦。 C.在文中,“我”的三次“偷偷”的作为,透露出年幼时“我”的幼稚与率真, 也显示出其时的“我”的顽劣的一面。 D.文章标题“扳着指头数到十”,借富于形象感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儿童时 期的“我”对远行的亲人的热切思念。 E.文章用朴实纯真的文字,勾勒了“我”一家人朴实纯真的内心世界,再现了 一种洋溢着和美、宁静与温馨的家庭生活。 (2)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我”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其间还插入了一段与 瓦匠相关的叙述。从情节安排和主题表现角度,简要说明这段叙述的作用。(6 分) (3)文章中前后两次写娘“笑了”:一次是娘听完我不想送还泥的理由时,“娘 就笑了,没再逼我将泥给瓦匠送去”;另一次是我和爹对话时娘插进来问了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