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邢台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2006luxiang 第 部分(1~6题19分)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绯(fdi)红裸(1u6)露长吁(xu)短叹 B.馈(ku)赠滞(zhi)留人声鼎沸(fei) C.宽恕(shu)真谛(t)穷愁潦(1io)倒 D.眷(juan)念污秽(hu)风雪載(zi)途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迁徙粗制滥造和煦根深蒂固 秘诀繁花似锦蔓延盛气凌人 C.凛冽冥思遐想和蔼精巧绝伦 D.轻捷相辅相承震憾沧海桑田 3.将下列4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衔接连贯。(3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 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动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邀游于广表的太空 正确顺序是(只填序号): 4.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4分 (1)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修改意见 (2)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修改意见: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 2009 年邢台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2006luxiang 第 一 部 分(1~6 题 19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读音不完全正确 .....的一组是(2 分)…………………【 】 A.绯.(fēi)红 裸.(luǒ)露 长吁.(xū)短叹 B.馈.(kuì)赠 滞.(zhì)留 人声鼎沸.(fèi) C.宽恕.(shù) 真谛.(tì) 穷愁潦.(liǎo)倒 D.眷.(juàn)念 污秽.(huì) 风雪载.(zài)途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 分) ………………………………………【 】 A.迁徙 粗制滥造 和煦 根深蒂固 B.秘诀 繁花似锦 蔓延 盛气凌人 C.凛冽 冥思遐想 和蔼 精巧绝伦 D.轻捷 相辅相承 震憾 沧海桑田 3.将下列 4 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衔接连贯。(3 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 。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 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动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正确顺序是(只填序号): 4.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4 分) (1)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修改意见: (2)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修改意见: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5 分)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它生长着。(朱自清《春》) 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4)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3分) 中新网10月1日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前在媒体上撰文,就当前全球所面临的 各种困难和危机发表看法。据新加坡《联合早报》一日援引外电报道,潘基文称,现在的 全球金融危机危害到联合国的所有工作——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富国和贫国的社会 开支、干年发展目标、维和行动。 谷 第二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13分)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 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姸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甏乏始孫也。柳系将舒 舒,桑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 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汘出浃背。凡曝沙之乌,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 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 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2)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适: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译文: (2)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译文: 9.第二段文字描写京郊初春景色抓住了怎样的特点?(2分)
2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它生长着。(朱自清《春•》) (2) ,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3)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4)吾视其辙乱, ,故逐之。(《曹刿论战》)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20 字)(3 分) 中新网 10 月 1 日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前在媒体上撰文,就当前全球所面临的 各种困难和危机发表看法。据新加坡《联合早报》一日援引外电报道,潘基文称,现在的 全球金融危机危害到联合国的所有工作——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富国和贫国的社会 开支、千年发展目标、维和行动。 答: 第 二 部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7~11 题。(13 分)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 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 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 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 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 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 分) ⑴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披: ⑵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 适: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译文: ⑵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译文: 9.第二段文字描写京郊初春景色抓住了怎样的特点?(2 分)
谷 10.请对文中加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答 11.本文在记游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得分评卷人」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5题,(1分 杯牛奶,国人身体力行 据统计,1997年,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毎年奶类消费量为258千克-431 千克,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及若千亚洲国家也达到了36千克一90千克,而我国 仅为5千克。在我国的城市里,中学生只有20%能吃到奶及奶制品,农村则仅有2% 左右;全国平均每人每天暍的牛奶只相当于两瓶眼药水的量!在市场上,牛奶的价格虽低 于汽水、碳酸饮料和矿泉水,但销路不畅,甚至还不如白酒销路好。牛奶如此受到冷落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很多人认为,牛奶是婴儿的“饭”,一旦孩子会吃真正意义上的饭了,即可断奶。由 些推论,成人更不需要喝奶。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 重要阶段。成年人的身体虽然不再增长,但组织细胞需要不断更新,并且担负着社会与家 庭的双重责任。人进入老年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所有这一切均说明,生 命中的每一天,都需要充足合理的营养来满足生命活动的各种需要。牛奶营养全面,对儿 童时期的生长,青少年时期的发育,成人健康的维护和老年人的防病保健均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因此,人们应当从小养成每天喝奶的习惯,并终身坚持,充分悦纳大自然对人类的 有些人不愿意喝奶,是因为喝奶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鸣产 气甚至腹痛或腹泻等。这是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使牛奶中的乳糖在小肠中不能充分分解 进入大肠后发酵而导致的消化不良,称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的缺乏随种族而异,国人的乳 糖酶缺乏在3岁以前比较少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半发生在七八岁时,也有到 了考年才变得明显起来。有研究表明,如果长期坚持毎天喝奶,则有可能阻止或延迟乳糖 不耐受的发生。目前,国际市场上已有添加乳糖酶的奶制品,或随包装附加一份乳糖酶, 彻底解除了乳糖不耐受对消费者的困扰,不久我国市场上也有望供应 除此之外,有些人怕牛奶的膻味,也有豐人嫌麻烦,因而很少喝奶。其实,只要认识 到喝奶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虽然牛奶在城市不算是一种昂贵的食品,但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较贫困的农村, 多数人恐怕还难以承受这笔费用。因而,应该提倡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奶源,如江南农村 的水牛奶,西北地区的山羊奶等。还可以在农村发展大豆的生产和利用,用豆奶暂时代替 动物奶,以解决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营养不足问题。大豆营养丰富,含有40%左右的蛋白 质,还有比较丰富的钙、B族维生素。大豆的卵磷脂、寡糖、异黄酮等,对人体具有多种 抗病及保健功能。可以说,大豆“浑身是宝"。 生不断奶”,这在欧洲发达国家及若干发展中国家已是人们成功的生活实践,而 在我国,还需付出巨大努力。为了个人健康和民族强盛,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身体力行。为 父母者,更应培养子女从小养成喝奶的习惯,“一生不断奶
3 答: 10.请对文中加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 分) 答: 11.本文在记游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 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2~15 题。(11 分) 一杯牛奶,国人身体力行 据统计,1997 年,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每年奶类消费量为 258 千克—431 千克,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及若干亚洲国家也达到了 36 千克—90 千克,而我国 仅为 5 千克。在我国的城市里,中小学生只有 20%能吃到奶及奶制品,农村则仅有 2% 左右;全国平均每人每天喝的牛奶只相当于两瓶眼药水的量!在市场上,牛奶的价格虽低 于汽水、碳酸饮料和矿泉水,但销路不畅,甚至还不如白酒销路好。牛奶如此受到冷落,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很多人认为,牛奶是婴儿的“饭”,一旦孩子会吃真正意义上的饭了,即可断奶。由 此推论,成人更不需要喝奶。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 重要阶段。成年人的身体虽然不再增长,但组织细胞需要不断更新,并且担负着社会与家 庭的双重责任。人进入老年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所有这一切均说明,生 命中的每一天,都需要充足合理的营养来满足生命活动的各种需要。牛奶营养全面,对儿 童时期的生长,青少年时期的发育,成人健康的维护和老年人的防病保健均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因此,人们应当从小养成每天喝奶的习惯,并终身坚持,充分悦纳大自然对人类的 恩赐。 有些人不愿意喝奶,是因为喝奶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鸣、产 气甚至腹痛或腹泻等。这是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使牛奶中的乳糖在小肠中不能充分分解, 进入大肠后发酵而导致的消化不良,称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的缺乏随种族而异,国人的乳 糖酶缺乏在 3 岁以前比较少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半发生在七八岁时,也有到 了老年才变得明显起来。有研究表明,如果长期坚持每天喝奶,则有可能阻止或延迟乳糖 不耐受的发生。目前,国际市场上已有添加乳糖酶的奶制品,或随包装附加一份乳糖酶, 彻底解除了乳糖不耐受对消费者的困扰,不久我国市场上也有望供应。 除此之外,有些人怕牛奶的膻味,也有些人嫌麻烦,因而很少喝奶。其实,只要认识 到喝奶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虽然牛奶在城市不算是一种昂贵的食品,但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较贫困的农村, 多数人恐怕还难以承受这笔费用。因而,应该提倡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奶源,如江南农村 的水牛奶,西北地区的山羊奶等。还可以在农村发展大豆的生产和利用,用豆奶暂时代替 动物奶,以解决农村和贫困地区的营养不足问题。大豆营养丰富,含有 40%左右的蛋白 质,还有比较丰富的钙、B 族维生素。大豆的卵磷脂、寡糖、异黄酮等,对人体具有多种 抗病及保健功能。可以说,大豆“浑身是宝”。 “一生不断奶”,这在欧洲发达国家及若干发展中国家已是人们成功的生活实践,而 在我国,还需付出巨大努力。为了个人健康和民族强盛,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身体力行。为 父母者,更应培养子女从小养成喝奶的习惯,“一生不断奶”。 得 分 评卷人
(节选自《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感悟科学》) 12.国人冷落牛奶的原因是什么?(4分) 谷 13.为什么人们应从小养成喝奶的习惯?(2分) 谷 14.说说你对“为了个人健康和民族强盛,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身体力行”这句话的理解 (2分) 15.选文第一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表达效果如何?(3分) 答 得分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12分 论包装 季羡林 我先提一个问题:人类是变得越来越精呢,还是越来越蠢? 答案好像是明摆着的:越来越精 在几干年有文化的历史上,人类对宇宙,对人世,对生命,对社会,总之对人世间所 有的一切,越来越了解得透彻、细致,如犀烛隐,无所不明。例子伸手可得。当年中国人 对月亮觉得可爱而又神秘于是就说有一个美女嫦娥奔入月宫。连苏东坡这个宋朝伟大的 诗人,也不禁要问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可是 到了今天,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连月球上的土块也被带到了地上来。哪里有什么嫦娥 有什么广寒宫? 人类倘不越变越精,能做到这一步吗? 可是我又提出了问题,说明适得其反。例子也是伸手即得。我先举一个包装 人类活动在社会上,有时候是需要包装的。特别是女士们。在家中穿得朴朴素素,但 是一出门,特别是参加什么“派对”,则必须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浑身洒上法国 香水,走在大街上,高跟鞋跟敲地作金石声,香气直射十步之外,路人为之“侧目"。这 就是包装,而这种包装,我认为是必要的 可是还有另一种包装,就是商品的包装。这种包装有时也是必要的,不能一概而论 我从前到香港,买国产的商品,比大陆要便宜得多。一问才知道,原因是中国商品有的质 量并不次于洋货,正是由于包装不讲究因而价钱卖不上去。我当时就满怀疑惑:究竟是使 用商品呢,还是使用包装? 我因而想到一件事:我们楼上一位老太太到菜市场上去买鸡,说是一定要黄毛的。卖 鸡的小贩问老太太:“你是吃鸡,还是吃鸡毛?″ 到了今天,有一些商品的包装更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外面盒子,或木,或纸,或 金属,往往极大。装扮得五彩缤纷、璀璨耀目。摆在货架上时,是庞然大物;提在手中或
4 (节选自《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感悟科学》) 12.国人冷落牛奶的原因是什么?(4 分) 答: 13.为什么人们应从小养成喝奶的习惯?(2 分) 答: 14.说说你对“为了个人健康和民族强盛,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身体力行”这句话的理解。 (2 分) 答: 15.选文第一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表达效果如何?(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6~19 题。(12 分) 论包装 季羡林 我先提一个问题:人类是变得越来越精呢,还是越来越蠢? 答案好像是明摆着的:越来越精。 在几千年有文化的历史上,人类对宇宙,对人世,对生命,对社会,总之对人世间所 有的一切,越来越了解得透彻、细致,如犀烛隐,无所不明。例子伸手可得。当年中国人 对月亮觉得可爱而又神秘,于是就说有一个美女嫦娥奔入月宫。连苏东坡这个宋朝伟大的 诗人,也不禁要问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可是 到了今天,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连月球上的土块也被带到了地上来。哪里有什么嫦娥, 有什么广寒宫? 人类倘不越变越精,能做到这一步吗? 可是我又提出了问题,说明适得其反。例子也是伸手即得。我先举一个包装。 人类活动在社会上,有时候是需要包装的。特别是女士们。在家中穿得朴朴素素,但 是一出门,特别是参加什么“派对”,则必须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浑身洒上法国 香水,走在大街上,高跟鞋跟敲地作金石声,香气直射十步之外,路人为之“侧目”。这 就是包装,而这种包装,我认为是必要的。 可是还有另一种包装,就是商品的包装。这种包装有时也是必要的,不能一概而论。 我从前到香港,买国产的商品,比大陆要便宜得多。一问才知道,原因是中国商品有的质 量并不次于洋货,正是由于包装不讲究因而价钱卖不上去。我当时就满怀疑惑:究竟是使 用商品呢,还是使用包装? 我因而想到一件事:我们楼上一位老太太到菜市场上去买鸡,说是一定要黄毛的。卖 鸡的小贩问老太太:“你是吃鸡,还是吃鸡毛?” 到了今天,有一些商品的包装更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外面盒子,或木,或纸,或 金属,往往极大。装扮得五彩缤纷、璀璨耀目。摆在货架上时,是庞然大物;提在手中或 得 分 评卷人
放在车中,更是运转不灵,左提,右提,横摆,竖摆,都煞费周折。及至拿到或运到家中 打开时也是煞费周折。在庞然大物中,左找,右找,找不到商品究竟在何处。很希望发现 纸条上面写着:此处距商品尚有10公里!庶不致使我失去寻找的信心。据我粗略的 统计,有的商品在大包装中仅占空间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五十分之一。想到那个 鸡和鸡毛的故事,我不禁要问:我们使用的是商品,还是包装?而负担那些庞大的包装费 用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我们这些顾客,而华美绝伦的包装,商品取出后,不过是 堆垃圾 如果我回答我在开头时提出的问题:人类越变越蠢,你怎样反驳?! (选自《季羡林人生漫笔》) 16.作者对“包装”的两种认识是什么?(2分) 答 17.作者提出“人类是变得越来越精呢,还是越来越?”其中的“精”在文中的具体 含义是什么?(3分) 18.作者由“包装”这件很平常的事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分) 19.人类真的是越来越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20~24题。(15分) 暑假我和儿子到西安旅游。为了游玩方便,我准备包辆车。在西安火车站,我找了 辆揽客的刂车,司机开价150元。没想到价钱这么低,我亳不犹豫就答应了 路上,司机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临潼的各个景点,建议我们上 午游览骊山,下午参 观兵马俑 车一直开到骊山脚下。下车的时候,我问司机,要不要先预付押金? 司机摆摆手说:“大哥,不用,我相信你。我就在门口等你们,你们玩好了,我再送 你们去看兵马俑。你记下我的手机号,出来时要是找不到我,就打我手机 我笑笑,没想到他这么信任我们。他报了一个号码,我输入手机,想了想,摁了拨出 键。他的手机响了,这样,我的号码也留在了他的手机上 我和儿子进山了。经过乌语花香的乌园,我们冒着烈日,向山顶攀登。从烽火台下来, 有一个岔路口,一个方向指着老君殿,我们选择了兵谏亭方向。 从兵谏亭出来,就到了出口。我一看,傻眼了,这不是我们进山时的大门啊。问工作 人员,工作人员说骊山有两个山门,相距几公里 山门口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纷纷向我们招手。我给司机打了个电话,他说:“大哥, 别急,我马上过来接你们 过了一会儿,司机开着车赶了过来。我歉意地说走错山门了。他却连声谢我。我明白 他的意思 如果我从这个山门打别的车走了,他今天可就亏大了 司机又将我们送到了兵马俑博物馆入口不远处。我以为这次他要让我先把车费付了 没想到他还是只字未提。我也索性不提这茬儿 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我和儿子恋恋不舍地从兵马俑博物馆走出来。路过停车场,见到
5 放在车中,更是运转不灵,左提,右提,横摆,竖摆,都煞费周折。及至拿到或运到家中, 打开时也是煞费周折。在庞然大物中,左找,右找,找不到商品究竟在何处。很希望发现 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此处距商品尚有 10 公里!庶不致使我失去寻找的信心。据我粗略的 统计,有的商品在大包装中仅占空间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一,甚至五十分之一。想到那个 鸡和鸡毛的故事,我不禁要问:我们使用的是商品,还是包装?而负担那些庞大的包装费 用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我们这些顾客,而华美绝伦的包装,商品取出后,不过是一 堆垃圾。 如果我回答我在开头时提出的问题:人类越变越蠢,你怎样反驳?! (选自《季羡林人生漫笔》) 16.作者对“包装”的两种认识是什么?(2 分) 答: 17.作者提出“人类是变得越来越精呢,还是越来越蠢?”,其中的“精”在文中的具体 含义是什么?(3 分) 答: 18.作者由“包装”这件很平常的事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3 分) 答: 19.人类真的是越来越蠢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 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20~24 题。(15 分) 暑假我和儿子到西安旅游。为了游玩方便,我准备包辆车。在西安火车站,我找了一 辆揽客的小车,司机开价 150 元。没想到价钱这么低,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路上,司机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临潼的各个景点,建议我们上午游览骊山,下午参 观兵马俑。 车一直开到骊山脚下。下车的时候,我问司机,要不要先预付押金? 司机摆摆手说:“大哥,不用,我相信你。我就在门口等你们,你们玩好了,我再送 你们去看兵马俑。你记下我的手机号,出来时要是找不到我,就打我手机。” 我笑笑,没想到他这么信任我们。他报了一个号码,我输入手机,想了想,摁了拨出 键。他的手机响了,这样,我的号码也留在了他的手机上。 我和儿子进山了。经过鸟语花香的鸟园,我们冒着烈日,向山顶攀登。从烽火台下来, 有一个岔路口,一个方向指着老君殿,我们选择了兵谏亭方向。 从兵谏亭出来,就到了出口。我一看,傻眼了,这不是我们进山时的大门啊。问工作 人员,工作人员说骊山有两个山门,相距几公里。 山门口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纷纷向我们招手。我给司机打了个电话,他说:“大哥, 别急,我马上过来接你们。” 过了一会儿,司机开着车赶了过来。我歉意地说走错山门了。他却连声谢我。我明白 他的意思 ——如果我从这个山门打别的车走了,他今天可就亏大了。 司机又将我们送到了兵马俑博物馆入口不远处。我以为这次他要让我先把车费付了, 没想到他还是只字未提。我也索性不提这茬儿。 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我和儿子恋恋不舍地从兵马俑博物馆走出来。路过停车场,见到